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青色动人(散文)

精品 【东篱】青色动人(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90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0发表时间:2025-02-05 07:34:08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赋予我对青绿的重新认知。
   舞蹈流淌诗意,惊艳眼眸,给人波澜壮阔、千回百转之感——青绿山水为背景,舞者数十人,发髻高耸,眉眼低垂,领舞孟庆旸一袭青衣,余者皆一色绿衣,只此青绿,令所有色彩黯然失色。她们似古典的仕女,似碧波的仙子,缓缓行走,娴静伫立,回眸,沉思,仰望,时而眉间低蹙,仿佛哀叹韶光暂短,年华流逝;时而表情凝重,有惊叹,有喜悦,仿佛经历了一场美好的遇见。她们行走时若娇花照水,若烟雾缥缈山间;伫立时若青花柔美,若雪松苍劲;舞动时,灵动多姿,有海水的波澜,有星月的光芒,有草原的豪迈,有落花的轻盈。尤其是孟庆旸铿锵而柔美的舞姿,把一袭青衣舞得风生水起,让我感受到青色原来可以如此出色,有深沉,有大气,有清新,有绮丽。那是一场青绿重叠的梦幻,那是一阙青绿书写的古韵。
   一袭青影,翩若惊鸿;一抹青绿,宛若游龙。
   后来特意去网上查阅。《只此青绿》为舞蹈诗剧,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偶然在一本书中,看到《千里江山图》的局部——天高地阔,朗朗晴空,满目明亮。远山隐隐,墨痕几缕。重峦叠嶂,蜿蜒低回。江河辽阔,平缓流淌,孤帆几叶,悠悠荡漾。树木高高低低,一派葱郁、蓬勃,凸显春的气韵,点缀千里江山。山里亭台绰约,茅屋隐隐,依稀有人在山道行走。
   画作颜色以黄、青、绿、黑为主,青最惹眼,不算最多,只在山峰上小面积涂抹。山峰其余部分皆涂抹着绿,绿得不浓不淡,恰恰好,又温润,又清秀,青绿纵横交错,熏染得天地间一片高华明净,让我见识到青色之魅,那么鲜艳,亮烈,浓重,存在感鲜明而入心。
   青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具有兼容性,狭义而言,指蓝色与绿色之间的色彩;广义而言,指蓝色、绿色或者黑色。故乡的老人喜欢把黑色称为青色。年少时外婆就喜欢穿青色的衣服,总感叹:人老了,红红绿绿的颜色穿不出去,只配穿青色了,青色好,耐脏。其实外婆也爱花红柳绿,有一年过年就做了一条咖啡色的棉裤,只在家里穿,出门时还是换上一条青色的裤子。
   古人把彩色山水画卷誉为“青绿山水”,多么好听,青山绿水,恰如其分。宋开始才有水墨山水,从青绿的明艳到水墨的素淡,也暗示朝代格局,人们审美趣味的转变。这幅画格调细腻柔和,灿烂磅礴,场景似在红尘中,又似在红尘外,入世与出世兼具,给人山河无恙、岁月安好的感觉,让人想走入,坐在亭子里喝一盏茶,站在茅屋的院子里呼猫唤狗,坐着小舟去远方,站在一棵树边触摸一片叶,伫立在山巅大声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通过舞蹈诠释一幅古画,《只此青绿》达致巅峰,也让青绿之美灿若云霞。
  
   二
   说到青色,无法抛开古代那些青色器皿。
   青铜器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虽源于夏朝,却伴随商朝植入我的记忆。商朝给我的印象太遥远太神秘,神秘如一场庄严的祭祀,遥远如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对于商朝,除了听说过青铜器,还略微知晓纣王、妲己和姜子牙的故事,仅此而已。我在记忆的海洋里打捞,模糊记得曾在关于商朝的影视剧里瞥见过青铜器的青影,——那是一种酒器,出现于商朝的王宫酒宴上,比现在的酒杯更大更高,高高的三角架显出酒器的不凡,青铜的质地让酒器显得古朴和典雅,繁复的花纹代表着王朝的富丽与堂皇,从中窥视到商朝贵族阶层的审美取向。商朝的青铜器全方位覆盖生活,炊器、乐器、兵器、劳动工具都是青铜制作,总觉得青铜器始终与商朝重合于一体。
