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拜烟囱(随笔)

精品 【东篱】拜烟囱(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18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发表时间:2025-02-08 08:26:37
摘要:烟囱涉及民生是很远以前的事情了,而今提起是想让当年的烟火气从记忆中苏醒,而那时,那地、那人、那个烟囱还活灵活现地存在岁月里、

烟筒曾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象征,因为知道了烧熟了的食物会更香,吃了更舒服,把烟排出去,把香留下来。就这么简单,可是文明的标志。然而,直到有了可以容身的房屋,也许才有了烟囱。由此可以确定,烟囱是从农耕时代开始,渐渐走进了城市,那是因为人类用火的生活乃至生存的需要,所以至今还在用“烟火气”来形容最普通最基本的生活状况。
   上世纪,农村自不待言,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居民家的烟囱一早一晚总会冒烟的,一幅袅袅炊烟的画卷形容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态,同样,烟囱林立曾经在当年也寓意了工业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
   如今尽管城市里已经不再看得见冒烟的烟筒了,但烟筒的地位依然存在,烟囱砌得或是用得如何,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得那时关于烟囱的话题会经常在身边提起,有说排烟不畅为炉子不好烧,有说遇到什么风向的风在屋子里会倒烟。于是开始寻找破解之法,打听会修烟囱的能人。那时当地曾经有位号称“烟囱神”的师傅擅长此道,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手到病除,听说他的神奇之处只要到你炉灶点上一把火,就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最多只需要在他指定的位置撬开一块砖略加处理就能修好。这位烟囱神最初是义务修理,后来听说也收点钱,或者完工请他吃顿饭,那个待遇确实不得不让人高看一眼。当然,多数人还是自行解决或是朋友帮忙一块解决烟囱的问题。
   这烟囱是与炉灶相连,在东北烟囱还要与火炕、火墙相连,一个炉灶通过烟道连通锅灶、火墙、火炕到烟囱,一条龙解决了做饭、烧水、取暖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通道中有一个角度问题,如果有一块砖设置不合理,都会让烟囱不好烧,一个家烟囱因为不好烧耽误的事就多了去了,包括吃饭、上学、上班等等也可以算造成的是一条龙的问题,那这一家人的心情也都会受到影响。
   在东北,到十月就开始进入冬季,每到国庆是东北人特别忙的假期,在放的三天假中一般都要忙两件事,一件是挖菜窖准备储存过冬的蔬菜,另一件就是扒炕抹墙清理烟道。所谓的清理包括扫除烟道中挂着的厚厚的烟尘,也包括对原有烟道的改造,还包括对破损之地的更新修补,以此来保证过一个暖和的冬天。扒炕抹墙要将表面上的覆盖层全部除去,揭开砌的砖进行清理和调整,清理完成再和泥重新抹好,点火烧干了再刷上涂料。这个活是又脏又累的活,一般请同事帮忙都是要请吃饭的,最终完工还得好好喝上一顿。这个活大多是老爷们的专利,但我有个女同事却是巾帼不让须眉,在师范大学毕业前就被确定为后备干部,毕业即到乡镇挂职副乡长,那年去做任期考核,乡镇干部普遍反映:这个女乡长真是厉害,像个假小子,扒炕抹墙样样都会,时不常地还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关心学校教育,还亲自给学生讲课,挂职表现泼辣能干,好评不断。后来安排到了大学,进城住进了楼房,这个手艺也没了施展之地,但那段佳话却记在了档案里,也记在了乡镇干部群众的心里。
   说到拜烟囱,还真得说说住平房的那位同事。两口子都是从农村干起来的干部,调到城里虽是高就,但住房没有改善多少,分给的那间小房炉子不太好烧,主要是烟囱的事。聊起往事他知足得很,说是要比在县里给的老房子好多了,当年在县里也没有专门的公寓可住,给了一个多年没人住的老房,去收拾的时候一看房梁中间有点塌腰,显然是有了断裂的茬口,东大墙已经向外倾斜,用一根粗大的圆木支撑着,房上的苫草也过性变质,就是农民说的“塌拉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流眼泪”那个老态龙钟的样子,收拾一下也对付着住了好多年。现在这个房子起码是砖瓦结构,就是烟囱不好烧,没关系,我有招治它。这个房子烟囱不好烧主要是烟囱高度不够,低于屋顶,容易受风之气,你看这栋房子有的人家都加高了烟囱吧。但加高了烟囱仍然有不好烧的时候,我就特意在烟囱根那留出了一块砖的小孔,平时用砖堵着,遇到不好烧时,就到烟囱根那打开那个孔,念叨一阵,拜上一拜,然后点着两张纸塞进小孔,用这一点点火力形成的上升热量就能顶开风的压力,听到呼噜一声,随着两张烧烬的纸灰被带出烟囱,一下子烟囱就冒烟了。在农村烟囱好不好烧都是个人(自己)知道,但只有实在不行了才会求人,所以,对付自家的烟囱各有各的招法,我用的这招是多数人家常用不爽的办法。听着他的介绍不由得信服了他的生活经验和处事态度。
   各家的小烟囱看似不起眼,它关系到千家万户,而企业的大烟囱则关系的是国民经济,大烟囱也会有不好烧的问题。据说那年电厂扩建增加产能,烟囱需要平移几十米,结果在安装时,吊装时几次吊装都无法到位,一时间让工程技术人员也没了章程。于是请来一名风水先生到场,装模作样地转悠了几圈,又掐指推算了一阵,突然问道:近些日子这里是否发生过什么奇事怪事?在场的人迟疑了一会,有人说道,前几天就在江边有个打渔的捉了一只很大的甲鱼大约有四五十斤,我是没见到那么大的甲鱼,开价挺高的,没人没有买,后来让本厂的一个干部买回去了,说是要养起来,不知这算不算奇事。风水先生立即回应道,妥了,这烟囱就应在了这事之上。在场负责人马上差人去办,当把那个大甲鱼抬到江边放生之后,风水先生又在烟囱前拜了一拜,口中叨咕了一阵,示意可以开工,随即开始吊装竟然一次成功。
   以往国人是多神论,虽然在信与不信之间,常常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临时抱佛脚,但国人的自信和自为能力更强,为求得生存与发展,更相信人定胜天,人即是神,所以各路神仙是不是还应当敬人一分,否则人也不会再敬神了。生活中的那些困难波折总会有人去理顺它们,别小看了类似拜烟囱这样的小小技巧,可能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呢!
   从工程学上说,放归甲鱼,和吊起烟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尽管我想不出二者的关系,还是想扯上一点联系,或许,就是敬畏自然吧。除此,无法解释。
   拜烟囱,就是拜的烟火气,就是拜的生活。烟囱是天地之间的连接,炊烟袅袅是诗,更是生活的遂顺。
  
