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哄好”自己(随笔)
在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每个人都仿若漂泊于茫茫大海之上的一页小舟,起伏颠簸,不时会被卷入悲伤抑郁的漩涡之中,此时此刻,借助安慰来平复心境就显得至关重要。他人的安慰固然珍贵,但自我安慰更是不可或缺,“哄好自己”的意义重大非凡!
自我安慰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就有诸多自我安慰的典型事例:
出门偶遇发丧,内心难免会感到不适,老祖宗便发明了极具效力的说辞,“遇见棺材,升官发财。”听闻此言,不快瞬间烟消云散。
考试落榜,古人将其视作一次磨砺,认为是“为成功积攒经验”,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
生意失败,古人会自我宽慰这是运势未到,只要持之以恒,必能迎来转机,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战场上吃了败仗的将军,会以“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抚慰内心的挫败,进而重振旗鼓,准备下一场战斗。
生活困窘之人,则会用“安贫乐道”来自我安抚,追求精神上的充裕。
科举考试屡次名落孙山,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大诗人李白,一生渴望入朝为官、施展抱负,却屡屡不顺,于是自我宽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怀才不遇的郁闷转化为对自身才华的笃定,令后世之人钦佩其洒脱之态。
陶渊明在官场不得志便回归乡野耕田,却高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行寻乐,不因辞官的失意而一蹶不振。
才华卓越的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至偏远之地,然而他却能以豁达超脱的心境宽慰自我。在黄州时,生活艰辛,他于东坡种地,与百姓为友,从平凡生活中摄取灵感,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般豪迈不羁的词句。他将仕途的挫折视为人生的历练,在自然与文学的天地中觅得心灵的寄托,以乐观的自我安慰抵御了命运的寒潮,其文学造诣也在此过程中攀至新的高峰,成为后世文人尊崇的典范。
古人在面对各类困境时,通过自我安慰调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这种智慧对于今人的生活同样意义非凡。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古人自我安慰的智慧宛如一泓清泉,润泽着我们疲惫的心灵。
今之人也不乏自我安慰的妙招:
工作压力沉重时,便告诉自己此乃“成长的契机”,于是力排万难,努力使自身愈发强大。办事未能善终,那就当作“享受了过程”。屡战屡败,就用邱吉尔名言自勉:“成功就是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却不失去热情。”
感情遭遇挫折时,就看作是“为了邂逅更契合的人”。在家里受了窝囊气,就想“家本来就不是个讲理的地方”,不必较真。
减肥期间忍不住食用了高热量食物,可自我安抚这是“偶尔的放纵”,往后继续努力即可。
对于身体渐衰的老年人,自我安慰尤为关键:身体不复年轻时的矫健,行动略显迟缓,可以这样自我慰藉:自己已然历经诸多,拥有过年轻,更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此乃年轻人所欠缺的财富。走路不如往昔利落,不妨想,至少自己尚且能够缓慢行走,无需全然依赖他人。听力不太灵敏,可以视作能少听闻一些烦心事,乐得清静。身体出现些许小毛病,但这是在提醒自己要更为注重健康,珍惜当下的生活。
哄好自己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我们能够有效地哄好自己时,便能在内心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外界的负面评价和压力。它使我们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不轻易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迷茫和困惑时仍能保持清晰的思维,做出明智的决策。哄好自己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当我们拥有积极平和的心态,便能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营造出一个温馨、融洽的人际环境。
在生活的漫漫长路上,挫折与失落如影随形,学会哄好自己,便成了一门必修的心灵艺术,其间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
首先哄好自己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确认和尊重。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评判与比较的社会中,外界的声音常常干扰着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然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明白自己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的评判,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守与自我认同。就像三国时期的杨修,恃才放旷,不好好说话,随意揣测曹操的心思并到处宣扬,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禅宗主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劝诫世人莫要执着于外物的表象与得失。尼采高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是对个体独特价值最有力的捍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即使外界的评价充满质疑,我们依然要坚信自己的独特与珍贵,明白自己的价值绝不仅仅取决于一时的成败得失。面对他人不理解甚至嘲讽,自我怀疑极易滋生。哄好自己,便是在喧嚣中守护住内心的宁静,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独特与珍贵,自我安慰是对自身价值的坚定认同。
其次,哄好自己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坦然接纳。世界变化万千,命运的轨迹难以捉摸。挫折、失败、失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若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心灵便会在无尽的挣扎中疲惫不堪。比如,明朝的解缙,因说话不知分寸,得罪了权贵,最终被陷害致死。通过哄好自己,我们学会以一种豁达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波澜,将苦难视为磨砺,将困境视为成长的契机。
还有,哄好自己也是对欲望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协调。我们总是渴望更多,追求更高,但现实往往无法满足所有的欲望。此时,若能自我安慰,便能调整心态,珍惜拥有,而非一味沉溺于未得到的痛苦之中。
哄好自己,并非是自我麻醉、自欺欺人,亦非逃避麻烦,而是在遭遇不顺之时,为自己的心灵寻觅一处“避风港”,让自己得以拥有良好的心态,踏实地度过每一天。这是一种清醒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坚定,以哲学的眼光审视自我,以智慧的方式应对生活的挑战。
哄好自己,并非逃避现实的软弱,而是以哲学智慧为羽翼,飞越情绪泥沼,在人生逆旅中护佑内心的平和与坚韧,向着光明彼岸,振翅前行。就像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能自我宽慰,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词句。
学会自我安慰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让我们在直面困难与挫折时保持乐观,更好地品味生活投入生活。
简而言之,“哄好”自己,也就是“想得开”,想得开实乃一种的大智慧!这份想得开的智慧恰似熠熠生辉的启明星,可以引领我们穿越人生重重迷雾,抵达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