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春】冬至饺子·情暖岁月(散文)

精品 【绿野·春】冬至饺子·情暖岁月(散文)


作者:鹦鹉 秀才,191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1发表时间:2025-01-25 05:10:35


   记忆中,冬至是一年中我最喜欢的节气,而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包饺子、吃饺子了。
   在我们老家南阳一带地区,一直流传着饺子的传说。据历史考证,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湖南长沙任太守时,冬至这一天,他回到老家南阳,看到众多老百姓因严寒冻伤,情况甚是严重,尤其是耳朵,有的甚至耳朵都冻掉了,他心痛不已。于是,在白河岸边,他让百姓们支起大锅,用中药做成面食,放入锅中煮熟,让百姓们吃下。令人惊喜的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百姓冻伤过。人们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的这份善举,每逢冬至便模仿当时的情景包饺子来吃。这饺子里,不仅包进了美味的馅料,更包进了张仲景对百姓的关爱以及那份温暖的情怀。
   如今,每到冬至,我们家也会沿袭这一传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饺子,这场景温馨而美好。我总会早早地围在案板前,满心期待地看着大人们忙碌。母亲会精心挑选新鲜的猪肉,将其细细剁碎,然后拌上葱姜蒜和各种精心调制的调料,那香味瞬间如精灵般弥漫了整个屋子,撩动着每个人的味蕾。父亲则有力地揉着面团,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他双手的反复揉捏,面团变得光滑而有韧性,为后续的工序做好了准备。
   开始包饺子了,只见母亲拿起一张饺子皮,轻巧地放上馅料,手指如同灵动的舞者,一捏一折,一个饱满漂亮的饺子就出现在眼前,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也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学着母亲的样子包起来,可那饺子皮在我手中却仿佛故意调皮捣蛋,不听使唤。不是馅料放多了撑破饺子皮露了出来,就是捏得歪歪扭扭,样子十分滑稽。但在家人充满耐心和关爱的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窍门,包出的饺子终于也有了让人欣喜的模样。
   包好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案板上,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等待检阅的士兵。当它们下锅后,在沸水中欢快地翻腾,那白白胖胖的身躯显得格外诱人。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端上餐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中品尝着这份凝聚着亲情和传统的美味。
   咬一口饺子,那鲜香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此时,窗外或许是寒风凛冽,呼呼作响,但屋内却是温暖如春。大家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愉快地聊着家常,分享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那些烦恼与忧愁,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温馨的回忆;那些成功与喜悦,在亲人的欢笑和祝福中变得更加珍贵。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每到冬至,爷爷总会给我们讲张仲景的故事。他那慈祥的面容、温和的声音仿佛就在眼前、就在耳边。爷爷教导我们要心怀善念,关爱他人,他说:“做人呐,要有像张仲景那样的慈悲心肠,要懂得帮助别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那些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让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份传统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冬至,是时光中的一个节点,它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这一天,饺子成为了家庭情感的纽带,将亲人们紧密相连。饺子的形状如同弯弯的月牙,又似那满载幸福的小船,在沸水中漂泊,最终抵达温暖的港湾——我们的餐桌。每一口咬下去,都是家的味道,都是亲情的滋味。
   回忆起曾经那些冬至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灯光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那画面如同一幅温馨的油画。那时的我们,没有如今的高楼大厦,没有繁华的都市喧嚣,有的只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孩子们在屋内嬉笑打闹,大人们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谈论着邻里间的琐事,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冬日的寂静。
   那时候,物质条件或许并不丰富,但大家的心却是满满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满足。如今,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各种美食琳琅满目,但冬至的饺子依然在我们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冬至或许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浓厚的祭祀和祈福色彩,但一家人团聚包饺子、吃饺子的习俗依然延续着。它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迁,从简陋的房屋到如今的高楼大厦,从简单的粗茶淡饭到如今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然而,不变的是亲情的牵挂和传承,是那份对家的深深眷恋。它也见证了亲情的永恒,无论风雨如何侵袭,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亲情始终如一根坚韧的线,将家人紧紧相连。
   在这寒冷的冬日,饺子的热气腾腾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每一个饺子都是一份心意,是家人之间无言的爱与关怀。那包裹在饺子里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馅料,更是浓浓的亲情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饺子,分享着彼此的故事,这是多么温馨而幸福的画面啊!
   记得有一年冬至,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世界仿佛被白色覆盖。我们一家人躲在温暖的屋里,窗户上结满了美丽的冰花。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父亲则在一旁帮忙擀饺子皮。我和兄弟姐妹兴奋地在一旁玩耍,时不时跑过去偷瞄一眼锅里的饺子。当饺子出锅的那一刻,热气弥漫了整个房间,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围坐在餐桌前,迫不及待地夹起饺子放入口中,那一刻,温暖从口中蔓延到心底,仿佛整个冬天都不再寒冷。
   还有一年冬至,我因为在外地读书无法回家。那天,我特别想念家里的饺子,想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场景。我给家里打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关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无比温暖。虽然身处异地,但我知道,家人们的心始终与我相连,那份亲情永远不会因为距离而减少。
   冬至的饺子,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在每一个饺子的褶皱里,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和家族的记忆。它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桥梁,让我们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不忘传统,坚守那份最初的温暖和美好。
   而且,冬至包饺子、吃饺子的习俗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团结。在准备饺子的过程中,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洗菜、切菜,有的负责调馅、包饺子,还有的负责煮饺子、收拾餐具。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共同为了一顿美味的饺子而努力。这种合作不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未来,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我相信冬至的饺子依然会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它会继续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和变迁。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用更加创新的方式来传承这一习俗,比如举办饺子制作比赛,或者将饺子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更多的艺术形式中。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饺子所承载的亲情和传统文化的核心永远不会改变。
