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情劫(小说)
在云雾缱绻的青山之巅,古朴的寺庙静谧而立。寺周松柏如翠,缭绕的香雾仿若灵动的薄纱,于日光下若隐若现。每日,晨钟的雄浑与暮鼓的厚重交替奏响,梵音悠悠,似在诉说着岁月的禅意,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
行道,一位虔诚向佛的僧人,他的一生,恰似一本写满故事的经卷,从生活的磨难开篇,最终在青灯古佛旁寻得心灵的安宁。
一、初入尘世梦碎少林
行道降生于贫寒之家,家中兄弟三人,作为长子,他自幼便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梁。母亲含辛茹苦,在生活的泥沼中艰难拉扯着孩子们。由于家徒四壁,读书对他而言,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直到11岁,行道终于踏入小学的校门。可命运弄人,仅仅读完一年级,母亲便无奈让他辍学。自此,稚嫩的他便随着母亲,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
每日,行道都在田间重复着繁重的劳作,然而他的目光却总望向远方,心中满是对别样生活的渴望。一次机缘巧合,他观看了电影《少林寺》,剧中武僧们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身影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那一刻,他心中燃起一团炽热的火焰,立志要去少林寺学武,改写自己的命运。
年少的行道怀揣着梦想,毅然决然踏上前往少林寺的征途。初入少林寺,他凭借天生的聪慧和清秀的模样,赢得了僧人们的喜爱。在少林寺的日子,行道如饥似渴地习武,每日晨曦未露,他便起身练功,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酷暑难耐,他都未曾有过一丝懈怠。他的努力与天赋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少林拳在他的演绎下虎虎生风,气势非凡。渐渐地,他开始有机会参加各类演出,每场演出能获得50-200元不等的报酬。这些钱,对于贫寒的家庭来说,犹如久旱后的甘霖,是一笔至关重要的收入。
在少林寺漫长的时光里,行道的一位同族姐姐,两次前往寺庙看望他。姐姐是行道心目中的女神,年长他三岁,性格温柔善良。他们每次相见,行道都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姐姐第二次来,愈发丰满了。她边听行道诉说,边抚摸他的头,还不住地劝他早些时日回家。行道听话地点着头,眼里噙满了泪花。姐姐吻了他。他吻了姐姐的眼,还有她的唇……
那一夜,行道第一次品尝到了夜不能寐的滋味。他知道,爱情的种子在他心间悄然发芽了。然而,这段美好的感情却遭遇了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行道母亲秉持着同族同姓不能成婚的观念,态度坚决,丝毫不肯让步。
四年后,行道回家探亲。清晨的火车站人群熙熙攘攘,行道与初恋姐姐不期而遇。那一刻,行道的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他看到姐姐怀中抱着孩子,已然嫁为人妇。他上下打量,岁月在姐姐的脸上留下些许痕迹,可依旧美丽动人。行道心中满是酸涩,拉了拉姐姐的手,默默将自己在少林寺辛苦积攒的5000元积蓄,放到姐姐手中。他吻了吻孩子的脸蛋,然后扭过头擦拭泪水。
经历了波折,行道对尘世的情爱感到迷茫,他内心的空虚于烦躁急需找到一个出口。
彼时,经人介绍,行道认识了一位夜总会大哥。这位黑帮“老大”经营着赌场和舞场,他看好行道的为人和武功,高薪聘他当自己的贴身保镖。数日有余,行道凭借在少林寺练就的真功夫,在当地震慑一方。他每月拿万元工资,吃、喝、玩,美哉乐哉。
两年,一晃而过。夜夜笙歌的生活让行道逐渐迷失了自己。
一日,舞场招来一位貌美如花的小姑娘。老大色眯眯地看着女孩,转头对行道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去“开苞”。
行道看着女孩那稚嫩的脸庞和瑟瑟发抖的身躯,心中一阵刺痛,原本抬起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他屏退众人,轻声问道:“姑娘,你怎么会来这里?”
