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远去的岁月,老去的宅(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远去的岁月,老去的宅(散文)


作者:风土人情 秀才,21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7发表时间:2025-02-06 10:17:31

多年前,父亲在老宅上一气翻建了八间新瓦房。
   说起这老宅的来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解放前我爷爷和奶奶逃荒逃到了奶奶的娘家,刚巧她娘家人被北山里的土匪绑架,奶奶拿出洋钱帮着娘家赎出了人。事后,因为奶奶娘家里值钱的东西已被土匪勒索一空,他们就用这片宅基地抵还了奶奶的洋钱。
   那时老宅的东边还是一片菜园,菜园的周边有弯曲的深沟,下雨时雨水会顺着深沟流淌到村后的汪塘里。沟边有花椒、刺槐、构树等野生的杂树,裸露的树根扭曲着扎入水沟里,看上去有荒凉也有不甘的挣扎。沟里长年覆盖着野草与树叶,让人担心会有蛇类藏在里面。这还不算是最吓人的,最让人害怕的是沟边及菜园里还有大大小小的坟墓,年代久远的坟墓因无人打理已退化成地面上的土疙瘩。无人记得这些坟墓的年代,谁也说不清下面埋的是何人。那些与坟为邻的日子没有磨炼出我的胆量,竟让我在成年后比别人更多地纠结于生与死的思考,常担心着那些依土而活的人,又改变不了什么,心情便时常忧郁着。
   父亲在老宅上翻建好后瓦房后,走在村里时常会引来一片羡慕:二哥好厉害啊,过去的土财主也难有这么敞亮的瓦房。父亲听后总是微笑着点头算是回应,他是个低调的人。
   父亲建房的本意是给两个儿子准备的,我们兄弟俩将来每人一套。给孩子准备好房子,父亲也算是完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至于他和母亲将来住在哪他从没有考虑过。父亲没有想到我能考上学而离开家乡,到城里生活自然是用不到这瓦房了。二弟家的大侄女降生到我家后,他还想再生个男孩,便只好逃离瓦房加入了盲流大军。他在北京修过马路,在淄博学过修汽车,又到南方去干过厨师,最后又去做蔬菜生意。那些年为了挣钱,弟弟的足迹辗转各地,其中的甘苦也只有他自知了。在外时间久了,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故乡在心里反成了陌生的地方。他再也不想回到乡里守着几亩田地,过着仅够温饱的生活。八间瓦房由父母住着,他们无论如何也用不了。除了年节时我们回家时能热闹几天,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着的。
   我在徐州实习时,几个要好的同学好奇地随我来到了老家。新鲜的农家菜让这些城里同学一时忘了城乡生活上的差别,也忘了南北口味上的差异。恬静的乡村生活,各式各样的农具,让这些城里同学脸上漾溢着新鲜的好奇,也打破了农家小院里长时间的冷寂。夜晚我们在瓦房里打好的地铺上席地而眠,尽管条件简陋,大家竟酣然入梦。这次也是农家瓦房自建成后少有的热闹时光。父亲多年后还不忘向我打听那些同学的情况,他喜欢有文化的人,这些同学在他建造的房子里住过,无疑是件令他十分自豪的事。
   村庄在一点点地扩大着,菜园及周边的那些坟墓或被迁走、或是永久地掩埋于地下融入了泥土。在坟旁或坟的旧址上,新的住宅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出,并且这些新房的样式由瓦房到一层的平楼,后来又发展为二层三层的小楼,近年别墅式的洋楼也出现了。看着那些散发着现代气息的新楼,谁还会记得它们的下面曾有坟墓。父亲的八间瓦房早失去了原先的光彩,在一片新楼中显得卑微寒酸。有一年我回到家里,发现院子里用了几十年的石磨被黄土埋了半截,院内抬高了有半米。因为抬高了地面,西边三间屋子内的水泥地坪被厚厚的泥土所覆盖,地面又回到了原始的泥土地面,走在坑洼不平的屋内让人极不舒服,最让人难忍的是大风时的尘土飞扬。东院五间房子内虽没有垫土,但屋内要比院子矮了有半米,进屋时要侧着身子让一只脚先落地,人才能平安地迈进去,进屋就像钻进地窝子。院子里的变化让我疑惑,父亲解释道,现在新建的宅院一家比一家高,咱们不垫高院子,就要泡在水里了。垫高院子需要大量的泥土,我深知父亲过日子的节俭,他是不可能花钱让人送土上门的。我的心里变得沉重起来,不敢询问父亲是怎么运来的土,那些泥土让他跑了多少路,又让他撒下了多少汗水。老宅像漂洋于时光海洋里的大船,父亲驾驶着它穿越过一个个生活中的波涛,竭力让它平稳地载着全家前行。
