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岁月】开挂的政治家(随笔)

精品 【浪花·岁月】开挂的政治家(随笔) ——宋江的故事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2.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6发表时间:2025-01-22 11:20:58
摘要:究竟什么是忠义,宋江这个政客,这个开挂的政治家,真是忠义的英雄吗?

一直奇怪,梁山的首领为何是宋江。论文,梁山普遍轻视文人,事实上这是中国农民起义军的通病。古往今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不管多轰轰烈烈,如果没有顶级文人谋士的参与和指导,最终不是失败,就是沦为他人的嫁衣。这当然是小农意识的局限性决定的,纯粹的农民起义没有长远眼光,没有制度建设,仅仅依靠个人魅力和约束力,当然无法长远。梁山没有顶级文人谋士,所以落第秀才吴用勉强算是门面,但肯定轮不到宋江。论武,更不消说了,宋江的武力在梁山绝对属末流。论财势,有柴进这样的皇室顶流,有李应这样的一方豪主,宋江都比不上。他能做首领,那是因为他的政治手腕。为了迎合这点,作者在书中大大提升了他在江湖中的声名威望。
   宋江是郓城县小吏,在江湖上以孝义闻名。孝就算了,说说而已,也没见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反而是他弟弟一直在赡养老人。当然,事实上江湖人物也不会奉承一个会卧冰求鲤的愚孝傻瓜,所以孝只是顺带提及,因为百善孝为先。但义则不同了,宋江的仗义疏财名闻江湖,谁见到他都是纳头就拜,就是向他磕头,嘴里还不停地“想煞兄弟了,一直想去投奔,今日终于见到了”,完全一副粉丝见到心目中明星的嘴脸。我就不明白了,他有多少财可疏?说柴进可以理解,人家是皇室,家大业大,仿效战国四公子养门客,从而名闻天下是可以的,可一个小吏,家中顶多算是一般地主吧,哪来如此大的影响力?真的可以做到望门投止了,只要报上名号,无论哪儿的恶霸都是可以抛家舍业性命相随的,岂不是开挂?
   宋江早期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给晁盖通风报信,这种违背职业道德向黑恶势力泄露机密的事情,让他成了梁山的恩人,其实对他来说也就是举手之劳。他后来表现中规中矩,刺配江州途中誓死不落草,在武松二龙山落草时还劝他有机会就招安。他到江州,开始一路开挂,当地的恶霸都认他为大哥,还有监狱长戴宗和狱警李逵做小弟,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条不算强的龙,却在别人的地头黑白两道通吃,这是怎样的开挂人生!梁山好汉们是送给他很多银两带到江州,但他上下打点,无人不说他好,肯定花费不少吧,这些银两够吗?第一次遇到李逵,便爽快的拿出十两银子给他去赌,十两银子什么概念,鲁智深送给金家父女十五两,足够他们回东京盘缠并做小本生意的了。还是那句话,他不停地输出银两,那是如何输入的?一个小小书吏,后期更是罪犯,他的钱财来源是什么?
   江州的生活是宋江的转折点,不知道是不是江湖上的声名让他太飘了,让他感觉特别好,开始“敢笑黄巢不丈夫”了。浔阳楼题反诗这一情节很是奇怪,虽说是酒后,但酒后吐真言,就是说出了平时不敢说的话而已,足见他当时真实的心态就是如此。最奇怪的是,他有什么冤仇要报,还要血染浔阳江口?他杀了阎婆惜,虽然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讲情有可原,但作为一个刀笔吏,他当然知道杀人的后果。后来适逢大赦,他又上下打点,得以刺配江州,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还有什么仇什么怨,要血染江口?最多有些壮志未酬,蹉跎岁月的感触罢了,这才是正常人。同时期还发生了一件怪事,传出了“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这样的谶言,家木水工就是宋江,这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话。谶言,在那个时代,是人们非常相信的,也是很多农民起义军招揽人心的一种方式。这个谶言是谁传出的?还有,江湖上并没有流传这个谶言,按理说,宋江题反诗被抓,官方不可能拿这种谶言说事,所以他是不应该知道谶言的,为何大家到了梁山,他立即提起了这个谶言?在大家打江州劫法场,好不容易救了他,面对江州数千军马,这百八十疲惫之师,为何他执意要冒险杀了黄文炳?当时连晁盖都不赞成,他还是要坚持,除了要泄愤以外,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因素?黄文炳是谶言的解读者,两者还有没有其他关系,让宋江要杀他灭口?
