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诗意辉煌的拉卜楞寺(散文)

精品 【云水】诗意辉煌的拉卜楞寺(散文)


作者:戈比 秀才,198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7发表时间:2025-02-23 12:13:04
摘要:云层似条条哈达,在天空扬帆吉祥,金碧辉煌的庙宇,铜质鎏金闪烁着金光。夺目的红白黄土墙,藏文化的雕塑门窗,随风轻响的经幡,将所有的祝福送给草原远方。寺外长廊经转,朝圣磕拜,神圣虔诚。寺内香烟缭绕,经声佛耳,佛珠流转。拉卜楞寺,这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桑科草原上,熠熠生辉,扎西德勒。

【云水】诗意辉煌的拉卜楞寺(散文) 云层似条条哈达,在天空扬帆吉祥,金碧辉煌的庙宇,铜质鎏金闪烁着金光。夺目的红白黄土墙,藏文化的雕塑门窗,随风轻响的经幡,将所有的祝福送给草原远方。寺外长廊经转,朝圣磕拜,神圣虔诚。寺内香烟缭绕,经声佛耳,佛珠流转。拉卜楞寺,这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桑科草原上,熠熠生辉,扎西德勒。——题记
  
   这是甘南采风的第三天,我们从兰州出发到拉卜楞寺,全程320公里需要近四个半小时的路程。按照计划途经甘加秘境和甘加草原最后到达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路途中,车里一直播放着西藏歌手扎西华旦的歌曲《梦回拉卜楞》:“雪域挚爱的诱惑,青藏最美的浓缩,哈达在雪中飘过,祝福在歌中传播……”听着这首歌,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在电视及网络上看到过的拉卜楞寺画面,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意境心由而生。我不由自主大声问,拉卜楞寺是什么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怕千万里来膜拜和参观学习?
   大家被我问得一时感到有些惊诧,互相对视着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表情能猜到“这不明知故问嘛”。看着大家满脸的谦恭,我想在每个人脑子里肯定都有一个自己的拉卜楞寺,或雄伟或神秘或圣洁……只是,被我这么突然的问话不知怎么回答了。
   见大家都不吱声,孙亚玲老师不紧不慢地说道:“拉卜楞”是藏语中“寺院最高活佛府邸”的意思,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夏河岸边。拉卜楞寺又名扎西奇寺,是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康熙五十三年建立“拉章”(嘉木样佛宫),纪念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拉章”后来变音“拉卜楞”,意为活佛的最高府邸。是甘肃南部藏族地区最大的寺院。那里有满街的红衣僧侣,也有虔诚的藏民;既有梵音声声,也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寺院的墙面由红、黄、白色彩组成,浓烈而鲜艳夺目。历史上,拉卜楞寺作为政教合一的中心,影响力遍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对于了解藏传佛教、感受宗教文化、欣赏建筑艺术、体验当地民俗及促进文化交流都很有意义。
   大家被孙老师的一番话说得情不自禁,路途跋涉的倦意荡然无存。纷纷摇下车窗玻璃向外张望。天空如洗洁净深邃,远处有雄鹰在草原上空展翅飞翔,湛蓝色的苍穹云朵各异,有的如同盛开的莲花,有的像欢快舞动的仙女,道道云层如哈达飘扬着吉祥。我感叹还没到拉卜楞寺,就感受到了来自天空的祝福。
   到了拉卜楞寺,已是下午三点。走进拉卜楞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宏伟壮观的建筑群落。寺庙整体布局错落有致,金顶红墙、飞檐翘角,尽显藏族建筑的独特魅力。沿着宽阔的石板路继续前行,清新的宗教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像乘着风儿的天使向我们扑来,令每个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超然的温暖和宁静。阳光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庙宇与云层交相辉映,为眼前的拉卜楞寺镀上了一层浓密的金辉,高贵而辉煌,传递出来的静谧和神圣,令人心生敬畏。
   依次可见大经堂、弥勒佛殿、时轮金刚院等各个金光闪耀的铜质鎏金庙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不可抵挡的亮丽。那每一寸辉映,都在诉说着拉卜楞寺的历史,精美的装饰似件件艺术品,都在展示着藏文明的魅力,作为信仰的符号,承载着历代无数朝圣者的期盼与祈愿。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仿佛时间在此凝固。思绪间,一缕亲吻柔纾的风,轻轻地在我的额头轻抚而过,我心灵的感应如收到美好的传递,感受到了拉卜楞寺深厚的宗教底蕴和虔诚的信仰气息。
  