   在长泰文庙,——一座纪念孔子文化的庙宇,门口屹立着九个青铜制作的鼎,这是我初次与青铜器如此贴近,蓝黑的色彩,彰显着青铜鼎的庄重与风韵。这些青铜鼎,已然不属于周朝,却漫溢着一种古老的,纯朴的气息,加上高大古风的门楼,给人一种时光回溯之感,让人遥想周朝末年,遥想那个风云动荡,横戈立马的时代,兵器闪着寒光,马在嘶鸣,烟尘滚滚,将军呼啸,兵士呐喊,战争一场接一场;一个个如画般的美人为了祖国的安宁,不断奔赴异国,以婚姻缔结联盟;诸侯国的王者在自己的都城虎视眈眈,觊觎着周朝之鼎,心中渴望问鼎中原,称霸天下。
   青瓷晚于青铜器,出现于商朝,不如青铜器无所不在,既能构筑人间烟火、风雅情趣,也构筑艰辛的日常与沉重的战争,谱写出世俗的乐趣,也谱写着一曲曲沧桑雄浑的悲歌。青瓷呈现的是轻盈和清丽的格调,散发着富贵闲情,在雕栏画栋、舞榭歌台里惊艳着,点缀着贵族精致优雅的生活。
   青花瓷在元代款款而来,与青瓷相差一个“花”字,显示出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领的朝代,对于汉族文化一直在积极靠拢与融入。青花瓷在明代达致成熟。想起明代,总觉得那是一个落寞和颓败的朝代,但是因为青花瓷,我修正了对明代的偏颇认知。青花瓷为明代增添了一份清雅和明亮。有一首歌就叫《青花瓷》,由周杰伦和费玉清演唱,歌词优美,韵味悠长,特别喜欢那句“天青色等待烟雨……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唯美的意境,怅惘的思绪,让人似看到一个撑着天青色雨伞,穿着天青色长袍的女子在江边伫立,遥望,低吟,她的头顶是一片青色的天空,她的前方是一片青色的远山,她被一片青色的烟雨笼罩,迷离,闪烁,一切不似人间似梦幻。
   天青色,这个词,真是美。据说宋徽宗梦见“雨过天青云破处”,便命烧瓷工匠制作这种颜色的瓷器,令多少工匠费解,因为谁也不清楚“雨过天青云破处”到底是一种什么颜色,几番折腾,所费无数,最终烧制出一种天青色的汝窑瓷器,天青色也成为汝窑的颜色。宋徽宗满不满意不知道,从中可见他对颜色的精准把握,细腻到颠毫,甚至于苛刻。也许只有皇帝才可以如此任性和奢侈,一个想法、一个决定轻则搅动皇城,重则颠覆山河。
   记得我家曾有数个青花瓷坛,不是古董,很普通的。——雪白的底子,上面描绘着一朵朵青色的大花大朵,那种青色,特别鲜丽,特别沉静,仿佛里面承载着初夏的海洋,承载着雨后的天空,不记得是什么花,只觉得好看。这些瓷坛是外婆的宝贝,也是我们家的储物箱。其实故乡很多人家都有几个这样的青花瓷坛,这是青花瓷的一次华丽转身,低到尘埃,进入生动朴素的民间生活,与清贫的日子形影相随。平日只有一个瓷坛在使用,装着猪油,入了秋,相继装上外婆做的豆腐乳、辣椒酱、咸菜。年底,剩余的瓷坛皆派上用场,装满爆米花、糖豆子、芝麻片、米花糖,让瓷坛变得迷人。正月间,每次看到外婆从柜子里取出瓷坛,心里一阵兴奋,意味着外婆要取出小食分给我们吃。年后,瓷坛空空,外婆洗净、晾干,放在柜子里,时常取出擦一擦,所以那些瓷坛总是保持雪亮,明净。外婆过世后,瓷坛不知所终。
   这些青色器皿,见证生活和历史,演绎家常和家国,流淌的是历史之波,时光之涛,文化之脉。
  
   三
   故乡是一个黛青小镇,我更愿意把黑瓦叫“青瓦”,青瓦之下,拒绝时尚新潮的元素,更适合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一缕炊烟,一个土灶,一口斑驳的水缸,一张掉了漆的雕花木床,一个纳着鞋垫、穿着青色斜襟衣衫的老妪,一把坐下去会吱呀作响的竹椅……跌宕着时光的纵深感,镌刻着天然生活的密码。
   在故乡,青砖比青瓦更为频繁撞入眼帘。这里一条悠长的巷,那里一道逼仄的弄,大多由一堵堵青砖砌成的墙壁构成,行走其间,给人清幽之感。一座座老屋就是一个个青色的世界,素朴着,动人着,故乡人在老屋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被一片片青色滋养出一份恬淡的性情和温和的脾气,更滋养出故乡安宁祥和的生活氛围。
