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父亲母亲(散文)

精品 【东篱】父亲母亲(散文)


作者:忆生 布衣,12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1发表时间:2025-03-01 09:46:18


   父亲在世的日子,和母亲一辈子都活在争执吵闹之中。在我的记忆里,很少看过他们和颜悦色的说过话,即便是到了我成家立业后,也还总是听到他们无休止的争吵声。但他们却在一起过了一辈子,在我的不可思议中,或许父母也是幸福着。
   也许是生活太过于贫穷,也许是一生不得志,也许是跟母亲思想文化差异太大,造就了他们难以融洽的生活,也给我成长的岁月留下了一片灰暗。
   七八十年代农村又穷又落后,直到今天我都是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贫穷夫妻百事哀,父亲母亲总是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大动肝火,摔碗扔盆,这在我脑海中都是常事。父亲偶有跟村里几个年龄相仿的人打打纸牌,有时候输了几块钱,母亲知道后心疼难忍,禁不住要骂上几句,心情不好的父亲便跟母亲对上火了,一场吵闹在所难免。衣食的短缺和油盐柴米的捉襟见肘让母亲也没有了好脾气,哪怕我们偶尔丢失了一块香皂或是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都要数落半天,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是一股无奈的辛酸。
   父亲没读过多少书,但从小跟爷爷做过道士,除了写得一手闻名乡里的毛笔字,还在文学上有一定的理解和见解。所以在八十年代末期农村时兴操办丧失的很多年里,十里八乡的人家办丧事都会请父亲去写祭文,选墓地,做法事,念悼词,对父亲多有崇拜之意,然父亲终究还是一个靠种田为生的农民,因此在他心里或许就有了某种失落感,于是对我和哥总是充满期待,希望我们能读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在哥没能走出去后便寄希望于我,而我也并不争气,学业平平,希望渺茫,这让他总是失望至极,心情无以承受希望之重。我记得父亲劳累了一天的无数个夜晚,在就着几颗炒黄豆喝下半碗冬酒后,便愁肠百结,忧虑万千,喋喋不休地唠叨着我的将来,要么说我种田也不行,要么说我读书也没用,要么说我这辈子媳妇也娶不到,尤其看到周围有别家的儿女考上某个大专院校后更是对我望眼欲穿。我时常在他的唠叨之中哽咽难言,母亲在不耐烦的时候说他几句,立刻就会引来一场全村都能听到的歇斯底里,我那时候也不知道他的心思,只是觉得心里对他特别厌恶,甚至无数次萌生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只是那个时候实在是无处可去。
   母亲是个没上过学堂的人,目不识丁,所以我感觉父亲骨子里是看不起母亲的,每次吵架的时候父亲言语里都要数落母亲娘家的文化缺失和无知,而母亲又是个性格要强的人,并不承认父亲是个有多少文化的人,两个人经常就烽烟四起,不得安宁。这样的场面留给我的记忆实在太多,以至于我如今都觉得难以置信的是父亲为什么当初要娶母亲,而且还度过了一生。
   直到我上了大学,父亲跟母亲的争吵才日渐稀少,但性格的不合还是难以掩饰他们的不和谐。在我出来了以后,姐姐们还常在电话里跟我说他们还是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时至今日,父亲已走了整整四年了,曾经对他的言行和厌恶我早已释怀,尤其在自己做了父亲以后,对他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每当想起从前总觉得他这辈子很可怜很悲哀。而回忆里更多的是他的晚年生活,对我无尽的叮咛,为我感到一生最幸福的骄傲,还有苦尽甘来依然节俭的生活,这些常常令我泪流满面,我记得在他离弥留之际,还省下了十万多的存款。
   我的父亲,你离开我四年了,我真的不再怨你,如果有来生,我希望你能生在一个温暖富裕的家庭,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得志的人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呜呼!
  
