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与妻共赏诗词古文之乐(散文)
我对古文古诗词的热爱,纯粹而深沉。中学时代,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后来,自学汉语言文学,更是沉浸于大纲所要求的篇章之中,细细品味,精读琢磨。那些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意境,如同潺潺流水,润泽着我的心灵,此后的几十年岁月里,每每回想起来,都能带给我一种无法言喻的精神享受,仿佛置身于一座幽静的花园,繁花似锦,香气四溢,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也许,我的这份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妻子。前年底,在她交谊舞团队举办的那次年会上,作为主持人的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自此之后,她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毛泽东诗词,而且这份热爱迅速生根发芽,成长为一种深深地痴迷,达到了诗词不离口的程度。
为了尽快熟读熟记毛泽东诗词,她特意准备了一个小巧的手掌本,将所学的毛泽东诗词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上面,随身携带。无论是在闲暇的午后,还是在忙碌的间隙,抑或是在睡前的片刻时光,她都会轻轻地翻开那个手掌本,沉浸在毛泽东诗词的世界里。
为了能更准确地发音和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她在手机抖音里寻找专家的朗诵和讲解,认真倾听,仔细揣摩。同时,她还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坐在窗边,开启半个小时的诗词背诵时光,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整个世界只剩下她与那些激昂的诗句。
起初,我以为她只是一时兴起,就像夜空中偶尔划过的流星,短暂地闪耀后便会归于平静。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她这一学起来,竟坚持了整整半年。在这半年的时光里,她所背诵的毛泽东诗词不下30首,从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到豪情万丈的《沁园春•长沙》;从充满革命斗志的《西江月•井冈山》,到意境雄浑的《忆秦娥•娄山关》;从壮志凌云的《清平乐•六盘山》,到富有浪漫情怀的《水调歌头•游泳》;再到傲然高洁的《卜算子•咏梅》等等。她不仅能够熟练地背诵,而且对每一首诗词的理解都十分深刻。
就拿《沁园春•雪》来说,她感慨于毛泽东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用词之精妙,气魄之宏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个“舞”字和“驰”字,化静为动,仿佛让她看到了大雪纷飞中群山与高原灵动磅礴的身姿。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更让她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历史的自信与豪迈,深刻体会到毛泽东对新时代英雄人物的期待与呼唤。她讲起来更是头头是道。
受她的感染,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外孙,也加入了背诵诗词的行列,祖孙俩常常你一句我一句地PK起来,那欢快的场景,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家。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一家人沉浸在毛泽东诗词的魅力之中,其乐融融。
看到妻子如此投入,我既惊讶又欣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你怎么突然对诗词这么着迷了?”她微笑着看着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说:“以前总觉得时间还长,有很多事情都没去做。现在退休了,才明白时间的宝贵。学习诗词,不仅能让我打发时间,还能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而且,自从上次年会之后,我看到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了解让我深受触动,我也想变得和他们一样。”
听了她的话,我心中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对她说:“你这样学习很好啊,‘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你看,你还带动了外孙一起学习。既然你这么有兴致,要不要再拓展一下,背背经典的古文呢?”她听了,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连忙说:“我也正有这个想法呢,只是不知道该从哪些文章入手,你快给我推荐推荐。”
我在经典古文方面虽不算精通,但也有一定的积累。我略做思考后,对她说:“像《出师表》,诸葛亮的忠诚与担当都蕴含在字里行间;《阿房宫赋》,杜牧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也借此警示后人;《兰亭序》,王羲之不仅书法精妙,文章更是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令人敬仰;《赤壁赋》中,苏轼在赤壁之下的感慨,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秋声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秋声,寄托了作者的情思。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你去细细品味。”
就这样,妻子又开启了学习经典古文的旅程。她依旧保持着那份认真劲,先将我推荐的古文一篇篇抄写在手掌本上。抄写过程中,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仔细琢磨其含义与用法。遇到生僻字,便立刻查阅字典,工工整整地标注好读音和释义。
随后,她借助手机里的讲解音频,逐句理解文章的深意。她反复聆听,直至完全领会其中的精髓。每次出门锻炼,她都会在心里默默背诵古文,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后来的行云流水,背后是无数次的努力与坚持。每天早上六点,那熟悉的诵读声准时响起,日复一日,从未间断。
时光飞逝,又一个半年过去了。妻子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她不仅熟练背诵了我推荐的6篇古文,还自己额外背诵了《寒窑赋》。现在,我们一起散步的时候,她会小声背给我听,她说这叫温故而知新。有时,她在家做家务时,也会不自觉地吟诵几句,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古文营造的世界里。
她的这种状态深深地感染了我。曾经,我对这些古文也非常熟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内容已经渐渐淡忘。在妻子的带动下,那些沉睡在记忆深处的文字又重新苏醒。我和她一起探讨古文中的字词含义,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家就像一个宁静的港湾。曾经,是我独自一人在营造着那淡淡的书香气。如今,妻子的加入,让这种气氛更加浓郁,更加充满生机。我们一起在诗词的海洋里遨游,一起在古文的世界里漫步,一起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起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种退休生活,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只有诗词的韵味和古文的典雅,这不正是一种最纯粹、最美好的快乐和幸福吗?
晚饭后,我们总会坐在客厅沙发上,泡上两杯香茗,茶香袅袅中,开启诗词古文的交流时光。我们分享着对某一首诗词、某一篇古文的独特理解与感悟,遇到难点和疑点,便一起查阅资料、探讨分析。有时,我们会因对一个字的理解不同而争论不休,但很快又会因新的发现而相视一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诗词古文的理解不断加深,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发深厚。
回首过去这一年多,妻子的蜕变让我倍感欣慰与自豪。她从一个对诗词古文兴趣寥寥的人,成长为能够熟练背诵、深刻理解的爱好者。她的努力与坚持,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更为我们的家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欢声笑语。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回了那份对诗词古文的炽热热爱与激情。
往后的日子,我们将继续在诗词古文的道路上携手前行,不断探索,不断发现。让这淡淡的书香气,在我们的家中永远飘荡,让我们的退休生活,充满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二○二五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