   如今的故乡,房屋外墙的颜色是多元化的,除了青色,还有白色、粉色、灰色,但我还是最爱青砖砌的瓦屋,虽然旧点,但是那么有味,那么耐看。对我而言,那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一种房屋的风格,而是过去时光的再现和复制。这一片青砖,曾有路过的乡邻靠过,歇一歇脚;那一片青砖,曾有女人们坐在墙根下晒太阳,边絮叨家常边做着针线活。有的青砖上刻着几个字,是哪个调皮孩子留下的,如今他已去了异乡,为了生活在苦苦打拼。有的青砖上曾靠着晾衣的竹竿,晾晒过花花绿绿的衣物。走在河边,青色的房屋、果园、菜园像丝丝缕缕的青线,把故乡织成一张青色的巨网,网住了游子的思绪和情感,他们在异乡的土地上负重行走,但是精神的旷野里永远有一片故乡的青色在绵延,无穷无尽。
   京剧中,女性角色分为正旦和青衣,有表演特点和角色定位的不同,也是因为青衣以穿青色服饰为主吧。在我看来,正旦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而青衣就是那绿叶了,红花好看,还需绿叶来衬。夏天的一朵朵荷花那般美,若是没有一片片荷叶挨着,不免逊色三分,若荷花是那正旦,荷叶就是那青衣了。谍战剧《无间》里,沈啸的代号就叫“青衣”,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搁在高冷的沈啸身上,很有趣的,也算是一种保护伞吧,让敌人无法猜出性别。
   青菜是最滋养身体的菜蔬,维持着我们生命的基础,我们一日可以不吃肉,但是一定要吃青菜,素炒、凉拌、水煮,青菜只适合清淡的做法,红烧、油炸、焖煮都不适合。荤菜吃多了会腻,青菜却百吃不腻。青菜就是一幅简约的水墨画,是黄昏里的一抹天青色烟雨,是江南小巷里走来的一个穿着青色旗袍的女子,是餐桌上的青衣,不可或缺。
  
   四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我总是惦记那一道道青色的风景。每次从厦门回岩溪,我喜欢到田野里走一走,到居所后面的小菜园里走一走。走在土埂上,嗅着泥土的气息,眼帘掠过一片片青色,浑身舒爽,带劲。那些青色的草木有着柔韧和刚硬的气质,喷发着生命的冲劲;那些青色的菜蔬水灵,新鲜,渗透出一种灵性和温度。我为何倾心青色,因为青色是最纯美的颜色,代表青春与旺盛的生命力;代表乡村、自然与春天,无限呵护我们灵魂深处的一份情怀。
   说到青,我想起一个叫“小青”的女子,她不是凡人,而是一条修炼八百年的蛇精。在赵雅芝版本的《新白娘子传奇》里,小青比完美的白娘子更具个性,顽劣中不失可爱,敢爱敢恨,泼辣爽利,有妖的心狠手辣,也有人性的真与善。比之于被情感困住、贤良淑德的白娘子,小青活得更为洒脱,更为超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时我坐在岩溪居所的窗前,敲打着文字,窗前有一片青天,真的好欢喜呀,这是宋朝的天青色吧,也是明朝的,清朝的,现代的,是古老的,也是鲜活的。前方是人家的屋顶,一片红瓦,热烈而豪放的红,远方有青山,是朦胧的,婉约的,青红相间,映衬得时光又寂静又沸腾。我喜欢这片青天,我没有酒,只有茶,酒醉人,茶养性,我要把茶问青天,茶香染华年。
  

共 42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晚一曲《只此青绿》的舞蹈,把自己带进青绿的五彩空间。作者以华美的辞藻描绘了这曲舞蹈的梦幻情境,表达出深度喜欢之意。原来这曲《只此青绿》的故事不简单,是连续的篇章。《千里江山图》渲染五色,突出青绿,这是图画是主题颜色。“青绿”两个字成为山水画的标配和命名依据,在作者眼中,青绿就是云霞的效果。作者喜欢青绿,联想到青色器皿。代表厚重的中华文化的青铜器,文庙的鼎,元代的青花瓷——都青睐并深度表达着青的色彩底蕴,这天青色也就成了至高无上的色彩文化符号。作者想到自己家的那几个青花瓷坛,写出这种颜色的进入民俗的温度感。作者喜欢把黑瓦叫作“青瓦”,只有这个“青”字才能和朴素的民居用具搭配。青瓦组成了长巷,滋养出安宁的生活氛围。青色,是故乡最凝重的颜色,故乡的人和事,都被编织在这张青色的网中。故乡的墙壁青砖砌成,透着故乡的生气和绵长的味道。京剧里的青衣,是最好看的绿叶,青菜更是三餐不可少的品种。青色,是生活中的普遍颜色,也就是生活的最美底色。田园里的青色草木,代表着青春的生命力。还有那个“小青”,成为传奇里的经典。把酒问青天,推窗一片青天,窗外一道青山,置茶桌上,把茶文青天看青山。只此青绿,已经是最美的诗意。文章善于联想,围绕“青绿”发散思维,感知色彩的美好,写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彩。在语言上,句子整饬,铿锵有韵,节奏感极强,具有散文诗的美感。作者知识广博,围绕主题,深入挖掘,不断加深,步步为营,丝丝入扣,很好地诠释了青绿的文化价值。【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5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5 08:42:06