女孩见行道似有怜悯之意,便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的遭遇。
原来,女孩从小热爱跳舞,可家里穷困潦倒,根本供不起她上舞蹈学校。她满心憧憬,独自来到大城市,本想做保姆挣钱,却没想到遭遇人贩子,被拐卖到了这风月场所。她还告诉行道,自己一直怀揣着去北京考舞蹈学校的梦想,从未放弃。
行道听着女孩的哭诉,内心五味杂陈。待夜色深沉,他悄悄打开女孩的房门,带着她避开众人的耳目,逃离了这个罪恶之地。临分手时,行道将自己积攒的一沓钱塞到女孩手中,嘱咐道:“拿着这些钱,去追寻你的梦想吧。路上一定要小心!”女孩满含热泪,对着行道深深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色之中。
经历这件事后,行道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意识到这种纸醉金迷的日子并非他真正想要的。
再次回到少林寺,行道和师兄一起承包了少林寺的“演出专场”,还成立了武术学校,教孩子们少林拳。
但每当夜深人静,他独坐沉思,心中不免感慨,武术虽能强健体魄,却难以填补内心深处的空洞。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佛法,那博大精深的佛理,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他黑暗的内心世界。他开始潜心研读佛经,在佛法的智慧中探寻心灵的宁静与解脱。随着对佛法的理解日益深刻,行道渐渐觉得自己与尘世的缘分愈发淡薄。
最终,他离开了少林寺。
二、相国寺中情丝再缠
离开少林寺,来到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坐落在河南开封,那宫廷式建筑,宛如一条历史长廊,将千年的佛教文化缓缓展开,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行道剃度出家,正式成为一名僧人。
在相国寺,行道每日鸡鸣即起,跟随师父和师兄弟们一同上早课。那悠扬的诵经声,在寂静的山林间悠悠回荡,仿若与天地的深情对话。早课结束后,他便拿起扫帚,清扫寺庙的庭院,每一片飘落的黄叶,每一粒细微的尘土,他都认真对待。在他心中,这亦是修行的一部分,清扫尘世的纷扰,方能净化自己的心灵。
午后,行道总会在藏经阁中潜心研读佛经。那些古老的经文,在他眼中仿若智慧的无尽源泉,每一次阅读,都能让他获得全新的感悟。他沉浸在佛法的浩瀚世界里,对尘世的种种欲望早已看淡,一心只想参透佛理,普度众生。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
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暖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庭院中,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行道如往常一样,手持扫帚,清扫着庭院。突然,一阵急促慌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寺庙的宁静。他抬眸望去,只见一名女子衣衫褴褛,神色惊恐,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女子看到行道,仿若抓住了救命稻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喊道:“师傅,求求您救救我,后面有人在追我!”行道从未见过如此惊慌失措的女子,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但心底的善念瞬间涌起,他急忙扶起女子,轻声安慰道:“女施主莫要害怕,这里是佛门净地,他们不敢贸然进来。”
不一会儿,几个凶神恶煞的男人追到了寺庙门口。他们看到行道和女子,便欲强行闯入。行道见状,上前一步,双手合十,神色平静地说道:“阿弥陀佛,这里是寺庙,还请各位施主止步。”领头的男人恶狠狠地瞪了行道一眼,威胁道:“和尚,少管闲事!这女人偷了我们的东西,今天必须跟我们回去!”女子听闻,急忙辩解:“我没有偷东西,是他们故意诬陷我!”行道凝视着女子坚定的眼眸,心中笃定她并未说谎。他再次开口,语气平和却又不容置疑:“出家人不打诳语,女施主既说没有偷,想必其中定有误会。还请各位施主回去,莫要在此闹事,破坏佛门清净。”那些男人见行道态度坚决,又忌惮在寺庙里动手会惹来麻烦,只好骂骂咧咧地转身离开。
女子见他们离去,长舒一口气,感激地对行道说道:“多谢大师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行道微笑着回应:“女施主不必客气,这是出家人应尽的本分。不知女施主为何会被他们追赶?”女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叫青莲,本是山下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父母双亡后,我靠卖雪糕维持生活。今日在街上,他们吃了雪糕不给钱,我伸手从他们兜里掏钱,他们说我偷他们的钱袋,还对我动手动脚,我只好拼命逃跑,幸好遇到了师傅。”
行道听了青莲的悲惨遭遇,心中满是同情,他说道:“女施主若无处可去,可在寺庙中暂避几日。”青莲眼中闪过一丝犹豫,略带担忧地说:“多谢大师,只是我一个女子,住在寺庙里,会不会多有不便?”行道温和地说:“无妨,寺庙后有几间空房,是给前来上香的女施主休息用的,女施主可安心住在那里。”
时光仿若潺潺溪流,悄然流逝。行道与青莲之间,一种别样的情愫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每当行道的目光触及青莲那如春花绽放般的笑容,心底便会涌起一股温热的暖流,恰似春日暖阳轻拂心田;而青莲每次望见行道的身影,脸颊也总会不自觉地泛起红晕,心跳如鼓。他们深知,这份情感犹如逆鳞,触碰着佛门清规戒律的底线,可内心的悸动却如脱缰之马,难以驾驭。
一个静谧的夜晚,银白的月光如水般倾洒在寺庙的庭院,宛如为世间万物披上一层梦幻的薄纱。行道和青莲在庭院中不期而遇,四目相对的瞬间,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凝固了,时间也在此刻静止。行道的心猛地一颤,慌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下意识地想要转身逃离这令人心动又煎熬的场景,可双脚却似被钉住一般,无法挪动分毫。青莲凝视着行道,眼中深情似海,她微微启唇,声音轻柔却又满含深情:“行道,我……我喜欢你。”
这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行道的心湖,激起千层浪。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缓缓低下头,不敢直视青莲那炽热的眼眸,艰难地说道:“青莲,我身为僧人,佛门清规在身,我们之间,终究是没有可能的。”青莲的眼眶瞬间蓄满泪水,晶莹的泪珠在月光下闪烁,她哽咽着说:“行道,难道我们之间的感情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你真的能这般轻易地放下吗?”