   雨后南面的院墙倾斜了,怕墙倒塌时砸到人,父亲用水泥杆临时支撑着歪斜的院墙。破败的场景让人不忍看下来,我拿出钱让父亲请人修理,顺便在院子里铺上水泥地坪,这样雨天时他们就不用踏行在泥泞中。然而父亲仅仅修了院墙,修墙的师傅们曾主动提出用水泥铺平院子,但父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父亲后来向我解释道,水泥会隔绝了地气,这样的土地就成了死地。父亲一辈子生活于乡村,他的眼界也局限于乡村,他的思想也难免不受那些风水先生的影响,导致他一生相信风水学说。居家过日子谁不把自己的院子铺成水泥地平,看着舒心,雨天时生活也方便。这世上如果有风水,干净卫生不就是最好的风水吗。我想,怕影响风水真是父亲不铺水泥地坪的理由,还是他怕多花了钱。
   见儿孙们鸟儿似飞出,再没有回到老家生活的打算,父亲就在没有住人的东院里种上了各种蔬菜。他把院子分成了一个个一米宽的长形方块,随着节气的变化种着不同的时令蔬菜。院子的中央先是种了一颗山楂,山楂树死后又换成了石榴树。父亲常讲道,有位舅老爷病重时不能吃饭,他家人每天就过来摘一颗石榴给他吃,吃到二十一天时舅老爷就走了。从父亲的言语中不难听出那棵石榴在他心中的地位。院子四周的墙边则种了南瓜、丝瓜和柴梅豆。每次我快离家时,他都会准备好成袋成袋的各种蔬菜。“菜长得快,怎么也吃不了,你就多带点吧。在咱这偏僻的地方,拿到集市上也卖不了几个钱。”怕我不要他的菜,每次他和母亲都是喋喋不休地劝说。
   深秋时节,晶莹的露珠挂在肥嫩的韮叶上,看上去愈加鲜嫩,韮菜并没有因天气寒冷而失去勃勃的生机。我劝父亲用塑料布苫上,这样一个冬天新不缺鲜韮菜了。他觉得这个办法很好,还把一旁的辣椒也苫上了。除了在院子里种菜,父亲还种着五亩粮田。我劝他把五亩粮田租出去,年岁大了体力不济,在东院里种点菜自己吃就行了。我们兄妹几个凑一点就够他们生活的了,既使他们天天吃肉,又能花多少钱。
   父亲听了每次都会点头答应着,过后依然会认真地种着他的田地。同时,八间屋子里也被他塞满了旧物。东院的五间屋内,存放着旧的门板、竹梯、板车、竹杆,老式的犁铧、播种的耩子,还有工地上退下来的壳子板、钢筋头、撬棍等。稍值钱的东西有成卷的水管、浇灌机、玉米脱粒机、成盘的铜线铝线等。他甚至还收藏了编织蓝子用的藤条,乡村里运送东西早已用上了电三轮,谁还用篮子呢。满屋的旧物能开一个不错的民俗博物馆了。
   西院的墙边是成堆的塑料桶和酒瓶,这些是父亲喝过酒留下的酒桶酒瓶。陪伴着一个个平凡的岁月,温一壶老酒借以驱走身上的疲乏,一直是他最喜欢的事。我们劝他少喝,喝多了伤身。他竞辩解说,能有酒喝说明我这日子过得还不错。在他心里已把喝酒当成了衡量生活好坏的标准。桶堆旁边是喂鸡喂狗的食盆,时常会杂乱无章地摆放着五六个,这些塑料食盆是他在工地上捡来的。墙角的一摊沙子上摆放着钢管、塑料管竹杆及破盆烂锅之类的东西。院子西侧有他骑烂的三轮车,大门西旁也躺着的一辆不能转圈的旧三轮,每次我都说门西旁的那个破三轮妨碍我停车让他卖了,但他嫌上门收破烂出的价钱低而一直拖延着。大门的门楼里有半袋半袋喂鸡的粮食、有装过化肥的编织袋,也有用编织袋改成的兜子。盖粮食的大块塑料布这里藏了一堆那里掖了一块,大风一吹,那些编织袋塑料布便哗啦啦地从各自的巢穴里杀出,瞬间便布满了院子,在院子里狂舞着。这不禁让人想到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场景,不同的是在诗歌里被秋风吹走的是茅草,而老宅里随着大风狂舞的是塑料布和编织袋。
   由于没有衣柜,父亲一直把好的新衣服放在床边的箱子里,长年累月也不见他翻动过。穿烂的衣服则摆放在箱子的最上边,尽管烂了他还一直在穿着。我带他去住院时,替他刮净了胡须,给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新衣后,他整个人瞬时便有了精神。我夸道,这个帅老头怎么看都像个干部呢。父亲笑了:在好的衣服一进农田就脏了,农民嘛就该有农民的样子。父亲长得不算丑,只是他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观念让他不想在穿戴上多费心思。
   屋里屋外全是积攒的旧物,好好的宅院硬是让父亲变成了破烂场。都说破家值万贯,而老宅里的东西虽多却并不值几个钱。父亲没有多大的本事,他一直在用勤劳与节俭尽心为子孙积攒着点滴的财富,子孙才是他活着的意义,那些东西更多的是父爱的见证。其实细看留守在乡村里的那些老人,他们何尝又不是和父亲一样。依靠着有限的土地,他们活得很难很难。
   我们在老宅里忙了两天还是没有收拾好父亲留下的破烂。父亲一生爱看书,在这些破烂中我们独独留下了他看过的旧书。
  