   一、宏大氛围的灵动与和谐
   走在寺院里,有年龄不等的僧人三三两两地从我身边经过,他们身着红黄相间的僧袍,手拿佛珠默念佛号,摇动经轮呼呼作响。或诵经礼佛,或打扫庭院,他们忙碌的身影在拉卜楞寺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我目送着他们来来往往,聆听着他们喃喃的祷告声,感受着这份来自心底的平静与力量。
   在寺院的大殿广场,正赶上难以遇到的祭祀活动,有等待的游客,也有三五成群的僧人。我有幸与一位在我身边等待祭祀的喇嘛攀谈起来。谈及拉卜楞寺,他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他告诉我,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1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静谧而空灵。正是这种寂静中透露出的生命力和活力,才使得拉卜楞寺显得更加宁静和庄严,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这座寺庙不仅承载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同时还是传承和保护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祭祀活动完了你可去亲身观瞻。
   站在拉卜楞寺里,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不禁思绪万千。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和谐是存在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平衡。”或许可以这么说,拉卜楞寺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庄严与灵动和谐之美,正是因为其内部各元素之间氛围的和谐统一。
  
   二、随风轻响经幡的祝福与传递
   在拉卜楞寺的寺庙中,经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经幡,在宁静氛围中随风响动,犹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在寺庙中轻柔地诉说着信仰的故事,传递着来自高原的祝福,滋养着每一个朝圣者的心灵。
   我上前仔细端详,这些经幡上都印刻有经文与祈愿,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还看到经幡的颜色各异,赋予了人们多种祈福。红色象征着生命和幸福,黄色代表着丰收与希望,绿色则传递着生机与安宁,白色意味着纯洁与祈祷,而蓝色则寄托着对天空的向往与自由的渴望。风轻轻吹来,带动它们一同摇曳,仿佛在与天地对话,诚恳地传递着人们的心声。
   每一面经幡的飞扬,都像是在诉说着藏族人民对神灵的敬仰,象征着对世界和平与安宁的向往。我在拉卜楞寺里,看到朝圣者们常常驻足,虔诚地注视着那随风飘扬的经幡。我想他们有的人在心中默念祷告,希望能将自己的愿望寄托于风中;有的人则双手合十,闭目感受那一份来自信仰的宁静与归附。
   在这样的时刻,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仿佛都被风吹散,留下的只有那份纯净与安详。经幡不仅是一种宗教的象征,更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每一个节日及仪式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承载着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在这里,随风轻响的经幡不仅传递着祝福,更是承载了人们心灵与信仰的桥梁,让每一个走进拉卜楞寺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高原的深情厚谊。
   他们每一次的祈愿,都会让心灵随着经幡飘向远方,带着信仰的力量,守护着每个虔诚的心。无论是在晨曦初露的清晨,还是在日落黄昏的傍晚,随风轻响的经幡总是伴随着拉卜楞寺的每一个瞬间,成为这片神圣土地上最动人的乐章。
  
