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新】父亲的味道(散文)

精品 【宁静·新】父亲的味道(散文)


作者:浩渺若尘 探花,1551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6发表时间:2025-02-21 19:20:33

父亲离世已两年多。我终于回过神来,整理与父亲有关的线索,用文字记录点点滴滴。那天看到小猪她爸老师写岳父做菜的文章,我也想起了父亲的厨艺,只可惜,再也品尝不到父亲做的菜。
  
   一、素炒红薯挑子
   红薯是粗粮,贫困年代可替代米饭果腹。红薯藤是猪食,鲜藤干藤都是猪饲料。家乡话把红薯叶柄称红薯挑子,素炒脆嫩爽口,可作下饭菜。
   父亲是个大忙人,每天忙里忙外,偶尔还要为孩子们下厨。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父亲硬是从猪食的红薯藤上挑摘叶柄,亲手做素炒红薯挑子。
   墙角的红薯藤是明早煮猪潲用的。大捆的红薯藤,有些叶面朝上,青翠碧绿;一些叶片背朝上,浅浅粉绿,像画家精调颜色的深浅,浓淡相宜。父亲从薯藤尖尖上摘下了一把鲜嫩的红薯挑子,特意为我和弟妹们准备晚餐的菜。
   他先将红薯叶柄仔细洗净,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然后切成寸长的小段,切些葱姜蒜米。先烧开锅里的水,加些食用油、少许盐,红薯挑子焯水后,装放在盘子里。我烧火添柴,待油热后,父亲麻溜地将红薯挑子倒入锅中,快速翻炒。
   “嗞啦嗞啦”一阵轻响,红薯叶柄与热油相遇,独特的薯藤清香飘满厨房,从窗口飘出去,融化在乡村的夜空里。父亲加了一点盐,又撒一把葱姜蒜末,烟火的气息调皮地钻到邻家叔伯的鼻子里。蒜香的浓郁与红薯叶的清香交织在一起,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素炒红薯挑子便呈现在眼前。
   我和弟弟妹妹都有点迫不及待,捧着碗,等待一会儿又放下碗,握着筷子,放下又拿起筷子。终于等到父亲示意我们开始吃,便夹一把红薯挑子,放入口中,满口红薯挑子的清脆与蒜香,抚慰我们肚子里的馋虫。
   父亲笑盈盈地看着孩子们风卷残云的吃相,仿佛在欣赏他制造的三个作品,抑或是欣赏他的厨艺作品被孩子们认可。
   而今,父亲在天堂,天堂的美味佳肴也许没有红薯挑子,也许红薯挑子不是父亲想吃的素食,他老得掉牙,嚼不得脆爽的青菜。
   当我写下红薯挑子时,一幅画渐渐在脑海成型。有故乡的山水,有慈祥的父亲,还有父亲深沉的爱在画间流淌,成为这幅画的灵魂。
  
   二、活水煮活鱼
   父亲开的诊所在一条老街上,位置位于牛形山水库的尾巴上。汛水期,水位上升,诊所门口便看到水库。
   水库鱼多,老街上从早到晚都卖鱼。很多时候,乡亲们热情,给父亲送鱼,或是感恩治好顽疾,或是感谢医好头痛。时势造英雄,父亲硬是化身成煮鱼高手,他煮的鱼,鱼肉嫩滑,鱼汤鲜美。
   那日,父亲下班,从老街上提着水桶,带回了一条鲜活的草鱼。
   父亲先用刀背拍晕草鱼,将鱼腮仔细清洗,刮去鱼鳞,去鱼鳍,再剖开鱼背,鱼肝胆鱼肠,顺手摘下。父亲手法熟练一气呵成,仿佛是在揉捏一个陶泥制作成艺术品。父亲一边破草鱼,一边给我讲述着做这道菜的要领。热锅冷油、新鲜井水,油、盐、鱼和水同时下锅、加姜片、蒜瓣,盖上锅盖。
   我往灶堂添柴,火光映照着我和父亲,温暖光亮。父亲谆谆善诱,说着烹饪技巧。
   “独木不成林,独柴难燃旺。”
   “要想熟得快,火大加锅盖。”
   我在灶前烧大火苗,“哧叭”柴禾叭响,火苗跳跃,家乡说是火笑了,预示有好吃的,打牙祭。父亲守在锅旁,不许三个小馋猫提前揭开锅盖。待鱼汤熬浓熬白,鱼香弥漫厨房,父亲才从蒸汽腾腾的锅上,迅速开盖,像极了陶窑烧瓷器的起炉,瞬间精彩万分。父亲撒上葱姜米,放入红椒丁,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活水煮活鱼就出来了。
   都是母亲用乳汁哺育孩子,我认为父亲也有,看父亲熬白的鱼汤,也是牛奶一般的颜色。都说父爱深沉,在我眼里,父爱是灿烂的光、明媚的新绿。都说父爱如山,厚重面挺拔,撑起一片天,在我心里,父爱就是葱花般香味四溢,平淡却温馨。
   我吃过多少饭馆,吃过无数种煮鱼,再也吃不到美味的活水煮活鱼,吃不出父亲的味道。
  
