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在】丛林法则的形成和破灭

精品 【浪花·在】丛林法则的形成和破灭 ————李逵的故事(赏析)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2.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5发表时间:2025-02-05 14:31:57

年轻时读到李逵,更多的是觉得可爱,看到他的直率和忠义;现在读到李逵,看到的却只是可恶,只是罪恶。
   李逵最大的特点是嗜杀。他嗜杀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到江州劫法场救宋江,因为不认识路,就都跟着李逵走,谁知李逵虽然是本地人,应该认识路,但他压根没想着逃跑撤退的路线,只是往人多的地方去,因为杀人太快活了,至于这些被杀的人是官兵还是老百姓,他根本不在乎;扈家庄本已决定投靠梁山,扈三娘都被宋江收养了起来,李逵还是灭了人家的满门,宋江无奈只能用功过相抵敷衍了事,李逵的反应是很高兴,因为他不在乎功劳,只要杀人尽兴;最令人发指的,是宋江为了赚朱仝上山,指使李逵杀了刚四岁的小衙内,刚蹒跚学步的小孩,恐怕除了李逵,谁也下不了手。梁山好汉几乎都杀人,但基本上还是有原因有选择的,只有李逵,是为了杀人而杀人,他杀人只是为了取乐,不问对象,不管原因。细想想,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恶魔,你会觉得他可爱吗?恐怕只会觉得他可怖。
   李逵的第二个特点是鲁莽。只要派他出去,保管出事;而且他只要想去,即便不让他去,他也会偷偷溜过去。所有的规章制度,包括他自己的承诺,对他根本没有任何的约束力。一个对生命没有丝毫敬畏心,连滥杀无辜都不怕的人,你还能指望他能敬畏什么?所以他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破坏。
   唯一可以说他可爱的地方,也是他的第三个特点:真诚。他不会藏着掖着,没有任何机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看你不顺眼就拿大斧头往你头上砍,绝不会表面打着哈哈,私下里搞阴谋诡计。与此相对应的,是他的天真。他到了某个衙门,居然穿上县官的官袍坐衙,觉得不过瘾,指令下面的人打官司让他来断案,就是觉得好玩。哪个成年人会干出这事?可见,他既是个嗜血的恶魔,又是个长不大的孩童。
   李逵之所以是李逵,是因为他其实就是一个自然人,没有接受任何有效的、合格的社会教育,或者说,他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自然法则。在他的世界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唯一法则。你比他弱,你被杀死是应该的,他没做错任何事。你比他强,他自然不会来惹你,甚至被你奴役都是应该的,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忠义观。最典型的例子,面对同样来投奔梁山的好汉:韩伯龙和焦挺,韩伯龙被他杀了,他毫无愧疚感;焦挺打败了他,他立刻为焦挺鞍前马后的服务。他在衙门断案时,两个人打架,他根本不管对错,打赢的人就是对,打输的人就是错,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判决,却是他最真实的想法。还有,同样出去办事,梁山上怕他惹祸,总会派个人和他一起去,一般人根本不敢管他,但戴宗通过甲马术让他吃了大亏,他便从此规规矩矩,否则即便戴宗一直是他大哥,他也不会听话;还有燕青,摔跤比他厉害,他便服服帖帖,所以即便他在梁山位次要高于燕青,在外还是恭恭敬敬喊一声“小乙哥”,绝对听话不敢造次。
   形成这样一个人物的原因也很简单,看他家庭就知道了。李逵有一个母亲和一个哥哥,他所有的亲情和教育都是来自这两人,而且更来自于母亲,因为哥哥从书中看来年龄不比他大多少。他母亲其实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也没什么是非观。他回来想接母亲上山享福,还怕母亲知道他是强盗之后不肯去,所以编故事说自己做官了,谁知他根本就是多虑了,他哥回来后告知母亲实情,但老母根本无所谓,强盗就强盗,只要吃得好住得好就行。一个没有道德是非观的母亲,怎么可能教出有道德是非观的孩子?结果他母亲抛弃了照顾自己多年的大儿子,凭着小儿子一句话就跟他走了。当然,实际上她自己不能走,是李逵背走的。而李逵的哥哥,也没给李逵什么亲情的关怀,看到李逵回来,自己打不过他抓不住他,就直接去报官抓他。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而是当年李逵逃走,他哥哥被官府抓了顶罪,受了无妄之灾,所以,他哥哥是害怕自己又受到牵连,是为了自保的自私之举。相比宋太公和宋清对宋江的态度,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一个熟谙社会人伦规则,而一个就只有自私无情的冷酷自然法则。
   在这样一个缺乏人伦亲情的家庭,李逵能有什么感恩的心,或者什么敬畏的心?即便是他接母亲上梁山,其实也不是他的孝心,而是他看到别人都把家小接来,想想自己也有亲人,是怀着攀比的心理去接母亲的。而他的母亲,在荒山野岭也不体谅孩子,自己口渴了就逼着孩子去找水喝。自己口渴了,孩子就不渴?自己还是孩子一路背来,孩子又值壮年,消耗更快,但凡有点同情心,都知道孩子比自己更难受,正常的父母会逼着孩子找水?都说不会作就不会死,李逵母亲自己作,最后也确实害死了自己。这样的一个自私自利的母亲,能给孩子以什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的基础,永远是爱。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首先是爱心。只有父母爱孩子,孩子才会爱别人;只有父母给予孩子温暖,孩子才会感受到温暖并传达给他人。李逵的母亲没给孩子任何爱心,所以她只能培养出自私自利弱肉强食的孩子。不对,不是培养,而是生产,因为她没给孩子任何教育,孩子是自然生长成的。这样的孩子,要么在社会上受尽凌辱委曲求全,像李逵大哥;要么就是通过暴力反抗社会,像李逵。反正,都是没有任何道德是非观念,而是凭能力生存。总之,李逵的丛林法则本质上是教育的问题。
   有人说,李逵是正义的,他曾经痛斥宋江,并砍倒杏黄旗。其实,这是对李逵完全的误解。他根本没有正义观,但他有一个书中好汉共同的特点:不近女色。在宋江为招安去找李师师时,他已经很不高兴,因为他才想不到宋江打的什么算盘,只知道哥哥去寻花问柳了,那是他瞧不起的行径;后来听说宋江强抢民女,正好想到他曾寻花问柳,所以雷霆大怒了。他生气的是宋江近女色,不是好汉所为,这样会毁了自己,然后毁了整个梁山,所以想法直接的他自己砍了大旗,哪是什么正义感爆膨。试想下,宋江让他斧劈幼童,让他打家劫舍,他会有异议吗?他会很高兴的贯彻到底,因为这是他理解的英雄行为。
   顺便说下,李逵其实武功并不高强,只不过一身蛮力。如果按照真正的武功来排,他连焦挺都打不过,绝对够不上步军头领。就像穆弘被塞进小骠骑一样,他也是作为宋江的贴心人,有意被塞到步军的最高层。他在后来的战斗中,只是作为杀人小队使用,有藤牌兵保护着他,他只负责拿斧头砍人,从未有过真正单挑敌将的战功,也说明他没有真正的武功。
   丛林法则,说到底就是两条:自私自利和弱肉强食。李逵是显性直接的丛林法则,他只会暴力。宋江吴用等人没有用暴力,但冒名杀人等各种阴谋算计他人之举,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丛林法则。当然,他们是隐性的,披着兄弟情义的外衣。不管怎样的丛林法则只能被淘汰,因为他们总会遇到更强的人,就像宋江遇到高俅。最后,宋江临死前让他一起殉葬,也算为世界除了一害。我们现代人,需要的是规则,是法治,这才是最终保护自己的途径,而不是暴力。当李逵抡起斧头砍向弱者的时候,他同时砍破了规则,也砍破了对自己的保护。

