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春联(散文)
书法和京剧一样,是国粹。春联以书法形式正式出现始于明代,据说,第一幅出现在桃符之上的春联是后蜀孟昶所作,内容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如今,国学日兴,练习书法的人愈广,能够用一手好字结合美好寓意展现在春联之上,实在是乐事。
过年下午,妻子和儿子忙着贴春联,间歇时她望着我说,再写两幅春联吧。我回答说不是找书法老师写了吗?妻子笑说是写了,但还不够。她如此说,竟显出我居家过日子的粗心,于是就没有拒绝。对于书法我虽喜欢,可自己的毛笔字实在拿不出手。上小学时,各方面的专业老师都欠缺,教语文的宣昌德老师却让我们练习书法,让我们学习描红和仿影,于是我逐渐产生对书法的喜爱。
因为学习书法,父亲为我买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贴。颜体丰满,柳体瘦硬,我比较喜欢临摹柳体。到过年时,父亲不再买春联,而是买墨汁、毛笔和红纸回来,自己书写。年饭总在中午,虽然平日里很艰难,可过年的午宴却尽量丰盛。终于放下一年到头的忙碌,父亲很有兴致地喝些白酒,边喝边随意谈笑。年饭总吃到下午很晚才结束,父亲泡上一杯浓浓的粗茶慢慢喝着,茶喝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写春联。父亲将整张的红纸折叠出和门边一般的宽度,用剪刀一条条裁开,然后将每条红纸依照计划写的字数折叠成长方块,再将长方块对角折出十字线,如此就确定好了写字的位置。书写工具简单,没有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这些讲究。毛笔不分狼毫、羊毫,质量粗劣。新买的毛笔用温水润开发笔时,总能挑出许多脱离的笔毫,书写时也常有笔毫脱落,需要随时拈出,手上就会弄得墨黑。墨汁很普通,无法和专门书画用的一得阁相比。墨汁倒在碟子里,洗笔就用海碗盛水备用。父亲书读的多,见识广,书法没有专门练习过,写得并不太好,勉强算得工整。为了写春联,父亲还买了《名家书法名联选》和《杨再春书法名联选》。书中的对联繁多,父亲只作参考,并不喜欢照搬里面的内容。书写时,父亲常会谈及曾看过的一些人家所贴春联的见闻。父亲说春联看起来寻常,其实很有意义,能够反映出一个家庭主人的思想格调。父亲地说法应该有道理,只是许多人并未有此想法,而有些想法的人因此就保留了一些不与人道的情趣。像“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南西北财”这样的春联,父亲接受,然而他似乎更偏爱“耕读传家可远久,诗书济世能绵长”之类的内容。
除掉房门上贴的春联,父亲书写的春联包括的种类还有很多。堂屋内厢房门侧墙上要写“童言无忌、百无禁忌”,竹编书柜上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厨房写“小心火烛”,鸡栅写“鸡鸭成群”,猪圈、牛栏则写“槽头兴旺、六畜平安”。不仅如此,连蓄存稻谷的稻茓子上也要写个大大的斗方“豐”字。父亲说,忙累一年,人要过年,家里的一切都要好好过个年呢。
父亲写春联时,我在旁边也没闲着,成为地道的“玩墨猴。”我帮父亲递红纸,看他书写时的表情姿势,把写好的春联拿放到地上排开,避免未干的墨迹沾染;或者挑挑笔毫,然后这里摸摸,那里动动,不知不觉手上就沾满黑红颜色。墨汁闻起来并不香,可写出来的字依然黑亮。趁父亲间歇时,我会拿起毛笔在多余的红字上乱写一气,不管字写得好坏,还是糟蹋多少红纸,父亲只是笑呵呵地看着,并不责怪。春联还没写完,我则弄得手脸红黑一团,肚子里有无墨水姑且不论,浑身上下算是沾满墨迹。
父亲一通春联写下来,天就近黑,我和哥哥开始贴春联。粘贴的浆糊是母亲用过筛后留下的粗面打的,将残存在门板、门框上旧年的春联及门画清除干净,用高粱穗扎成的刷把子蘸浆糊反复搪在门板、门框上,辨认春联的内容,以免贴错方位。堂屋是主角,门板虽残损、灰黑,可粘贴的门神永远威风凛凛。因此我记住了哼哈二将、秦琼敬德,也记住了神荼郁垒。提着马灯,打着手电筒才将鸡栅、牛栏等处的春联全部贴晚,天已完全黑下来,夜空里鞭炮声起伏,鸡鸭们并不害怕鸣叫,反倒格外安静。空气中充斥着浓重的磺硝味,沾满墨汁、红纸颜色和浆糊的手晃动着手电筒,家院被分割成无数小块,瞬间又融为一团,然后被马灯朦胧的光影晕染,带着许多欢乐气息。
上学时,父亲对我的学习很少严厉地说教,对于小学时学习书法也没提过建议。不知那时父亲过年写春联是有目的引导还是无意,那些写春联的事情,始终留在记忆里。后来走向社会,我也有过几次练习书法的经过,字贴、笔墨纸砚专门买过许多,但因各种原因中断,终未写出水准。
很久没写毛笔字了,家里的笔墨纸砚找起来颇费工夫,妻子倒不嫌麻烦,耐着性子找出墨汁、毛笔,砚台就免了,以废塑料盖子代替。写春联的红纸是裁切好的成品,需要书写字体处的位置全部设计好,印着精美的烫金龙凤花纹做为底衬。到了这个地步,我怎好拂了妻子的意愿,欣然拿起毛笔饱蘸墨汁,略一思索先写出一幅: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见留余。
忠厚传家,处事留余,这是河洛之间兴盛四百多年的康百万庄园的康家信奉的家族文化,也是杭城胡庆余堂传承至今的理念。此刻,我想起父亲当年写春联时的一些闲谈,感觉家族文化说起来宽泛,却可以浓缩在一幅春联之上。春联看似微小,可日日面晤,时时警醒,确是将潜移默化、浸润人心的功夫做到每时每刻。
然后我又写了一幅:心做良田耕不尽;德为至宝用无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开篇的这段话实在值得好好研读践行,通过事物表象,层层深入剖析,追循本源达到客观理性的明辨。积德为善,是人生天地间安身立命之所,需要穷极一生的修行累积,才能臻入完善,进而安然立于世间。
两幅春联写好,我实在不满意,不仅字站不住,横批竟然写成自左往右的顺序,没有遵循传统的格式。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能够沉静下来,专注持恒的临帖研习。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样,不仅需要喜爱,更需要长久的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仔细思来,我就颇有些难言的遗憾,许多不该放弃的喜好轻易抛舍,许多时光在惴惴忐忑间虚度!我现在缺失的不仅是坚持,还有态度上的怠惰,荒疏的何止是学习书法,更是心灵已长满顽固的杂草,需要认真坚决的进行清除。
最后,放开思想的束缚,作别过去的时光,为当下和未来我在心里再写一幅春联:
金龙辞旧岁步履所至且如愿;
银蛇迎新春胸襟畅达皆遂心。
2025.1.31日.夏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