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除夕前一日(随笔)
今日,乃是岁末除夕的前一日,空气中已隐隐弥漫着节日的喜庆与庄重。我漫步于幽静的古巷,脚下的青石板路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它们见证了无数个除夕前日的忙碌与期盼。
在这静谧的氛围中,除夕前一日那纷繁的民间传说如同一幅幅神秘的画卷,在我的心间徐徐展开,让我对这特殊的一日多了几分敬畏与遐思。日子,每一天都有意义,除夕前一天,就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了。
在古老的传说里,除夕前一日是阴阳交替、鬼怪出没的日子,冥界的鬼门关会在这一日短暂开启,无数鬼魂得以跨越生死的界限,徘徊于人间。每当想到这里,我的内心便涌起一丝隐隐的恐惧。仿佛在这看似平静的夜幕下,隐藏着无数双神秘的眼睛,正窥视着尘世的每一个角落。家人们或许也是如此,他们在忙碌准备各种事宜的同时,内心难免被这种未知的神秘笼罩。长辈们会更加虔诚地摆放祭品,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祖先庇佑,保佑全家平安顺遂,那专注的神情背后,是对未知的一丝无奈与恐惧,更是对亲人深切的疼爱与牵挂。而孩子们,虽懵懂无知,却也能从大人的神情举止中,隐约察觉到这一日的不同寻常,他们对鬼神的想象在心中蔓延,那纯真的眼眸中时而会闪过一丝好奇,时而又会被恐惧填满。
谁见过鬼神呢?谁也没有看见过,但心中却有着这样的概念,人们寻找和尘世的对立面,总希望人间和阴间一样,一心向好的感情无可挑剔。
还有关于灶神的传说,灶神会在月上柳梢头之时,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的善恶行为。想到灶神那庄重的面容和神秘的使命,我的心中不禁生出一种敬畏之情。在这寂静的夜晚,望着月空,仿佛能看到灶神正威严地坐在灶膛之上,审视着家中的点滴。家人们在这一刻,心中也怀着忐忑与期待。他们深知,自己在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已被灶神洞悉,于是,他们会更加虔诚地将糖果、水果等供品摆放在灶前,燃香点烛,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灶神吃过了甜美的供品,能在玉帝面前多为自家美言几句。这种祈求,是对过去一年行为的审视与反思,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每一丝虔诚背后,都隐藏着对生活的敬畏与对幸福的向往。
而与“年兽”相关的传说,更是给这除夕前一日增添了几分神秘而紧张的色彩。人们在传说中努力营造出一种红色的氛围,贴上红红的对联,挂起五彩的灯笼,仿佛这鲜艳的色彩便是抵御“年兽”的神奇符咒。当夜幕降临,听到远处传来稀疏的鞭炮声时,我的心会不由自主地紧绷起来,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年兽”在黑暗中徘徊的身形。家人们则会聚在一起,目光中透着警惕与坚定,他们相互鼓励着,守护着家中的每一个角落,用红色和声响驱散心中那股潜藏的恐惧,同时也在彼此的陪伴中寻找着安全感。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安全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成为了除夕前一日特有的心理氛围。
在历史的长河中,除夕前一日还见证了无数名人的故事。诗仙李白,或许在这一日的夜晚,独自一人望着苍茫的夜空,思念着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他的心中,或许充满了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孤寂。而在古代的富贵人家,此刻也忙于接迎财神,祈求新的一年财源广进。他们心中既有对财富的渴望,又有对生活安稳的期许。普通百姓则忙于准备祭祀用品,他们相信祖先会在冥冥之中庇佑子孙,让家族在新的一年里繁荣昌盛。在这一片忙碌与期待之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一份希望与祝福。
我漫步于古巷中,看着各家各户忙着为除夕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这除夕前一日,既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期盼。它承载了太多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也见证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
空气中传来阵阵炊烟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世事如何沧桑,这除夕前一日,始终是我们心中那份不变的期盼和祝福。
鬼门关挡不住人们过年的脚步,灶神会一直呵护着人间烟火,年寿在红色喜庆的氛围里遁去。这些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为除夕日做了铺垫,除夕,用最丰盛最美好的礼仪,送走旧年,开启崭新的新春。中华文化的传奇性,为平淡的日子注满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