   三、红白黄土墙的光影与交响
   在拉卜楞寺的宏伟建筑中,红、白、黄三种色彩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宛如大自然的色彩在这里找到了最佳的表达。
   那些厚重的土墙,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鲜艳如新,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当阳光洒在这些墙面上,红墙在光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热烈,犹如燃烧的火焰,给予人们无尽的勇气、希望、热情与力量;白墙则如同一面明镜,反射着周围的景物,给人以清新、清澈、纯洁与静态;黄色的墙面则散发出一股温暖的气息,是藏文化中智慧与丰饶的象征,仿佛包裹着每个踏入寺庙的人,让他们都能在这片神圣的空间中,感受到内心的沉浸。
   拉卜楞寺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藏文化深厚内涵的体现。每一种颜色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符号,红墙上绘制吉祥的图案,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白墙则常常配以朴素的装饰,强调内在的宁静与和谐;而黄墙上的图腾,往往是对智慧和丰饶的崇敬,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的生活。
   关于这三种颜色,在采风群里还有过一些讨论。孙亚玲老师在群里问:“拉卜楞寺,僧舍,为啥墙的颜色不一样?”看到群里有些寂寞,我便抛砖引玉地回复:“前段时间好像看过,是等级吧。在寺里只看到红,黄,白这三种颜色。”孙老师@我:“ 我查了好多资料,说的是等级,但是两面墙不一样,可能还是有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孙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说终于向拉卜楞寺的僧人请教了,僧舍外墙颜色不同的原因了。“由于从嘉木样活佛、四大色赤、堪布活佛到普通僧侣的建筑系统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嘉木样活佛的官邸以及色赤级别的官邸都涂成黄色,堪布活佛级别的涂成红色,而一般僧侣的住房则涂成简单的白色,但两面墙体相连而涂成一面黄色一面白色墙的僧舍,则是从西藏学佛归来并取得堪布学位僧人的住舍”。
   由此我才知道了在拉卜楞寺,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真正含义。后来在其他寺庙,走近这些颜色的墙面,我能够感受到的不只是一种色彩,而是含有广泛包容的一种文化符号。这种色彩的光影与交响,宛如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拉卜楞寺引导着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们,去领悟生活的真谛与内心的平和。使每一次驻足,都经历着心灵的洗礼,仿佛在这片色彩的海洋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方向。这样的体验,让我倍感珍贵,犹如在草原的富氧的绿风中,沐浴着阳光,感受着生命的脉动与超越。
  
   四、装饰雕塑的诗意与禅意
   在拉卜楞寺,走近那座座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藏文化的深邃与精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雕刻精美的门窗。这门窗及寺庙的横梁竖柱上,雕刻着佛教故事中的人物与神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那一尊尊菩萨的面容,既显得庄严,又流露出慈悲的气息,仿佛在向每一个进入寺庙的人传递着吉祥。
   在窗棂上,我常常被精致的花纹与几何图案所吸引,使我受到了独特视觉印象的冲击。在造型方面,拉卜楞寺的雕塑作品形象生动,无论是神态庄严的佛像还是威武的护法神,各种生动的造型,都展现了雕刻大师们通过对线条、比例和空间的巧妙处理,将一个个普通的材料塑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雕塑色彩运用上,拉卜楞寺的雕塑采用了丰富的色彩配搭,尤其是金、银、铜等金属光泽的点缀和映衬为亮点,为雕塑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神圣的灵性。在材质选择方面,拉卜楞寺的雕塑多采用青石、花岗岩等坚硬的石材木材进行雕刻。这些材料不仅能够经受住岁月的洗礼和风霜的侵蚀,还能够更好地呈现出雕塑的质感和韵味。
   在宗教文化内涵方面,拉卜楞寺通过塑造不同的形象和场景,表现了佛教教义和历史故事的情节。例如“三世佛”的雕塑分别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寓意着佛教的永恒真理和生命的轮回流转;而“十二因缘”则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人生的因果循环和生死轮回的过程。这些作品不仅让信徒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思想和文化,还激发了人们对信仰的坚定和敬畏之心。
   在表达藏族民间传说和英雄事迹方面,用“八宝吉祥”的藏族八种宝物雕塑,表达了吉祥如意和丰衣足食的愿景;而“文殊菩萨骑狻猊”的雕塑,则展示了文殊菩萨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他对人类精神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雕塑的内涵和形式,还使得这些作品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在诗意方面,拉卜楞寺的雕塑作品善于利用意象和隐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每一个形象和场景都蕴含着深厚的意境和丰富的态势。例如,“观音菩萨坐莲台”的雕塑则通过观音菩萨的端庄形象和莲花的纯洁象征来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平静的心态;而“莲花童子献哈达”的雕塑则通过童子的可爱形象和哈达的象征意义来传达出对客人的尊敬和祝愿。
   在禅意方面,拉卜楞寺的雕塑作品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这些雕塑作品通过简约、抽象的造型语言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来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例如,“梵天像”则通过梵天的端庄形象和简约的艺术处理来表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纷扰、回归自然本真的境界;而“文殊菩萨像”则通过文殊菩萨的智慧形象和深邃的眼神来传达出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洞察。
  
   五、佛珠流转中的沉思与冥想
   在拉卜楞寺,无论是来来往往的僧人,还是前来朝圣的当地藏族群众,总能看到佛珠在手指间轻轻流转,指尖的摩挲带来了心灵的平静,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仿佛能感受到每一颗珠子所承载的信仰与希望。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中,我想这些有信仰的人们,在内心深处,寻找的是繁忙生活琐碎后的暂行键,给烦躁的心安放着寄托和心灵的归宿。

