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智械之思:Al时代的辩证审视与破局(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智械之思:Al时代的辩证审视与破局(随笔)


作者:吴炜枫 白丁,6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发表时间:2025-02-24 07:18:43

在科技浪潮的汹涌推进下,AI已从科幻构想走进现实日常,其影响力如涟漪般在人类生活的广阔湖面不断扩散。从智能语音助手随时响应指令,到图像识别技术助力安防监控,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到医疗领域辅助精准诊断,AI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世界。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生产力飞跃的大门,极大提升效率,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腾出更多闲暇,让我们有机会仰望星空、思索人生。但正如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I这把双刃剑,在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复杂的挑战,引发我们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深刻反思。
   毋庸置疑,AI带来的机遇是革命性的。在医疗领域,它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医学侦探,凭借深度学习能力,对海量医疗数据抽丝剥茧,助力医生精准揪出疾病隐患。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AI辅助诊断系统能敏锐捕捉影像中细微病变,让许多患者在病魔初起时就被察觉,重获生机。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借助AI实时分析路况,优化信号灯时长,疏导车流,让拥堵成为过去式,自动驾驶技术更是勾勒出未来出行的安全便捷蓝图。教育领域,AI化身为因材施教的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特点,量身定制学习路径,激发学生无限潜能。
   在文学创作领域,AI同样带来了新的可能。对于诗人而言,AI可以成为激发灵感的得力助手。通过对海量经典诗作的学习,AI能够分析出不同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韵律节奏,当诗人陷入灵感枯竭时,AI可以提供创意启发,如给出独特的意象组合、新颖的主题方向,帮助诗人突破创作瓶颈。AI还能协助诗人进行语言润色,快速筛选出更精准、更具表现力的词汇和语句,提升诗歌的文采。一些诗歌创作软件,能根据诗人输入的关键词、情感基调,生成初步的诗句框架,为创作提供基础,节省时间和精力。
   但AI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也存在不少问题。从本质上讲,AI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它生成的诗歌虽然可能在形式上符合规范,甚至堆砌华丽辞藻,但往往缺乏灵魂。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表达,而AI无法真正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家国之痛,也难以体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刻骨铭心。AI参与创作还可能引发版权争议,当一首诗是诗人与AI共同完成时,如何界定版权归属尚无定论。这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涉及文学创作的严肃性和创作者权益的保护。更为关键的是,AI创作的盛行可能会逐渐侵蚀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当便捷的创作工具触手可得,人们或许会越来越依赖AI提供的思路,从而丧失自主探索、挖掘内心深处情感的动力,使文学创作的源泉逐渐干涸。
   随着AI在各行业的深度渗透,重复性、规律性工作正逐渐被机器取代,就业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制造业流水线旁,自动化机械臂不知疲倦地劳作;客服行业,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答疑,这使得部分岗位人员面临失业风险。虽然新技术催生新职业,如AI训练师、数据标注员等,但从传统岗位转型至新兴领域,需要劳动者跨越知识与技能的鸿沟,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巨大考验。进一步来看,这种职业变革背后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塑。我们长期以来以劳动价值定义个人价值,当大量传统劳动被AI替代,我们该如何重新构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是单纯转向新兴职业,还是从更内在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等方面寻找价值支撑?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过度依赖AI还可能导致人类能力退化。长期依赖导航,我们在陌生城市可能会迷失方向;习惯智能翻译,语言学习能力或许会逐渐钝化。人类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在温水煮青蛙般丧失一些本能?就像《道德经》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度沉溺于AI带来的便捷,我们是否正一步步远离自我成长与探索的道路?
   AI引发的伦理道德困境同样发人深省。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在面临不可避免的碰撞时,应优先保护车内乘客还是行人?这是一个没有绝对正确答案的道德难题,涉及生命价值权衡与社会伦理取向。进一步深挖,这其实反映出人类在制定AI伦理规则时的两难处境。我们试图用人类的道德标准去约束AI行为,但人类自身的道德观念本就多元且充满矛盾,不同文化、地域的道德认知存在差异,如何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中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AI算法的偏见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训练数据的局限性,AI可能会继承人类社会的偏见,在司法量刑辅助、金融贷款审批等关键领域,产生歧视性决策,加剧社会不公平。这种算法偏见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的映射,它揭示了我们在构建AI系统时,如何避免将人类社会的固有缺陷传递给技术,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
   面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秉持辩证思维,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坚守人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充分释放AI潜能,加大在医疗、教育、环保等民生领域的研发应用,让技术红利惠及全体人类。借助AI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升偏远地区医疗水平;利用AI开发智能教育资源,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壁垒;依靠AI分析环境数据,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决策。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提升人类自身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是AI无法企及的人类智慧核心。学校应注重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持续学习机会,帮助他们适应职场变革。
   为确保AI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伦理准则迫在眉睫。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AI研发与应用,确保算法透明、数据安全,防止AI被恶意利用。国际社会也需加强合作,共同制定AI全球治理规则,避免技术失控带来的全球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大胆创新治理模式,例如建立AI伦理审查委员会,成员不仅包括技术专家,还涵盖伦理学家、社会学家、普通民众代表等,从多维度对AI研发和应用进行监督审查,确保AI技术的发展始终以人类福祉为导向。
   AI是时代赋予人类的强大工具,它承载着推动人类进步的希望,也暗藏着威胁人类发展的暗礁。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审视AI,在利用技术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警惕其负面影响,让AI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非迷失自我的迷宫。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中,开辟出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让人类文明在技术浪潮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共 25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AI这一新生事物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曾经它那么远,现在它那么近。作者对AI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辨析,开篇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AI是双刃剑,在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复杂的挑战。机遇在哪里?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科学领域,作者都一一进行了列举,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但我感觉,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意在提出问题,引起共鸣。接下来,作者重点阐述了AI在文学创作中应用的问题,如理解和体会、版权之争等等;提出了AI在各行业深度渗透后产生的价值重构问题、劳动力剩余问题、能力退化问题;强调了AI在伦理道德领域的困境以及算法局限性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平。对一个AI技术的粗浅认识者来说,这些问题令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同时,作者并没仅限于提出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坚守人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伦理准则。实践证明,每一次技术革命,势必会带来一次思想大变革,作者的文章恰逢其时,有见解,有深度,开启了我们认知的新里程,力荐赏读!【东篱编辑:佳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华        2025-02-24 07:47:22
  未来必将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老师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很及时,让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感谢赐稿东篱。
回复1 楼        文友:吴炜枫        2025-02-24 11:58:57
  谢谢老师,问好??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24 11:40:51
  AI走进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相应地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疑惑,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完善。例如当下的文学创作,且不说在单位的人写工作总结,几分钟就可以炮制一份交差,是不是从心底流出的,不必考虑。文学是心灵的表达,如果借助AI技术查阅资料,可能无可非议,但如果借助AI技术,替代作者创作,则不敢苟同了。正确面对一股科技潮,在先进的方式下找到我们与之相融的点,则是我们应该做的。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吴炜枫        2025-02-24 11:59:12
  谢谢老师,问好????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2-25 21:59:15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吴炜枫        2025-02-26 17:54:59
  谢谢老师,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