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灵与肉(随笔)
时常对灵与肉的关系进行思索,此乃一个深奥且精妙的论题,其中蕴含着丰厚的哲学辩证韵味。
“肉”,指的是我们的躯体,乃是物质存在的根基。躯体与生俱来,是能够触摸并感知的实在之物,承载着生命的机能,令我们得以感知世间万物、在这个世界中有所行动。躯体的需求直白且具体,诸如食物、睡眠、健康等,这些均是生存的基本要素。躯体在持续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得以成长和延续,倘若仅仅着眼于躯体的满足,将生命局限于对物质的追求,那么便有可能在物欲的洪流中迷失自我。
“灵”,代表着精神与灵魂,是人类所独有的思考、情感以及意识的总和。它赋予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真理的探索精神、对道德的坚守品质。灵魂的需求抽象且深刻,例如爱、智慧、信仰等,这些乃是生命意义的源泉。一旦对灵魂的滋养有所忽视,人就会变得空虚且迷茫,丧失方向与价值。
灵依托肉而存在,肉因灵而富有生机,灵与肉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灵肉关系,深奥莫测。或许有人会发问:当躯体丧失生命之时,灵魂将去向何方?答案是:人的肉与灵恰似鱼和水,水干涸则鱼亡。灵,隐匿于躯体之内,虽无形无影,但其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生命存续的期间能够引领、支配人的身体与行为。“心态良好,一切皆好”绝非虚言妄语。
人的修行,旨在谋求灵与肉的平衡。健康的躯体为灵魂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充实且高尚的灵魂又能够引导躯体的行动,使我们懂得节制、学会关爱,追求更为崇高的生活方式。
修行的关键并非在于锻炼躯体,而在于修炼灵魂。修身,可实现自尊自律、内外皆美的境界;修德,能够做到守善忘势、广施仁爱;修性,能够看淡尘世、让心境趋向平和。有人在修灵方面有所成就,一生清明爽朗;有人为欲望所迷惑,心灵蒙上尘埃,抱憾终生。坚守修灵之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依据良知进行选择,内心安然,生命充满阳光。
所谓修,就是向贤明的哲人和有能力的人请教,从书本和实践中获取经验,通过大脑的思考将其内化,进而达到洞悉、顿悟、取舍、放下的境界,心悦诚服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当选择确定之后,内心便会安宁平静。人便是在这持续不断的修炼与选择之中,匆匆度过一生。
人生之旅,每一次的“修与择”,都是对自我的重新塑造与升华。任凭外界如何喧嚣变幻,只要坚守自己的本心,保持纯净与坚毅,便能在繁杂之中探寻到真理,使生命在修炼与选择中日益丰富、深沉,更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