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新】舌尖上的乡恋(散文)

精品 【宁静·新】舌尖上的乡恋(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4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8发表时间:2025-01-26 09:15:07
摘要:乡恋可以是村口的大树、村前的小河,也可以是是一道小吃,从味觉系统上说,有时候就是一种味道,从舌尖上涌起,荡漾在心头。

拟标题的时候,我一度有些迟疑,究竟用乡愁好呢,还是乡恋更好?乡愁,适合表达思乡怀旧的情感,离开故土、漂泊在外,愁绪满怀。乡恋,更能表达对家乡的依恋与爱恋。譬如,当一种食物的味道从舌尖蔓延开来,愉悦之情在心间荡开,对故乡的爱恋便油然而生。于是,我不再犹豫,要写一写舌尖的乡恋。
   想起这个话题,缘于餐桌上几样食物。小年那天,我和妻子懒得包饺子,就从冰箱里拿出一盒本地产的速冻海菜磷虾仁饺子,煮熟即食,方便快捷。妻子又把山西朋友送的“碗团”打开一袋,切成条装盘,还把云南朋友寄来的密蒙花糯米饭上屉蒸透。我俩听着窗外稀疏的鞭炮声,吃了一顿三地联手的小年饭。
   “碗团”也叫“碗脱”,号称“三晋名吃,吕梁一绝”。一袋袋碗团白里透着谷物的浅黄,贴在一个类似浅碗的容器里,切成宽宽的条,拌上商家配送的调料,调料中的辣椒使得碗团白里透红。吃一口,软糯柔韧,滑腻筋道,酸辣盈口,有一股荞麦特有的香气。
   妻子在今年一月初去太原讲课,临别时,太原的客户非常热情地送了两盒碗团。妻子嫌携带东西太多坐飞机麻烦,一再推辞,但太原的朋友说,这可是我们家乡的味道,好吃得不得了。我和妻子都是第一次吃碗团,没觉得不好吃,但也没觉得特好吃。妻子边吃边说,碗团在山西可是大受欢迎的,出租车司机还给我介绍哪家饭店的碗团好吃呢。我笑着说,所谓家乡的味道,通常都是最普通的食材,就是小时候可以时常吃到,但又不可能管够管饱的食物,因为总在诱惑着味蕾,久而久之便演绎成恋乡情结,成为一种凝结在舌尖的乡恋。
   上网一查,果然碗团本是乡野之物。据说是西晋初年匈奴人攻打洛阳,屯兵在山西柳林,没啥好吃的,只能搞点粗粮荞麦熬粥吃,稀一顿、干一顿。那天,有几个士兵错过了饭口,回到兵营时荞麦粥已凝结成块,饥肠辘辘的他们抓起就吃,觉得非常好吃。就这样由兵到民渐渐演化为碗团,剩饭冷餐成了三晋大地上美好的味觉记忆,舌尖上的乡恋。
   但凡能勾起一方水土上人们的乡情乡恋,往往都是源自民间,来自于乡土、简单、易得,甚至蕴含着一丝苦涩。从来没听说,皇家贵族某一道菜品或是小吃饱含了浓浓的乡恋,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满汉全席可以成为人们的奢望与向往,却永远不会成为北方人乡恋的代表。
   能够勾起大连人对山东老家思恋的,正是土得掉渣、便宜到家的“焖子”。焖子就是用地瓜淀粉或是土豆淀粉熬制的一道小吃,与山西的碗团外观有点相像,区别在于碗团是凉拌着吃,焖子是油煎着吃。
   相传一百年多年前,山东烟台一户姓门的人家经营粉条生意。有一次,刚做好粉坯,就遇到连雨天,无法凉晒粉条。担心粉坯变质坏掉,家人就把粉坯放到油锅里煎炒,请街坊四邻吃油煎粉坯,大家觉得非常好吃。因为这户人家姓门就管这道小吃叫门子,后来演化为焖子。焖子物美价廉,得到老百姓的追捧,可以充饥,可以解馋,还可以思乡,这一点上与碗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焖子在流逝的时光里,成为闯关东后人之于老家的乡恋。当然,也是漂泊在外的人之于大连的舌尖乡恋。女儿在日本工作期间,回到大连后,餐饮上我是主打海鲜,肥蟹、鲜鱼、活虾以及各种各样的螺、贝全上,女儿却说特想吃焖子。我的大弟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回大连时总要吃一次焖子。不起眼的焖子已经成为大连的一个文化符号,浓缩起乡恋跳跃在大连人的舌尖上。
   乡恋可以是村口的大树、村前的小河,也可以是是一道小吃,从味觉系统上说,有时候就是一种味道,从舌尖上涌起,荡漾在心头。譬如,四川人嗜吃的辣味。我的一位领导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连工作。前几年,一帮老乡同学来大连旅游,他热情接待,鲍鱼、海参、大虾等纷纷上桌。可是,两天后,老乡抱怨说没吃饱,更没吃好。他恍然大悟,第二天就把老乡拉到川菜馆,剁椒鱼头、辣子鸡丁等终于满足了四川老乡的胃口。于川人来说,直勾勾的辣胜过海鲜的鲜,辣味就是川人舌尖上的乡恋。
   吃过了碗团,我和妻子开始品尝来自滇西的糯米饭。去年下半年,我和妻子多次到过位于滇西的云南德宏州,我陶醉在滇西美丽的风光中,妻子在工作中与当地人结下深厚的友情。上一周,我们收到了来自陇川的快件,妻子的一名学员寄来的。打开一看,几包米粉肠和两个碗形的饭团。紫黑色的饭团是紫米饭,金黄色的是密蒙花糯米饭。
   密蒙花是一种山花,也叫染饭花。糯米蒸制的过程中添加这种花,糯米被染成金黄色,散发着淡淡的花香,而甜甜的味道也是花的甜蜜。我第一次吃到将密蒙花和糯米相结合的传统小吃,毫无疑问陇川寄来的这几样小吃,同样蕴含着一个地区的乡恋。米粉肠、紫米饭、密蒙花饭都不是名师大厨的杰作,谈不上珍馐美馔,算不上美味佳肴,但因为融进了乡恋,舌尖便有了岁月的味道,令人忍不住怀想滇西往昔的民间日子,那些琐碎寻常的百姓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凝聚一方乡恋,点点滴滴,溢满舌尖。
   正和妻子议论着这些小吃的乡恋意义,妻子接听一个打来的电话。我在一旁听着,是滇西一位女学员打来的,问妻子要邮寄地址,说是过年了,给我们寄一点牛肉干巴。妻子一个劲地推辞,说了一堆感谢的话,就是不告知地址。见状,我示意妻子收下。这是一份情谊,也是她心中家乡最美的食物,她把她的乡恋寄给了我们,我们的舌尖上也就有了德宏的味道。我说,等到六月,大连的大樱桃熟了的季节,我们给她们寄去我们的乡情,也让她们的舌尖留住来自东北的酸甜记忆。
   说话间,海菜磷虾仁饺子煮好了,白白的面皮透着海菜的绿色,冒着热气。这种海菜也叫裙带菜,长在海里时是琥珀色,焯水或者煮熟时便呈现深绿色。夏天游泳时,憋一口气潜入海里,会看见水下礁石上摇曳身姿的裙带菜,极像舞动的草裙。过去,人们会在春天刮大风的时候,去海滩上捡拾裙带菜。回家用开水焯一下,切成段,加各种调味料凉拌着吃,清脆爽口。还可以与豆腐一起炖着吃,绿白相间,白嫩绿糯,配一碗大米饭,最是相宜。如今没人去赶海了,楼下超市里裙带菜两元一斤,便宜得很。
   我和妻子各自夹一只饺子吃下去,不约而同地说道,真鲜呀!除了唇齿间的鲜味,鼻息间还有一丝淡淡的大海特有的味道。鲜,是大连人的乡恋。无论外出旅游,还是身在异乡,只要瞥见湛蓝的大海,脑子里就会蹦出一个鲜字,无法用语言描绘,唯有舌尖才会感知故乡的味道。