   宋江到梁山之后,发生了四件可堪注意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刚才说到的,他提起了这个谶言,其实就是故意说给兄弟们听的;第二件,晁盖要将位置让给他,但他拒绝了。这不奇怪,晁盖这个大哥做的还是不错的,梁山好生兴旺,他一去就抢位置,确实说不过去。但是,他拒绝的理由很奇怪,不是说自己不胜任,而是因为晁盖比自己年长。换言之,就是说他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首领位置。第三件,梁山英雄自然要排座次,晁盖还未发话,他先发话,让原有的兄弟坐一边,新来的兄弟坐一边,上面是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四巨头,这样的目的其实很明显,新来的自然是宋江一脉,而原来的是晁盖一脉,至于吴用、公孙胜,看你们站队了。新来的英雄们,人数明显要超过原有的人员,就这样极不对称,很滑稽的排成两列,用意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其实这样分是有问题的,华荣、秦明等人早在宋江去江州之前就上了山寨,如果真的按宋江所说,按到寨时间分的话,他们那一波人应该坐在原有的英雄那,正好差不多对称。当然了,宋江不可能那样做的,因为这些人是他嫡系,所以,新旧只是个幌子。正是因为这三件事,所以发生了第四件事,公孙胜要离开梁山。公孙胜后来像个世外高人一样潜心修道,不理俗务,但这样的人怎么会主动找上晁盖去抢夺生辰纲,并且后来来到梁山这么久,偏偏宋江一来,这些事情一发生,他就要离开了?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后来吴用逐渐倒向宋江阵营。这不明摆着就是两巨头对宋江政治手腕的表态吗?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一百零八个兄弟,绝不是亲如手足,必然会有种种人情世故,种种江湖中的算计。宋江,其志不在小,其手段也很高明,从他上梁山开始,基本上已经开始主导梁山的走向了。兄弟情义,在政治面前,已经是次要的了。
   宋江最终能做到首领位置,透过那些表面上的兄弟情义,实际上看到的是政治手腕和斗争:1、宋江按新旧头领排位置,晁盖也不是傻子,后来李云朱富一上山,晁盖立刻叫他们坐到原有好汉那边,因为朱富和朱贵是亲兄弟,这也违反了新旧原则。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宋江执政后,都头李云一直没受到重用,排在地煞中后,一直就负责建房,相比同样是都头的朱仝雷横,简直是天壤之别。2、宋江说过,要按照功劳排座次,这没问题。问题是,梁山能有什么功劳?无非就是打家劫舍,之前的都一笔勾销了,像杜迁、宋万这样创立基业的大功都忽略了。后来,宋江每战都自己出马,名义上说晁盖是寨主,不可轻动,但寨主不假,不可轻动却未必,还以为是皇帝御驾亲征?一帮草寇,头领带队很正常。宋江带队,不是自己要争功,但他做了战争的指挥官,同时也就掌握了功劳分配的话语权,他带哪些人,怎样布置,可能就决定了这些人会有多大的功劳,并在梁山的位次。后来难得一次晁盖亲自下山,最终带的基本都是原来梁山的老班底,就可见矛盾已显现了。晁盖才是身先士卒,还说了句“我不向前谁肯向前?”简直是肉眼可见的愤怒。3、晁盖之死也是奇怪。他是中毒箭而死,毒箭上有名字“史文恭”。照理,像史文恭这样的英雄,应该自惜羽毛,是不会用毒箭的,而宋江等人,就因为箭上的名字,一口咬定是史文恭,后来更是直接打死灭口,审都没审。晁盖死时,说的话更是奇怪,按道理,宋江刚来,他就要让位给宋江,现在自己死了,传位给宋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了,但他却遗言传位给自己报仇的人,而且特地说“亲手抓住”,就是无形中剥夺了宋江的继承权。谁都明白,宋江那点微末武功,亲手抓住敌人是痴人说梦。可以说,他当时属意人选是林冲,但不便明言,所以出了这个难题,而林冲是梁山武功最高,最能完成任务的人。更为明显的是,晁盖说的是抓住害我的人,宋江转述却变成了史文恭,可见晁盖应该明白真正害自己的人是谁,但已经无力回天。宋江后来特地赚来武艺高强的卢俊义,最终也确实按照宋江的设想发展,是卢俊义杀了史文恭,但这个新人怎么也不敢抢梁山老大,最终还是宋江顺利上位了。
