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歌唱的魅力(随笔)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每当唱起这首歌,你会想起小时候在乡间奔跑玩耍的场景吗?“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你回忆起儿时听妈妈讲故事的片段了吗?“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你想起和同学们春游秋游的时光吗?“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你眼前展现出一望无际迎风摇曳的稻田了吗?这些经典老歌,蕴藏着一帧帧美丽的画面,无不给我们带来快乐的记忆和优美的旋律,直到现在还能唱得朗朗上口。
从小就喜欢唱歌的我,喜欢了大半辈子,直到现在还是单位演出、合唱的台柱子。
读小学时,每学期新书发下来,我都要先翻看,语文书上的诗词先去背下来,学唱里面偶尔穿插的歌曲(好像我天生就识简谱,自己拼唱几遍谱,旋律熟悉后把歌词加上,一会儿就可以把整首歌学会了)。
后来又爱唱电影电视歌曲。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放映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里面的主题歌和插曲:《少林,少林》、《牧羊曲》我几天就会唱了。后来引进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又学唱其粤语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后来的《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的所有歌曲,都能唱得朗朗上口。那时就觉得香港的电影电视好看,里面的歌更好听,虽然粤语拗口,但还是努力模仿,仿佛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在吸引着我。那时上初中、高中流行抄歌(简谱及歌词),歌本都抄了好几本。我们还别出心裁地把每首歌周边画上花边,贴上一些意思相近的图片、原唱歌手的照片(小摊上卖的、刊登在画报上的)或自己画的简笔画,当宝贝一样收藏好,要好朋友之间才能翻看,或自己没有的歌,向好友借来抄。80年代开始每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后,我学会很多春晚成名歌曲:《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鲁冰花》、《东方之珠》、《恋曲1990》、《相约98》、《常回家看看》等等。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起一些歌曲杂志,如《通俗歌曲》、《电影流行歌曲》、《流行歌曲30首》、《影视歌曲100首》等等,我们用省吃俭用的零钱,悄悄去买来学唱、抄录、珍藏。为什么说悄悄呢?那时除了学习,其它与学习无关的,父母老师都不准,唱歌、跳舞、画画、看小说等等都属于“玩物丧志”。记得当时还有首歌叫《我多想唱》,“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
高中时学会了《烛光里的妈妈》,回家唱给母亲听,没想到还没唱完,母亲就感动得泪流满面,后来我长大了她还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后来大学读了英语专业,就抄英语歌,比如经典老歌YesterdayOnceMore,MoonRiver,DoRiMi,LoveStory,ScarboroughFair,Memory,YouAreMySunshine,TakeMeHome,CountryRoad,TheEndofTheWorld,Osolemio......。这些歌曲好多现在还会唱,这本英语歌本至今还保留在我的书架上。后来有英文歌曲的书在市面上卖,如《欧美流行歌曲》、《美国乡村音乐经典歌曲》等等,也买了一些来学唱和收藏,我的书橱现在还保存着一些。当时,我们英语专业还需要选修第二外语,我没选择原来和外教学过的法语(还有点后悔呢),而是选择了日语,又学唱了很多日语歌,比如:小时候就看过并熟悉的《血凝》主题歌《感谢你》、《排球女将》主题歌、《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北国之春》等等。后来,又模仿学唱了从小就喜欢的印度电影歌曲,比如《大篷车》、《永恒的爱情》、《迪斯科舞星》(其中的一首《感情来自心灵相通》现在都作为我手机上老公来电的铃声)、《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等等,后来又学过法语歌《伊莲》,西班牙语歌Dondevoy,意大利语歌《告别时刻》、美声唱法《春天的芭蕾》......感觉我自己好花心哦,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想学,大多数也学不精,但我就是喜欢。
我打好歌唱基础与技巧源于大学时的一位音乐老师,在他的教导下,我不仅学会了怎样练声、用气,以及何为气沉丹田,什么是“腹式呼吸”以及怎样达到“四腔(口腔、脑腔、胸腔、腹腔)共鸣”才能发出圆润、饱满、宽广、嘹亮的歌声。大学时还参加了校合唱团,担任小合唱队领唱。每年举行的班级合唱比赛,我都是我们班的领唱,次次都要拿名次。最难忘的是,音乐老师组织了一次校合唱团在市里一座大礼堂举行的红歌演唱,连续唱了十四首歌曲,演唱的曲目包括《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十送红军》、《解放军占领南京》、《祖国颂》、《浏阳河》、《映山红》、《抬头望见北斗星》等等,演唱结束时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在当时轰动一时(虽然我们站得两腿僵硬,腰酸背痛,唱得嗓音沙哑,几天才恢复过来,但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演唱经历和体验)。这位音乐老师当年的讲义和一些音乐知识资料,包括那次在礼堂十四首歌联唱的歌谱现在还保存在我的书橱里。