共 25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标题起的妙,舌尖上的乡恋,文雅好听,既写了家乡的特色小吃,又表达出了对家乡的依恋与爱恋。小年那天,作者和妻子吃饺子、碗团,碗团是太原的朋友送的,对于山西人来说,是大受欢迎的食物,可对于其他地方人则感觉不那么好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特色小吃只有当地人才觉得美味无比。这不作者接着写到焖子,便是大连人的心头爱。其实编者家乡也有水煎包和锅贴饺子,那味道真正适合编者,在其他地方尽管也有,但是味道则不一样,尝不出那种鲜味,这也是一种乡恋吧。作者从生活中截取片段描述舌尖上的乡恋,真情意切,情义满满,既抒发了对于故乡的依恋,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地方有不同风情的意味,比如说山西的碗团、大连的焖子、滇西的糯米饭,正是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有不同风情,所以身为中国人这辈子真应该到处走走看看,体验一下不同地域风情。文章质朴自然,主题表达到位,好文,推荐文友共赏!【编辑:秦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26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安        2025-01-26 09:17:56
  乡恋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结,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师的文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问好,祝冬安!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26 16:47:48
  谢谢老师点赞,是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舌尖是最容易感知乡恋的地方。祝好。
2 楼        文友:天涯伊人        2025-01-26 14:01:47
  拜读学习了,乡的味道迎面扑来,恋的感觉油然再生。一切尽在舌尖上。
   碗团,焖子,糯米饭团,借作者生花之笔大长见识了。
天涯逸人----泛自由人,时有梦想,缀梦成文,不赚喝采,聊以自慰。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26 14:05:02
  感谢天涯伊人老师到访,留下热情的点评,给予鼓励。祝好。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26 16:46:48
  感谢秦安老师精彩编按,辛苦了。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5-01-27 11:21:30
  开头新颖,内容夯实。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27 11:50:29
  谢谢开心的秋蝉老师点赞,祝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