   二
   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尝尽了人世间的疾苦,就算到了日子富足的今天,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奢望,只要有肉吃还依旧觉得是天底下最幸福最满足的事情。
   经历过兵荒马乱和贫穷岁月的母亲,在她心里,对于吃肉似乎永远都是一种很富裕很奢侈的生活。在我出来以后的很多年里,每逢寒暑假回去看她,她少不了的就是不厌其烦做肉给我吃。
   母亲父亲住在乡下,而我却过不惯乡下的日子,住在市里,一般都是白天回去陪陪他们。村里马路边长年有一个卖肉的铺子,我每次回去,就看到母亲在肉铺边走来走去,她看到我的车来了,就会很高兴地要卖肉师傅切肉,我摇下玻璃窗,总能听到母亲跟卖肉人说“剁肉”。卖肉人似乎早已形成了习惯,一刀下去,就是两三斤,母亲说:“剁那么多,吃不完。”卖肉人比鬼都精明,就会笑嘻嘻地奉承母亲:“哎呀,你崽回来了你不要多买点?你崽又有钱。”母亲乐呵呵的,就不再言语,接过肉就跟着我回家。
   只要我不说,母亲永远都是做两碗肉给我吃,一碗是红烧肉,一碗是肉汤。还不停地叫我吃肉,往我碗里倒肉汤。我有时候会对她说,我说妈,我天天都有肉吃呢,想吃点青菜,她说:“蠢,青菜有什么吃的?”我无语。我知道,她永远还活在过去的时代里,永远走不出贫穷带给她的阴影。这也让我懂得了,我孝敬母亲,那就是让母亲吃肉。
   有时候我实在忍不住要她炒点青菜,她便极不情愿去菜园子里摘几片空心菜,还是两碗肉加上这碗青菜。
   这两年,母亲老了,我只能把她接到市里安排姐姐们照顾,每次吃饭,母亲总还是用筷子指着肉碗要我夹肉吃,我只能忍住眼泪不让它流出来。
  
   三
   记忆中关于我妈跟我讲的很多事情,如今想起来便哑然失笑。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常跟我说不能用手指去指月亮,她说用手指指月亮就会烂耳朵,因此在我长到很大时候的那些年里,都不敢用手指去指月亮,生怕耳朵会烂掉,而且在我冬天耳朵被冻烂的时候还怀疑是不是自己用手指头指了月亮。我还记得我妈常在我耳边唱的一首月亮民谣:月光婆婆,借个筛箩,筛个米果,囧香家婆………
   月亮,在母亲心中就是一个神,保佑着她和她的儿女,必须对月虔敬。
   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醒来,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我妈就会及时把一块云片糕塞进了我的嘴里,意思是大年初一不可以乱说话,要不然一年都不吉利,而且还会给我一个小红包,里面有一毛钱。我记得有一次我无意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妈就狠狠打我一个耳光,还用埋怨的眼光瞪着我。大年初一早上也不能往门外泼水,所以我们起来洗脸漱口的水都是倒在桶里,等到下午或者晚上才拎出去倒掉。
   我妈说左眼皮跳就有好事,右眼皮跳就有坏事,村里很多人也都这么认为,我经常听到村里人时不时地说:今日右眼睛跳了一天,不晓得是不是有咋个事。忧心忡忡的样子就会写在脸上。有时候我妈遇到一件不愉快或者倒霉的事,就会深信不疑地说:怪不得我今天右眼跳了一天呢。
   我妈说喜鹊叫就是好事,乌鸦和一种死戛鸟叫就会有祸事,因此母亲每次听到这两种鸟的叫声便会不由自主地对着空中“呸呸呸”几声,以至于有那么一段时间在树上听到这两种鸟叫我也会胆颤心惊,以为会有大祸临头,直到今天我还厌恶这两种鸟的叫声。
   最难以忘记的是我妈那时候总跟我说她看到过鬼,我清楚地记得她在跟村里人晚上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她说她以前跟舅舅在船上打渔好晚回去,划船经过山旁河边的时候,听到山上有鬼说话,还拼命地往船上扔石头。她还说,有很多次她夜晚醒来,看到一个穿白衣服的鬼站在尿桶上,那时候听得我毛骨悚然,也让我从此心里有了“鬼”,每次我晚上从伙伴家里回去的时候总是异常恐惧,经过巷口的时候意念中就会有鬼从巷子里跑出来,吓得魂飞魄散。
   我至今不知道我妈到底是传说还是毫无道理的瞎说,但我知道我妈没有读过书,这绝对是真的。
   父亲和母亲,简直就是两条平行线,几乎永远也不能交叉,但他们成为了夫妻,成了我的父母。有的夫妻因为性格不同,需要不断磨合,而我的父母也需要,但最终是没有磨合得好,但他们还是坚守了婚姻,我不知这是不是美德,但他们一定为美好在不断做着努力。心中接纳不了对方,但也不打破僵局,在僵局里寻求和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和读书关系不大,生活本身就是文化,每个人理解不同,所以就产生文化碰撞。好在我父母的碰撞没有激化矛盾。不过,父母留下的“文化”,特别是母亲所持有的那些生活文化,我不敢赞同,我尽量消除其影响,做一个新时代的新人。我的健康成长,就是对父母的最大报恩。
  

