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叫媳妇(散文)

精品 【东篱】叫媳妇(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4发表时间:2025-02-02 06:34:19
摘要:有些民俗,看似陈旧了,但其中的民俗文化内涵,有点也不落伍,拿出来晒一下。我就说说我接触过的胶东“叫媳妇”的婚俗吧。


   这是个表达民俗概念的词,如果不解释,还真不好理解。
   叫媳妇,是山东胶东半岛的说法,儿子娶了媳妇,本家或关系要好的邻里,就要定一个结婚日后面的日子,叫新媳妇来家吃顿饭,吃中午饭的多,也有只吃早餐的,还有一整天三顿饭都要吃。
   曾经,我老家老街上有结婚的,邻居见面,会打破平时见面问“吃饭了吗”的客套,干脆问“叫媳妇了吗”,这是一种荣耀,把他人的幸福也作为自己的幸福,就像有花插在别人的发髻,自己看着也美。(这话是我母亲的原话,她喜欢在把夏天盛开的栀子花掐下来,插到进门看花的女人的发髻上,或别在女人的对襟衣服的第二个布扣处)
   被叫的媳妇到人家吃饭,如果能排上10天以上,那叫“香饽饽”,婆家娘家都是感到无比荣耀的。而且,新媳妇吃完饭,手还不能空着,有钱的人家会塞个红纸包,穷的人家起码也要“压包袱”,就是给媳妇提一包枣红大饽饽。意义远超礼尚往来。
   不过,婚后被请吃饭,辗转于饭桌,也够累的,媳妇要有个好身体。折腾病了不算个事。都是当时的好饭,但吃多了也厌食。不过,乡亲也在考验着新媳妇,经不起这点折腾,到地里干活也不行,乡邻背后叫媳妇是“娘娘”,媳妇本就是娘娘,或许娘娘就是拈轻怕重的代名词吧。又要金枝玉叶般的好看,又要五大三粗能干活,真的是一对不能调和的矛盾。
   叫媳妇,其仪式感就在一个“叫”字上。但这“叫”又都尽在不言中。一般是叫媳妇的人家要派一个孩子去叫媳妇吃饭,称呼上要叫“X嫂”或“X婶”,不能把辈分叫老了。据说,没有男孩子的家庭,叫媳妇就为难了。一般也要自卑地免去这个习俗。孩子去叫新媳妇,都是家长早就跟婚主说好了的,只是一个仪式,而孩子往往是一言不发,站在新媳妇门前就是“叫”了,然后就是新媳妇跟着孩子走就是。仪式里包含着太多的语言信息,胜过客套。
   我叔叔有8个闺女,无儿。但他乐于叫媳妇。听村里人闲聊说,他的目的就是“叫儿子”,但这个目标未达成,尽管也有闺女起名“招弟”,也没有灵验。倒是别人欠了我叔叔很多人情,叔叔也成了人情债的债主。叔叔在村南街住,走在大街,那些女人呼爷的太多,他也昂首挺胸,走出了一份好心情。
  
   二
   我曾有过一次经历。是我母亲的外甥女的闺女结婚,母亲是媒人,嫁给了邻居振东叔的儿子学璞,这是八竿子能达到的亲戚关系。媳妇叫“谭花”,一路喊我是表舅,脸上发烫,其实两家相距就百多米,好像那段幸福之路很长,所以至今记得住。她的辈分不敢开玩笑,就是开玩笑,我也离她十几步远。
   回家跟母亲抱怨叫媳妇太难受,母亲说,这是“攒喜”。将来,我娶妻,也要有更多的人家叫媳妇,不然门庭冷落,就难堪了。况且,我在本家这一辈人中,是老大,转眼就轮到我成家立业,必须图个人缘人气。
   如果一个姓氏本家,因为血缘关系,叫媳妇是一定要有的礼仪,不管家中是否有男孩子。而我本家的姓氏,在当年村中1370多户中,连个零头也够不上,只有五六家。外姓人家不叫我们本家的新媳妇,那岂是一个冷清。母亲打算很远,可谓是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农家的日子更带着浓厚的人情世故,哪一步考虑疏漏,都难以补救。母亲常说,日子不怕穷,就怕算计得不周全,这是在人情世故上的精打细算。
   我母亲也“攒喜”不少,记得大高个“国栋”,贵叔家的“良子”,六母家的新哥,他们娶媳妇,母亲都排场了一番。国栋是村中最早的赤脚医生,几乎每日给父亲送药打针,两家结下亲密关系,母亲也是为了回报,一定要在刘家叫媳妇的队伍中排上位次。这是文革期间的事,隐约记得,从前的媳妇,现在都是古稀乃至耄耋老人了。但她们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也有着一段温暖的回忆。新哥是在当兵期间结婚的,六母说我家状况不好,叫媳妇就免了吧。母亲不肯,说“召儿”(我的乳名)娶媳妇,你六母叫媳妇不叫!六母又是笑又是泪,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叫媳妇时,我是站在我家东院墙下吆喝“新嫂”的,母亲还生气我不懂得礼节。我觉得这才是正儿八经地“叫媳妇”。