   2025年2月4日
  

共 2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听说拜年,拜师傅,拜天地的,第一次听说拜烟囱。地域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且看作者笔下的东北故事。烟囱,几乎和生活的烟火气相当了,无论城乡,曾经都有烟囱的影子。烟囱不好烧,愁死人,屋内会烟熏火燎的,很难受。为了生活,所以那个“烟囱神”出现了,一度很吃香。烟囱顺畅,为生活带来便捷,不然会很委屈。在东北地区,到了十月,人们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储存冬菜,一是扒炕抹墙修理烟囱。本来,这样的活是男人干的,曾经有个大学生到乡下任职副乡长,居然因为会修烟囱而得到人们的认可。拜烟囱是也故事的。作者的同事就拜过,且有技巧,一个小孔,一张燃烧的纸就可以打开烟道,真的是神奇。其实,这个“拜”是一种经验,就点火而言,就像到佛寺烧香拜佛。还有一件事,是建设电厂,需要平移烟囱,但试了几次不行,便请来风水先生,原来和放生甲鱼有关,作者一再琢磨其中的关系而不得,认为是平心静气,敬畏自然。作者文章里的“拜”实际上是忠诚于生活,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写烟囱的文章不多见,作者写出了地方风情,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的“拜”就是热爱生活的表达。文章内容很丰富,可见作者有着地道的生活经验,文章写得如何,一方面必须看作者的生活积累,作者的生活积累,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个女副乡长,能够融入群众,解决群众生活问题,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口碑。但愿我们的干部都学学那个副乡长,扑下身子,为民办事。常常是小事,才被人称道,因为群众的事,没有几件是大事,群众的小事才是天大的事。作者在文章里流露表达的思想,是深刻的,和触及人的灵魂。【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8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8 08:30:06
  加朋老师笔下的烟囱故事很特别,一个“拜”字,是神秘,也是敬畏,敬畏生活的烟火气,尤其是一个女大学生,到东北乡镇挂职副乡长,而在烟囱上干出了一番事业,赢得了群众的口碑,真是奇观!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加朋        2025-02-08 15:38:27
  社长的对小作的修改尤如画龙点睛,特别是“烟囱是天地之间的连接”一句,真是升华了本文章的意境,感佩!!
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2-08 13:47:50
  烟囱冒出的青烟都飘荡在唐诗宋词,和童年的记忆里,炊烟一直是祥和安泰的象征。我在北方农村,小时候绳子上坠一个石头通烟灰。后来有了引风机,安装上,一吸就好了,剩了拆炕。感谢投稿东篱,祝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2-08 15:48:58
  感谢老师的点评,吊石头通烟囱是用石头趟下挂在烟囱四壁的烟尘,这也是省事的妙招。由此证明老师也是有生活的,有故事的。顺祝老师新春安顺。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08 16:35:04
  这个文章的题材很不错,写到的人不多。我在农村生活过,拜烟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情节很吸引人。别具一格的好文章,烟火味十足。拜读学习了,顺祝新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加朋        2025-02-12 06:06:26
  感谢老师的点评,在东篱有如回家的感觉,还请老师多指点。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8 20:38:45
  祝贺加朋老师佳作摘精,继续期待你的美文!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加朋        2025-02-12 06:04:48
  感谢老师们的抬爱,顺祝各位老师春安。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2-09 07:27:51
  拜烟囱,立意新颖,内容生动,很有深度的一篇文章,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新春愉快,佳作频频!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加朋        2025-02-12 06:07:59
  感谢您的来访和点评,诚望多来小坐,多多指点。
6 楼        文友:朱暖        2025-02-10 16:24:04
  “炊烟袅袅是诗。更是生活的顺遂”好经典的一句话,这便是“拜“字深厚内涵的全部,也是本文所彰显的主题。好文学习了。问候老师!祝笔丰!
回复6 楼        文友:加朋        2025-02-12 06:14:05
  感谢朱老师到访和点评,走进江山看到各社团的名称和图标,第一感应就是东篱,后来才发现东北风情竟然在最后,才有了归队的心动。诚望老师多多指教,多多提点。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