共 27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水浒传》谁没读过?只不过我们读的时候,有了几十年先入为主的观点,认为宋江、李逵、林冲等一干好汉是为民除害,他们打打杀杀是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作者读名著是用心读,是给每一个人准确的定义,用他们的言行,用好汉之间的关系,来互相印证各自的特征性格为人能力,给他们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我读水浒的时候,也觉得李逵真能杀人,杀人如麻,谁遇上谁倒霉,他看谁不顺眼都会杀一板斧。可没有从他的家庭教育,生长环境,去认真分析总结。尤其是他母亲的性格,只觉得一个瞎眼老太太可怜,命苦,最后还被老虎吃掉,从没分析出是她的错误教育,导致李逵杀人越货,落草为寇。李逵确实是丛林法则的最好实践者。梁山中的许多好汉,在宋江这个阴谋家的带领下,做了许许多多杀人越货,嫁祸于人,赚人上山,阴险卑鄙的勾当,让人不耻。他们也都是杀人的高手,尤其是对待那些官府仇家,富商财主,杀人,抢劫,放火,虏掠,惊心动魄,血光之灾,生灵涂炭。让人看后觉得真是官匪一家,鱼肉百姓,乱世可怖,活着不易。作者读文深入,分析独到,值得借鉴学习。好文推荐大家共赏,感谢来稿。【浪花编辑:美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21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5-02-05 14:35:43
  一篇赏析文章的佳作,指导我们认真读名著,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读懂读透作者用心,才能真正领悟原著的思想内核,做一个认真的读书人。祝老师新春快乐!作品丰硕!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2-05 16:26:36
  重新认识了黑旋风李逵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