   最终高考我走出老家,结婚时父母已经离世,就简单在外面半了个仪式,也未回村去“讨喜”。母亲的“攒喜”也没用上,成为美好人情记忆。“攒喜”和“讨喜”,就相当于两家互帮互助,况且是沾了喜气,在融洽邻里关系上,发挥了作用。
  
   三
   叫媳妇这顿饭,已经形成了模式化,做几个像样的硬菜就行了,况且新媳妇被叫来吃饭,都是“点到为数”,表现都无一例外地矜持,吃得少,要体现出斯文来,饭菜就成了助兴。饭桌上说话,从来都是温暖的,大家图的就是这个热度。
   叫媳妇的人家,要提前做的是蒸发糕,发糕很大,很圆,从铁锅原封不动搬到饭桌上,发糕上面点缀着红枣,撒着香芝麻,愿早得贵子,愿芝麻开花节节高。新媳妇无论怎样都必须吃一块,寓意是日子发,步步高。这种祝愿胜过千言万语。
   叫媳妇的人家还要蒸两样吉祥饽饽(大馒头),一是龙,一是凤,在龙凤的头上盖上红印,新媳妇饭后要带着回家,寓意也很显然,即生儿育女,成龙成凤。在我们那一代,最希望头胎生个儿子,接下去最好是儿女双全,但绝没有重男轻女的偏见,可能和叫媳妇蒸龙凤饽饽的寓意有关系,起码是一种启迪和干预。
   婚俗也在不断改变中。有的地方就简化了一些环节,把“叫媳妇”改成“搬三日”,由家族最重要的长辈主持。是婚后第三天早晨,早早梳洗打扮,等着叫请的人家来人“搬请”,多是由女宾陪同用餐,来人都坐火炕上,气氛也宽松,不过也有讲究,饭菜花样再多,好吃的再好,也只能点到为止,叫“吃三口”,不一定就是“三口”,但不能多,新媳妇要自我把持。当早席半酣之时,女宾要提醒新媳妇松松裤腰带。新媳妇要停杯停箸,当众宽衣解带。这个动作不是为了早早怀上,而是另有意思,女宾要赶紧说句主题词:“松松裤带,防荒防债。”裤带是红色的,红色,除了喜庆热烈,还有辟邪的含义。祝福过好日子,从最低生活限度去说,根本还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殷实起来。这都是旧黄历了,现在的日子,吃穿不愁,饥荒和债务,是可控的,不是过分奢侈,这样的境况不会发生。
   可能如今叫媳妇不会有这个细节了,应该问,有房有车有存款有事业了。时代总是为旧有的习俗添加新的内容,永远追求幸福的基调不会改变。
   其实,拒绝饥荒,拒绝债务,在曾经的时代,是现实。很多家庭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要建房,有欠债。在儿子结婚之后,就面临着分家,分家一般不是分多少财产和金钱,太多的家庭是划分债务。能够无债一身轻的,不多。曾经,饥荒和债务,是防不胜防的东西,如今,说起来都是笑话。我们可能不大理解压在老一辈新人身上的东西是多么沉重。哪怕是一粒尘埃,对于一个农户,一个农民,都像大山一样。作家梁晓声在《小人物走过大时代》一书里说:“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人们用美好的愿望,希望卸下身上的重压,完全可以理解。
   “搬三日”,已经写进《荣成民俗》这本书里,成为婚俗文化载入史册。
   叫媳妇,已经成为过去胶东农村的主要礼俗,而且体现出形式的重要。过日子,就是一家人也有个磕磕绊绊的,闹点矛盾很正常,不记仇。可邻居家的矛盾就没那么容易了断的,有时候就借着叫媳妇,无需言语,一切矛盾化解。一顿招待,虽不丰盛,但情感的重量,超过了粗茶淡饭。
  
   四
   我听说和胶东荣成相距不远的平度也有类似的习俗,不过,他们的叫媳妇则是准备好20只素馅饺子和2斤面条,当作“小饭”,送给新婚的媳妇。不知有何讲究,百里不同俗嘛,只要寄寓了美好祝愿,和睦邻里关系,就是好。
   附带说点与“叫媳妇”有关的一串婚俗吧。婚后第三天上,在威海,女方父母第三天要上门看女儿过得好不好,叫“盳出息”。婚后一般选在第九天上,新媳妇带着女婿回娘家,叫“瞻九”,学名叫“归宁”。新生儿出生叫“看喜”。盳,瞻,看,都突出一个“看”的意思,却有着细微的差别,表达出对婚事的敬畏和郑重之意。如果“瞻九”和叫媳妇冲突,瞻九就后延,并不恪守那个“九”。
   我们有固定的节日,而叫媳妇却是可以灵活变动的节日,更显出其独特的个性意义。