   三、水煮萝卜丝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因为小小的我不愿吃生姜的辛辣,父亲告诉我吃姜能未病先防。
   父亲说生姜驱寒除湿,萝卜清热解毒,利尿止咳。老祖宗于长夏季节用姜解暑湿,冬天用萝卜解辣椒的火毒。顺应四时,借机造势,这就是中医食疗的传统文化魅力。
   父亲准备的萝卜都是新鲜出土的,带着泥土的芬芳,萝卜缨子绿得几乎滴出水来。白萝卜上的黄泥巴,就像父亲手臂沾满黄土。父亲洗净萝卜,切成均匀的斜片,只听见一阵清脆急促切砧板声,萝卜便变成一堆细长的丝,根根水嫩,晶莹剔透。
   我看得目瞪口呆,父亲这是大厨的刀功。我切菜时极易切到手指尖,指甲也曾被切掉过,似乎是那几个手指头长了些。父亲手把手教我,指尖弯进去,菜刀贴着第一个指掌关节,快速切菜,边切手边退后,我学到了父亲的绝招。
   父亲是搭配能手,把红菜椒切成丝,葱切成段,为的是配上萝卜丝,更协调统一。
   父亲把萝卜丝在油锅中翻炒出香味,便加入山泉水,没过萝卜丝,大火猛煮半小时。待到萝卜丝的味道融入汤中,加入红椒丝香葱段便好,一道鲜美的素食水煮萝卜丝就完成了。
   父亲说,水煮萝卜丝的品相在于锅,锅一定要刷干净,萝卜丝才会白如玉。味道关键在于火候,既要汤入味,又要萝卜丝落口化。
   我被父亲的下厨手艺吃刁了嘴。吃过父亲的做的水煮萝卜丝,以至现在吃到的水煮萝卜丝,总觉得火候不够,味道不正宗。
   萝卜品种之多,萝卜用途之广,煮萝卜的人有千千万。而今,我再也寻不到一盘水煮萝卜丝有父亲的味道。
   父亲虽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但他对我的教导,他对生活的热爱依然还在,他的味道依然可回味。不畏艰难,在困境中找到红薯挑;齐心合力,火大加锅盖,互惠共赢;协调统一,不做棱角人,伤人也伤己。
  

共 22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通过饮食深切怀念父亲的好文章。之所以说好,是因为:第一情感真挚,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浓烈思念之情。从回忆父亲在忙碌中为孩子们下厨,到细致描绘父亲做菜的过程,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父亲深深的眷恋与怀念。如“父亲在天堂,天堂的美味佳肴也许没有红薯挑子,也许红薯挑子不是父亲想吃的素食,他老得掉牙,嚼不得脆爽的青菜”“我吃过多少饭馆,吃过无数种煮鱼,再也吃不到美味的活水煮活鱼,吃不出父亲的味道”等语句,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对再也无法品尝父亲所做美食的遗憾。题外话,我在海南吃过地瓜叶炒菜,确实好吃。第二,细节描写生动,使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身临其境。父亲做素炒红薯挑子时,“从薯藤尖尖上摘下了一把鲜嫩的红薯挑子”“他先将红薯叶柄仔细洗净,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然后切成寸长的小段,切些葱姜蒜米”等,详细呈现了父亲准备食材的过程,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第三,蕴含人生哲理,散文不仅是对父亲和美食的回忆,还在叙述中蕴含了人生哲理。如由父亲做菜延伸出“不畏艰难,在困境中找到红薯挑;齐心合力,火大加锅盖,互惠共赢;协调统一,不做棱角人,伤人也伤己”等道理,使文章在情感表达之外,更具思想深度,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2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2-21 19:21:50
  散文富有生活气息,令人真切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馨,引发情感共鸣。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老鼠的亲兄弟        2025-02-22 09:01:40
  我也很喜欢吃红薯挑子,与猪八戒抢吃,是很有趣味的。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2-22 10:08:35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5-02-22 20:51:59
  每每看到写父母的文章时,我内心都会随之震颤一下。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母亲去世不久的时候,若尘老师的父亲也去世了。这两年多来,我写了好多关于母亲的文章,也曾经写过一篇《妈妈的味道》。今天读老师这篇文,我又眼泪汪汪的了。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5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25-02-24 17:19:27
  中国地大物博,当然美食也是数不胜数,但父母亲做的美食味道永远是最醇香的最值得回味的。
   文章择取了父亲生前做的三种美食进行描述,无论是素炒红薯挑子,还是活水煮活鱼,亦或是水煮萝卜丝,这些普通的食材在父亲精心烹制下都成了色香味美的美食,丰富着家庭的餐桌,给儿女们留下深刻记忆。
   文章看似写父亲烹制三种食物,实则是写父亲对子女、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恋和怀念。
6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5-02-26 15:36:58
  生动的细节,精湛的文字,丰富的故事情节,把一位好父亲的形象勾勒得非常形象。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