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我学着做父亲(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我学着做父亲(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6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发表时间:2025-02-10 13:58:24
摘要:当我读到汪曾祺写在最后那段“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他和鲁迅先生教育理念大同小异,读完我脸上一阵燥热,内心对孩子生出阵阵愧疚感。这不就说的我吗?在这寂静的夜里,我开始反思自己,开始尝试着去理解“父亲”这个名词背后的意义,重新学做父亲。

晚上刚回到家,女儿便打开了电视,她这一举动,让我瞬间来气,呵斥她关上。之所以发火并非一时冲动。年前期末考试,女儿成绩下滑严重,假期内,我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她,让其趁着寒假抓紧补一下。仅仅坚持两天后,玩心归位,听完半小时网课,便与邻居家小孩东跑西颠,废寝忘食。
   看我脸色不好,她识趣地关掉电视。生气也会上瘾,如果怒而不发,心很难平静。我开始向父亲和母亲细述女儿在店里的“罪行”。女儿缺理不好反驳,白天生龙活虎的她,此时像一只绵羊,杵在电视与床之间一动不动。她越是不反驳我越是生气。此时儿子刚好路过,虽小心翼翼,还是踩了雷。我带着怒气问他:“《骆驼祥子》读后感写完没有?”儿子也不敢多言,小声说:“嗯,写了,但还没写完。”此时我竟生出一丝无法言说的快感,或许是找到了发火的理由,随后大声呵斥他:“什么?都写几天了,还没写完,再过几天,书都忘了,还写个屁呀!抓紧拿过来。”
   儿子走向卧室,磨磨蹭蹭许久不出门,试图逃过一劫。在我第二波“炮火”远程打击下,他才慢慢腾腾地拿过来。六百字的作文纸,仅写了一半多点,这篇读后感早在十天前就该写了,一直拖到现在还没写完。好不容易凑了四百多字,病句和错别字频频出现,看完我气不打一处来。他自知理亏始终和我保持一米多远的安全距离。女儿借机躲到一边。看着两个孩子不争气的表现,我火越来越大,把他们狠狠“骂”了一顿。他们不反驳,我生气,他们反驳,我更生气。
   从饭前到饭后,我对他们连嘲带讽,三分理七分骂。我深知自己有些失控,也明白一味地批评不管用,但心里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两个孩子胆战心惊地杵在原地,不知所措。作为父亲,我对孩子有些过于严格。之所以严格,和很多父母一样,小时候因贪玩,现在尝到生活的苦,悔恨晚矣。从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也为让他们将来能有更多的选择,不再为生计所迫而焦头烂额。我越想到这里,越是感觉自己骂他们是对的,我也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更懂“孩子需要鼓励,父亲是孩子自信的靠山”。但此刻,我被怒火冲昏头,平时所学正面管教之法全部摒弃,仿佛全身每个汗毛孔里都冒出“恨铁不成钢”的育儿法咒。
   自始至终,孩子们没有跟我犟一句嘴,不知他们是习惯了还是基于我的威严不敢犟嘴。不管我怎么骂他们,他们都想办法避开我的主火力。母亲劝我:“人各有命,将来受罪也是他们自己选的。”听到这句我心情有所缓解和母亲说着一些对孩子失望的话。妻子则在一旁劝我:“别跟孩子生气,气死你有啥用?人家一会儿就没事了。”
   来到卧室,妻子打来洗脚水,劝我泡泡脚,解解气。母亲走后,我和妻子谈论起孩子,余烬复燃,说了很多丧气的话。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说这些话一点用都没有,无非是让自己更难受,但还是说了出来,妻子生气不再理我。稍作冷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明明心里本不想说这个,偏偏嘴硬到不行,什么话难听说什么话。
   我解气的好方法就是读书。当心乱了,我就拿出一本书,以最快速度融入故事之中,像是用酒精麻痹自己一般。我拿过床头上的汪曾祺的散文集,翻到该读的篇幅,刚好看到一篇《我的父亲》在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武艺了得,真乃文武双全。在他诸多回忆中,我能看出他对父亲的尊敬与钦佩。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儿子和女儿写父亲,他们会怎么写?一个暴力的父亲?一个喜欢骂人的父亲?一个让人难以接近的父亲?”这时,我心中怒火已全部熄灭,我开始读下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
   其中第二段写到:“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儿,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个“孩子王”,我也喜欢孩子,爱逗孩子玩,孩子也喜欢我,但这里的孩子却不是我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管是邻居家还是朋友家以及亲戚家的孩子,就连很多客户家的孩子都喜欢我。妻子常对我说:“你要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别人家的孩子看就好了。”我不得不承认,我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在我小时候。我常对母亲说:“我爸把笑脸给了别人,回到家里总是一副欠他钱的表情。”我很讨厌父亲这一点,但我也变成了这样的人。我把自己幽默、细心、宠溺孩子的一面给了别的孩子。而对自己的孩子始终是面无表情,满脸严厉之色。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前言里写到:“若想让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吗?”这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犯的恶习。自古以来,当孩子做错事说错话,我们大部分父母总是先给孩子一顿语言暴力输出,才开始讲道理。“打一巴掌,再给一块糖吃”,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传下来的就一定对吗?封建社会的三寸金莲现在看是愚昧无知,大清留辫子民国之后还不是被剪了,守旧就难进步。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里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现实中,有多少父母看孩子犯错后,先听他们解释的,大多都是责骂和棍棒相加。即使后来知道打错了,为维护大人尊严,也要给孩子讲一番“大道理”,这样看来小孩还是不如大人狡诈啊!孩子即使心里不痛快,在权力与威严面前,信任与亲情之间,不得不选择妥协。文章中还说到:“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离,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一条谬论:“儿子就得服从老子,对要服从,不对也要服从,老子便是天。”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便踏上一条没有路标的路,曾坚信自己孩子是最优秀的,也坚信我是最好的父母,没有理论经验直接进入实习阶段。孩子稚嫩的笑声、哭声,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孩子第一次叫“妈或爸”,我们会激动到落泪,孩子迈出第一步,会让我们兴奋到无以言表。孩子走进幼儿园、小学,突然会说“不”。此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直到这一刻才发现,父母真正的意义,要蒙着眼踩出一条适合与孩子相处融洽的路,但这个过程却充满了未知挑战。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妻子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你要当爸爸了”。当时,我激动之余,突然间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不再是孩子了。怀胎十月,每时每刻,我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合格的父亲,期待孩子降生。数月后的某天下午,我站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并双手合十祈祷“母子平安”。随着儿子呱呱坠地,我竟有些茫然失措,数月来的“父亲”身份,在这一刻,竟有些恍惚飘渺,我突然不理解“父亲”是名词还是代词,不理解做父亲应该是什么样子?
