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三角眼的拳王人生(小说)
“里王”,葛公古镇,东南一隅,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庄,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嫁过来的女人,大都姓王。又在山里,所以村庄又称“王家凹”。四面环山,中间一平地,颇似一木盆,因而又叫“盆里王”。别看村庄小,人口少。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祖辈是客家人。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南部中国,在江西鄱阳爆发了鄱阳湖之战,不少外地人越过长江躲进了皖南山区,其中一王姓生意人携全家来到深山一盆地,在这里开山垦壤,开始了农耕生活,便有了“里王”一处。里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淘出了不少能人。如:商场“王百万”、疆场“王一枪”、艺场“王双星”、医场“王一刀”等。
八十年代,里王又出现一拳王名叫“王旭”。王旭个子矮小,敦实,绰号“三角眼”。两只眼睛,上眼皮上拧呈三角,眼珠子在三角形里转动。怪异,丑陋,实属罕见。民间传说,“三角眼”人嫉恶如仇、心狠手辣、报复心强。人称“三角眼眼镜蛇”,巨毒!不知真假。王旭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是家里唯一接香火的人。王旭父亲是个篾匠,母亲是个灯笼扎骨非遗传人,靠手艺吃饭,家庭生活在里王是排得上号的。在重男轻女的乡村家庭,王旭地位无疑最高,姐妹们都得让着他。王旭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像个准富二代。王旭在家被人惯着,在外却是个受气包,同龄人都高出他一截。村里孩子们都叫他“三角眼”“眼镜蛇”。“三角眼镜蛇”是王旭心中的痛点,越是渗血的地方越撒盐,孩子们见面就喊“三角眼”“眼镜蛇”。恨得他直咬牙,胸中的怒火足以烧毁一个村庄,一片森林。可他只能忍着,因为他个子最小,拳头最弱,虾子不敢碰罩。
有一天,放学路上,低年级王辉,喊“三角眼”哥哥,你爸爸在我家上门工编竹篮,要不要到我家玩一会儿,王旭一听“三角眼”三个字,火冒三丈,一掌将王辉推了个狗吃屎,王辉大哭,引来一群同学围观。这时,里王村东边的王虎,闻讯赶来,不问青红皂白,就给了王旭两记耳光。王旭哪敢吱声,吓得直哆嗦。王虎,就像一只小老虎,背宽腰圆,力大无比,他是里王村里的孩子王。虽和王旭同一个班,但他一双手能将王旭举过头顶。平时,他带头欺负王旭,准确地说,王旭的绰号就是他喊起来的。他一喊,其他孩子跟着喊,绰号当歌唱,时间一长,恐怕有的人连他的大名都忘了。今天给了王旭两记耳光不说,还又起哄喊他的绰号,其他人跟着喊:“三角眼——眼镜蛇!”“三角眼——眼镜蛇!”声音震天,极有节奏。从村口一直喊到村尾,王旭一路忍着,回到家里,家里没人,王旭关起大门,坐在竹椅上,稀里哗啦大哭一场,以泄胸中的怒火。第二天周末,晌午过后,家里人都到田地里去了,王旭看见王虎心爱的大黑狗(狗名黑子),进了他家的院子,便眼前一亮,计上心来,立即从厨子里拿来两个肉包子,丢给黑子,黑子见熟人没了防备,津津有味地吃着肉包子,王旭拿起篾刀,悄悄来到黑子身后,向黑子后腿猛砍下去,黑子后腿被砍断,狗皮连着筋骨,疼得黑子汪汪直叫,拖着断腿,冲出院外。王旭赶紧将血迹扫掉,然后,背着鱼篓到村子南边小河里网鱼,造成不在家里不在村中的假象。王虎首先想到的是王旭干的,王虎爸说:“无凭无据若找人麻烦,我就打断你一条腿!”迫于老爸的威慑,王虎也只好忍气吞声。
小学一忍就是六年,到镇上上初中,王旭、王虎又分到一个班,住到一个寝室,睡到一张铺上。当然,除了王虎,里王小学分到一个班里也有十几个,王旭最担心的是王虎喊他的绰号。王旭想:里王小学只不过百把人,而中学有九百多人,要是中学同学都知道他的绰号,岂不是要传到全镇?或更远?(中学里还有外乡镇学生)。王旭越想越害怕。不到一个月,可怕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天,老师进教室发现讲桌上满是粉笔灰,问“今天谁值日?”“三角眼,眼镜蛇!”王虎忽地站起来举手回答。“眼镜蛇?”老师惊愕地张大眼睛问?十几个学生齐刷刷朝着王旭看。王旭将头埋在桌子底下,脸火辣辣的,要是地上有个洞真想钻进去。王虎呢,看到老师的模样,先是一愣,然后,一脸的灿烂,有种捅破天后的快感。班上同学一片窃窃、嘻嘻、哈哈声,老师明白了一切,严肃地面对大家说:“今后,不允许任何人,给同学起外号,叫外号,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旋即,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三角眼眼镜蛇”的绰号,像瘟疫一般很快在校园里蔓延开来,王旭走到哪儿都能听到这刺耳的叫唤声,弄得他抬不起头来。他把这一切都归究到王虎的头上,恨不得将王虎捅上一刀,再踢上一脚,置他于死地。
