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乡村赶集(散文)

精品 【东篱】乡村赶集(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3发表时间:2025-01-25 05:13:22
摘要:乡村赶集,热闹非凡。每逢集日,道路两旁摆满琳琅摊位,蔬果飘香,衣物鲜艳。人们穿梭其中,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这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乡村独有的烟火画卷,承载着邻里乡情,传递着简单而真实的快乐。


   说起赶集,那是乡村生活中一抹独特而浓郁的色彩,对于农村人来说,它承载着太多的期待与欢乐。我父亲就是一个痴迷赶集的人,即使空手而归,他也乐呵呵的,感觉就像小时候晚饭后儿童要到街上疯一阵差不多。我觉得就像老年时光里的儿童游戏。
   在农村,赶集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买卖交易,更是一次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盛会。每个月特定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们便会汇聚在那个熟悉的集市。一路上,遇到周围村庄的人,有的面熟,要点头打个招呼,感觉很亲切。过后问,那人是谁,谁也说不上名字,隐约觉得脸熟。
   记忆中的集市,总是人头攒动,喧闹非凡。窄窄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五颜六色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卖菜的大爷大妈们大声吆喝着,自豪地展示着自家新鲜的蔬菜;卖肉的师傅手起刀落,精准地切下顾客所需的份量;卖小吃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孩子,糖葫芦的晶莹、麻花的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集市,可以吸引不同身份的人,人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喜欢。
   小时候,我总是盼着赶集的日子。那时,生活的圈子很小,赶集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跟着父母走在拥挤的人群中,眼睛忙不迭地四处张望,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碰到熟识的邻里乡亲,大家会停下脚步,热络地寒暄几句,聊聊家长里短,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父亲跟熟人说话,我急于赶集,就扯扯父亲的衣角,生怕被对面的人发现。父亲往往无动于衷,根本不着急。
   对于农村的人们来说,赶集也是社交的重要时刻。在集市上,能听到最新的消息,交流农耕的经验,增进彼此的感情。而对于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集市是他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变现的地方,那一篮篮新鲜的鸡蛋,一捆捆翠绿的青菜,都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收获。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购物方式也在逐渐改变,超市和电商走进了乡村。但赶集的传统依然在延续,它已经深深烙印在农村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不过,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图个新鲜,也往集市上赶,还有的把电商平台的产品抬到集市,他们说,这叫“线上线下都开花”。
  
   二
   记得最初赶集是在八岁吧!那时候家庭困难,父母辛苦种的菜,精心酿的乡下米酒,都要拿到集市上去卖,以换取些许家用。
   每逢赶集的日子,母亲会带着我和二哥一起出发。集市离家足有五里地,我俩用一根棍子抬着一缸米酒,艰难地往集市赶去。那时候,没有任何便捷的交通工具,脚下的路便是我们唯一的依靠。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听着同行人们的谈笑风生,心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一条不宽敞的马路横在眼前。过了马路,嘈杂的人声就像潮水般隐隐约约地涌来。
   走过烂泥路,一家没有院落的民宅映入眼帘。门前空地上,停满的自行车被一根绳圈着,那便是存车处。继续向前,牛的叫声愈发清晰。一群牲口集中在一起,它们温顺地任由主人牵着,眼神中透着迷茫,它们像知道即将面临未知的买家。
   再紧走几步,更大的喧闹声扑面而来。啊,赶集的人真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这是从未出过门的我们从未见过的景象。出门赶集的人们,衣服穿得齐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虽未施粉黛,却也洗得干净清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要过年了,谁不想买点年货回家,好好过个年呢?即便日子艰难,钱不富裕,也抵挡不住大家对新年的期盼和购买的欲望。一年到头了,狠狠心,也要买个欢喜。
   集市两边的摊贩不住地吆喝着,卖布的、卖鞋子的、卖瓜子糖块的、卖蜡烛香火的、卖水果的、卖肉蛋菜的、卖小孩玩具的……应有尽有。还有缝纫机摆摊做衣服的、修鞋的、修钥匙拉链的、给鞋上底的。
   我和二哥找好一个地方,把一缸酒小心放好,青辣椒整齐摆好,手上拿好称,满心期待地等待客人来品酒问价。客人只要觉得米酒好喝,就会买上几斤带回家。一般来说,青辣椒总是容易卖出去的,往往不一会儿个工夫就销售一空,而米酒有时会剩下一半,需要我们再抬回家。
   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准备回家时,都要吃上一碗正宗的乡下米豆腐。那滑嫩的口感,香辣的味道,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那时候的赶集,不仅是为了生活的奔波,更是充满了温暖与期待的时光。
   如今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购物也越来越方便,但那段赶集的记忆,却永远刻在了心底,成为了我童年时光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三
