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不争(散文)

精品 【东篱】不争(散文)


作者:紫尘 白丁,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发表时间:2025-02-25 09:56:49

槐花簌簌落在青石板的清晨,檐角的铜铃忽然不响了。我搁下正在誊抄的《道德经》,发现墨汁正顺着宣纸的纹路慢慢洇开,像极了对岸山崖间游走的晨雾。沉吟片刻,我又低下头来看着经文结语:“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心想,这“不争”是否就是我追寻的圆满的境界?
   门内青砖地上落着几粒金桂,不知是昨夜的风还是路过的猫碰落的。藤蔓攀着太湖石垂下,露珠悬在叶尖将坠未坠,像极王维《辛夷坞》里“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意境。忽有穿堂风过,檐角铁马叮咚作响,那声音既不与晨钟争清越,也不和鸟鸣较婉转,只自顾自地在风里摇晃。是啊,这真正的“不争”,恰似这青铜铸就的铃铎,存在本身就是圆满。
   那年我在终南山长住,本是冲着三清观的藏书而来,不料道长见我捧着经书在古松下打盹,竟往我怀里塞了把锄头:“先学着让指甲缝里嵌满泥土。”自此晨钟暮鼓里,我跟着师兄们给菜畦分秧,看他们弯腰的弧度像是风中谦卑的麦穗。
   后山有条无名溪,碎银般的水珠终日跳着圆融的舞步。春分那日我见老道长久立溪畔,布袍下摆被水花浸成深青。“您在看什么?”他指着溪中圆石:“看它被冲刷三百年,棱角都磨成光了。”我忽然懂得,有些圆满原不必刻意求取,就像种子破土时从不与泥土争执,只顾肆意地生长,为人间送去绿的希翼。
   夏至的蝉鸣里,我常去帮山脚的刘翁晒药。老人总把当归与白芍铺成太极图案,说药材也要呼吸天地之气。某日暴雨忽至,我们抢救不及,他却笑呵呵翻动濡湿的叶片:“你瞧,水渍渗进去的纹路,倒比往日晒的更有滋味。”竹筛里的水珠滚过蜷曲的橘皮,恍惚间竟像流动的篆字,这朴素的养成之道,暗合“顺天理以尽其性”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恰似另一种不争的圆满。
   最难忘怀是白露前后的采菊时节。师姐们挎着竹篮沿山径逶迤而行,裙裾拂过的地方,晨露便化作细碎的星子。她们从不攀折开得最盛的,反是挑那些将开未开的骨朵。“等它们自己愿意低头时……”师姐话音未落,一阵山风过处,几朵金菊恰恰垂落在她篮中。
   深冬围炉夜话,三清观的老松会把影子投在经卷上。师兄煮茶不用活火,只取炭盆里的余烬煨着陶壶。“急什么呢?”他拂去壶嘴的白汽,“你看窗外那枝梅,越是雪压得紧,越要把香气渗进月光里。”果然,子夜推窗时,清冽的幽香正裹着细雪,在砚台里凝成半透明的花。
   如今想来,这秋菊谦卑中奉献,这寒梅承压中给予,不就是那不争的美德吗?老子讲:“人的肉体是短暂便消亡的,而灵魂生命却是长久的,德是一种灵性能量,能够洗涤人的灵魂,从而走上正确的道路。”“不争斗,不争霸,默默付出”恰恰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不仅可以让我们留在某处,还会让我们在来时的路上越走越远,欣赏到更美丽更不一般的风景。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以不争的姿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印记。东晋时期的陶渊明,面对官场的黑暗与污浊,他没有随波逐流,争权夺利,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满足。他不争官场的富贵荣华,却收获了自然的馈赠,收获了文学创作的累累硕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又如唐代的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半官半隐的生活中,他不争尘世的喧嚣繁华,而是将身心沉浸于山水之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用清新淡雅的诗句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妙,在不争中达到了艺术上的登峰造极,实现了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在这熙熙攘攘、逐利争先的尘世中,“不争”宛如一朵悄然绽放在幽僻山谷的兰花,散发着独有的芬芳,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美德。它并非是消极避世、懦弱退缩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洞悉生活本质后的从容淡定,一种对精神境界执着追求的智慧抉择。
   窗前的忍冬藤又抽了新芽。去岁秋天刻意修剪的枝桠,反不如山墙西侧那丛野生的蓬勃。暮色里研磨松烟墨,忽觉笔锋应如露水垂落,该饱满时自然饱满,该留白处且留白,就像此刻山月爬上东窗,并不与夕阳争辉,只是静静地,把屋子都染成了银灰色。
   闲暇时,我坐在钓鱼台的柳荫下休憩,忽见野鸭凫水,它们游过的痕迹很快被水流抹平,仿佛从未存在过。忽有晚钟传来,惊起芦苇荡里的白鹭,翅尖掠过水面时,打碎了满湖霞光又任其重聚……
   湖畔的二十四桥,静静卧在烟波里,看着这秋月春风,却从不言说自己的承重。不争如桥,拱起自己的脊梁,却成为传世的绝美风景。
   时光酝酿的结果,包括风景,都不是人为可改变的。
  

共 18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抄经的墨就像山间游走的晨雾,特来观看《道德经》文,那个结句,多么像着晨雾,不争而得意境。“不争”的视觉,让作者发现了很多的论据。几粒金桂怎样垂落?是风摇落还是猫碰落,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它不作挣扎,悄然而落。作者在终南山时,道长训诫他要先让指甲缝里嵌上尘泥。那条无名溪里的圆石,是三百年冲洗的结果。与刘翁晒药,忽遇大雨,雨水顺着药叶的纹络而流,更有哲学的意蕴。师姐们采菊,不摘花正开,却得菊花纷落于篮中。围炉夜话,不去活火,而用灰烬,悟得梅花为何不争与雪同处。古往今来,多少人反而“不争”而留下芳名,陶渊明,王维,他们失意于官场,得志于山川文学。在作者心中,不争就是深谷幽兰,是从容淡定的精神内核。看野鸭凫水,不留水痕,看二十四桥静卧烟波,岁月也不给它承重,只留下人间多少诗。不争,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如果一味地解释,可能就没有多少人喜欢听了。作者调动生活里的观察经历所得,来以小故事的方式诠释不争,可读性教育性都很强,易于为人接受。起首自然,入题精当。结尾推出二十四桥风景,与时光对话,将不争的内涵提升为禅意。这显示了作者创作的用心。语言很有风格,那些引述的句子,并非是什么名言警句,但却是我们参悟不争境界的钥匙,平常却又有发人深省之力。我们不知作者的身份,但从文中的细节看,作者应该是一直在修行的人,世上修行的基础课程就是“不争”,作者深得禅趣,也得人生哲学。【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30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25 10:00:24
  一粒种子,落土为安,以幼芽和泥土厮磨,终于让土地有所收获,种子不争,却生生不息。一朵秋菊,一阵山风,无关品种吧,也有落于秋风里的,并非都挂枝头。不争,更得特别的境界。作者引述很多生活细节,生动地诠释了不争的哲学和人生境界,写得精彩精粹!感谢作者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远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2-25 11:26:56
  一生清淡,不疾不徐,如一缕清风,自然洒脱!文题为不争,其实是在争!不去强调为最好!个见!祝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25 12:07:03
  我也赞同枫桦先生的观点,无争的态度,未必就没有所获,因为最好的收获和安排,都不是强争而来的结果。紫尘老师的文章,充满了哲学的思辩意味,很耐读。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2-25 22:00:52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5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2-27 16:01:18
  不争,德也,欣赏美文,遥祝老师春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