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暖】时光里的碎念(散文)

精品 【云水·暖】时光里的碎念(散文)


作者:风萧萧易水寒 秀才,180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3发表时间:2025-02-21 12:07:54
摘要:这一刻,我的内心复归平静。


   夜色里,我脚步匆匆赶去公交车站。二十分钟的急走,使我气喘吁吁。许是天气寒冷,或因过了下班高峰期,站牌下只有我孤零零一个人。
   路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看得人眼花缭乱,而我要乘坐的公交车却迟迟不见踪影。我直直地站在那里,看车流,看路灯,也看路旁的小吃店,耳朵里是各样喧嚣的声音,心里却忽然涌起一种孤独与伤感的情绪,眼睛有些发潮,感觉周围的一切熟悉又陌生。
   在小城生活了三十年,依然觉得自己是半个城里人。在这个寒冷的傍晚,更加思念起故乡的老房子,想念父亲和母亲。此时的老房子,在黑夜里沉默着,没有灯光与烟火的气息。这种沉默是无声的,又是巨大的,在我的心里掀起阵阵回忆的浪潮,那些温暖的美好的情景历历在目,使我忘却了此刻的寒冷与孤独。
  
   二
   多年前的一个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树上的蝉扯着喉咙,在不知疲倦地嘶鸣。庄稼叶子蔫头耷脑,只在太阳偏西时,重新抖搂精神,如果恰好落下凉风,便兴奋地左摇右摆,哼出沙沙的歌声来。
   我一个人站在花生地里,同样晒得蔫头耷脑。头上淌着汗,手里攥着一把青草,看着长长的地垄心里犯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这片地里的草拔干净。这片花生地,只是家里承包地中的一小块。相信每个村里的孩子,都有过同样的愁绪,离开村庄,成为村里孩子们的追求与梦想。
   母亲突然跑到地头,兴奋地喊我回家,我的技校录取通知书到了。我扔掉手里的青草,跑向母亲,感觉有凉风落下,又是惊喜又是紧张,身体在微微发颤。眼前的花生苗油绿茁壮,哪是蔫头耷脑的样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我眼前铺展。
   九月初,真的有凉风落下,驱散了暑热。一大早,父亲骑车载上我,母亲的车架上是我的行李,一个小时的紧赶慢赶来镇上,搭长途车去城里的学校报道。拥挤的人群里,父亲提着行李最先挤上长途车,我和母亲紧随其后,还是没有抢到座位。夹在人群里,脸上的汗不时流淌下来,抬手抹汗,生怕碰到旁边的人。好在,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兴奋,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新校园要比原来的校园大好几倍,前来报道的新生们散在校园的各个地方。她们大多和我一样,脸上满是新奇和兴奋,只从表情上就能看出来谁是新生。
   在报名处交过费,领到宿舍钥匙,我们朝宿舍走去。宿舍的房子有些陈旧,室内采光不好,晴好的天气,房子里的光线并不明亮。我从父亲手里接过行李,忙着铺床,一边和陌生的室友搭着话。整理好床铺,喜滋滋地坐在上面,才想起父亲和母亲还没离开。父亲蹲在门口,两眼看着地面出神,双手交叉握在一起,黑脸膛上的汗流到了脖梗上,洇湿了汗衫的脖领。他蹲久了,不时挪动下两只脚。在田间地头,父亲常以这样姿态看地里的庄稼,估算粮食的产量,眼神里充满期待。而此刻,父亲脸上的神情却显得局促和焦虑。母亲站在父亲身边,目光从我的身上移到父亲那里,眼里同样显出急于离开的样子。眼见要收秋庄稼,他们急于回去。
   送走父母,站在学校门前的马路上,看着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对面林立的高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曾想这张录取通知书就是通向城市的通行证,我已是半个城里人。当我站在城市的街头,看着父母远去的背影,想起刚刚他们局促不安的样子,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报答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会想到,在小城生活了三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半个城里人。只有回到故乡的老屋,心中才会有种说不出的安然与踏实。
  