一天晚上,一炮尿将王旭憋醒了,掀开被子准备起身时,看见身边的王虎,张大嘴巴,均匀地打着呼噜,王旭机灵一动,有了,于是拉下裤子,趴下来将小鸡鸡插到王虎嘴里,然后开闸放水。王虎咕噜咕噜吞咽着,呛醒了,一骨碌爬起来与王旭打起来,殴在一起。王旭闸门一开放便收不住了,将王虎的被子弄湿一片。骚哄哄的。王虎将王旭鼻子打出了血,王旭也将王虎耳朵咬出了血印,寝室里同学全醒了,乱哄哄一片,有同学说:“不能打了,再打要出人命了,找老班评理去吧。”一句话提醒了王虎,觉得有理的王虎,拧着王旭的耳朵趁着月色朝老师的宿舍楼拽去。
宿舍二楼,班主任的房门前。
“笃、笃、笃……”
“咚、咚、咚……”
“谁呀?”老班从梦中惊醒,问。
“我,王虎。”王虎底气十足,声音很大。
老班拉亮灯,看看闹钟快两点了,这时候学生找他干嘛呢?揉着惺忪的眼睛打开房门,两个学生站在门前。
“快两点,你们干嘛?”老班问。
“老师,他飚尿给我喝。”王虎指着王旭说。
“他飚尿给你喝?你喝了?”老班不可思议地对着王虎问。心想:你王虎不欺负王旭算是烧高香了,他怎么可能欺负到你。
“我喝了,而且喝了许多。”王虎委屈地说。
“喝了?还喝了许多?怎么回事?”老师一脸的惊讶,问道。
王虎把前因后果说了个遍。王旭也把前因后果说了个遍。老班听后,觉得王旭的报复心太强了,事做得太过了。老班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戒尺各打十大板子,然后指出各自的错误,一番耐心地教育,两个人似乎都认识了错误,垂下头来,老师见好就收,要他们握手言和,然后送他们回寝室。
第二天一早,老班打电话给王旭的妈妈,叫她来替人洗被子。
临近中考,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少林寺》《武当》《霍元甲》等一批功夫片让王旭着迷。李连杰、李小龙、泰森成了他的偶像。王旭想:要先出人头地,必须习武练功。他发誓要成为“一代拳王”,要让王虎跪下来求饶。
中考一结束,王旭翻箱倒柜,找到父亲的多年积蓄,留下“习武”字条,独自上了武当山拜师习武,开始了练拳生涯。一家人急得不行,只要有武术学校地方都找了个遍,就是不见人影。一晃两年过去,第二年腊月二十四,王旭突然出现在门前院子里,母亲高兴得小步跑过去搂着儿子泣不成声,父亲跑到村西小店打电话,叫两个女儿女婿回来。
二十四小年,满满一桌子菜,加上大女的儿子,正好十人,这叫十全十美,一家人乐其融融围满了大圆桌。父亲高兴,拿出二十年的陈酿老酒。席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三巡之后,母亲劝儿子不要出去了就在家里找点事做。大姐夫说:“砖场还缺人手,到我们场里上班吧。”小姐夫说:“缝纫店里也缺人,到我店里来吧。”父亲说:“儿呀,当什么拳王,古人说得好,会唱有天下朋友,会打是天下对头。”“你说什么?会打是天下对头?”王旭霍地站起来,眼珠子爆出三角外,怒盯着父亲,一拳将桌子打翻。一家人吓得连连后退,然后,王旭夺门而出,姐姐姐夫们跟上去,拽着王旭拖到大姐夫家。好言相劝,在大姐夫家呆下来过了年。
打听到王虎到深圳打工没回来,正月初三,王旭从大姐夫家溜出来,自身一人搭车到安庆,然后转车到深圳。八十年代,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全国各地人流车流涌向深圳,深圳沸腾了,车流人海,到哪儿能找到王虎?王旭只好在一家花场蹲下来。改革初期,人多,小帮派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拉山头的,打群架的,此伏彼起。王旭的拳头排上了用场,专打抱不平。在深圳,从龙华到龙岗、从宝安到福田、从罗湖到坪山,一路打来,王旭的“拳王”名号还真的响起来了。一群混混拜倒在他的拳头之下,三年不到,王旭成了响当当的黑老大,这次得的雅号更响亮,“三角眼镜蛇拳王”的名子也不胫而走,谈虎色变。王虎,终于被他从一家酒店保安中揪出来,打折了双腿。酒店报了案。公安部门一举捣毁了王旭黑恶势力。王旭当啷入狱。
狱中,王旭受尽了狱友折磨。当一位年长的狱友出现后,命运有了转机。这位长者曾是全国散打冠军,后做了武术教练,又是著名的画家,可谓文武全才。巧的是,长者父亲也是“三角眼”,一天,在小馆子吃饭时,有人挑衅他父亲,拍拍六十多岁的父亲喊“三角眼”,故意侮辱父亲,儿子忍无可忍,一脚踢断了那人的小腿,一拳打落了那人三颗牙齿,于是进了监狱。王旭与长者缘分不浅,成了莫逆之交。长者主动收徒,教他绘画,王旭十分专注,把所有的精力投入进去,一画便是五年。五年后出狱,王旭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进入黄山风景区,模拟山水、模拟鸟兽、模拟山花写生。山水之间,摆摊卖画,来往的游客一画难求,生意火爆,一年不到收入百万。
挣到钱后,回到家里,将父亲的老屋撤掉,改建两层小楼,让年迈的父亲住进楼房,以报养育之恩。然后,到安庆市建立一家书画院,广收门徒,写字作画,培养一茬又一茬书画人才。对那些失足青年免费教育,赢得社会一片好评。
而今,王旭快是奔六的人了,功成名就,儿女满堂。他整了容,不再是“三角眼镜蛇”了。
有一部分人,主动不是从励志故事里得到启迪和能量的,注定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