共 34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关于老宅的文章,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那八间瓦房,承载的不仅是岁月的变迁,更是一位父亲深沉而质朴的爱。老宅的故事,起始于一段曲折过往,其来历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父亲翻建的八间瓦房,曾经是村里人的羡慕对象,可随着时光流转,村庄不断变化,新楼林立,瓦房逐渐失去光彩,变得寒酸。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因为这里面融入了父亲的心血与期望。父亲建房,本是为两个儿子的未来考虑,可命运弄人,作者考学进城,弟弟为生计漂泊异乡,瓦房大多时候空荡无人。然而,这座老宅在父亲的坚守下,从未失去生机。父亲在院子里种菜,随着节气变化,种着不同时令蔬菜,还精心照料着山楂树、石榴树,那些蔬菜不仅是生活的供给,更是父亲对子孙的牵挂,每次作者离家,父亲总会准备好成袋蔬菜,那是他表达爱的方式。父亲的节俭与勤劳,在对待老宅的种种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不让院子被水淹,他不辞辛劳运来泥土垫高地面;面对院墙倾斜,他用水泥杆支撑,却拒绝将院子铺上水泥地坪,理由是怕隔绝地气影响风水,或许也有怕花钱的因素。这种节俭,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屋内堆满旧物,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他眼中都是财富,是为子孙积攒的点滴。父亲对酒的执着,也让人印象深刻。他把喝酒当成衡量生活好坏的标准,在平凡日子里,温一壶老酒,驱散疲乏。他的穿着也极为朴素,好衣服放在箱子里不舍得穿,烂衣服却一直穿着,尽显农民的质朴。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父亲对子孙的爱。尽管生活艰苦,他始终用自己的方式为子孙付出。那些旧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积,更是父爱的见证。作者在整理老宅时,独独留下父亲看过的旧书,这一细节,饱含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敬意。从父亲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留守乡村老人的缩影。他们依靠有限的土地,艰难地生活着,却始终坚守着对家的责任,对子孙的爱。这份爱,如同老宅一般,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或许显得有些落后、保守,但他们的勤劳、节俭与对家人无私的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敬重。老宅虽旧,父爱如新,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5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06 10:18:11
  读罢此文,深深被文中父亲与老宅的故事触动。作者对老宅来历、变迁及父亲种种细节的描述细腻动人,将父亲的勤劳、节俭与深沉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真的写得太棒,令人感怀!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06 10:18:38
  文章以老宅为线索,串联起诸多生活片段,生动刻画了父亲形象。从建房初衷到对旧物的执着,满是温情与岁月痕迹。文字质朴却感染力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佩服作者的文笔!
回复2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5-02-07 08:29:42
  谢谢汪帅哥的精彩点评,辛苦了。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11 19:18:46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3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5-02-13 08:07:17
  感谢小雨老师的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