   三
   毕业后,我被分到城里一家纺织厂上班,工资微薄。即使这样,每当我回到村里,心里还是有着小小的优越感——毕竟,我走出了村庄。很自然的,母亲替我回绝了村里人的提亲,我嫁给了城里一个普通工人,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这时候,我似乎已经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不再是半个城里人。
   两个人的年有些冷清。吃过年夜饭,我站在窗前看楼下的人放鞭炮。那是一对父子,男孩紧紧跟在父亲身后,两人走到路灯下,抖开手里的鞭炮放在地上,仔细摆放好。男孩七八岁的样子,正是调皮的年纪,跃跃欲试想要点燃鞭炮,却被父亲挡在身后,急得又蹦又跳,他的样子很是可爱,让我想起了童年往事。
   在我与男孩相仿的年纪,家里的日子很艰难,所以,我们小孩子特别盼望过年,有新衣服穿,还有肉吃。男孩子们会在过年时得到一挂鞭炮,在年三十的晚上跑到街上燃放,比谁的胆子大,谁的鞭炮声响得更久。父亲给我和妹妹每人买了一只红灯笼,吃过年夜饭,父亲带我和妹妹去街上看烟花,走了长长的一条街。灯笼的红光照亮了路,也照进了我的心里。村里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父亲以他的方式诠释了对我们的爱。楼下的男孩长大后,想起那晚的情景,会不会和我一样,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
   小城到村庄七八十里的路。因为交通不方便,每次回娘家都是一次长途跋涉,使人疲惫不堪。又是一年春节将至,我开始犯愁如何带半岁的女儿回娘家,父亲打来电话,要来接我和女儿回家。二十几年前,城里的出租车还不多见,过年时,更是很难打上车,父亲总不会赶马车来接我们回去吧?我边胡思乱想,边做回娘家的准备。
   父亲来的那天,天气晴好,比平日要暖和些。当我抱着女儿来到楼下,看到眼前八成新的桑塔纳轿车,陌生的司机,心里的惊讶和疑惑使我有些迟疑。在父亲拉开车门,将手里的东西塞到后面的车座上,我才放心上了车,心里的疑惑直到回到家里才明白。轿车是父亲托熟人借来的私家车,车价要比出租车还要高许多,一向节俭的父亲没丝毫犹豫付了车费。就像当年,日子那么艰难,还是给我和妹妹买了红灯笼。我们这里的风俗,出嫁的女儿是外人,不能在家过年三十。因我说过,城里人过年不如村里热闹,更有年味,父亲便来接我回家。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安分守己,勤恳、节俭,但对女儿的爱,可以使他不顾世俗眼光。
  
   四
   我熟悉村庄里的每条街道,但在小城生活那么久,却依然有着陌生感。每天两点一线,如同布匹上的经纬线,固定的没有变化。微薄的工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见有人不断离职,寻求其它生存之道后,我开始边上班边摆摊卖衣服。
   烈日炎炎下,我的脸晒得发烫,脖子里汗津津的,汗水抹干一层又冒出一层。旁边的摊位是卖凉帽的,各式凉帽摆满货架,不断有人买走凉帽。我犹豫了几次,还是没舍得买——一个凉帽十元钱,我卖出一件背心只挣五元。整个人从早上到中午散了集市,我完完全全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皮肤晒得又黑又粗糙。不由地想起中考后,我在花生地里拔草的情景,一样的暴晒,一样的辛苦,可心里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爱。这种精神,来自父辈的传承,使我能以坦然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
   小城里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因而,我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年的春节,必定是回到父母家,一家人热热闹闹过大年。父亲常说,城里的日子不好过,就回家来,家里有地有房子,只要勤劳,人饿不着。母亲常不做声,两人的观念从我们小时候就有分歧。母亲是知青,最终没能回城,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村庄,做个城里人。受母亲影响,在我童年时就对城市充满向往。城里生活虽然充满艰辛,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但在我走出村庄一刻,我是想做个城里人的。父亲的话让我心里踏实,母亲的沉默坚定了我在城里生活的信念。
   短短的相聚后,父母给我准备了各种年货,送我们回城。总觉得天长地久,等日子再好些,等我有时间,接父母来城里住。
  
   五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读到这句话,我的心都会痛,会流泪,会有遗憾。在故乡的老屋里,再也没有热腾腾的烟火气,再也没有人等我回家过年,再也没有人给我细细地叮咛。城市与村庄的距离变得遥远,让我不知该如何踏上回家的路——心情与脚步一样的沉重。它们之间的距离,又是如此的近,让我时时念起,似乎从未离开过。
   小城是母亲的故乡,是她回不去的地方;村庄是我的故乡,是我终将回归的地方。村庄与小城,是我与母亲年少追求梦想的远方,曾有过无数美好憧憬的地方。
   而今,女儿已大学毕业,将去其他城市工作,纵有不舍,还是尊重她的选择。我送女儿出门,看着她的身影慢慢走向街角,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心中满是不舍与担忧,默默祝福女儿此行一切顺利。我的母亲,也曾无数次站在门口,目送我慢慢走远,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将她的不舍与祝福一遍遍在心里念及。
   女儿的工作安排好后,邀请我去她那里看看。虽不是第一出远门,我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怕迷路,怕衣服不得体,怕给女儿添麻烦。所有的担心,都显示出我已不再年轻,不再无所畏惧。
   与女儿短暂相聚后,我不顾她的执意挽留,坚持要回小城去。那里的繁华和快节奏的生活,属于年轻的一代。与之相比,小城更具有烟火气,生活节奏是舒缓的,我自认为半个城里人,更喜欢小城的生活。我的那一半属于村庄,那里是我的根,让我内心平静安然的地方。
   回到小城时,已是夜色渐浓,只是短短的两日之别,似乎离开了太久,心中生出许多感慨。我要乘坐的公交车缓缓驶来,将把我载向家的方向。这一刻,我的内心复归平静。
  