   胶东人纯朴,不事铺张,叫媳妇,吃顿饭,活跃了气氛,融洽了关系,加强了亲情和乡情。
   一个农村女人,一生之中,最光彩的就是体面地嫁出去,而能够在极短的时间,被亲戚乡邻叫请过去,女人是一顿饭的主角,这在中国过去的农村,是极其不多见的。她们是做饭的人,太多的时候,都是在饭桌之外胡乱扒拉几口。就像纺织蚕丝的农人,有多少是穿着蚕丝锦衣的。
   我老家那老街的女人,我逐个回忆,没有谁离婚的,是否与吃这顿饭获得的尊重与温暖有关,不可考,但“叫媳妇”的那顿饭背后折射出的人性温度,一定会让老街的女人安顿于所处和所有。
   如今,年轻人极少选择在农村老家结婚的,多是入城居住,但同在城内住的亲戚和相处关系好的,还是沿袭“叫媳妇”的习俗,不过,那些细节不太讲究了,连吃饭也改在了饭店里。
   叫媳妇,最初应该是让新媳妇明确自己所处的崭新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更亲密的感情纽带,也是民俗文化遗产,是古老的传统,其情感价值,在“叫媳妇”的礼俗中体现得更为浓重。
   应该新人新事新办。我还是觉得在不违背良俗的情况下,像“叫媳妇”那样,来点复古,或者是选择性继承,而且用简朴的家宴来招待新人,完全可行,起码,会给新媳妇留下一个特别的记忆。我相信的是,亲情乡情,是最好的关系粘合剂,一顿饭是形式,形式中的内核才是需要我们留住的东西。
   想想外国人说学汉语,觉得太难,的确,就像这个“叫”字,就不仅仅是一种温暖的声音,还有饭菜的香,邻里之间的亲情之暖,对未来美好日子的呼唤。
  
   2025年2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墨、真挚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山东胶东半岛独特的婚俗文化“叫媳妇”。作者是土生土长的胶东人,对这一习俗的的流程了如指掌。新媳妇嫁到夫家,夫家的族人和左邻右舍会派孩子去叫新媳妇吃饭,每家该如何准备迎接,新媳妇又该如何表现,该送些什么礼,说些什么话,其间都有些什么寓意,作者都讲得十分清楚明了。如对“攒喜”“搬三日”“吃三口”“盳出息”“瞻九”等等一些列婚俗的介绍,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胶东半岛的婚俗场景中。文章对“叫媳妇”中的“叫”写得颇为具体,充分表达了邻里关系的和睦,家家户户对新媳妇的接待之热情,让读者也深深体会到了胶东人的人性温度。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一习俗背后隐藏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作者全篇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有着很浓的生活气息,让读者觉得很亲切自然。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写啥都是得心应手。更佩服老师在春节最忙碌的时刻,也挤出时间来练笔写文,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感谢老师,祝福老师!【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2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02 06:50:58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山东胶东半岛“叫媳妇”的婚俗文化,让我是大开眼界,这个习俗,让新媳妇赚足了面子,也彰显了胶东乡民的淳朴善良和热情。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新年大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2 09:38:53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鼓励!各地的婚俗文化不一样,胶东半岛也有自己的婚俗礼仪,叫媳妇是曾经那个年代的时髦,也是一年中除了固定节日外,叫媳妇是很重要的,女人在这一刻,赚足了排场,是饭桌上的主角,每个经历过的女人,在人生回忆里,都是很精彩的瞬间。记录一下这个婚俗,让我们留住美好的时光。遥握,期待红花草老师的美文,问候过年好!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2-02 07:47:58
