
【晓荷·烟火】大锅菜(散文)
在朋友家中,那碗热气腾腾的猪肉白菜炖粉条刚一入口,熟悉的味道瞬间将我拉回老家,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老家那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在脑海中愈发清晰。
在老家,大锅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大年三十雷打不动的早饭,承载着新岁伊始的美好祈愿;也是日常招待客人时,能端上桌表达热忱的主要饭菜之一;更是在红白喜事这样的重要场合,主家用来款待四方宾客的核心菜品。在老家,大家亲切地把大锅菜叫做熬菜,“在一起熬大锅菜”这句质朴的话语,喊出的是生活的烟火气。它是一道融合了色、香、味的传统名菜,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着独特魅力。
大锅菜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其一,食材多样:白菜、粉条、豆腐这些常见食材,或是冬瓜搭配粉条、肉片,简简单单却营养丰富。炖煮时,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汤汁变得浓郁醇厚,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其二,地道的大锅菜讲究用最普通的食材。自家种的白菜,汲取了土地的精华;用自家山药并自家加工的粉条和豆腐,饱含着生活的质朴。这些带着泥土气息和家的温度的食材,是大锅菜美味的根源。其三,烹饪大锅菜,非得用大锅不可,而且以柴火烧的大铁锅最佳。熊熊燃烧的柴火,赋予了大锅菜独特的风味,那是现代炉灶无法比拟的。
小时候,大锅菜对我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肉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而年三十便是一年中能痛快吃肉的日子。早在腊月二十九,家里就开始准备大锅菜的原材料,这些食材几乎都来自自家。小雪节气前后,白菜迎来收获季,“秋收白菜,冬藏美味”,收获后的白菜被储存在菜窖里,或是简单挖个菜坑埋起来。想吃的时候,挖开土,刨出一棵,摘掉最外面的叶子,简单清洗后就可以切好备用。粉条是用自家种的山药制成,豆腐则是由自家的黄豆加工而成,这可都是父亲的拿手好戏。至于肉,若是自家养了猪,过年时宰杀,那便是极大的幸福。不过,并非年年都舍得杀猪。记得有一年,家里养的那头猪长得格外快,到年关时,已经高大得像一头小牛。母亲想着来年春天能卖个好价钱,便没舍得杀,只买了一点肉。那个年,总觉得少了些滋味。
年三十的清晨,母亲总是早早起床。我们几个孩子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早早醒来,齐刷刷地趴在被窝里,只露出小脑袋,眼巴巴地看着母亲忙碌。母亲将各种食材一一摆放在锅台旁的地桌上,接着点燃柴火,掀开锅盖把锅再刷一遍。锅底有柴火烘烤,很快就干了。母亲先往锅里倒一点油,开始炒肉,肉香瞬间弥漫开来。炒好的肉盛出后,再放入白菜或冬瓜炒制,随后加入适量的水。煮到恰当的时候放入粉条,放早了粉条容易煮烂,影响口感;放晚了,粉条硬芯煮不烂,更是难吃。最后再把之前炒好的肉放进去,接着小火慢慢熬制。这熬制的过程至关重要,是大锅菜美味的关键。在小火的慢熬下,菜味儿、肉味儿、盐味儿相互渗透、融合。香味儿飘出,我们再也躺不住了,迅速爬起来,高高卷起铺盖,为饭后在炕上包饺子做好准备。
熬好的大锅菜,母亲总是先给爷爷奶奶、二爷爷二奶奶送去,让长辈们先品尝这份美味。之后,还会给东邻傻二嫂送一盆。傻二嫂家平日里生活拮据,一年四季常以喝粥度日,可她的三个孩子却养得白白胖胖。母亲知道孩子们也馋肉,几乎每年都会送菜过去。隔着墙头喊一声,一盆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就递了过去,简单的举动,传递的是浓浓的邻里情。
说到熬大锅菜的高手,那必定是父亲。年三十的大锅菜,母亲心疼父亲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便不让他动手。父亲饭后要扫院子、炖肉、炒花生,还要准备纸钱等物去祖坟把祖先们“领”回家过年,事情繁杂。而且父亲也觉得熬家里的大锅菜有点大材小用,亏了他的手艺,也就由着母亲了。
父亲熬大锅菜的手艺,在红白事上才得以大显身手。四里八村的人都知晓父亲熬菜的手艺好,但凡有红白事,都会提前告知父亲,请他出山。红白事上用的锅,比寻常家用锅大得多,足有十七八印之大。毕竟,红白事是“显”人的时候,人多才能显得风光、排场、热闹。人多了,菜自然也得多,农村人还讲究办完事要剩点菜,寓意有余。若是吃得一干二净,会被人笑话。在这种场合,食材的准备和运用最能考验大师傅的水平,而父亲总能轻松应对,将大锅菜熬得让人赞不绝口。在红白事上,父亲帮忙是没有报酬的,主家一般会送一盒烟,或者一瓶没什么档次的酒表示答谢。但父亲却乐此不疲,后来他年纪大了,耳朵也聋了,可主家依旧总请他过去。哪怕父亲不用亲自下厨,只在场边指导,主家也觉得心里踏实。有时候主家来请,母亲怕父亲帮不上忙,想婉拒,可主家坚决不同意,仿佛离开了父亲,这事儿就办不成似的。如今,父亲已经81岁高龄,除了耳朵聋,手脚依旧利索,还是时常被请去帮忙。
村民们都爱喝父亲熬的大锅菜,有些大方的主家会特意让父亲多熬一些,剩下的谁想要就可以端回家。这个时候,傻二哥总会准时出现。别看傻二哥平日里有些木讷,在吃上,他可精明得很。
如今,母亲的腿脚越发不便,做饭的重任便落在了父亲肩上。今天已经腊月二十二,新年转瞬即至。想到很快就能喝上父亲熬的大锅菜,心中满是期待。那熟悉的味道,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凝聚,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珍贵记忆。在这一碗大锅菜里,藏着我们一家人的过往,也藏着乡村生活最温暖、最美好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