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爱心】待客(散文)

精品 【丁香·爱心】待客(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80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60发表时间:2025-02-04 09:52:04
摘要:星移斗转,我现在儿孙满堂,两个孙女也爱吃香喷喷的臊子面,也在她妈妈、她奶奶的教育下,会招呼人了。每次只要客人一进门,我孙女就迎上去,爷爷好、奶奶好的问候着,每到春节,她们还加上一句,爷爷奶奶新年好。

春节过后的正月,好像一首诗、一幅漫画,把村庄写入诗中,再注入多彩缤纷的画中,仿佛大地突然间美了,诗情画意充分体现其中。村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景,大门上的大红灯笼、诱人眼球的大红对联、左右贴的秦琼、敬德门神,都栩栩如生站立两旁。仿佛是不出钱的门卫守护着美丽如花的院落。
   每年大年三十日,母亲端上一个不大的木盘,里面放着香、表、小红蜡,还有给墙上贴的六神(天爷、灶爷、土贴爷、财神爷、井王爷、仓神爷),母亲口中念念有词,灶爷跟前是上天言好事、土贴爷是进门一老仙、财神爷是日进斗金等等,我听着听着偷偷笑了,母亲瞪了我一眼,吓的我赶紧跑了。
   大年初一已过,待客成了家家户户的大事。一年到头了,相互在一块儿坐坐,聊聊天、拉拉家长、说些知心话。女人们走到一起也拜子长、底子短地打开了话匣子,没完没了地说着。给新年带来了快乐,小孩穿着新衣服,手拿着各种花炮,快乐地放着。那炮一响,小孩又双手堵着耳朵。村庄那欢乐的笑声,臊子面的香味,回荡在农家小院、大街小巷。
   正月寒风刺骨,西北风冻得我耳朵发疼,脸都冻青了,手脚麻木了,但我心是火热的。我期盼着客人的到来,不知向门外跑了多少回,期盼着今天多来点客人,越多越好,特别是我喜欢的客娃娃——弟弟妹妹。我留下我心爱的花炮,等他们来了共同分享,共同听那震耳欲聋的炮声。
   待客不知从什么时候兴起,也无可考究,但一代代流传下来,并发扬光大。
   儿时的我,从小就喜欢走亲戚,就是今天你去我家,明天我去你家,有时走亲戚晚上也不回去,第二天一块儿又去他家。
   我懂事后,父亲母亲就领我跟年集,准备待客的东西。那时候农村人多,年集也很大,一到腊月,天天有人跟集,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反正到大年三十日还没有买够,无外乎都是葱、蒜苗、红萝卜。最后父亲等肉便宜了再割几斤肉。用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一年到头了,过年待客,要给客吃好些,穷富不在这一天。”
   年集人太多,那时小偷也多。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看上了一件衣服,去了那个摊位两次,好不容易把价格磨(商量)好了。母亲从衣服下面一掏钱,发现钱不见了。衣服下一条长长的口子,小偷不知什么时候,把母亲的衣兜割破,把钱偷走了。我一看母亲大惊失色,忙问怎么了,母亲说把给我准备买衣服的五块钱丢了,我一看母亲眼泪汪汪的样子忙说:“妈,衣服我不要了,这身衣服就可以了。”那时的五块钱,可值钱了。
   那时候的过年,是娃娃伙的天下。用农村话说,这些娃就猴疯了,吃喝玩耍,一整天都不回家,过年待客,也跑的不着家身(不回家)。
   我家待客定在正月初四,为什么要订在正月初四,我也不知道,从我记事起,就是正月初四待客。
   每年的正月初三晚上,我见母亲翻开她的家当,整理三毛、五毛的零钱,第二天给来的客娃娃发坠命钱。记得那一年情况好些,父亲给母亲花了些新钱,一个娃给一块新锃锃的人民币。
   初四早上,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阳光那样的温柔、亲切,那样的诱人眼球。那阳光好像给寒冷的冬天披上一条艳丽婚纱,使冬天多丽多彩。南北的大道上,走亲戚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那自行车和人穿梭在公路上,村庄门前热闹非凡,不知谁家的孩子在点燃着小炮、地炮、一炮两响。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门口玩着各种游戏。我接过外爷外婆送给我的灯笼和礼当,把他们迎进门去。
   我又跑出来,母亲忙着收拾做早上的臊子面,父亲招呼着到家的客人,忙着给他们倒茶、发烟。父亲交给我的任务是在大门外迎接来的客人。
   七大姑八大姨都到了,亲戚几乎到齐了。我忙摆好了凳子,父亲招呼着客人上桌。一桌坐六个人,安排了两桌。
   臊子面上来了,是母亲一手调汤下面,那臊子面的香、酸味道,充满了灶房,飘向了院落,飘向了大街小巷,给浓浓的年味增添了喜悦。
   父亲招呼客人,天冷别急慢慢吃,母亲时不时头伸出窗外,问调合尝着没有。我和弟弟一个劲地向两个桌子端饭。
   我也不停地问着调合尝着没。这本是一句客气话,但在我口中变得亲切,自然。
   客人们都夸我懂事,长的乖,我听后心里甜丝丝的,腿上更有劲了,跑得也快了。
   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教我的一句话:“吃喝不如应活。”那就是说对客人要热情,要客气,千万不要人家来咱屋了,咱二五不挂(不理)。
   等客人刚吃完饭,我就拿出父亲早就准备好的(大雁塔)烟,给客人发,并给客人倒茶。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十多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也结婚生子了。我家待客还是每年正月初四,这不需要通知,也不需要捎话告诉客人日子,亲戚六人(所有)都知道我家正月初四待客,风雪不避,该来的我舅、我妗子,我丈人一大家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准时赶来。每次上午吃饭都饱饱坐三桌子还得挤挤,有时小孩子还没有坐上。父亲母亲眉开眼笑,我看见这么多客人,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一大家人都招呼亲戚,我妗子常常对人说:“我一家人己常(热情),她爱来我家。我母亲包括我媳妇,都喜爱人。”
   现在在我手里,还没有变,还是正月初四待客,但生活方式变了,现在吃的不是过去的,除过各种肉外,还有鸡、鱼、虾,什么丸子、火锅的。早上臊子面还是过去的老传统一一臊子面。那煎、旺、稀的可口。
   星移斗转,我现在儿孙满堂,两个孙女也爱吃香喷喷的臊子面,也在她妈妈、她奶奶的教育下,会招呼人了。每次只要客人一进门,我孙女就迎上去,爷爷好、奶奶好的问候着,每到春节,她们还加上一句,爷爷奶奶新年好。
   哈哈,这一叫往往也不好,害的爷爷奶奶满身上摸,找钱,有些没有准备的,也不好意思,我客气的把孙子领走了。
   待客,待的是喜气,待的是欢乐,更待的是一年四季的丰收,愿我们在待客中寻找幸福,寻找新一年高兴。
   (原创首发)