  这篇关于胶东半岛婚俗“叫媳妇”的散文,作者熟稔流程,通俗讲述,展现丰富婚俗。“叫”的细节尽显和睦热情,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春节忙碌仍然继续写文,令人佩服!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春节快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2 09:42:11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留墨。叫媳妇是我经历过的婚俗,我们家叫媳妇,孩子负责叫,但也上不了饭桌,只能躲出去玩耍。这种婚俗,对于邻里关系的和睦非常有好处。女人的地位也可以显现的,表达出温暖的人性。期待滴善斋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问候过年好!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02 08:47:46
  这篇文的题材真好,要不是老师对民间生活如此熟悉,断不能写出这样的美文。叫媳妇,如老师言,尤其在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的时代,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女人做主角,做几天的“女王”,的确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如今,虽有家暴现象存在,但妇女在社会在家庭的地位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妻管严”比比皆是,我的同事中一抓一把,哈哈。精彩佳作,学到了!顺祝老师新年安好,身体健康,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2 09:48:22
  在东北,山东人的后代很多,是不是也继承了这样的婚俗?如果是胶东过去了,包括龙口荣成文登等地都有这样的乡俗。那时,邻里关系很融洽,良好的乡俗对于民风是一个促进,那时大家和睦,很少有矛盾激化的时候。这不是隐忍,而是一个风格。的确女人在那几天是女王的角色,不过好饭菜就在那几天吃,吃得有点腻,厌倦了。妻管严,说来还隐藏着一种平等文化,我觉得,离婚率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高峰,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强,这些现象会好转的。正确的婚俗文化是也好处的,尊重的婚姻的前提,社会的主流从不断流。期待韩老师的佳作,问候过年好!
4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2-02 11:11:20
  “叫媳妇”、“攒喜”、“讨喜”,敦睦了邻里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带着一种喜庆。问候老师新年好!身体健康!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2 11:15:41
  叫媳妇,是婚俗,也是维系邻里和睦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小时候我曾熟知这个婚俗,但我考学走出家乡,母亲的攥喜,都成为过去时,我无法去讨喜了,但心中的温暖依然在。谢谢塞翁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问候过年好!
