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初二不回门的感慨(随笔)
在岁月的长河中,传统习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生活的轨迹。大年初二的年味,总是格外浓郁,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与祥和。可今年,却有些与往年不同。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我早早出门,去感受这正月初二的自然风光和别样的年味。街道两旁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张灯结彩的景象让整个世界都仿佛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他们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脸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
而我,漫步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街道上,心中却隐隐有着一丝别样的情愫。因为今年的初二,和以往那些热闹非凡的场景有些不同,我的四个女儿没有一个回来回门。
妻子在家中,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岳母呢,今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了,属蛇的她身体还算硬朗。今年她选择在大儿家过年,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心里少了个热闹的孩子气,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以往,每到初二,那可是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刻之一。四个女儿带着各自的丈夫和孩子欢天喜地地回到家中。姐妹六个,妻子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二妹二弟,这样热闹的家庭聚会,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欢乐。
当女儿们回来时,妻子姐妹几个总是有说有笑,互相倾诉着彼此的生活琐事,那些欢笑声仿佛能驱散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我则会和岳父、岳母以及其他兄弟们坐在一起,谈论着去年的收成、今年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规划。岳母总是坐在中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晚辈们的关爱和期望。
而最让我们期待的,就是给孩子们发压岁的情景。通常每人一百,相互发放的时候,那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一个个恭敬地喊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岳母和岳父则会笑得合不拢嘴,把一个个装着压岁的红包递给孩子们,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孩子们接过红包,会欢快地向长辈们鞠个躬,然后跑去和小伙伴们玩耍,那清脆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等到孩子们都领到压岁后,一家人便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享用丰盛的午餐。有时候是在家里聚餐,厨房里,炉灶上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锅里炖煮着各种美味的佳肴。阵阵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仿佛是幸福的使者,宣告着团聚的时刻。妈妈和嫂子在厨房里有说有笑地忙碌着,一边切菜一边讨论着家长里短。爸爸和大舅则坐在客厅里,品着茶水,看着报纸,偶尔也会插上几句嘴,谈笑着外面的世界。
而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别样的氛围,大家会选择去饭店共进午餐。选一家环境优雅、菜品地道的饭店,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味的食物和贴心的服务。服务员热情周到,菜品色香味俱佳。每一道菜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在这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着各自生活中的点滴。欢声笑语在餐厅里回荡,仿佛时间都为这份温暖而停留。
然而,今年的初二,却没有了这样的热闹场景。女儿们因为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原因,都选择留在外地,无法回家团聚。家中只有妻子姐妹和岳母,虽然有说有笑,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我正想着这些,手机铃声响起,是妻子姐妹发来的视频通话。画面中,她们围坐在岳母身边,岳母笑得格外开心,妻子姐妹们也在一旁安慰岳母,说等她们忙过这阵,一定回家多陪陪她。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涌起一阵温暖,原来,亲情的纽带,不会因为距离而变得疏远。
在这个特殊的初二,虽然没有女儿们回门的热闹,但却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重要性。亲情,不仅仅是那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不仅仅是一个个压岁红包,更是那份无论距离多远,都始终牵挂的深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走回家中。妻子还未醒来,我静静地看着她的睡颜,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温暖。我知道,她一定也很想念女儿们。我轻轻地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给她盖好被子,然后走进厨房,准备做一顿简单的午餐。
岳母看到我回来,便走了过来,说道:“孩子,你别怪孩子们不回来,她们都有自己的难处。”我笑着点点头说:“妈,我知道,孩子们也都很想念您。”岳母坐在餐桌旁,开始和我聊起家常,她说起女儿们小时候的一些趣事,笑声在屋子里回荡。
吃完午饭,我陪着岳母在院子里散步。正月初二的阳光依旧温暖,岳母迈着悠闲的步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跟在她身后,听着她讲述过去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个特殊的初二,虽然没有女儿们回门的热闹,但却让我们更加珍惜亲情的珍贵。我明白,生活总是会有一些变化,但亲情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心中的那份牵挂和爱意,始终会将我们紧紧相连。
未来的日子里,我期待着女儿们能常回家看看,让这个家重新充满欢声笑语。但我也相信,即使她们不能回家,我们的亲情依然会像那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