共 23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过了除夕是正月,有句话讲的好: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庆团圆,走亲访友真热闹,喝酒聊天气氛好!嘻嘻!打打油!年一过,就会请客吃饭,这是沟通亲戚朋友情感的最佳时期,因此就有了文章里的习俗:请客吃饭,北方人总是七个盘子八个碗,而南方人请客是吃臊子面。无论吃什么,都是讲究的待客之道。酒席间,格局大的会海阔天空一阵狂侃。格局小的斤斤计较,羡慕嫉妒恨。总之待客是文化程度的体现,更是家风的展示。“星移斗转,我现在儿孙满堂,两个孙女也爱吃香喷喷的臊子面,也在她妈妈、她奶奶的教育下,会招呼人了。每次只要客人一进门,我孙女就迎上去,爷爷好、奶奶好的问候着,每到春节,她们还加上一句,爷爷奶奶新年好。”文字淳朴,欢迎读者品评!【丁香编辑: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4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25-02-04 10:02:11
  待客是沟通亲戚朋友的一种情感纽带,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景。满屋的酒香,大人们天南地北的聊天,用我们东北人的方言讲话,气氛贼热烈。
   我们东北正月里也请客,东北人真诚,实在,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家里来且了,父母亲会将家里最好的食材拿出来招待客人。因此才有了如今的哈尔滨【掏心,掏肺,掏家底的待客之道】因此,全国人民都喜欢来到哈尔滨,喜欢被宠上天的感觉!因为东北人实在,别人给与一点好处就会被感天地稀里哗啦,因为懂得感恩……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02-04 15:10:55
  谢谢娇娇社长在百忙中编辑。且编按写的实在,处处打动人心,也挖掘的好,谢谢社长了。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2-04 15:14:21
  待客是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正月互动一下,相互走走,交流一下,也是一种好的现像,值得发扬广大。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2-04 15:17:25
  “大年初一已过,待客成了家家户户的大事。一年到头了,相互在一块儿坐坐,聊聊天、拉拉家长、说些知心话。女人们走到一起也拜子长、底子短地打开了话匣子,没完没了地说着。给新年带来了快乐,小孩穿着新衣服,手拿着各种花炮,快乐地放着。那炮一响,小孩又双手堵着耳朵。村庄那欢乐的笑声,臊子面的香味,回荡在农家小院、大街小巷。”好的传统,互相交流经验。
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2-04 15:18:05
  待客之道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亲戚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真诚、实在是基本准则。向社长学习。
5 楼        文友:段引丽        2025-02-04 17:31:28
  社长走亲戚写的有声有色,有真情实感,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写出了亲情,写出了互爱,娓娓道来,受益匪浅。
6 楼        文友:段引丽        2025-02-04 17:34:40
  娇娇社长编辑的好,不亏为大才女,编按写的好,让读者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7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2-04 17:42:44
  待客文化, 源远流长, 据有关资料记载, 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随着历史的进程, 待客礼仪不断提质,到明末清初,待客酒席,以规模庞大、菜品全、亲戚多而出名。尤其是过火好的亲戚家待客,八竿子远的也都来了,以图遇事有个依靠和照应。所以,几千来,待客、走亲戚的传统在我们这个民族便一直延续下来。
   自古以来,正月里,亲戚之间是一定要走动的。即是平时不常走动的老客(祖辈一代的至亲)也要走一遍的,而近亲之间待客的顺序除了固定的待客日外,按照亲戚的多少足足的排到了正月初十之后(基本上每家都要待客的)。今天在他家, 明天在你家,亲戚之间就这样的走动中相互温暖着、帮衬着,也同样延续着相互之间浓浓的亲情。
8 楼        文友:闰土        2025-02-04 22:50:20
  很高兴拙作获精,感谢江山精品组。
9 楼        文友:快乐的兔子        2025-02-05 10:27:32
  过年除了拜年,就是招待客人,烟火味是年味,人情味才是真正的年味。谁家的客人多,人缘就好,家族也兴旺。
快乐的兔子与江山文学结缘,便有了快乐的文学。
10 楼        文友:庄稼        2025-02-06 12:59:57
  祝贺闰土社长荣获精品!问好 敬茶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