   再次赶集是在12岁那年,那时候的父母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放心让我去尝试。几只老母鸡辛勤下蛋,积攒了不少。父母因忙碌无法抽身去售卖,我突发奇想,向母亲提出由我去卖鸡蛋。母亲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让我既兴奋又紧张。
   我挎着盛有鸡蛋的小竹筐,跟随着同去卖鸡蛋的邻居大嫂,来到集市上卖鸡蛋的角落。学着他人的样子,静悄悄地蹲下身子,内心却忐忑不安。初次卖鸡蛋,我羞涩得难以启齿,“卖鸡蛋哩!”这几个字在嗓子眼徘徊许久,就是喊不出来。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人好奇询问价格,却因我是个孩子而未多作停留,这让我焦急万分。
   我告诉自己不能无功而返,鼓起勇气向旁人打听行情,心里有了底后,当再有顾客询问时,我大声说道:“一块钱一斤!”终于,一位中年妇女买走了我的鸡蛋。那一刻,我怀揣着空竹筐,像一位凯旋的战士,满心欢喜,初次做买卖的成功让我兴奋不已。
   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赶集不再仅仅是为了玩耍,更多的是为了购置生活所需。我会独自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和伙伴们一同前往集市。在照相馆里,留下几张满意的照片,定格青春的美好瞬间;在街头的小吃摊前,品尝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米豆腐,感受着简单的满足;在影院中,与同伴们沉浸于精彩的电影情节,共享欢乐时光。
   赶集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每逢周日未到,我便早早开始盘算着哪天去赶集。等到了周日,我便像一阵风似的奔向县城,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时光,直到把兜里的钱花得一干二净,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四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成家,家也安在了城里。赶集,对于我来说,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如今赶集,只为买点菜和生活零用品,然后便急匆匆地赶回家。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悠闲与兴致,更多的是生活的匆忙与琐碎。
   现在的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超市、菜市场、服装店、化妆品店如繁星般散布在各个角落。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赶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令人期待和热衷。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赶集这一古老的习俗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集市,可能会成为历史的一页。但在我的心中,那当年对赶集的渴望与热衷,却永远不会消逝。
   即便未来赶集不再,那份记忆也将永远珍藏在我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再次踏入这熟悉的集市,心境却已不同。多了几分对岁月的感慨,少了儿时的那份单纯的欢愉。同样的街道,同样的喧闹,可感受却大相径庭。
   人生,恰似一场轰轰烈烈的赶集。开场时热闹非凡,落幕时落寞寂寥。可这就是人生,充满悲欢离合,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勇敢地走下去。
   人生之旅,心境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唯有保持一颗平和而积极的心,才能在这不断变化的风景中,寻得属于自己的美好与安宁。
  
   2025年1月26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29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赶集,是北方农村特有的习俗,每月特定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汇到集市,进行买卖交易。八岁那年,“我”和二哥抬着一缸米酒,随父母一道第一次赶集。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买年货的,买玩具的,做衣服的,配钥匙的,各种买卖应接不暇。12岁那年再次赶集,父母放心让我独自赶集卖鸡蛋。开始羞于开口。卖不动只好大声吆喝,初战告捷,很有成就感。后来学会了自行车,赶集方便了,赶集除了买卖,还到照相馆里照相、电影院里看电影、摊位上品米豆腐、赶集真的挺有趣。现在的乡村变化太大。超市、菜市场、服装店、化妆品店、小百货店等到处都是,物质极大丰富,想要什么,不用赶集,随处可买。赶集,这个古老的习俗,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了永恒的记忆。这是一篇记忆性散文,记录了童年时代赶集的情景。赶集,体验生活,乐在其中。文笔细腻,铺陈有序,画面感强,场景描写生动,情感真实,生活气息浓郁,接地气。好文,推荐共赏。【东篱编辑:吴孟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02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1-25 05:23:33
  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录了儿时赶集的情形。赶集,是北方农村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北方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状态。场面热闹,赶集有趣,令人期待。现在,这个古老的习俗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了永恒的记忆。文章文笔细腻,铺陈有序,画面感强,场景描写生动,情感真切,生活气息浓郁,接地气。读后余味无穷。问好老师!祝新春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07:58:47