   书中最玄幻的情节,莫过于九天玄女赐宋江天书和梁山石碣了。九天玄女赐宋江天书,故事很惊险曲折刺激,似乎宋江就是命中注定,所以有神仙相助,还有天书为证。但是,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就只有宋江一个当事人,换句话说,知情人只有一个,他怎么说都可以。而且,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九天玄女给他天书时,说可与天机星同观,当时还没有石碣,他自动就与吴用共同观看了,他是怎么知道天机星就是吴用的?后来梁山石碣,正好排定位次,看似天命,可怎么看,这样的位置完全是宋江的意思,包括提拔谁,打压谁,无不在位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只能有一个解释:这一切就和“大楚兴、陈胜王”一样,是有人故意做的手脚,不是玄幻而是政治。
   水泊梁山的招安,是宋江下的一部大棋。首先是招揽有影响力的人士和朝廷官员入伙,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壮大梁山实力,二也可以依托这些人的人脉关系和朝廷连上线。事实上,他的算盘只打对一半,连线是失败了。
   梁山的招安,最终还是体现了实力是硬道理。朝廷不是没有招安,第一次、第二次都失败了,原因只有一个——朝廷并不重视梁山这帮草寇,即便招安也得不到好处。直到打败童贯和高俅,甚至都抓住高俅以后,让朝廷充分见识了梁山的实力,有了可以讨价还价的资本,再进行招安,那才是利益最大化。确实,最后的招安文书里,明确有了赦免所有罪责的语言,这在前两次文书中都是没有的。这很好理解,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案招安,梁山英雄们到朝廷是戴罪立功,就是罪责在身,指不定什么时候官府再行追究;而现在,过去一笔勾销,大家都清清白白做人,以后再凭本事博取功名。宋江能明白这道理,并不是一味的听到招安立马投降,足见他的政治远见。招安文书中还有一句话,简直可笑之极,说梁山对州府秋毫无犯,那么打江州,打高唐州是谁干的?即便最后宋江和卢俊义赌赛,都是各打一州。打破州府后,做的事就是将财物抢上梁山,将官吏满门抄斩。这些罪行在朝廷的文书中不是既往不咎,而是根本就不存在。说明了什么?宋江不是职场小白,也不是忠贞耿直之人,而是真正腹黑的政治家,他清楚的明白,在专制体制中,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领导怎么想才重要,只要皇帝认为梁山是好人,那么梁山就没什么罪行。
   宋江招安,走的是两个路数:明的是宿太尉,找他其实也很简单,都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宿太尉既然和高俅那帮人不对付,那就好,把高俅那帮人对梁山的迫害进行添油加醋,再把高俅大败空耗国家兵力财力的罪状提供出来,自然会赢得宿太尉的支持。想想也挺好笑,高俅就是被他们打败的,士兵们是他们杀的,居然成了高俅的罪状。暗的是李师师,用的是美男计,让燕青勾引李师师。确实就是如此,李师师作为皇帝喜欢的人,自然不在乎金银,喜欢的只有吹拉弹唱色艺俱佳的美男子,也愿意帮助这样的人。当然了,这些都是小说情节了,如果皇帝真的喜欢李师师,还会让她住在妓馆?肯定是深宅大院重重保护起来了。电视剧的改变更离谱,居然最后还让燕青带着李师师私奔了,那自然更荒诞了,跟皇帝抢女人,聪明绝顶的燕青敢干这事?宋江为了招安,也是大把花银子,找门路托关系,这只能说明,当时的官场已经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谓忠义,如果没有这些不入流的手段,只是一厢情愿。同时也说明,宋江深谙官场规则。
   从口号上来讲,梁山好汉一向彪炳自己是忠君爱国,只是要惩治贪官污吏,还大宋朗朗乾坤。所以自始至终,梁山都没说过皇帝不好,只是对童贯、蔡京等人是颇有非议的。那奇怪的是,为什么抓住高俅之后,还要以礼相待?梁山头号战将林冲被高俅害的家破人亡,其他不少英雄也受过高俅爪牙之害,就像柴进在高唐州受高廉之害,高俅可以说是梁山的头号仇敌。而且,如果宋江真的为大宋着想,这等奸佞,皇帝不杀我来杀,还留着他继续祸国殃民?杀了有什么后果其实不重要,皇帝想招安的话,只要不谋反,其他一切罪责都可赦免。这只能说,小说终究不能改变基本史实,但这也为梁山留下了污点:什么忠义,什么报国,都是假的,都是政治需要,只要有利益,向邪恶势力低头是没关系的。宋江有这想法,很正常,但武松鲁智深公孙胜等人也这样做,仅仅一个兄弟情深是说不过去的。至少,按照他们的个性,你宋江去招安去吧,他们应该是不会受招安,而是自去寻求后半生的结局了,就像那些不愿招安回京的小兵们。
