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儿子赶工期(散文)
经过一个快乐的寒假,开学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身边。春节里,七岁的儿子沉浸于玩耍中,天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听着爆竹的“噼啪”作响,闻着酒肉的香味,就是没做作业。
这不,正月十四,妻子下乡,把儿子接到县城,翻开他的作业本,尚余二十多页崭新如初。妻子跟他说:“要不,这作业就空白着,交给老师。跟老师讲,我偷懒,直接没做。”儿子一个劲地摇头:“不行,不行,我要补完的。”
“那你赶紧做,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妻子特别叮嘱他。打心眼里,作为家长,肯定希望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把所有作业高质量做好,当一名好学生。
只是,儿子口头上说做,却未真正付诸行动,照样吊儿郎当,四处晃荡。偶尔,被我们威吓两句,不情不愿地坐在书桌前,扶起本子,拿上笔,呆上十几分钟。之后,屁股像长了一枚钉子,挪过来挪过去,根本坐不住,眉头皱起来,像遇到天大的难题,嘴里一直喊:“累死了,累死了。”
我满心以为,他一定做了好几页。照他以前在学校的速度,一页数学题,几分钟即可完成;现在,我走过去,俯下身子一瞧,眼睛瞪得大大的,圆圆的,这家伙,压根没认真做,只完成一道题,一页纸的三分之一而已。
“哪累了,还没做,就累了吗?”我有些生气,额头上写出一个“川”字。
儿子装模作样地挥挥手臂,像十分酸痛的模样,又无可奈何地对着作业本,好似苦思冥想。过一会儿,他已起身,跑向卫生间:“爸爸,我要上厕所。”
人有三急,这个我不好阻止,万一拉身上,可不是好事。可是一旦进了厕所,他要呆上好长时间,达十几分钟,一边蹲在那儿,一边唱着歌儿,真是童年不知愁滋味。
从卫生间出来,该做作业了吧?我想错了,大错特错,他摸摸肚子,觉得有些饥饿,想着找点零食。春节期间,家里的零食特别多,鸡腿、魔竽爽、饼干……儿子都喜欢。对于童年的他来讲,除了米饭,其它的都爱。
儿子很有心机,早揣了几包在口袋里,从裤兜里摸出来,轻轻的,对准锯齿撕开,背对着我,拿出一块塞到嘴里,嘴巴抿起来,鼓起腮帮子,尽量不发出声音,吃得津津有味。一包吃完,再来一包。
过了半小时,作业依然没做多少。这时,岳母早已按捺不住,在他耳边说:“你赶紧把作业做完,做完之后,我再带你出去玩。”
其实,对于剩下的作业,我本没有打算他能够完成。毕竟,我买的两本语、数作业,他已经做好,我业已检查完毕。剩下的作业,是老师推荐大家做,没有强制要求。我想着,做也行,不做也行,得过且过,任他自由发挥。
儿子立刻接过岳母的话头:“要不,我先出去玩。玩回来,再做,肯定能完成。”
我没说话,儿子察言观色,大概猜出我的想法,真的跑了出去。他玩起来,就把做作业的事抛之脑后,这一天再没翻开。
正月十五,已到了最后关头,我不急,妻子急起来,非要儿子做完,说话里带着怒气,脸颊上露着愠色。儿子上午起得较晚,下午补得辛苦,一连赶了六七页。
晚上,家乡举行“舞龙灯”,将元宵与春节的气氛推到高潮。我生性爱孤独,谋划着坐在电脑前写篇《我的春节》,提高一下写作技能。岳母喜欢热闹,早早地关注龙灯的方向,到达家附近的时间,考虑去欣赏一番。儿子当然想去,只是作业尚余许多。
“我要去看龙灯。”儿子嚷起来。
“那你赶紧做完作业!”我提醒。
“看完龙灯,再来做,也来得及。”儿子盘算着,剩个七八页,应该问题不大。
跟着岳父母,儿子换好鞋,出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听着他下楼梯的脚步声,我估摸着这孩子就没想好好完成,嘴里的“一定完成”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看完龙灯,儿子回家,时钟已经指向8:45。看看外面的天色,黑夜沉沉,路灯闪烁,散步的人影渐渐稀少,孩子该洗漱上床休息。正月十六到校,即上课,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早上要早起,晚上就要早睡,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我跟儿子讲:“去洗脸睡觉,到睡觉时间了。”
“不行,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儿子没有迟疑,主动坐到书桌前,拿起铅笔。
“不要做了,反正你也做不完。”我半开着玩笑,“明天就这样交。”
儿子拒绝,固执做完。寒假玩疯了,曾经熟悉的“凑十法”,他忘得一干二净,拿着方形的学具做口算。9+5,一边摆九个正方形,一边摆五个,再来数一数,写上答案。这样的做法,答案是对的,只是浪费时间,且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我跟他讲:“你回忆一下老师教你的‘凑十法’,用9配1,将5分成4和1,再将凑出的10加上4,不就简单多了。”
我看看他的作业,还有数页,能够完成的概率极低。我再次强调:“别做了,反正做不完。明天还要早起,头一天不能迟到。”
“我一定能够做完。”
我一股无名火冒起,平时不努力,死到临头硬撑到底,忍不住举起右手,狠狠地拍拍他后背的衣服:“早就叫你做,现在再急,有什么用?要做就快点做,别磨磨蹭蹭。”
儿子哭丧着脸,委屈巴巴地趴在桌子上,不停地赶着。赶了一会儿,数数后面,还剩四页,加把劲,努力完成。
很快,到了晚上十点,妻子下班回家,儿子还在赶工期。妻子问他:“儿子,今天作业要不要做完?”
“要做完,做到天亮都要做完。”
终于完成,顺手翻一翻前面,糟了,儿子发现前面遗漏了两页,尚余不少题目,铁青着脸继续赶。
我实在等不住,脱了衣服上床休息;妻子坐在电火炉盆旁,等着他。直到儿子一声大呼,惊动夜的黑:“妈妈,我做完了。”语气间,全是轻松与兴奋。
我打开手机,看看时间,已经是深夜十二点,顺手点开微信,老师在群里说:“明天报名,记得带上素质报告册、寒假作业、练字本。”
前两项没有问题,后一项练字本,儿子好像没练一个字。哈,这工期算是白赶了。
感谢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