  谢谢吴老师精彩编按和润色,小时候很喜欢去赶集,因为有东西吃,集市上各种吃的眼花缭乱,特别兴奋!问候吴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25 07:41:23
  赶集卖米酒卖鸡蛋卖青椒,这是一份经历,富裕家庭的孩子得不得的锻炼。在很多相聚方式都发生改变的今天,可能将来再过几百年,赶集这个方式也不会向往,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生命力就是它的烟火气吧。我那日到集市看,做电商的年轻人也奔集市来卖草莓。如果这一代人年老了,他们肯定也还会喜欢赶集。滴善斋老师这篇散文,再现了赶集习俗,写出了赶集人的心态。还原旧时光,珍惜每一天,愿你的文字活跃在乡土人情里。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08:01:59
  谢谢怀才老师精彩的点评,小时候赶集的这种乐趣是现在无法超越的,虽然现在物质丰富,要买什么都有,但是农村赶集把自己的农产品拿去卖,虽然买不上几个钱,心情是很愉悦的,这种愉悦不是用钱来衡量!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3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5-01-25 07:52:57
  美文学习了,祝你好运连连,幸福过年!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08:02:54
  谢谢廖老师的美评,赶集是童年的快乐,现在是感受不到了!祝你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1-25 08:11:01
  赶集这个词很熟悉,很亲切,虽然我们家乡不叫赶集,习惯叫摆摊,但热闹程度和赶集毫无二致,回忆起来,令人感慨。老师卖过米酒、青椒,我刚大学毕业时,因工资低,和同事一起摆摊卖过地瓜,很有意思,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从艰辛和不易中也体会到来了百姓的快乐。生活气息浓郁的美文,拜读学习了,顺祝老师新年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10:05:33
  谢谢韩格老师的点评,南方赶集应该跟北方差不多吧,一般都是在乡镇,很热闹,都是农副产品,超市里买不到的都能在集市买到!而且便宜!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枫桦        2025-01-25 08:47:37
  乡土乡情,在以前,我们这里的大集要走三十多里,不是随便就可以去,是要坐客车去。那里什么都有卖的,我没去过,都是母亲去,主要是抓只猪崽!老师的回忆,滿满的深情,记录真实的乡村风情,别有一番味道!拜读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10:06:59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我们这里离集市不远,5公里,走路一个小时,但是赶集心情很开心,走路不觉得累!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1-25 10:48:43
  赶集,我小时候也赶过,场面很热闹,人流如潮。想不到作者小时候赶集时还卖过鸡蛋,很有趣的经历!该文笔触细腻生动,情感深挚,很接地气的文字,耐读。问候善斋老师,冬安!
回复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18:24:37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我小时候家里穷,家里有啥可以卖的都会拿去卖了补贴家用,一家几兄弟读书。但是赶集也是一种乐趣!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1-25 10:52:17
  一篇很有韵味的怀旧美文。赶集的日子里,既有儿时的美好回忆,还有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生活气息浓郁,层次清晰。拜读学习!祝善斋老创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18:26:44
  谢谢郑老师的美评,小时候赶集很开心,有零食吃!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岚亮        2025-01-25 13:22:28
  集市,在过去是乡村最的市井,最热闹的盛事,也是一幅最浓郁的风俗画。滴善斋老师此文写得好,拜读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18:28:14
  谢谢岚亮老师的美评,赶集是很有乐趣的,集市上应有尽有的农产品和吃的零食,什么都有!小时候只有去赶集才有零食吃。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9 楼        文友:佳华        2025-01-25 13:29:42
  读老师的文章,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小时候赶集,那种穷逛的感觉,很好玩也很有意思。我也写到了集,但不如老师写的丰富。
回复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18:29:04
  谢谢佳华老师的美评,小时候家里穷,有啥东西都会拿去卖补贴家用,我们也可以捞的一点吃的,哈哈,祝你生活愉快!
10 楼        文友:周丽纯        2025-01-25 18:46:39
  儿时的那些事总是令人着迷难忘。农村赶集的场面,写得精彩生动。原以为和城市的菜市场差不多,但读了老师的文章,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过去年代。社会发展了如今农村赶集也和从前不同了唯有保持一颗平和淡然的心态生活,享受美好安宁。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回复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25 20:06:43
  谢谢周老师的美评,我们这里的赶集是汇聚了周边所有农副产品,机会应有尽有,马路两旁摆满各种货品,很集中,很热闹,小时候最喜欢去赶集了,因为有零食吃!问候周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