   工作之余,我会逗儿子玩乐,给儿子买玩具,模仿着电视情节,举儿子高高,抱着儿子飞来飞去。我开始认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父亲。直到两年后女儿出生,我对“父亲”这个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女儿比儿子费事不少,她比较磨人,吃饱后会溢奶,我担心她被呛到,便整夜整夜地抱着她睡,我认为此时此刻,我懂得了如何做父亲。
   女儿出生后,我对儿子失去了耐心。每当儿子顽皮时,我会说:“你都多大了,还不懂事,真是的,再皮小心我揍你。”其实当时儿子也就两岁多,如果没有女儿做比较,他还是个娇娇呢!现在翻看之前的视频,我竟发现,女儿出生后,儿子眼里没有了以前的光。我能发现却从未改变过自己,依旧对儿子大呼小叫。从他小学到初中,我曾尝试过改变但看到孩子“不务正道”时,依旧难压心中怒火,即便赦免了皮肉之苦,但语言暴力依旧激烈攻击。
   当我读到汪曾祺写在最后那段:“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他和鲁迅先生教育理念大同小异,读完我脸上一阵燥热,内心对孩子生出阵阵愧疚感。
   这不就说的我吗?
   在这寂静的夜里,我开始反思自己,开始尝试着去理解“父亲”这个名词背后的意义,重新学做父亲。
  

共 32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生活的琐碎与忙碌中,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情绪与期望里,就像文中这位父亲一样。他一心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将来有更多选择,不用像自己一样为生活的苦而悔恨,这份初衷是天下父母共有的拳拳之心。然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他却被怒火左右,陷入了语言暴力的漩涡。他在孩子面前展现出的严厉与愤怒,与在别人家孩子面前的幽默、宠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不仅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恐惧,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理解“父亲”这个角色的含义,是否真的在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从古至今,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父母似乎天然拥有对孩子的绝对权力和威严,“打一巴掌,再给一块糖吃”的教育方式被视为理所当然。但这种方式真的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吗?孩子在父母的权威下,往往选择妥协,即使内心有委屈和不满也不敢表达。这样的教育,或许能一时让孩子听话,却可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鲁迅说,长者应是指导者、协商者,而非命令者。孩子虽源于父母,却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未来。父母的责任是给予他们自立的能力,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和成长。汪曾祺也提到,儿女属于他们自己,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孩子是愚蠢且可恶的。这位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最初对孩子降临的满心期待,到后来因生活的琐碎和孩子的“不务正业”而失去耐心,他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数父母的影子。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在这个寂静的夜晚,这位父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尝试理解“父亲”背后的真正意义。他的反思,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也是对新时代亲子关系的探索。愿每一位父母都能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愤怒,少一些专制。让我们以爱为基石,以尊重为桥梁,与孩子共同成长,真正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0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10 13:59:31
  这篇文章太真实了!把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的崩溃,以及对教育方式的反思展现得淋漓尽致,狠狠共情了!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11 15:14:46
  感谢汪弟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敬茶远握,问候春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10 13:59:58
  从日常生活切入,深挖亲子关系和教育理念,作者的反思深刻又动人,让人不禁思考该如何做好父母。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11 15:16:27
  再谢汪弟留评鼓励,做好父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一路摸索前行。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2-10 21:10:49
  文章越写越好了!加油!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11 15:16:54
  感谢何社鼓励,敬茶远握,问候春安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11 19:02:22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11 21:05:55
  谢小雨老师鼓励,敬茶远握
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2-11 22:36:57
  冬阳老师一定是个最好、最好的、好父亲。对家人最亲、最好、最爱、最有责任心的顶天立地的好男人!极度美文!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2-12 06:18:34
  付老师过奖了。小弟愧不敢当。自知自己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孩子看我就像老鼠见猫。写文章是一回事,真正做起来很难。也是学着慢慢改变,希望有一天能够及格。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