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在】大唐人的送别与困顿(随笔)

精品 【浪花·在】大唐人的送别与困顿(随笔) ——读高适《别董大》


作者:吴需荣 举人,3963.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2发表时间:2025-02-28 17:57:38
摘要:梦回大唐,感受大唐雄风;读一首唐诗,感受唐人的豪迈气象。社会不应该唱衰年轻人的梦想,要给青年逐梦的空间。

都说汉唐雄风,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历史学家可以找出无数例证。
   当我们翻开那本厚厚的全唐诗,看到唐人的送别和困顿,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送别,当然是依依不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但是,大唐人的送别,骨子里透露出的是豪情,是自信。分手不是分手,而是各奔前程,各自奔向美好的未来。困顿,应该伴随的是苦楚,是无奈,但在大唐,尤其是盛唐,困顿总是暂时的,没必要斤斤计较于眼前的生活,该喝酒还是喝酒,千金总会有的,散尽还复来;前途更是有的,我辈岂是蓬蒿人。盛世雄风的感受不在于经济,不在于政治,不在于军事,那些都是历史书上虚无缥缈的东西:盛世的豪迈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在于人,在于由人组成的全社会展现出的风貌。
   当一个社会中,人人洒脱自信,个个对未来充满理想,这样无忧无虑的社会,自然展现出了令人向往的豪迈之气,所以才会万夷宾服万邦来朝。当然,唐人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自己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强盛。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就是大唐盛世人的进取精神的显著体现。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第一首,先写景,后抒发感慨。云是黄的,太阳是黯淡无光的,北风吹来,大雪纷纷,营造出凄凉惨淡的环境,说明自己和友人分别,心情也是凄凉惨淡的,这是送别的常理。但是,大唐人就是大唐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纵使心境再凄凉,大唐人还是有着从容自信,有着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所以下句很快一转,转为劝说朋友,不要悲伤,前途无量,有大好的前程和新的朋友在等着你。此句一出,整体格调转为慷慨激昂,这就是大唐雄风。这句诗也成了千古送别最佳名句。第二首,直抒胸臆,写送别时期生活困顿的感慨。翮指羽毛中间的主茎,代指羽毛,这里代指鸟,全句是感慨自己像鸟儿一样,到处流浪漂泊无依,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了。当时高适的生活显然还是困苦的,正如现在四处漂泊的年轻人一样。但他在困苦中依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所以他即便当时想喝酒都喝不起,也没有丧失信心,而是觉得这是生活对自己的历练。自己是大丈夫,应该是历练还未到期;反过来说,等时间到了,时机成熟,自己必将一飞冲天,大展宏图。
   在任何社会,年轻人总是要受些挫折的,太顺的经历往往出不了顶级人才。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太史公也曾列举了史上太多经历了挫折而成就大事的英雄豪杰,所以年少时经历困苦不足为奇,也不足为意。
   问题是,社会要给年轻人看到希望,看到辛苦的价值。比如,我愿意寒窗苦读,但国家要给我学以致用的机会,至少是考试改变命运的机会,能让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愿意做学徒任劳任怨,但我要学到真本领将来也能成为师傅,至少能学到养家糊口的本领;我愿意从一个行业的最底层做起,但我要看到我可以在这个行业逐渐积累起人脉、货源、销售途径等资源,将来可以做行业的翘楚,至少可以在这个行业立足。最可怕的,是全社会都抢着去做快递小哥这种无需技术含量,也没有发展途径的谋生工作。当看到经过多少年教育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最终还是和初中生一起去争抢快递小哥的工作时,我总感到一阵阵的悲凉。
   我没有歧视快递小哥的意思,我也很尊重他们的辛苦劳动给社会创造的价值,但我更认为,一个接受了专业教育的人,应该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底层做起,这才不是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做老师,哪怕进不了编制,也应该在民营学校甚至自己开办补习班,最终一步步成长为名师;一个学电焊的,就应该苦练自己的基本功,成为合格乃至杰出的电焊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任何一个行业,即便做不到翘楚,也至少能通过专业技能养活自己,这样才对得起社会花在自己身上的教育资源。
   很多人都说张雪峰制造焦虑误导专业填报,但其实张雪峰也说过,无论什么专业,只要你能做到在这个行业的前百分之五,都大有可为。张雪峰没有说错,社会上的年轻人更应该做的是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更有价值,而不能年纪轻轻就去从事毫无专业壁垒没有技术含量的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这样是荒废了自己。
   任何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是应该俯下身去从事最基本的工作,但也要抬起头来看看将来的前景。当然,责怪年轻人是不对的,我们这些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如果身在大唐盛世,我相信他们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社会更应该对他们给予充分的上升途径,给予他们希望。
   高适送别董大时,连喝酒的钱都没有,寒酸到何等地步,但他只是感受到贫贱未足,只是困难没过,并不是对未来丧失希望。而且,他还能对董大说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豪气满怀的诗句。后来,也正如他所料,他大器晚成,五十岁才当了官,但一步步高升,最终成了节度使,是一方大员,还曾资助杜甫生活。人的眼光和境界,确实可以引领人的一生。
   梦回大唐,感受大唐雄风;读一首唐诗,感受唐人的豪迈气象。社会不应该唱衰年轻人的梦想,要给青年的逐梦空间。一首七绝,记青年时期的好友们:少年意气在他乡,敢舍千金换酒尝。辗转群星留各地,开枝散叶美名扬。
  
   (原创首发)
  

共 21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的这篇赏析以唐诗为引,深刻剖析了唐代社会的豪迈气象和进取精神。通过高适的《别董大》,展现了唐人面对困顿和离别时的自信与豁达。文章不仅赞美了唐代的盛世雄风,也借机表达了当代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通过古今对比,强调了教育、职业选择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人怀揣梦想,勇敢追求的同时,也希望社会为他们创造更加广阔的逐梦空间。美文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浪花诗语编辑·贝拉迪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0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5-02-28 18:05:12
  读吴老师的文章,总是收获满满。愿佳作不断,精品连连!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