  只此青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厚颜色,是生活的朴素基调。请欣赏作者对“只此青绿”的诠释,打开中华文化的色彩之门,染一身青绿,收获色彩大观。非常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春祺,谨祝春节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5 13:04:06
  非常感谢老师精彩编辑。因为广场舞,爱上看舞蹈。广场舞虽不能说是艺术,却也是舞蹈的一种。《只此青绿》,我认为是数年来春晚舞蹈中最出色的,深刻地演绎了《千里江山图》的意境之美。于是,从此青色,入目入心。青色无处不在,全面覆盖生活,也覆盖历史。谢谢老师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2-05 09:35:39
  这篇散文以《只此青绿》为引,围绕“青绿”展开丰富联想。从舞蹈到画作,从器皿到民俗,从生活到文化,语言整饬有韵,尽显其深厚底蕴与精彩,深度诠释了青绿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价值,令人陶醉。问候简柔老师,祝你春节快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5 15:27:49
  谢谢老师精彩解读。以往从未曾想到青绿两字搭配有如此之美,之妙,青绿山水,至此青绿,美艳不可方物。谢谢老师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2-05 10:22:54
  天青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这篇文章以青为题,可我心意。文章的引伸非常精妙,以舞蹈开篇,别开生面,让人脑洞大开!文字精巧,构思奇特,一篇好文!拜读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5 15:32:19
  谢谢老师精彩解读。天青色挺好听的,天青色虽然不够鲜艳,但是一种很大气很沉稳的颜色,很耐看的。想到天青色,我就会想到天青色烟雨。谢谢老师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05 10:58:33
  青色介于蓝绿之间,是一种很有个性的色彩。能把一种色彩写好,不简单。老师文中,涉及青铜器、青瓷和青花瓷,胆量非凡。说明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做支撑。文写的很自信,通篇收拢自如,用词唯美,联想丰富,感悟独到。又是一篇精彩的佳作。拜读学习,顺祝春节吉祥,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5 15:36:58
  谢谢老师精彩解读。《只此青绿》看了很多遍,迷上了青色,一直想写,趁着春节写完,好像得到满足。写青色,我很快想到青花瓷,青铜器,略知一点皮毛。青瓷我一点不懂,在网上稍微了解了一下。只是挖掘不深,思绪展不开。谢谢老师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5 楼        文友:佳华        2025-02-05 11:00:43
  色彩,在艺术表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好的艺术大师就是调色大师。文学和舞蹈,同属于艺术,色彩的作用不容小觑。一篇文章也是有色彩的,我想应该叫做色调吧。老师的文章色调就很明显,通透,养眼,润心。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5 15:41:46
