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大年初二安新主(散文)

精品 【东篱】大年初二安新主(散文) ——故乡的年之十二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3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6发表时间:2025-02-10 14:07:13
摘要:诸多回忆,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长吁短叹,老人生前的件件往事,一些特别感人的细节,一一地被提起。老人的人品,老人的心愿,老人的功劳,老人对子女、对亲戚的情分,感染着每一个说话的人。在场聊天的人们,多多少少都说了不少话,都动了容,也有忍不住落下泪来的。大家想起老人在世时,对自己千般好万般好,心里着实是感激涕零。这时,一定会有人说,老人走后,多次梦见老人,在梦中,好像回到了从前,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眼里闪现着泪花……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既是辞旧迎新、庆祝丰收、亲戚朋友互相拜年问候、相聚一堂的好日子,也是感恩祖先、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每年正月初二,是陕西关中地区人们安置新主的日子。新主,指的是家里前一年去世的老人。正月初二这一天,在祖先的牌位里,增加一个新牌位,叫做安新主,或者叫新主。
   按照传统习俗,家里有老人去世的第一个新年,过年时家门口只能贴白色或黄色对联,不能挂红灯笼,也不能放鞭炮。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红色代表喜庆,红色可以辟邪,穿红衣、贴红色对联,是为了鬼魂不侵。如果家中老人去世的头一年,家门门口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就会挡住老人的魂魄回自己的家。还有,老人去世,家里人要守孝三年,为了表示心里悲痛,因而要避免喜庆的红色、不能放代表欢庆的鞭炮。
   大年初二这一天,除了有新主的本家和亲戚,都要前来,一是为老人安置新主,让去世的老人的牌位回归到祖先的主位之中。这意味着,从此以后,老人就和从前故去的祖先一样,逢年过节接受子孙后代的拜祭;二是看望并安慰失去亲人的一家人,让他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节哀保重,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作为安新主的人家,年前就会做好安新主的准备工作。如摆放好新牌位,祭拜时需要的香烛、纸札、祭品等,还有招待客人的饭菜、烟茶、零食等。当主人看到有本家、亲戚进门,热情地欢迎,接过客人手里提的纸札和拜年礼物,带着客人来到供奉着故去老人的牌位前。此时主人拿出三柱香,恭敬地递给客人,自己退到一旁,静静站立,客人就会在灯烛上点燃香柱,插入香炉,后退几步,恭敬地跪下,磕三个头。这时,在一旁的主人家辈份低的、年龄小的,也要跟着客人一起磕头。
   祭拜结束,主人将客人带进暖和的房间,客人首先给主人家的老人们拜年问好。主人也要向客人拜年、问好,然后开始招待客人喝茶,吃零食。孩子们呢,也许早都跑出去玩了。
   在喝茶吃零食的时候,主人客人少不了聊天,至于聊天的内容,首先是围绕着故去的老人。
   “唉!你看快不快!转眼间又过去两三个月了!人这一辈子,真是太快了!”客人伤感地说着。
   主人也回想着往事:“是啊,真是快呢!去年夏天,老人还能下地干活呢!谁知一生病,那么快就走了!”说到老人,主人忍不住鼻子一酸,流泪了。
   客人见状,赶忙安慰到:“是啊,我想起来也难过。但是,人死不能复生,好在老人没有受太多的罪。咱们也不年轻了,身体都走下坡路,你们也得保重身体啊!”
   ……
   诸多回忆,许多事情,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长吁短叹,老人生前的件件往事,一些特别感人的细节,一一地被提起。老人的人品,老人的心愿,老人的功劳,老人对子女、对亲戚的情分,感染着每一个说话的人。在场聊天的人们,多多少少都说了不少话,都动了容,也有忍不住落下泪来的。大家想起老人在世时,对自己千般好万般好,心里着实是感激涕零。这时,一定会有人说,老人走后,多次梦见老人,在梦中,好像回到了从前,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眼里闪现着泪花……
   正当人们沉浸在回忆当中,总有一位出来说道:“说了这么多,都别难过了!老人活着时,大家都在老人跟前尽孝了。现在老人走了,已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和祖先们在一起了。他们肯定会相互照看,相互帮扶,咱们就不用过多操心了,也不要再悲伤了!”
