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暖】回忆母亲(散文)

精品 【云水·暖】回忆母亲(散文)


作者:华为 秀才,188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9发表时间:2025-03-01 11:35:33

早春,雪花随风飘舞,我缓缓伸出手,几片飞落的雪花,在我的掌心慢慢消融,如同我内心深处对母亲那份无尽的思念,悄然流淌。
   时光匆匆,弹指间母亲离开我们已十一年了。多少次在梦中,勤快能干的母亲依然穿着那件标志性的浅灰色粗布上衣,头顶灰褐色的纱巾,在地里辛勤劳作。那佝偻的背影,如一幅动人的画卷,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夜深人静,我不由得想起那片土地,那片见证了母亲辛劳与希望的土地,从贫瘠到丰饶,从荒滩到绿洲,每一寸都浸透了她的心血与汗水。她用粗糙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生活,每一粒面粉、每一个馍馍,都凝聚着母亲对家人深沉的爱与关怀。
   母亲,用她的双手,编织着家的温暖与幸福。家人最喜欢吃母亲蒸的馒头,紧致筋道,香味浓郁。母亲蒸馍时一丝不苟,从和面、发酵到揉制、上蒸笼,每一步都展示她高超娴熟的烹饪技艺与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袅袅升起的馍香,不仅唤醒了家人的味蕾,也氤氲出家的温馨与甜蜜。
   在母亲一生中,忙碌,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在很偏远的一所山村小学教书,除周末和寒暑假回家能帮我的母亲干点农活,一年到头,主要是母亲下地干活,操持家务,忙里忙外,帮手很少。就拿最忙的过年来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母亲张罗着扫屋、蒸馍,购置年货。即使到了年三十晚上,当我们聚集在电视剧前高高兴兴看春晚时,她还在仔细检查我们的新衣服,纽扣钉得牢不穿,衣领缝得正不正,有时会一直忙到夜深人静,为的是我们过年一大早就能穿上新衣服,可母亲却从没舍得为自己添一件像样的新衣服。
   我自小体弱多病,一吃豆面,就吐酸水,于是母亲总会变着法子,给我做一些带野菜的窝窝头和柿糠面馍滋补身体。尤其我上中学后,离家远,住校,周末回到家里,母亲会变着花样为我做好吃的,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兑碗面。虽说没有多少油花,但它调有母亲腌制的小蒜和酿造的柿醋,那浓郁的香气一股脑儿直往鼻孔里钻,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星期日回学校时,母亲一边给我装咸菜和玉米饼,一边问我在学校的表现,当听到我各方面表现很好,还受到老师表扬时,露出欣慰的笑容。并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母亲热爱土地,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结,她说人勤地不懒,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后山有一块地料姜石比较多,很贫瘠,别人都不看好,但经过母亲一镬头一镬头的开垦,覆土施肥,最终变成了高产田。每每是收了麦子,又种秋。有时候麦子还没灌浆,母亲就和父亲在麦沟中套播上了春玉米。也会在地堰的边角,栽上一两行红薯苗。尽管这块地每次耕作时费时费力,还要将犁铧带出的料姜石运出地块,垒到地堰上,但这块地种出的红薯,不但质优而且产量高,个大,尤其经过烧烤后,软糯香甜,别有一番美味。有人开玩笑说,那块地里的料姜石是不是有油啊,这么肥沃。其实,这正应了母亲那句“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果然不假。
   每年麦浪翻滚时,便是家里最忙的时节。父亲在二十多里外的学校教书,只有周末才能回来,所以母亲平时既要张罗一家人的吃喝,农忙作为顶梁柱还要去地里收麦,麦子拉回来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就要开启碾场、扬场模式。想想那时候,母亲操持一大家的吃穿已经很不易,若没有超强的毅力和辛勤的付出,就很难支撑起这个家。
   “民以食为天”,母亲对土地的挚爱伴随终生。每逢秋收后,院外的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地窑里贮藏着一排排青灵灵的大萝卜,以及金黄色的马铃薯。就连在放农具的那一孔土窑里,也放满了从地里收回来的红薯和大白菜。这些食材,能满足家庭一冬一春的生活所需。母亲常常教育我们:“戏没赖戏,地没赖地,付出才有收获。”在种完小麦之后,母亲还会上山坡上捡枯枝,间或有惊喜,可以捡到野生的木耳和地爪菜。这样冬天就有柴禾做饭、取暖也不成问题,餐桌上也多了些许美味。
   记得上初中时,我的上进心曾一度滑坡,母亲有所察觉后,就煞费苦心地教育我。有一次,我请假回家偷懒,母亲给邻居留了话,说她上山割荆条了,让我去帮她。我背着一捆荆条艰难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被路旁丛生的荆棘划破手脚后,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我意识到是母亲用劳动体验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来启发教育我。后来我不仅端正了学习态度,刻苦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而且还在闲暇时间跟着母亲学编筐,赚取学费。现在每当想起这些,我对母亲充满了感激,她不仅养育了我,更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母亲为人善良且又十分刚强。记忆中,每次我与别人发生争执,她总是先批评我。尽管很很多时候未必是我的错。她不仅不生气,还一个劲地给人家道歉,好像从来我都是理亏似的。母亲不会讲“让人一寸,得礼一尺”的大道理,她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为人处事谦让的好榜样,让我终生受益。
