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烟火】乘凉(小说)

精品 【晓荷·烟火】乘凉(小说)


作者:至简至爱 举人,3024.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32发表时间:2025-01-25 22:24:36

【晓荷·烟火】乘凉(小说)
   我火急火燎地奔回家,一脚跨过门槛的时候,一个踉跄差点撞倒了背身站着的小萍。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只一把扶住,嘴里喊着:“奶奶,奶奶,凉床抹了吗?”(抹:方言,擦洗的意思。)
   奶奶正掂着小脚从厨房里出来,把刚从灶堂里拖出的黑糊糊煨罐放在堂屋的矮桌上。煨罐像一块刚出炉的黑铁,虽然奶奶有拿抹布裹着罐把,还是烫得直呼手。
   “慌头慌脑地搞么事唦,谁还能吃了你那个地界?”奶奶到底是奶奶,她眼睛看都不看我就晓得我的那点小心思。
   “健他们都搬着凉床抢位置去了。”
   “有你放凉床的地!”奶奶一边说一边裹着抹布去揭煨罐上的小盖,一阵白热雾气腾出,香气扑鼻。小萍瞪大眼睛望着,口里唾液翻滚。“嗯嗯,恰恰!”婆婆用调羹在那团白气下舀出一点什么,投进嘴里,咂咂有声,然后说。
   “我要吃恰恰!我要吃恰恰!”小萍打着哭腔喊起来。
   奶奶这时候好像才发现小萍的存在,扭头笑了笑,就又到厨房去了。
   “小萍,抬凉床去。”我唤着。
   “我要吃恰恰!”小萍不依。
   “哪有恰恰吃唦?真像个小苕货。”我笑小萍,“你不帮忙,我一人搬去。我一个人也搬得动!”
   小萍是我的堂妹,幺父的女儿。自打她出生后,奶奶每年都是三个月三个月地轮流在我家和幺父家过。小萍呢,则是奶奶在哪她就在哪。奶奶在我家,她自然就在我家。就算小萍才四岁多,也晓得苕货不是个好话,她朝我白眼珠子一翻,转头依然嚷着要吃恰恰。
   我大小萍五岁,大五岁的我再怎么说也算个小小男子汉。就算搬不动凉床拖我也得把凉床拖出去。“哼,我家的禾场,凭么事要让健他们抢了好位置去?”我可不肯服这个输。
  
   二
   因为并没有谁在村子中央打谷扬场,所以我家的禾场并不是真正的禾场。怎么说呢,它就是一大块平地,从我家大门口一直延展往下走,离我家下坡底的鱼塘越来越近的时候被一丛小树林阻隔,也顺势阻断。小树林成了它永远无法越过的鸿沟,只得无奈打住。其实,这所谓的禾场并不像真正的禾场那样有一张如镜子一样水平的面,这是我用粉笔发现的。我偶有在学校讲桌的粉笔盒里偷偷揣几截粉笔头回来,在门前画跳房——画方格子的,画飞机式的。但健呀华呀,他们不怎么和我玩这个,我只能和芳啊青啊几个女伢玩,结果被男伢们嘲笑,搞得我很气愤,三下两下就在那些方格子长格子里画满了白色的大叉,然后用脚去踩,去碾,好像这么做就能抹去那些羞辱。最终,那些白线条越来越模糊,和浅灰的泥色混在一起,隐隐约约,但被我碾出的粉笔灰的白却异常耀眼。我发现禾场坡度的那天正是无聊——没人和我玩跳房。也不知怎么那段时间特别爱玩跳房,我想一定是我一次也没有玩过通关。如果我能像青那样,一把就能够把每一关都跳完,我一定不会再想跳房,就像我不想再玩对角棋一样。我觉得玩对角棋好没意思,健和华他们却最爱玩。有啥好玩的呢?走几步就成了一条线,恨不得拿起子儿我就赢了!唉,跳房多有意思呀!青怎么那么会跳呢?她手里的瓦片好像格外听她的话,想丢进哪一块房它就进哪一块房,要扔到中间它就绝不跳到边框,更不会压线,不像我手里的那一块,那许多块(我因为迁怒而换过许多块瓦片),专拣边角走,专找线上压。就像刚会走路时的小萍一样,我拽着她走平地,她偏要在砖头瓦楞上走。偶尔碰到水窝子呢,她又挣着把小脚往水窝里踏,搞得气喘吁吁的我只能惊天动地地喊奶奶:“奶奶吔奶奶,小萍又踩水呀!”