   对啊!人死不能复生,逝者已矣,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再说,老人也不希望子孙们沉浸在悲痛之中,老人盼望的是,子女都能幸福如意。
   于是,刚才话题改变了,人们的心情渐渐变得轻松起来。主人客人之间,相互问候,家里老人身体可好,去年收成怎样,儿子女儿有没有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孩子身体可好,上几年级了、学习怎样,年前冬天都忙了些啥,最近又有什么新鲜事等等,家长里短的一番话,让人们的心思回归到生活的常态。
  
   二
   姨妈去世后第一年的正月初二,我照例去姨妈家,参加表哥们给姨妈举行的安新主仪式。当我走进姨妈家,看到供桌上摆放着姨妈的照片时,不禁流下了眼泪。那张照片,是姨妈生前去西安,住在三姐那里,三姐带姨妈在西安大雁塔拍的。看到姨妈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我悲伤极了。我想起了最后一次看望姨妈时的情形。当时,姨妈已经查出了胆结石,面容消瘦了许多。医生说姨妈年纪太大,做手术风险高,没有医生敢做这样的手术。那时,姨妈几乎吃不下饭了!那一次,姨妈坐在屋檐下,面朝太阳,我和先生坐在姨妈对面,听着姨妈讲述自己的病情,语调平淡,脸色平静。与平时不同,我也看到了姨妈的眉宇间有一种深深的忧愁。
   听着姨妈说自己的病情,看到姨妈脸上的忧愁,我的心情变的特别沉重,仿佛压着一块巨石。可是,对于医生都无能为力的病魔,我只能是无可奈何!也许,对于生老病死,无人能逃脱,无人能改变。
   到了中午,大家坐在一起吃饭。饭菜当然是按照拜年走亲戚的招待标准准备的,比平时讲究的多。吃饭的时候,恰好姨父坐在我旁边。姨父一边吃饭,一边絮絮叨叨,说着姨妈生病的经过,说着姨妈去世的前前后后的事情,我耐心听着,不断点头。看着姨父悲伤无助的样子,心中又涌起了许多悲痛,想起了姨妈对我的各种关心和帮助。在此时,我心里也很沉痛,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安慰姨父。也许,耐心听一听姨父的诉说,也能让他内心的悲伤减轻一点吧……
   吃过饭,男人准备纸札和供品,女人准备拜祭的花馍。换了白衣服,大家一起来到姨妈的坟地。男人拿铁锨,给坟堆培一些土,铲掉坟堆上及周围的杂草。接着在坟前将祭品摆放好,烧掉纸札,最后磕头。女人们则跪在男人后面,磕头哭泣。
   一丘坟堆,阴阳两隔!看着姨妈坟堆上的新土,坟堆上的花圈,纸札差不多脱落了,只剩下花圈架子,在寒风中摇晃着。坟前插着的孝棍子,还在整齐地排列着,也只是剩下竹架子。当那些纸札燃烧之时,这一次,我更伤心,慈爱温和、为子女为家庭操劳了一辈子的姨妈,的的确确是长眠于地下了!跪在姨妈的坟前,想着再也见不到姨妈,我又一次悲泣不已!
   我想,有时候,故乡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也是一个伤心之地!因为在故乡的土地上,埋葬了那些故去的亲人!
