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烟火】静心守拙以致远(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烟火】静心守拙以致远(随笔)


作者:车成彧 秀才,112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9发表时间:2025-02-20 14:44:45

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构筑了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的牢固根基。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家修心的思想犹如三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各自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生存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准则。细究其精髓,不难发现,它们追求的境界竟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静”,“静”,成为他们追求智慧、修身养性、领悟生命的共同路径。
   儒家曰:“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释(佛)家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道家讲:“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万物生于静,归于静。“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万流归宗。
   静,不仅是一种修行方式,还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产生智慧的沃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被各种欲望与压力所困扰,无端产生浮躁与焦虑,内心难以平静。学习儒释道的“静”境,有助于我们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力量。通过静坐冥想,内省自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境。
   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平静,是很难进行有深度的观察与思考的,做人做事必定会骄矜浮躁。守静的人定然会仔细观察,审时度势,深入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的真谛,从容不迫地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浮躁的人总是容易错过眼前的很多美景。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的岁月蹉跎或道路的泥泞坎坷,如果保持静心守拙的处世态度,就能在纷繁中找寻心的超然和安宁,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静观自得,心怀怡静,人生自然豁然开朗!
   宁静方能致远。一个人的高贵,往往都藏在宁静之中。一个内心清静的人,往往能看穿世事浮华,洞悉红尘本质,不会被功名利禄左右,平静坦然,宠辱不惊。同样的处境,平心静气的人,总能享受时光清浅,感受岁月美好,不管天晴日朗还是阴雨连绵,他们总能感受到和风与温暖。
   心静,不是耳旁没有杂音,而是内心没有纷争;心净,不是衣上没有灰尘,而是内心没有杂质;心清,不是脑中没有念想,而是内心没有贪念。这个世界太喧嚣了,需要我们在纷繁复杂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让内心变得平和稳定,去沉淀我们的静气。只有保持内心的安静,才能体现出真正高贵的气质。
   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抱朴守拙归真,拥抱身心的灵动通透。他们游走于繁杂的世界中,却不会被纷繁芜杂所困扰,淡泊地看待一切,从容自在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只有内心淡定的人,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本质。大凡修为达到一定层次的人,他的骨子里一定是一个极其安静的人,浑身透露出几分静气,几分傲气,几分贵气,间或夹杂几分痞气。无论什么气,都是自然散发出来的,也必定是在守静中养成的气场。
   可以假想一下,一个中年男人,除了下楼拿快递、倒垃圾,每天只安静地呆在房间里看书、写作、喝茶、听音乐,表面看他是不是很像邻家那个平淡如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宅男”,事实上,说不定他就是那种拧得起放得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人。看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经历颠沛流离跌宕起伏,他也许已经进入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他可能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可能没有实现财富自由,可能不是某一方面的大咖,但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大道至简,黜奢崇俭,面对外界你争我夺的喧嚣与纷纷扰扰的困扰,他想得明白,看得通透,活得潇洒,那种“以终为始”的胆略见识和人生境界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追求的是对生命价值与根本意义的思考与觉悟。
   生活是自己的,在“宅男”的守静模式里,他不讲求融圈子,不寻求被理解,不强求被尊重,他只是安静地享受着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开阔,与天地精神往来。正如尼采所言,更高级别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他的周围找不到同类。“宅男”把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从来不自诩是活得通透的高人,坦言自己不过是崇尚精神的极简、深信精神觉醒的力量,并且坚韧不拔地去勇敢实践的普通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他告诉我们,圣人只求维持基本的生存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甘愿将更多的精力耗费在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上。人生不可能没有欲望,高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高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使身心欲望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力争做到身心极简,尽量做到把物欲降到最低。人的需求与欲望有着丰富的多样性与可能性,它同那个层次的物质相结合,便强化那个层次的功能。高人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频道,让它远离低级耗能的精神环境。一根油条,一碗米粉,一杯豆浆有滋有味。一杯清茶,一曲音乐,自得其乐。不去听耳边的那些杂音,不去凑身边的那些热闹,不去管旁边的那些闲事,不去想那些思而不得的东西,自觉把自己的五感六觉浸泡在音乐与清茶里,把自己的精神调整到“文化属性”的思考频道里。
   无庸讳言,人生百分之八十的能量是通过眼睛与耳朵消耗出去的,看不完的光景,听不完的评论,想不完的焦虑,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为欲望做减法,眼睛向内看,耳朵向内听,意念向内观照,这样做时,你会锻造一个精神饱满、向阳而生的自己。被情绪所裹挟所控制,是人生悲剧的根源。在升级认知中做“情绪的断舍离”。高人,都是能够管理好控制好情绪的人。他们愿意打开人生格局,在更高级的层面上升级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接纳包容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心灵有一个面向光明的出口。心中有归属,取与舍明明白白,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重要的,他想得清清楚楚,不与烂人纠缠,不与烂事纠结。不是他内心有多么孤傲,而是对人对事,他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人情世事的包容与善待。在内心里,他尊重每一个人,那怕是那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甚至是曾经对他恶意中伤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对世俗的善意与理解,他那对人对事的隐忍与包容,让人觉得心疼,让人自愧弗如。
   这样的人,他不争不抢,遇事也不会怨天尤人,无论得意失意都不会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与事,他不疾不徐,动静有常,开合有度,游刃有余。他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心中有正事,他愿意舍弃一切外在不必要的东西,把精神回收,把身心归位,懒得在琐事上浪费自己宝贵的精气神,和颜悦色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他深知知心朋友不需要太多,也不可能很多。他可以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真心地对待他们,但拒绝无效社交,主动升级自己的朋友圈,只与那些能够真正激发自己身心能量的人进行持续的沟通与交流。更多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独处,他特别享受独处做回自己时所带来酣畅淋漓的感觉。无论多忙多累,他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与自己独处,听音乐,刷视频,读书写作,倾听心底的声音。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静坐。他习惯在静坐中整合身心,展开与自然世界的深度交流,天人合一,汲取自然精华,与天地同频共振,彼此强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而强大的气场。
   恬淡待事,宁静致远。当一个人饱经风霜,历经磨砺,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生命价值的本源后的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静水流深,便是清雅素淡。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想开看开放开,那种豁达爽朗的心境,一定是源自于这种生命层次上的自我觉醒。如果想要走得远,先要学会“慢下来”磨刀不误砍柴工,先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让自己也能拥有高人的思维方式,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修身不在深山丛林,也不在禅寺庙宇,而是在心田里修篱种菊。
   世上若有救世主,那一定是你自己,真正能拯救你的,也只有你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境界太低,格局太小,不懂的东西还很多;如果你觉得高人说的话你还听不懂,高人布的局你还看不明白,那就尽快静下心来、沉下身来、关起门来,多读几本《论语》《道德经》《心经》《增广贤文》等开悟类的书吧,多来几次吾日三醒吾身吧。虽然,一时半刻,读书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但它却可以给你打开另一扇窗,让你看见不同的世界,听见不同的声响,促使你深思醒悟。
   心若宁静澄明,世间万物皆成风景。
  