   当我们在异国他乡,品尝到饺子的那一刻,心中涌起的是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饺子成为了我们与祖国联系的纽带,让我们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文化的魅力。它是我们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像当年我们的父母带着我们一样,一起围坐在桌前包饺子。我们会给他们讲述张仲景的故事,讲述我们小时候的冬至回忆,让这份传统在下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会告诉他们,饺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家族的传承。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冬至的饺子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温暖。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亲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冬至,珍惜每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让饺子的香气永远飘荡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最美好的记忆。愿这份温暖和美好永远延续下去,愿我们的生活如同冬至的饺子一样,饱满而充实,充满着无尽的幸福和希望。
   未来的日子里,也许我们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想起冬至的饺子,想起家人的笑容和温暖的拥抱,我们就会充满勇气和力量。因为这份爱和温暖,将永远陪伴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冬至的饺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和习俗,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支柱。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我们永远的牵挂和眷恋。
   在岁月的长河中,冬至的饺子将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亲情的纽带,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和希望。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这份传承千年的情感和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永不褪色。
   当我们老去,回忆起一生的点点滴滴,冬至包饺子的场景定会成为最温馨、最难忘的画面之一。那些欢声笑语,那些温暖的气息,那些饱含深情的眼神,都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而在未来的每一个冬至,当新一代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时,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将是对这份传统最美的传承和延续。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守护,让冬至的饺子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这份温暖和美好永远传递下去。
   在这寒冷的冬日,让我们心怀感恩,感恩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传统,感恩家人的陪伴和关爱,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温暖和美好。让我们用一颗炽热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冬至,去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愿每一个冬至,都能成为我们心灵的盛宴,愿每一口饺子,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幸福和满足。让我们在饺子的香气中,感受亲情的温暖,传承文化的精髓,书写属于我们的美好篇章。
   相信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冬至的饺子将继续见证着无数家庭的幸福与团圆,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它将如同一首永恒的赞歌,唱响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共 38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冬至包饺子、吃饺子这一传统习俗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展现了饺子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亲情、传统文化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读来令人倍感温暖。作者开篇点明对冬至包饺子的喜爱,随后引入医圣张仲景的传说,为饺子增添了一份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人文关怀,使饺子不仅是美食,更成为了善与爱的象征。在描述包饺子的过程中,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如“母亲会精心挑选新鲜的猪肉,将其细细剁碎,然后拌上葱姜蒜和各种精心调制的调料,那香味瞬间如精灵般弥漫了整个屋子,撩动着每个人的味蕾。父亲则有力地揉着面团,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项伟大的工程。”将父母准备饺子的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文章还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但不变的是亲情的牵挂和饺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那时的我们,没有如今的高楼大厦,没有繁华的都市喧嚣,有的只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这种对比更凸显出亲情和传统在岁月流转中的珍贵和永恒。作者在回忆过去的冬至时光时,充满了深情。那些具体的场景,如“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世界仿佛被白色覆盖。我们一家人躲在温暖的屋里,窗户上结满了美丽的冰花。”以及“我给家里打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关切的问候”,细腻地刻画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牵挂,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可以跨越距离和时间。此外,文章对饺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它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家庭和谐、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方面的作用。“在每一个饺子的褶皱里,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和家族的记忆。它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桥梁,让我们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不忘传统,坚守那份最初的温暖和美好。”这种深刻的思考,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饺子这一小小的载体,串起了生活的点滴、亲情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感谢赐稿绿野,问好鹦鹉老师,值此新年到来之际,祝鹦鹉老师和家人新年快乐,万事胜意!【编辑秋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20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25-01-25 07:30:49
  拜读佳作欣赏,社长大姐的按语精炼的语言、精准的定位和精彩的论述,写得妙不可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它仿佛是一位亲切的向导,引领着读者在知识的殿堂中畅游,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收获颇丰。顺祝社长大姐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2 楼        文友:喜文        2025-02-09 05:19:44
  荷!真是文佳按语美,好到一块了。必须双赞!????????
回复2 楼        文友:鹦鹉        2025-03-17 20:15:44
  感谢老师留言评论!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遥祝春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