   我拿着粉笔从大门槛的外沿中央开始起笔,一边倒退着一边往下画,一直画到树林边。我站在树林边看那条白色的线,并不能一眼望到头。那条线随着坡势一跳一跳的,像只会玩隐身法的小麻雀。于是我就顺着白线往大门口走,这一路走来,我就看到了一条曲折的白线了,就晓得我家的禾场有坡度了。但我不晓得这个坡度是多大,我不会用尺量,不知道该怎么量。虽然后来顾刚老师教过我们如何使用三角尺,但我也只能在作业本上画画而已。我想顾刚老师肯定会量,而且无需用尺子,他的眼睛就是尺子,他的手就是尺子。他给我们上数学课的时候,粉笔在黑板上一动,一个三角尺就成了。他画的三角尺和我们在文具店里买到的一个样。他在三角尺的每一个角那里依次画上弧线,依次标上度数,嘴里还跟着念:“这是三十度,这是六十度,这是九十度。”华是我的同桌,华在顾老师画弧线的时候在底下叽叽咕咕:“你说三十就三十,六十就六十呀?”我猜顾老师一定是听到了华的小话,不然他不会在标完第三个角度后直接一个粉笔头扔上华的头颅。华被钉得脖子一缩,头顶染出一撮白毛,惹得我们那一窝坨的几个捂着嘴巴憋笑。我们几个可不敢出声,我们怕顾老师的细竹条,那细竹条抽起手来,一抽就是一道红痕。我们的手还不能因为吃疼而后缩,倘使后缩一次,本该罚的数值就翻一倍。如果哪天顾老师过路碰着谁家里的大人,就算他绝口不提我们在学校的糟糕表现,我们的大人们还是会特意叮嘱顾老师:“伢们不听话,您就替我们狠狠抽。菜要剐,伢要打,不打不成器。我们感激您的管教呢!”挨了一粉笔头的华下课了偷摸着量了顾老师画的三角形,量完过后就朝我吐舌头,因为我递给他一个“怎么样”的眼神——顾老师又怎么会错呢!人家是高材生!
   顾老师确实是高材生,正宗的师范毕业,我们村学校的唯一一名公办教师。校长还是民办教师出生呢!啥为公办啥为民办,我们不晓得。许大汉说:“就像你种谷子。撒到田里,好肥好料伺候着长大的是公办,那飞到沟坎里或田埂边的后来也结了穗,那就是民办。”许大汉说他这是打的一个比方,可这比方打完我们还是听不懂。听不懂就听不懂呗,有么事关系呢?他总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我们还不是听得热热闹闹,玩得开开心心的?但他说顾老师快三十出头了还没有说姑娘,这个我们听得明明白白。三十出头,我们的大大不正三十出头吗?我们的姆妈就是当初大大说的那个姑娘呀!顾老师,吃国家饭的顾老师,还没有说上姑娘伢?所以好多回乘凉,许大汉都会跟我奶奶提起说让我姆妈帮着在她们村给顾老师介绍一个。
   许大汉对奶奶说:“老嫂子诶,替人说媒是积阴德的好事呀!你让儿媳妇帮着看看。”
   “帮谁看呀?”奶奶问。
   “顾老师呀!多好的男伢呀!”许大汉说。
   “我还道是帮你家老幺相看呢!”
   “那臭小子,不理他,让他打一辈子光棍好了。”
   “哪有老子咒儿子的?”
