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大年初一,岁岁念乡音(散文)
每到新年,我就会想起王安石《元日》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故乡赣南会昌的大年初一是一坛封藏多年的美酒,每一次开启,都能闻到那醇厚的、历久弥香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与深深的眷恋。也只有这句诗才能唤醒我那些关于故乡赣南会昌大年初一的温暖记忆。如今,在外工作的我,在异乡的霓虹灯下,愈发思念那片土地上原汁原味的新年景象,思念那熟悉的乡音和亲切的面容。
当第一缕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浓稠,赣南会昌的大年初一就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开场了。这鞭炮声,是新年的号角,是岁月的礼赞,也是故乡人对美好生活最质朴的祈愿。在我的记忆深处,儿时的我总是在这噼里啪啦的声响中从睡梦中惊醒,带着满心的欢喜与期待,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迫不及待地迎接新的一年。
推开家门,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淡淡的硝烟味扑面而来,那是新年独有的气息,瞬间将我包裹。放眼望去,大街小巷早已被红色的鞭炮纸屑所覆盖,像是铺上了一层喜庆的红毯。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裳,像欢快的小鹿般在街巷中穿梭奔跑,手中紧紧握着刚得到的压岁钱,脸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他们的笑声,清脆而响亮,如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为这新年的清晨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灵动。
大年初一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拜年。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维系家族亲情的重要纽带。在赣南会昌,晚辈给长辈拜年是极为郑重的事情。我们会早早地来到长辈家中,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行上一个传统的拜年礼,口中说着“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吉祥话。长辈们则会满脸笑意地回应着,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递到我们手中,那红包里,装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满满的关爱与祝福。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跟在父母身后,挨家挨户地去伯叔家拜年。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主人家会端出各种美味的点心和糖果,摆满一桌,招呼我们尽情享用。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和新一年的憧憬与期望。在那温暖的氛围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亲情的珍贵。那些亲切的话语,那些关切的眼神,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田。
除了家族内部的拜年,邻里之间的拜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赣南会昌,邻里之间的关系淳朴而深厚,大年初一的拜年更是将这份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会带着真诚的笑容,走进每一户邻居的家中,简单的问候,却饱含着浓浓的关切。大家互相拜年,分享着生活的喜悦,传递着新年的祝福。那一刻,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和谐、欢乐的氛围之中,邻里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来一往的拜年中愈发深厚。
在赣南会昌的大年初一,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家乡菜,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和家的味道。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酿豆腐。这道看似普通的菜肴,却蕴含着赣南会昌人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智慧。
制作酿豆腐是一项颇为讲究的工序。首先,要选用新鲜的豆腐,将其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然后,准备好馅料,一般是用新鲜的猪肉、香菇、姜葱蒜等食材剁碎后混合而成,加入适量的调料搅拌均匀,让馅料充分吸收各种调料的香味。接下来,便是最考验手艺的环节---酿豆腐。用筷子在豆腐块的一侧轻轻戳一个小孔,将调制好的馅料小心翼翼地填入其中,动作要轻柔而精准,既要保证馅料填满豆腐,又不能将豆腐弄破。这一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每一块酿好的豆腐,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和对家人的关爱。
酿好的豆腐可以用多种方式烹饪,常见的有煎、煮、蒸等。在赣南会昌,最受欢迎的做法是将酿豆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和调料,用小火慢慢炖煮。随着锅中的水逐渐升温,豆腐的香味也渐渐散发出来。那浓郁的香气,混合着豆腐的鲜嫩、馅料的醇厚,让人垂涎欲滴。炖煮的过程中,豆腐充分吸收了汤汁的鲜美,变得更加入味。等到汤汁变得浓稠,色泽金黄时,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酿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端上桌的酿豆腐,色泽诱人,香气扑鼻。轻轻咬上一口,鲜嫩的豆腐在口中散开,细腻爽滑,馅料的香味瞬间弥漫整个口腔。那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这道酿豆腐,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到新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道充满家的味道的菜肴,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那是我心中最温暖、最美好的画面。
除了酿豆腐,赣南会昌大年初一的餐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美食,如黄元米馃、芋包子、艾米果等。这些美食,各具特色,每一种都承载着赣南会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黄元米馃,色泽金黄,口感软糯,制作过程颇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凝聚着赣南会昌人对传统美食的坚守和传承。芋包子,以芋头为主要原料,搭配上鲜美的肉馅,口感酥脆,香气扑鼻,是赣南会昌人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艾米果,则是用新鲜的艾草和糯米粉制作而成,外形圆润,口感软糯,带有淡淡的艾草清香,是一道充满自然气息的美食。
这些美食,在大年初一的餐桌上,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它们见证了赣南会昌人的生活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赣南会昌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每一口美食,都仿佛是在与故乡对话,让我在异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家乡情怀。
在赣南会昌,大年初一的午后,也是别有一番韵味。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此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在村头的大树下晒太阳、聊天,或在田野间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我常常会跟着长辈们来到田野边,放眼望去,广袤的田野上,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秀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心中的疲惫与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孩子们则在田野间尽情地玩耍,他们放风筝、捉迷藏、追逐打闹,欢笑声在田野上空回荡。那一只只色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们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曾在这片田野上度过了无数个快乐的时光。那时的我们,没有电子产品的干扰,有的只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纯真与快乐。
除了在田野间玩耍,大年初一的午后,还会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比如舞龙舞狮,这是赣南会昌人喜爱的传统表演项目,也是新年里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当舞龙舞狮的队伍来到村子里时,立刻会吸引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只见舞龙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龙具,动作矫健有力,将龙的蜿蜒盘旋、腾飞跳跃等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舞狮者们则模仿着狮子的各种动作,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摇头摆尾,憨态可掬,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在激昂的锣鼓声中,舞龙舞狮的表演达到了高潮。那热闹非凡的场景,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大人们则一边欣赏着表演,一边与身边的人交流着。这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新年的喜庆氛围,更传承了赣南会昌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夜幕的降临,赣南会昌的夜空被烟花点亮。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划过天际的流星,有的像璀璨的银河。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天空,欢呼雀跃,大人们也被这美丽的烟花所吸引,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烟花的光芒映照在人们的脸上,也映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天空中,夹杂着点点繁星,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洒下银白的光辉。此时,村庄里的灯火也陆续亮起,星星点点,与天上的繁星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水果、零食,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和快乐。孩子们在一旁玩着游戏,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父母们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孩子们,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大年初一的夜晚,是宁静而祥和的。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乡村的宁静与安逸。在这宁静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鞭炮声,思绪飘回到了过去。那些关于故乡的点点滴滴,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想起了儿时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想起了长辈们那慈祥的笑容和关切的话语,想起了故乡的山水、田野和那熟悉的乡音。
在这异乡的夜晚,我无比思念故乡的大年初一,思念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思念那些质朴善良的乡亲们。虽然如今我已离开故乡,在远方为梦想而奋斗,但故乡的一切,始终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我永远的精神寄托。
故乡赣南会昌的大年初一,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画卷,是一首饱含深情的岁月赞歌,是我心中永远的眷恋。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身在何处,那份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新年的美好记忆,都将永远陪伴着我,温暖着我的心灵。
二0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