随时代发展,我也买了很多磁带、CD碟、DVD碟珍藏,直到现在,搬了几次家,我还珍藏着一些碟片,有影碟《虎口脱险》、《丁丁历险记》、《哆啦A梦》,歌碟《徐小凤专辑》、《宋祖英专辑》、《香港影视歌曲专辑》、《齐豫英文歌专辑》,音乐碟《班得瑞专辑》(估计有十多碟)、《长笛专辑》、《十大经典古琴曲》、《世界十大交响乐》、《莫扎特弦乐小夜曲》、《贝多芬G大调第4钢琴协奏曲》等等。尽管现在CD机、DVD播放机不流行了,我家的也坏了,我的经典碟片还是舍不得丢弃。在同事指点下,我上网买来便携式外接DVD机,放假时带儿子看《虎口脱险》(每次看都会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以及两部经典动画系列片《丁丁历险记》、《哆啦A梦》,儿子爱得不得了。其他音乐及歌碟没法播放,我就倒入电脑及手机,收藏为mp3音频文件,珍藏起来。
奇怪的是,我一个女生,却更喜欢一些比较豪迈的男声歌曲,比如《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光辉岁月》、《大地》、《精忠报国》、《秋水长天》、《当》等等,每每听到或唱起,就会使我热血澎湃、激情洋溢,胸中生出豪情万丈。
工作后,我在单位也积极参加合唱团、文艺比赛、节日联欢会等等。有一年一个朋友告诉我,市里在搞中国青歌赛云南赛区选拔赛,怂恿我去报名,我鼓足勇气去报了名,参赛歌曲《青藏高原》。当时没什么设备,也不像现在从电脑下载伴奏很方便,KTV也不多,练歌也就是在无人的地方唱,加上仔细听原唱,模仿其演唱技巧和处理方法。到正式比赛那天,得知面对的评委都是国家级歌唱家,我紧张极了,第一句高潮唱得很好,后来居然忘记一句歌词,虽然后来其它部分唱得都好,最终却成绩平平,没有被录选,让我懊恼、遗憾了很久。
后来,在网上“英语角”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在外企工作的他和我见第一面就用英语聊天。相处下来他知道我爱唱歌,听过我唱歌后,就迷上了我的歌声,后来还激将我敢不敢在举行婚礼时唱一首,我说有啥不敢的,在学校大礼堂当众都唱过,还怕婚宴那么几桌人。举行婚礼那天,共来了二十桌人,我还是唱了《青藏高原》,表现很出色,没有出错,参加婚礼的宾客们欢声雷动、掌声不绝于耳。以至于很多年后,公公去世宴请宾客时,还有他的老同事记得我们当年结婚时我唱了一首歌,还在对我翘大拇指,我赶紧作揖回礼致谢。
一路成长过来,我连戏曲都学唱了一些,什么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打猪草》;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苏三起解》、《梨花颂》;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戏曲也有别样的感觉。每次唱起《谁料皇榜中状元》,我都想像自己身穿状元服,领略中状元的自豪之情;唱起《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会产生出找到真爱的一种又开心又幸福的感觉;唱《智斗》,又能体会到刁参谋和胡司令的勾心斗角并以及阿庆嫂的聪明机智;唱起《梨花颂》,又有集帝王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受。
还要感谢我的高中好友,同样爱唱歌的杜杜。那时下课休息时,我们俩常常去操场散步,边走边唱歌,唱时下流行的歌。她会唱而我不会的她就教我唱,我会唱她不会的就我教她唱,我们俩都属于乐感很强的人,随便教两遍就会唱了。别看她个子高,有1.7米以上,但她的声音属于温柔甜美系,而我个子不高,却属于音域可宽可高系。还记得,当时跟她学会了《亚洲雄风》、《谁说女子不如男》等等歌曲。在班里举行的晚会,我俩都表演了,我唱了《上海滩》,她唱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同学们都对我们刮目相看、赞不绝口。现在我每次回老家度假,我们俩都要约见聚餐,有时还会去K歌,毕竟都是保持了大半辈子的共同爱好。
还有一群相处多年的好友,在我爱唱歌的影响带动下,也喜欢上唱歌。在KTV流行起来的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每个周末去KTV练歌(白天场,便宜),涉猎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的各种歌曲都点来唱。甚至在我怀孕后期,我也去参加她们了几次唱歌。她们说没有我在,大家都唱不好歌,每次都盼着我去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们当中原来不会唱歌的、唱歌左的、不敢唱歌或不爱唱歌的,都有巨大进步,甚至有的成了麦霸,常常抢着唱呢。还有人说我是他们唱歌的入门老师,我说不敢担啊,大家都有了共同爱好,以后就是歌友了。一个好友甚至还提议说我们团队买一套设备,然后在抖音开播唱歌,让我主唱,还可以赚钱。被她当领导的老公严肃批评说,大家都是有公职的人,又不是卖唱的,不要整这种不靠谱的行当。我也觉得不靠谱,一笑而过。她们还憧憬着等都退休了,大家带着设备,相约去风景美丽的地方,边唱边野餐、游戏、聊天等等,徜徉在山水间,那将是何等逍遥自在啊。
唱歌,是人生中的一剂良药,无论对生理还是对心理都好处多多,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能锻炼人的肺活量,提升身体免疫力,还能让人心情愉悦、充满自信,也有对各种情感不一样的体验,高兴、愉悦、忧伤、孤单、温暖、豪迈.......。网上都有说法,指出唱歌是长寿及减肥的最佳运动,我深以为然。目前八十多岁身体硬朗的父亲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唱歌。唱歌,也是人最简单的动作,张口就来,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口就能唱(当然要注意不影响、不妨碍到别人)。音乐、乐器只是辅助工具,没有,也一样可以唱歌,清唱照样能达到一定效果。所以,人生苦短,生活不易,我们需要歌声点缀这段沧桑的历程。请尽情歌唱吧,在歌声中,忘记忧伤、忘记抑郁;在歌唱中,肯定自己、升华自己。请相信:歌唱可以治愈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