   “哼,前生的仇人,这生的父子。”许大汉说完,直直地翘起了他的“牛火腿”,一蒲扇拍过去。这一拍也不知打没打着吸血的蚊子,倒是吓得我们几个在他的凉床边疯逗的伢们一哄而散。芳说她姆妈说过的,说许大汉的牛火腿有毒,蚊子吸了他的毒血再吸别人的血,别人就受了传染,也会得那样可怕的腿病。我回家就问过奶奶这是不是真的,奶奶说:“莫听那些鬼侃胡说。”可奶奶也没说清白为么事别个那些话就是鬼侃胡说,奶奶说:“你好好读书,长大就懂了。”
   好好读书?我们那堆男伢谁好好在读书?成天满湾子跑,帽子见不到顶,不钻天打地洞,就阿弥陀佛了。我想到顾老师,打小就认真读书的伢应该就会长成顾老师那样吧!顾老师到现在都还在认真读书。我们几个喜欢摸鱼闹虾的男伢,放学了都不想回家。学校的围校沟里有鳝鱼,学校食堂旁边的小池塘里有小亮虾,池塘边的树影里也有顾老师。顾老师端着书,坐在树荫底下看,叶间漏下的阳光给他的白衬衫印上了薄薄暗影的花,一团团的,摇摇晃晃。顾老师坐在办公椅里,背显得不够宽,也有点薄,我想着他能不能挑动家里的谷担子。我那样想的时候正猫着身子从那后背的不远处溜过去。已经溜过去老远的健在朝我招手,嘴里虚叫着:“快点唦,小心被发现了!”顾老师不许我们在学校逗留,他说放学了就该先回家,省得家里人担心。哈,顾老师一定是在城里长大的人,金里金贵的。玩玩有么事好担心的?离开了顾老师后,我们像被去了紧箍咒的孙猴子,浑身舒坦。
   “你们说顾老师能挑得动谷担子吗?”我问。
   “怎么不能?”健说。
   “挑得动?”我又问。
   “怎么挑不动?你不晓得他抽我们的手时有多疼吗?明明没看他用么事劲。”华说。
   我点点头,健也默认了。可他看上去真的不够壮呢!哪像我们的大大们,五大三粗的,打得死一头牛。这是我心里沸腾的疑惑。
   顾老师一定晓得许大汉腿上是么事毛病,因为他是好好读书的人。许大汉的那条小腿哟,肿得可以改三个棒槌,红生生的,疮肉伴着新肉。诶,为么事许大汉的另一条腿就好好的?许婆婆的腿也没毛病,许大汉伢们的腿也没毛病,如果真有传染……我突然发现我成了科学家。顾老师说我本是块读书的料,就是课堂上爱开小差,动不动神游列国去了。许大汉说我人小鬼大,就爱瞎琢磨,像个女伢。许大汉的话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我是站着拉尿的男伢,是给大大传宗接代的男伢,凭么事要被许大汉那样说?我气得哇哇大哭。
   奶奶说:“没一点肚量,男伢女伢有么事区别,还不都是伢?”
   “有区别,有区别,就有区别,区别大着呢!”我哭吼着。奶奶不晓得,就因为许大汉的话,我又有了被那帮男伢嘲讽的依据了。
  
   三
   许大汉特别爱把凉床放在那棵大椿树底下。椿树是我家的椿树,长在屋门前的东南角,和许大汉家的厨房就隔着一条巷子。许大汉许是为了省去几分力气,图个就便,搬出凉床就往那里搁,他觉着挺安逸,我也觉着挺合适。我忘不了许大汉说我像个女伢的仇恨。许大汉不来我家门口乘凉才叫好呢,他家又不是没有门口?可是许大汉不来我家门口,我绝不会腆着脸去他家门口听他讲故事。男子汉得有点血性!可是许大汉的故事那么多,那么奇异,又那么迷人,他还是到我家这边来乘凉更好,在椿树那里最好。
   夏天椿树特别怕热,一热就冒淡黄的汗珠,汗珠多了,就坠成一坨一坨的黄胶泥。听许大汉讲故事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从矮凳上站起身,用手抠椿树的干,抠着抠着就抠到椿树黏黏的汗珠了。
   “……只看见那装着庚娘的棺材嗡的一声,竖起来,打着旋,比陀螺还快……”许大汉说。
   “啊!”青吓得轻叫一声,捂上嘴巴。
   芳呼地一声站起来:“不讲这个,不讲这个!”