  谢谢老师精彩解读。老师说得是,色彩与艺术必不可分,我觉得色彩本身就是文化,是艺术,是美。若是看画,我更喜欢水墨山水,那种清逸脱俗之美可洗涤俗尘。谢谢老师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2-05 11:38:57
  此文,以春晚舞蹈“只此青绿”开篇,过渡到对“千里江山图”的解读,从舞蹈艺术的曼妙之美到画里江山的辽远清幽,“青绿”主宰视觉,主宰名画的主题,调动着作者绵绵不绝的想象,各种器皿、外婆与青花瓷坛、故乡的青砖黛瓦……在文中缤纷登场,浓郁的乡愁袅袅升腾,漫漶于青绿的思念里。好文,构思奇特,笔法轻灵,想象恣肆,美轮美奂!盛赞才情,问候简柔,春节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5 15:47:18
  谢谢莲香精彩解读。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千里江山图》,因为《只此青绿》,我特别喜欢看这幅画,我不懂得赏画,只是觉得此画看得舒服,山河明媚,阳光灿烂的感觉,人们在山河之下生活安稳,岁月静好。我的故乡,由此在河边,被青绿包裹,行走其间,我感觉到自己的灵魂变得无比的安宁。真爱青绿。谢谢莲香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7 楼        文友:岚亮        2025-02-05 12:01:22
  本文构思巧妙,集舞的动,画的静,瓷的妙,乡的景,穿越时空,纵横捭阖,尽显青色之动人。拜读了。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5 15:50:04
  谢谢亮兄精彩解读。青色,是色彩中一种内敛的存在,却实实在在贯穿了历史与文化,穿越日常。黑色,我觉得叫青色,青瓦,青烟,多有意境。谢谢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05 20:56:17
  老师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从2022年的一个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展开联想,层层递进。从多方面对青色进行诠释,让人受益匪浅。学习点赞,祝老师新年愉快,工作顺心!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6 09:31:16
  谢谢红花老师精彩解读。《只此青绿》这支舞的确非同凡响,从创意到色彩,从舞蹈动作到意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时候喜欢浮想联翩,倒也有趣。谢谢老师鼓励,祝您新春愉快。
9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2-06 21:37:41
  拜读老师大作!祝老师春祺!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7 11:32:52
  谢谢老师关注。祝您新春愉快。
10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2 06:55:44
  周三向老师问好!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青色动人》优秀作品,被老师精美的文笔吸引,那质朴无华中蕴藏的幸福快乐让人沉迷其中,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回复10 楼        文友:简柔        2025-02-12 17:18:15
  谢谢老师来访留墨,谢谢关注鼓励。祝您元宵节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