共 3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回味往事、亲情气息浓郁的精美散文。夜色里,“我”赶去公交车站,孤零零站在站台上,心里涌起孤独和伤感,总感到自己虽在城里生活了三十年,但依然只算是半个城里人。在这寒冷的夜晚,更加思念故乡的老房、父母。想起这些,我忘了寒冷与孤独;多年前的一天午后,阳光火辣,我在地点劳动,被太阴晒得蔫头耷脑,心想这辛苫不知何时是头。这时,母亲跑来,说我考上学校了,我十分惊喜,心情马上变好;九月初,我背着行李,来到了新考上的学校,父母虽忙,仍送我去学校。到学校后,看见铖里真好,瞬间感觉自己也是城里人了。可在城里生活了三十年,仍然觉得算不上城里人,只有回到家里,才感踏实;毕业后,我分到城里上班,嫁给了城里一个普通工人。每当过年时,感到冷清。有一年春节,父亲接我回家过节,让我至今难忘。因出嫁的女儿是外人,不能回家过年,父亲出自对女儿的爱,全然不顾世俗眼光。我一边上班,一边摆摊卖衣服,虽然辛苦,也感觉没在农村苦。小城生活忙碌而充实,之后回家时间越来越少,我想等日子好些,接父母来城里住,让父母过得好些;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可城市与村庄距离遥远,让我十分思念。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将去另一城市工作。我送女儿的情景与父母送我一样同然。后来,应女儿之邀,我去看她,那里很繁华。但我认为自己所在的小城更具烟火味,更让人留恋。作者通过一些平凡经历的描写,体现了思念家乡、思念父母之情,也体现了农村孩子参加工作的不易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字里行间,又歌颂了父母无私关爱和艰辛付出的崇高品质。文章紧扣主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叙写细腻,情感丰满,感人至深,引人入胜,耐品耐读,富有感染力。感谢风萧萧易水寒老师提供美文供大家学习。祝老师新春快乐,佳作纷呈。【编辑:乡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21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笛        2025-02-21 12:11:05
  文章前后呼应,主题突出,叙写有板有眼,启发人心,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2 楼        文友:乡笛        2025-02-21 12:13:19
  文章文字简洁流畅,内容丰富感人,让人身同感受。好文章,再次学习了。
3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2-21 17:59:47
  感谢乡笛老师的辛苦编辑,写下如此精彩的编按,很好的诠释了文章主题,给文章增色,更给我以很大的鼓励与支持!感恩老师的付出。给您敬茶。祝好!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2-22 17:23:35
  这篇文章通过三个场景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对故乡、家人以及自己身份认同的复杂情感。‌第一个场景‌描述了主人公在寒冷的夜晚等待公交车的情景。这种孤独的时刻让她想起了故乡的老房子和父母,感受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反映了主人公虽然生活在小城多年,但内心深处依然与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第二个场景‌回忆了主人公收到技校录取通知书的情景。这个转折点标志着主人公离开村庄、迈向城市的开始。通过描述父母送自己去学校的细节,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自己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即便在城市生活多年,主人公依然能感受到父母当年的局促和焦虑,这种情感共鸣让她觉得自己始终是个“半个城里人”。‌第三个场景‌讲述了主人公婚后生活在城市,虽然表面上似乎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身份转换,但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通过春节放鞭炮的场景,主人公回忆起童年时与父亲的温馨时光,这种回忆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对故乡和家人的情感联系。文章中多次提到交通的不便,无论是等待公交车时的孤独,还是回娘家时的长途跋涉,都反映了主人公在城市与故乡之间奔波的艰辛。这种空间上的距离也象征着主人公在身份认同上的挣扎和困惑。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反映了主人公个人的心路历程,也触动了读者对于故乡、家人以及自己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佳作,拜读学习,感谢风萧萧老师百忙之中的支持,祝老师春安笔丰,生活愉快!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2-22 17:25:44
  恭喜风萧萧易水寒老师佳作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亲情浓郁,乡愁气息扑面而来的佳作,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再次拜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6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2-22 20:29:34
  读完云彩社长的精彩点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恩遇见。让我遇到云彩社长这样的知音。每一处解读,每一个评析,都完美的诠释了文章主题,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感谢社长长久以来的关心和支持,给您敬茶!再次表达对社长的敬意与感恩。祝老师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06 19:28:07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