   “对,换一个,换一个。”一群的声音说。
   “那讲么事唦?”许大汉怪我们挑三拣四。
   “讲道士穿墙!”一道声音喊。
   “哎呀,那都听八百遍了。”有个声音反驳。
   “讲小徒弟偷桃!”健的声音最洪亮。
   “是啊是啊,那小孩,到底偷到桃没?您那天还只讲到半途。”又有声音接着说。
   “话说……”许大汉就又开了腔——我不喜欢他一讲故事就用话说开头,可许大汉说说书人都是这么开头的,“……那孩子悠着绳子上天了许久,也不见下来,大家都屏息凝神,望着绳索的尽头。突然,有东西被扔了下来,是一个大大的仙桃……”
   “几大呢?”
   “仙桃吃了能长生不老吗?”
   七嘴八舌的声音把许大汉的故事打断。
   “听我跟你们讲唦——”许大汉的音调拉得更长了,我们都怕问烦了他,赶紧闭上嘴,张着萤火虫一样亮闪闪的眼睛望着,“接着,就是一截腿、一截胳膊、头、身子……”
   “啊……”我们惊呼起来。
   “……那师父就哭了,说他的徒弟被发现了,遭祸了。大伙儿看着师父把那小孩的残肢收拾进一口大木箱,盖上盖,以为他是要悲悲伤伤收拾铺盖卷走人呢,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我们齐声问。
   “就见那师父盖好箱盖,眼泪一抹,手在箱盖上重重一拍,大喝一声‘还不回来,更待何时’,然后一掀箱盖,可不是那个好好生生的徒弟伢站着么?”
   “徒弟伢活了?”
   “活了。”
   “哦!”大伙儿如释重负地欢呼。我突然感觉手里头捏着点什么,不自觉往嘴里一送,凉乎乎的打着舌头,一阵树腥味,慌不迭吐到手心——正是那椿树的汗珠。我一把握住那和着口水的胶状物,赶忙去看伙伴们的眼睛。我是白白担了心!我的伙伴们此时哪还会分神去管我又作的糗事呢?他们正一个劲地追着许大汉问那孩子为啥能爬到天上去,被大卸八块了为么事还能活?许大汉恨不得长出千张嘴来应付他们。许大汉说那是神话那是魔术。那么事叫魔术呢?有那厉害的魔术吗?魔术能把死的变活,那能不能想要什么就变什么?许大汉真恼了,他被烦得头昏脑胀,大蒲扇一挥一挥地驱赶:“去去去,一边野去。”
   “又要讲,又讲不出个所以然!”凉床另一头坐着的树生叔小声讥诮了自己的大大一句。
   许大汉见到树生开口就来气:“你最有本事!有本事你找个媳妇添个伢,让我讲故事给我孙伢听,你看我能不能讲得明明白白!”
   树生叔扭头不理他老子,重新扭开收音机,自顾自地听着。

共 831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宛如一幅细腻的乡村夏日长卷,将童年的纯真、邻里的生活与成长的困惑一一铺展,让我们沉浸在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小村庄里。文章开篇,以“我”急切抢凉床的场景,瞬间将读者拉回那个蝉鸣阵阵的夏日傍晚。奶奶的慈爱、小萍的天真,为这个平凡的生活片段增添了温暖的色彩。而“我”对禾场坡度的发现,以及对顾老师的种种好奇,展现出孩子眼中对世界的探索与疑惑,那是成长路上最纯粹的求知欲。许大汉这个人物无疑是文章的亮点之一。他爱讲故事,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成为乡村夏夜最动人的乐章。从庚娘的故事到小徒弟偷桃,孩子们在他的讲述中,感受着神话与魔术的魅力,沉浸在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然而,许大汉酒后的暴力,又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另一面,他的行为与他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让孩子们在懵懂中对成人世界的复杂有了初步的认知。在这篇文章里,邻里之间的情谊也十分动人。夏日里,大家在禾场乘凉,分享着生活的点滴。奶奶为大家的考虑,姆妈对家人的关爱,孙伯娘的热心肠,都展现出乡村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互助。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那份质朴的情感却如夏日的井水,清凉而甘甜。成长的烦恼与困惑也贯穿始终。“我”对男伢女伢区别的执着,对顾老师能否挑动谷担子的好奇,都反映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和世界的思考。而奶奶的教导、姆妈的关爱,又在无形中引导着“我”慢慢走向成熟。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乡村童年生活的回忆,更是对成长、亲情、邻里关系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充满了温暖与希望。那些夏日里的故事、那些成长的烦恼,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如今,我们或许已远离乡村,告别童年,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将永远伴随我们前行。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26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25 22:27:43
  好爱这篇满是烟火气的乡村故事!作者用细腻笔触,把夏日禾场的生活、邻里间的琐碎日常,还有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描绘得鲜活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许大汉的故事、奶奶的慈爱,都让人印象深刻,字里行间满是温情 。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25 22:28:26
  被文章狠狠拿捏住了!以乡村夏日为背景,串联起童年回忆、成长困惑与人间百态。情节有笑有泪,从抢凉床到听故事,充满生活趣味。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展现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读来满是感动 。
回复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5 22:37:41
  感谢老师的精彩编评,再次感谢!