共 74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以作者前往甘南采风参观拉卜楞寺的游记散文。作者从兰州出发前往拉卜楞寺,车里播放的音乐《梦回拉卜楞》,引发作者对拉卜楞寺无比好奇与想象。在孙亚玲老师的解说下,对拉卜楞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到达拉卜楞寺后,作者被眼前宏伟的建筑所吸引,感受到了拉卜楞寺深厚的宗教底蕴和虔诚的信仰气息。走进寺院,看到身着僧袍,手拿佛珠诵经的僧人,作者感受着来自心底的平静与力量。来到寺院的大殿广场,作者与一位等待祭祀的喇嘛攀谈,了解到拉卜楞寺的建筑历史以及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追求,令作者感慨万千。在寺庙中,作者亲眼目睹经文,感受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红白黄土墙,三种颜色的交织,让作者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着生命的脉动与超越。拉卜楞寺里雕塑的装饰,让作者感受到这些雕塑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表达出人们对艺术的美好追求。看到僧人手指间的佛珠,感受着生命的美好。看到转经筒,感受着信徒们精神境界,作者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情感真挚,文笔细腻,感悟深刻,引人入胜。感谢戈比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不断!【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30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2-23 12:19:34
  作者去拉卜楞寺采风,感受到独特的魅力,它的建筑、里面的僧人、寺庙里的经文、红白黄的墙、僧人身上的佛珠,都让作者感受到佛教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以及信仰的力量,引发作者对生命的的思考。文章情感饱满,描写细腻,引人入胜。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2-23 12:23:10
  文章情感细腻,语言生动流畅,结构严谨,主题明确,字里行间流露出作着对拉卜楞寺的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以及对信仰力量的敬畏。让人感受颇深,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戈比        2025-02-23 21:16:18
  谢谢梦在何处老师的的精美编按,辛苦了,问好,春安!
回复2 楼        文友:戈比        2025-02-23 21:28:34
  谢谢梦在何处老师的美评及鼓励。拉卜楞寺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它以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富有特色的民间习俗,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拉卜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珍贵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拉卜楞寺文化是安多各族人民拥有的无价之宝,其价值和意义,在新世纪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绚丽光彩。值得我们爱好中华文化的人们去学习,去探讨。问好,祝创作获丰。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2-24 17:40:44
  这是一篇游览寺庙的好文意,描写细腻,感悟深刻,场景感人,引人入胜,深入人心。好文章,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戈比        2025-02-26 11:19:05
  谢谢乡笛老师的文心可鉴及鼓励,学习永远在路上。问好,遥握!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2-25 08:24:02
  一篇游览拉卜楞寺的精美游记。拉卜楞寺,又名扎西奇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它不仅是甘肃南部藏族地区最大的寺院,历史上还是政教合一的中心。作者去拉卜楞寺采风,感受到藏族佛教的宏大氛围,无论是随风飘动的经幡,还是布局整齐,错落有致的寺庙建筑、红白黄土墙,以及僧人手中经文、佛珠等等,尽显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藏族文化的神秘魅力,拉卜楞寺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不仅是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所在,还是传承和保护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膜拜和参观学习。文章情感真挚动人,构思严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笔触沉稳自然,感受深刻,感染力强,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佳作,拜读学习,感谢戈比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老师春安笔丰,生活愉快!
淡淡的云彩
回复4 楼        文友:戈比        2025-02-26 11:39:34
  非常感谢淡淡的云彩老师的关注、洞见及鼓励。这篇小文写在了采风后的快三年之久,当时只写了文章的题记。拉卜楞寺是我见过寺庙最为壮观及规模最大的寺庙。亲临其境让我感到为之震撼,采风的人都觉得应当写点什么,但都无法下笔,写什么,怎么写,写了让读者读什么,都成了每个作家所思考的问题。正如汉台区作协副主席伍宏权老师在转发此文中说到“总觉得神秘、好看,也想用诗笔留点什么,可是,快三年了,依然空空如也”。此文,也就是完成当时采风的心愿,表达一种对藏文化的学习、探索、崇尚和敬意。问好,祝创收丰沃。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