行道心中痛苦万分,仿佛有千万根针扎刺,他又何尝不想抛开一切束缚,与青莲携手相伴,可心底那坚定的信仰却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横亘在他们之间,时刻提醒着他,不能越雷池一步。
就在这剑拔弩张、气氛紧张的时刻,一阵沉稳而又熟悉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尴尬与纠结。行道和青莲如同惊弓之鸟,急忙慌乱地分开。来人正是行道的师父,玄空大师。玄空大师目光如炬,只是扫了两人一眼,心中便已然明白了大半。他神色平静,却又带着几分威严,对行道说道:“行道,你来我房里一趟。”
行道低着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随着师父走进房间。玄空大师看着自己的爱徒,语重心长地说:“行道,你自幼便踏入佛门,我一直期望你能潜心向佛,参透佛法的真谛。未曾想,如今你竟深陷尘世的情网,难以自拔。”行道“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中满是愧疚与迷茫,说道:“师父,弟子知错了,可弟子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玄空大师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你与那女子之间的感情,便是这求不得之苦。你若放不下这尘世的执念,便难以修成正果,超脱轮回。”行道痛苦地抱住头,声音带着几分绝望:“师父,弟子深知修行的重要,可弟子真的放不下青莲啊。”
玄空大师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既然如此,你便下山去吧。等你想通了,真正明白自己的内心所求,再回来。”
行道带着满心的纠结与不舍,离开了相国寺,与青莲一同来到了山下。他们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开始了平凡的世俗生活。行道虽然身处市井之中,远离了寺庙的晨钟暮鼓,但心中对佛法的信仰却从未有过一丝动摇,这反而让他内心的挣扎愈发剧烈,痛苦如影随形。
而青莲,虽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行道的爱,可她敏锐地察觉到行道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痛苦,她不愿成为行道修行路上的阻碍。一日,她看着行道,眼中满是温柔与理解,轻声说道:“行道,我知道你心中始终放不下修行,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你还是回寺庙去吧,我会在这里等你。”
行道紧紧地盯着青莲,眼中满是不舍与眷恋,他深知青莲所言极是。他缓缓伸出双臂,将青莲紧紧拥入怀中,仿佛要把她融入自己的生命:“青莲,等我,等我参透佛理,我定会回来找你。”
行道再度回到相国寺,重新投身于修行生活。他比以往更加勤奋刻苦,每日天未亮便起身诵经,一坐便是几个时辰,沉浸在佛法的浩瀚世界中参禅悟道,试图从古老的经文里寻得解脱的答案。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他静下心来,青莲那温柔的面容、灵动的眼眸便会毫无征兆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如鬼魅般挥之不去,让他难以集中精神。他明白,自己心中的这场情劫,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想要度过,谈何容易。
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行道在修行的漫漫长路上不断摸索前行,历经无数个日夜的沉思与感悟,他终于恍然大悟:爱与信仰并非水火不容,真正的修行,是在尘世的重重磨难中,依然能保持一颗纯净澄澈、不为世俗所染的心。他在心底暗暗发誓,等自己修成正果,一定要下山去寻找青莲,与她一同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又过了许多年,行道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告别了师父和师兄弟们,踏上了下山寻找青莲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