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5 22:36:48
  小汪老师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速度啊!感谢小汪老师为我小文的辛苦付出!问好,敬茶!
4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1-26 09:03:12
  小说的故事情节特别感人,读来感觉充满了生活的质感与温情。作者通过“我”抢凉床的急切、对禾场坡度的发现、对顾老师的遐想,以及许大汉奇幻故事的吸引力,生动展现了乡村孩子的天真与好奇,以及成长中的困惑与探索。文章中,邻里间质朴的情谊、奶奶的慈爱、许大汉故事里的奇幻与现实的交织,都让这个夏日的乡村显得格外生动。它不仅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更是对乡村生活、亲情与成长的深刻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回复4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6 09:23:43
  感谢芹芹森老师的造访和精彩点评,问好老师,敬茶!
5 楼        文友:萧垦        2025-01-26 11:52:25
  阅读完简老师的这篇小说,让我最为感触的一个词就是纯美。纯美的乡村环境,纯美的人物故事,其中蕴含的是淳朴的爱。许多时候,我总是很感慨几十年飞速发展的时代和远去的乡村再也无法重合、叠加。过去的时光里到底有何值得我们永远难忘并且心心念念的悸动?奶奶的仁慈而广博的爱,在细碎的生活细节间体现,不经意间的话语既充满无限爱意,同时也流露着明辨是非的教益;母亲的勤劳、善良,邻里之间的关爱总如丝丝缕缕淡淡幽香绵软而让人温暖;顾老师的专业、敬业,严厉的管教让人生畏的同时更多的是生敬;许大汉的亲和风趣,讲不完的故事,说道不完的生活点滴,只可惜多么好的人却也有缺陷、不完美;小伙伴之间虽简单却极富创造力的游戏是成长中不可缺失的营养元素……所有的一切浓缩在一个孩童夏夜乘凉的短暂时光里,形成一幅生动明媚的乡村画卷。空气是浓烈的,天空是澄澈的,星星看似遥远却又触手可及。或许,今夕对比间,时光永难重回,美好的终将永恒!
回复5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6 12:45:21
  谢谢萧老师的美评。这篇文算是我对那段难忘的美好岁月的献礼吧!再次感谢萧老师,敬茶,遥祝冬安!
6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1-26 13:02:56
  乘凉是一根红线,串起了孩子们的憧憬、许大汉讲故事,也串连起奶奶的慈祥、姆妈的关爱,叙述简洁而富有地方特色,人物形象鲜明,非常耐读有趣的小说。
回复6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6 13:58:35
  谢谢江南老师的喜欢,谢谢老师的鼓励,问好老师,敬茶!
7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1-26 13:07:34
  小说的“伢”、“姆妈”之称,让我感到很亲切,多问老师一句,这是什么地方的语言?我瞎猜想,或许是苏州吧?上海人叫“姆妈”,也是从苏州转来的。
回复7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6 14:31:21
  是湖北的方言。我们湾里人那时候都这么说,现在已经有些变化了。再次感谢江南老师的关注,谢谢!
8 楼        文友:何叶        2025-01-26 20:12:09
  恭喜精品!姐真棒!精品点赞!
何叶
回复8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6 20:26:08
  谢谢社长鼓励,送花。
9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1-26 23:01:45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9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7 07:12:04
  谢谢芹芹森老师鼓励,问好老师!
10 楼        文友:飞花似梦        2025-01-27 19:03:19
  祝贺老师获得精,新春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1-27 19:48:39
  谢谢老师,新春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