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元宵节思旧事(散文)
老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出了十五年过完”,从小到大,一直感觉正月过得快,恍若上一秒还是除夕夜,一眨眼就到元宵节。今年元宵节,我一整天守店,没去逛庙会,也没去看花灯,就连县植物园也没有任何动静,顿感这个元宵节“好松”(方言,令人失落之意)。
一大早,父亲和母亲便去做工了。我与妻子商量着,今晚说什么也得早回家,提前包饺子,大十五让父亲和母亲做工回来能吃上热腾腾的饺子。无奈计划不如变化大,店里忙完已是六点多钟。收拾完便着急赶回家,车开到屋后,透过车窗便看到两扇后窗已亮起,我知道父亲和母亲已做工回来。
走进屋子,父亲在和面,母亲在切韭菜。我心里泛起一阵愧疚感,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哎呀,本打算今天回来给你们包饺子呢!这一忙……”父亲揣着面盆里的面团,笑道“咳!忙了好啊!今天我和你妈下班点差不多,刚好在北环路上碰到,一块到的家。”母亲也在一旁搭话道:“今天工友小赵还问我‘大姨,这大十五的你出来干活,家里谁包饺子呀?’我告诉他说,韭菜已经洗好了,一家人一块儿包起来也快。”
妻子搭手帮忙,我也洗手准备一起包饺子。正如母亲所说“全家齐动手,包饺子还不快吗?”母亲负责擀面皮,我和妻子负责包。母亲问“家里还有鞭炮吗?一会儿去点挂鞭炮。”我答应下来。饺子煮好后,孩子需要拍照发班级群,忙活完他们的事,我便坐下来吃饺子和汤圆。“你点鞭炮了没有?”妻子突然问我一句,我心头一惊,赶忙咽掉嘴里的汤圆,说道“哎呀,忘了,算了吧!不点了!”
此时窗外,陆陆续续传来几声礼炮响,但东一声西两声,零零散散没有出现往年盛景。圆月当空像一盏灯,照亮了天空,照亮了村子,照亮了院子里的角角落落。星星虽比往常多了不少,但在几簇绚烂烟花出现时,它却像个害羞的孩子,悄悄躲起来,待烟花散去,才又探出头来。此时此景,我心中再次生出除夕夜的淡淡失落。
小时候,正月十五这天,农村孩子很少吃到汤圆,但对元宵节的期待不亚于城里人。孩子们会着急忙慌地吃完饺子,便提上自制的酒盒花灯,拿上几把过年时未点完的普拉金,跑去街上找小伙伴们玩。不一会儿,会被大人喊回家去看烟花,烟花并不是自家放的,而是县政府统一在城南燃放庆贺元宵节。当时农村生活条件一般,村里很少有人买烟花,即使买也都是一些小烟花,喷射高度两三米,放出来只能在自己家院子里看到。孩子们赶回家,爬上木梯,站在屋顶,向着东北方向的县城望去。更是有很多村里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去了城里,准备近距离看烟花。后来在他们嘴里得知“人太挤了,还不如在家里屋顶看的得劲。”
一家人站在屋顶,不!确切地说是一村人站在屋顶上,丝毫不惧寒冷,有说有笑,齐刷刷地望向县城的夜空,期待着夜空被点亮,被涂上绚烂的颜色。不久后,随着一个个火球倏地升空,随后炸开,裂变成一朵朵绚烂的烟火,接踵而至是一声声爆炸的轰鸣。在当时,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对正月十五元宵节都充满了期待。
今年不知什么原因?县植物园没有规划烟花燃放区域。我站在屋顶上,望向县城方向,除偶尔能看到沿途村庄,时不时炸开一个小小的烟花,不多时,夜空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去年这个时候,街道上很是热闹,村民们或开车或骑电瓶车,兴高采烈地向植物园疾驰而去。植物园南门外环路上,警灯闪烁,交警、民警、特勤,维持着秩序治安,为赏烟花和放烟花的人们,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公路两边车满为患,密密麻麻放了几百米远,平时冷清的外环路,今晚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小到怀抱里的婴儿,大到耄耋老人,脸上无不洋溢着欢快的笑容。陆续而来的行人或是手拿几支手持烟花或是抱着整整几箱礼炮烟花,大多数人是空手而至,只为来欣赏一场免费的烟花盛宴。
进入植物园,大有一种“满园灯色关不住,几处烟火出墙来”之感。整个景区里的树木花草,都被挂上了彩灯,花花绿绿,光彩夺目。平时只有几盏路灯的植物园被装点成了不夜城,呜呜泱泱的游客,你来我往,保持着标准的统一动作,眼睛换成了旋转式摄像头,东瞅瞅,西望望。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更是蹦蹦跳跳,在这灯火阑珊处,享受着最后的年味。
我走在被彩灯铺满的小路上,继续前行,耳边不时传来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声“为了您及游客的人身安全,燃放烟花请左转,进入广场北侧烟花燃放区域,谢谢配合。”还有一些卖烟花爆竹小贩,扯着嗓子吆喝着。做煎饼果子、烤鱿鱼、甩棉花糖、套圈的摊位,更是你一嗓子我一句,卖力吆喝。此时此刻,所有声响幻化成一个个独立的音符,你来我往相互配合,为这耀眼夺目的灯光舞会配上欢快的气氛。
我站在燃放区南侧和周围人山人海的游人一样,扬起头看向池塘之上巨大的黑幕。突然间随着一声巨响,仿佛一双巨手挥起彩笔,在大幕上先画出一道道耀眼的射线,随后顿笔狠狠的敲击纸张,五颜六色的燃料飞溅开来,像一场疾驰而至的彩色流星雨。天空瞬间被泼满了颜色,池塘冰面像一面镜子,里面出现一个同样炫彩夺目的夜空。绚烂的烟火时而缓慢,时而疾驰,时而笔直,时而弯曲。黑夜里,火光像是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变换着形态扑到人们脸上,身上。一个个烟火种子在人们的眼睛里绽放开来,并弹奏着尖锐的、清脆的、沉闷的、兴奋的调子。
池塘边,有年轻的恋人,有活泼的孩子,有沧桑的大叔,有漂亮的少妇。他们手持特制加特林烟花,对准天空尽情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沉闷。伴随着“突……突……突”一道又一道红色或黄色的抛物线划开夜空,尽情释放。
我站在人群中,在烟花照亮的夜空里,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此时,他们沉浸在快乐之中,无所顾虑地笑着,闹着。很多人都是从城里远道而来的,他们享受着空旷的自由,释放着楼宇间的压抑。而周围村里的人们,也在尽情享受这场免费的烟火盛宴。
伴随着烟花盛宴接近尾声,我唤回到处撒野的思绪,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跟随人群向园外走去。此时,我像一位满载而归的渔人,收获了满舱的生鲜海味,期待把它们转化成快乐的元素,埋藏于心。
饭后,我倚着床头夜读,耳边不时传来几声零星的礼炮响,鲜艳的色彩涂抹在玻璃上转瞬即逝。困意来袭,我关掉灯,闭上眼睛把自己引入黑暗,似睡非睡间,一场专属于我的元宵节烟花盛宴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