共 31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家庭是我们最初的港湾,也是记忆的源泉。然而,并非每一个家庭的故事都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有的家庭在争执与吵闹中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文中所描述的这个家庭,父亲和母亲一辈子都活在争执吵闹之中。在作者的记忆里,几乎未曾见过他们和颜悦色地交流,无休止的争吵声贯穿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哪怕自己成家立业后,这争吵依旧未曾停歇。父亲虽没读过太多书,但跟随爷爷做过道士,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见解。他将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在了作者和哥哥身上,可当哥哥未能走出既定的道路,希望便全部倾注在了作者身上。而作者学业平平,这让父亲失望至极,那无数个借酒消愁的夜晚,父亲愁肠百结的唠叨,成了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母亲目不识丁,这或许是父亲看不起她的根源之一。每次争吵,父亲总数落母亲娘家的文化缺失,母亲性格要强,绝不承认父亲的文化优势,战火一触即发,家庭永无安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两个人竟携手走过了一生。如今,父亲已离世四年,曾经对他的厌恶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同情与理解。当自己也为人父时,才更能体会到父亲当年的无奈与悲哀。经历过艰难岁月的母亲,把吃肉视为富裕奢侈的生活。作者寒暑假回家时,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做两碗肉,红烧肉和肉汤,不停地让作者多吃。这份母爱,在简单的食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母亲对喜鹊叫声的喜爱和对乌鸦等不祥之鸟叫声的厌恶,以及那些关于鬼的故事,都深深烙印在作者的心中。尽管如今看来荒诞不经,但在当时却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恐惧,也成为了童年回忆中独特的一部分。家庭,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有争吵,有期望,有疼爱,也有恐惧。这些记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中最真实、最深刻的画卷。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珍惜那些曾经的点滴,理解父母的不易,带着家庭的温暖与力量,勇敢前行。非常感人的散文,好文力荐品读!【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01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3-01 09:47:28
  家庭,复杂而真实。父母争执吵闹贯穿成长,父亲期望落空,母亲疼爱用肉表达。如今理解父亲无奈,怀念母亲点滴。它有争吵、期望与疼爱,交织成深刻画卷,让我们珍惜过往,带着温暖与力量前行。 问候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01 11:48:46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父母的故事,很特别,可能是代表一部分人的父母,他们始终没有走进和谐,始终在性格碰撞,但最终,父母还是享受到这种夫妻关系带来的幸福。理解父母,从他们身上接受正能的文化,这才是我们写作父母文章的根本出发点。忆生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实感人,读了有很多启发。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01 11:49:1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保重。遥祝安康!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3-01 19:39:26
  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不一样的,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父母的关系无论和谐与否,但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是高尚的。很美发文章,学习点赞,祝老师工作愉快!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3-07 07:18:31
  文章写得朴实且灵动。读到老父亲走后,还留有十多万存款,我心里不是滋味,现在年轻人挣十多万不是事,而老年人在那种情况下还留有十多万,那是节俭节俭再节俭存下来的。我外公过世时,他预感身边会没人,把钱藏在了寿衣里,当他过世后,儿女拿寿衣给他换时,几万块钱“啪嗒”掉出来,那一下子,无人不落泪。读到剁肉煮肉那里,我泪目了,真得很幸福,也很幸酸。百感交集,大抵就是这个滋味吧。好文!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安,谨祝春好!
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07 21:29:10
  周五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父亲母亲》优秀作品,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