   在我伤心哭泣之时,善良宽厚的二表嫂走过来,她把我拉起来,说道:“好妹妹,别难过了,不哭了,大冬天的,小心伤风感冒。你姨妈都知道了,她也不希望你这么伤心!”是啊,逝者如斯,活着的人又能怎样呢!听了二表嫂的话,我停止了哭泣。
   从坟地回家的路上,二表嫂一直拉着我的手,和我聊天,她不断地安慰我,劝导我。慢慢地,我的心情平复了。
   回到家里的供桌前,人们再次烧香,跪拜新主。
   到此为止,初二安新主的仪式就全部完成了。
   大年初二安新主,是合阳老家非常隆重、非常严肃的一件大事。这样的大事,可以让人们对故去的亲人多了一份怀念,知道了故去老人的归宿,让故去老人的魂灵得到妥善安置,也让子孙后代安心。安新主仪式,也让亲戚们更好地团结,和睦相处,相互之间获得一份心里上的支持。在此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在亲人的心里,则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坚强,成为支撑每个人前行的力量。
  
   二〇二五年二月八日星期六
  

共 28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各个地方祭祀先人,请故去的新魂列入祖先牌位的方式方法,皆大同小异。作者这里是每逢正月初二,本家和本家的亲戚给前一年故去的人立排位,也称为“安新主”,表示对去世之人的深深思念、深切悼念,也是对故去之人亲属的安慰。文章介绍正月初二安置新主的详细过程,如不贴春联不挂红灯笼,怎样摆放牌位、祭品,怎样点燃香烛,主人如何给客人回礼等都写得很具体。亲友们初二相聚免不了谈论一些已去之人的好,活着的人当好好活着之类的话题。文章还重点介绍了作者的姨妈去世后,第二年的正月初二去祭拜姨妈的情形。作者伤心落泪的感人画面,让读者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与姨妈之间如同母女般的深厚感情。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描写生动细腻;文章的结构看起来没有太多的悬念,但内心的情感波澜贯穿始终,显出作者的文笔很是老道,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老师好运连连,佳作不断。【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10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10 14:11:03
  老师那里是大年初二安新主,我们这里是大年初一拜新灵,意思都是差不多。有点忙,差点耽搁老师的美文发表,深表歉意!祝老师新年大吉,万事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1 19:56:32
  非常感谢红花草编辑精彩的编者按!看来,各地的习俗大同小异,但是过年拜新灵的风俗都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于祖先的拜祭都是非常重视的。问候红花草文友,祝你元宵节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10 14:52:21
  各地1习俗不同,在我们这里,从前过年有摆祖先牌位的风俗,家族的人,也是轮流磕头,表达对祖先的虔敬。过年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活着的要加油,死去的,要祭奠,这是中华文化,不是迷信。为了更好地生活,人们在岁月里,截取一个春节,承前启后,人们就是如此走过来,一辈辈,一代代,延续着基因,传承着美德。淑君老师的系列文章很丰富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过年文化。遥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1 20:10:25
  “为了更好地生活,人们在岁月里,截取一个春节,承前启后,人们就是如此走过来,一辈辈,一代代,延续着基因,传承着美德。”社长说的这些非常好!血脉延续,文化传递,美德传承,在这些隆重的祭拜中得以体现。大年初一祭祖,我们这里也一样。初二安新主只是增加年前去世亲人的牌位。问好怀才社长!祝社长元宵节快乐!
3 楼        文友:苹风向晚        2025-02-10 16:08:56
  细细看完,眼眶也湿了。也是我记忆里质朴温暖的情景,虽不同地域,但那么相似。这样的文章不好写,可能会流于唠叨、寡淡,但同淑君的文章却牢牢吸引着读下去,可见其用情之真,写作功底之深。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1 20:15:31
  非常感谢苹风向晚文友的精彩点评!小时候不太懂人们祭祖、安新主的意义,只是跟着大人拜祭,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情,才有了新的看法,才知道人们做这些事是很有必要,无论对于生者还是去世的亲人,都是有意义的。问候苹风向晚文友,祝你元宵节快乐!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2-11 08:15:10
  这篇散文讲述正月初二安新主的习俗,过程详尽。作者祭拜姨妈时伤心落泪,情感真挚如母女。语言朴实细腻,结构虽平,情感波澜不断。文学功底深厚,佳作值得文友品味,令人沉浸于对逝者的思念与对生者的思考。 问候同淑君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1 20:21:50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滴善斋文友精彩点评!文章结构没有想太多,按时间顺序写的。只是感觉这种习俗主要是人们为了一种心理安慰,体现的是亲戚情份。人活着,不仅需要有必要的生活条件,更需要心理的安慰。中国人的心理安慰,大多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得以满足,这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问候滴善斋文友,祝你元宵节快乐!
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2-15 19:37:50
  三姐看了这篇文章说:“每次看到你写的有关姨妈的文章,心里都有些伤感。”是啊,在那个穷苦的年代,亲戚之间,能够像姨妈那样帮助我们,时时关心我们,真是令人感动,令人难忘。其实,姨妈不只对我们家好,对其他亲戚,姨妈也是非常好,照顾生病的外爷、外婆,照顾姨夫生病的妹妹和妹夫。还有姨妈的婆婆,老了以后,都是姨妈照顾。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