5 楼        文友:佳华        2025-02-02 11:54:44
  临沂也有叫媳妇这个传统,不过范围没有胶东那么大,一般是本家婶子大娘叫。除了叫媳妇,还有个婚前叫。过了春节,也就这个时候,男的会叫女朋友来家小住几天,本家的婶子大娘也会轮流叫过去吃饭。这个风俗很好,新人很容易融入新环境,也很容易融洽相互关系。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2 12:21:55
  威海和临沂相距不远,两地的人,可能也有往来。胶东这里往往是在婚礼之后才叫媳妇。是否从接风洗尘的礼俗而来,不得知。但叫媳妇,对熟悉邻里,搞好关系,的确有益处。谢谢佳华老师的美评。很期待你的佳作,差不多过完年了,能够编辑了吧?遥握,问候佳华老师过年好!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2-02 12:38:42
  胶东一带“叫媳妇”的婚俗还真是特别,新婚女人在男权时代,有那么几天能享受别样的尊崇和礼遇,也算是一种慰籍。那些温暖精彩热闹的时光,成为一生最美最幸福的回忆!好文,娓娓道来,趣味盎然,令人耳目一新,感受到婚俗文化的魅力。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春节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2 12:52:32
  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根本性改善了,我觉得,在邻里关系上,宏大一部分是女人决定的,让新媳妇做吃请桌上的主角,就是为了让女人懂得自己在邻里关系中的重要价值。镇江一带,也应该有丰富的婚俗礼仪吧,希望罗老师写一下,让我们见识一下。谢谢罗老师给小文美评鼓励,远握,问候过年好!
7 楼        文友:枫桦        2025-02-02 13:04:57
  风俗风貌的地域性真特殊!其实,山东人遍布大江南北,所在一个地域,不由地随着地域的特殊性而改变!我们这里有许多山东人,可能因为人数厚度的原因,基本看不到什么特色,不知觉间,他们被改变了!我一直都认为东北属于中国最杂乱的地界!没有那么鲜明的民俗民风,基本还保持着含糊不清的习惯!读老师的文,觉得心里亮堂许多!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2 13:16:02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山东人融入东北,已经成了东北人了,这是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善于融入人群。我们这里的叫媳妇已经差不多式微了,不过,还有人家喜欢这个婚俗,在饭店里叫一下,表达对新人的欢迎。山东人,淳朴,他们的习俗里包含着真诚。对新人的祝福,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而且动真格的。我也喜欢东北人的爽快,肯定东北也有不少婚俗吧,希望枫桦老师介绍一下,期待你的作品,问候枫桦老师过年好!
8 楼        文友:石叶六        2025-02-02 23:14:11
  ? 我在济南时,听到一位女士在说她爱人的时候,叫“我对象”,这大概也是山东人习俗的一种体现吧,当时觉得这个叫法让老夫老妻都有了初恋的味道,是属于山东人独有的浪漫吧。“叫媳妇”,苐一次听到这个婚俗,喜庆中满满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情谊。文章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那热闹的场景,感受胶东敦厚民俗民风。拜读老师佳作,祝新春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3 10:26:38
  “我对象”这个说法,在山东境内几乎都是懂得的。好像有点差别的是,到了六七十岁以后就换成老伴了,之前向人介绍那一位,就说是“我对象”,老公这个词洋气了点,好像年轻人喜欢这么称呼,50岁以上的不感冒。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文化,我们这里的农村,依旧叫媳妇是媳妇,贱内啊,家里的,这些称呼都消亡了。叫媳妇是一种文明礼俗,我觉得有很多的美的东西在其中。谢谢石叶老师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问候过年好!
9 楼        文友:岚亮        2025-02-03 07:40:50
  昨天忙,读迟了,请见谅。请新媳妇吃饭,在我这里叫请新客,就吃一顿,没有胶东人热情,吃一整天的。真是一地一乡风,人情自不同啊。问好初五!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3 10:18:58
  十里不同俗啊,胶东半岛叫媳妇,我不知从何年何月有的,但我是赶上了。那时,女人的地位也并不低,或许胶东人很热情,就是要给新媳妇一个良好的乡俗环境吧。谢谢岚亮老师给小文留墨。遥握,问候过年好!
10 楼        文友:岚亮        2025-02-03 07:43:01
  哦,今天是初六了,问好立春,六六大顺!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3 10:20:18
  谢谢岚亮老师留墨问候,今年立春在晚上10点多,但我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因为那棵老梨树开花了……遥握,祝岚亮老师新春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