   招安,其实已经注定了宋江集团的灭亡。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陈桥驿杀小兵。一帮贪官污吏,连皇帝的赏赐都敢克扣,还有天理吗?梁山打的口号就是替天行道,杀这样的污吏,正是好汉们的应尽之义。可是,小兵杀了他们,宋江却不得不要逼迫这个小兵自杀。从这时候起,反抗压迫的精神已经不存在了,梁山集团已经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事实上一开始,高俅等人就提出将他们打散,这是将他们化整为零,分解力量的常规做法。这当然会让他们反对。然而,宿太尉提出的方案,让他们去建功立业,就真的对他们好吗?这其实是和蒋介石当年逼着地方军阀和工农红军血拼的操作是一样的,都是让他们两败俱伤,然后朝廷坐收渔利。事实上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梁山兄弟们的鲜血,最后只是换来了几顶官帽。而宋江、卢俊义等关键人物,由于梁山力量大减,而且也已经失去了幸存兄弟们的信任,很方便的就被朝廷给收拾了。如果说梁山是个悲剧,悲剧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忠义,而是宋江秉持的假忠义真利益。如果他真的以忠义为先,对高俅这种祸国殃民的贼寇绝不会手下留情,也就没有了后来所受的迫害。
   说到底,我们无需为古人担忧,小说就是小说,真实历史上的宋江,根本就是一股草寇,被地方上的张叔夜就平定了。而方腊,影响力要比宋江高的多,最终是韩世忠率领大军平定的。只是招安这步大棋,却还是要让人们反思,究竟什么是忠义,宋江这个政客,这个开挂的政治家,真是忠义的英雄吗?

共 542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的这篇随笔,语言幽默风趣,将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惟妙惟肖,读来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的笑声连连,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不为过。读吴老师的这篇文章,也情不自禁的让我想起当年明月火爆全网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其风格十分类似,若是长篇可与之媲美。宋江在江州的开挂人生、浔阳楼题反诗以及谶言等问题,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宋江个人经历和性格的反映。而谶言则可能是当时社会舆论的一种反映,也可能与宋江的某种政治图谋有关。我特别喜欢老师的精彩分析,一个新的宋江被刻画的入木三分,例如:宋江后来特地赚来武艺高强的卢俊义,最终也确实按照宋江的设想发展,是卢俊义杀了史文恭,但这个新人怎么也不敢抢梁山老大,最终还是宋江顺利上位了。再如:所谓忠义,如果没有这些不入流的手段,只是一厢情愿。同时也说明,宋江深谙官场规则。文章结尾,说到底,我们无需为古人担忧,小说就是小说,真实历史上的宋江,根本就是一股草寇,被地方上的张叔夜就平定了。宋江这个政客,这个开挂的政治家,真是忠义的英雄吗?作者深情点题,激发读着思考。深度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12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1-22 11:23:10
  深度文章,老师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高手,极个别字改动了一下,不妥之处,老师勿怪。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1-22 11:24:35
  精品随笔,读来爱不释手,期待老师更多佳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