  
  

共 32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准则。儒家强调修身,道家注重养性,佛家追求修心,三者虽路径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静”。静,不仅是修行的方式,更是生存的智慧,是产生智慧的沃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被欲望与压力所困扰,内心难以平静。通过学习儒释道的“静”境,我们可以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力量,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让内心变得平和稳定,去沉淀我们的静气。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本质,拥抱身心的灵动通透。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保持静心守拙的处世态度,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静观自得,心怀怡静,人生自然豁然开朗。佳作推荐共赏,期待更多精彩!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20 14:45:0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车成彧        2025-02-20 19:57:59
  感谢小雨老师的辛勤编辑与精彩编按,辛苦了,敬茶敬茶!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2-20 14:46:38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影响国人。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家修心,皆指向“静”。现代生活中人们内心难静,学习其“静”境可获力量。内心清静能洞悉本质,宠辱不惊。心要静、净、清。我们应寻内心宁静,领悟真谛,坦然处世。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车成彧        2025-02-20 20:01:51
  儒家之静,强调内心的和谐与自我反省,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佛家之静,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超越,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道家之静,则是对自然法则的顺应与体悟,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三家文化的精髓在“静”字上的高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与人生智慧。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2-23 18:21:10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车成彧        2025-02-28 13:34:48
  感谢老师留评鼓励,春祺!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2-28 10:26:59
  这篇文章太赞了!它深刻剖析了儒释道 “静” 的思想,从传统文化根基到现代生活应用,层层递进。文中阐述了 “静” 是生存智慧,能让人内心安宁、洞察本质。还通过对 “宅男” 等形象的描述,展现了高人的精神境界,旁征博引,论述深刻,让人受益匪浅,读罢心也随之沉静,收获良多,必须好评!
回复4 楼        文友:车成彧        2025-02-28 13:36:15
  老师过奖了,感谢留评鼓励,祝笔健文丰,春祺!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22 05:03:20
  周末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静心守拙以致远》优秀作品,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回复5 楼        文友:车成彧        2025-03-22 10:11:31
  感谢老师留评鼓励,向你学习,笔耕不辍!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