   人常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母亲年过八旬,先是出门被一只调皮的狗撞倒,摔成左股骨颈骨骨折。医生要做手术,倔强的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说:“没事的,躺一段就好了。”可这一躺就是半年,八个月后她又能下地干活了。然而命运就像着弄人似的,在她能行走第二年的一次劳动中,又摔了个右股骨颈骨骨折,这次,医生诊断后说:“老太太这次如果不下钢板,可能再也站起来了。”但母亲和上次一样,还是坚决不同意住院做手术,我们苦口婆心,最终没有说服母亲。在父亲和亲人们的精心护理下,母亲又能下床行走了。从这一次后,我们姊妹几个商量不让母亲再下地干活,但怎么也拗不过母亲。每次回家,她仍旧给我们准备好饭菜,还要为我准备走时要带的东西。我望着她那蹒跚的步履,双眼浸满了泪水。她后来做的饭菜时淡时咸,有一次竟然把碱面当做盐放进锅里,我们真正意识到母亲真的老了……
   那些年,朋友邀我出去旅游,我总想带父母去。她知道后,总是找各种理由来搪塞,她说:“人老了出去有啥转头,在电视上看看美景,名胜古迹,就像去游览一样,不也挺好嘛!”我很无奈。2014年国庆节,母亲早早收完了玉米,打完了核桃,院子里挂满了她做的晶莹剔透的柿饼,墙角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母亲满脸的皱纹绽开了花。我们回到家,坐在院子里,母亲一边挑选小麦种子,一边对我们说:“宝丰麦好吃,今年给你们再多种些……”望着母亲忙碌的样子,我赶紧劝她:“妈,您孙子已经上高中了,您也该歇歇了。明年暑假咱们全家去青岛看大海!”这一次母亲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好,咱们一起去看海!”但万万没想到,这竟是我们娘俩的最后一次促膝攀谈。
   在母亲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日子里,依然坚持种下了最后一季麦子。那日,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抹温柔的坚强。“这可能我最后一次给你们种麦了。”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如同风中摇曳的麦穗,轻盈却满载深情。我让她别说吓人的话,母亲微微一笑,说:“傻孩子,人生总有离别时。”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岁月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和依依不舍的表情。
   2014年10月12日早上,天还没大亮,突然接到父亲电话:“快回来吧,你妈不会说话了!”我大吃一惊,便赶紧拨打120,然后急忙开车往回赶。一到家,就奔到母亲床前,急切呼唤母亲,妈妈吃力地睁开失去光泽的双眼,没有血色的嘴唇上下翕动着,可是发不出一点声音来……很快我们把母亲送到了县人民医院抢救,不幸的是入院的第二天,母亲便溘然长逝。她永远离开了她心爱的儿女和挚爱的亲人,离开了守候一生视若生命的热土。
   母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没有留下片言碎语,也没有给我们儿女一丝一毫尽孝的机会。那个曾经无比温暖热闹的家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直至一把大锁锁住了老家的大门。人常说:“母亲在,家就在。”没有了母亲,我昔日那个充满母爱的温馨大家庭,也开始分成几个小家。岁月无痕,典范永垂,母亲在八十一岁那年遭遇了不幸,但她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爱与智慧的光芒。
   今天是正月十五,按照传统习俗,要给故去的老人送灯。我们兄弟几个徒步踏雪十多里回老家到母亲坟前点灯,寄托思念之情。雪花在头顶飞舞,踏进母亲开垦的那块地,雪花覆盖住了麦苗的大部,但仍有麦苗露出头向我们招手。看着这眼前的一切,泪水夺眶而出。泪眼朦胧中,我仿佛又看见母亲,身着那件浅灰色的土布上衣,头顶一条灰褐色的纱巾,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忙碌不停。
  
   (2025年2月)
  

共 33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记叙母爱的叙事散文。家庭与土地是母亲奋斗一生的两个主阵地,也是她一生的牵绊。在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充满艰辛与辛劳的一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勤劳、慈爱、谦恭、刚强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都喷涌着对母亲无限的思念与遗憾。 因为勤劳母亲让荒滩变良田,因为慈爱母亲让家的每一个角落充满温暖。那麦香四溢的热馒头,穿在儿女身上的大方合体新年衣衫,那揉进了野菜的窝头与柿糠面馍,那香喷喷让人食欲大开的兑碗面,点点滴滴都是母亲对家人无私的爱的奉献。让儿背荆条下山,是对儿子润物无声的教育,体味了劳动的艰辛才会对读书上进有新的企盼。责儿代歉,尽显宽广胸怀与母仪风范。有此母亲,膝下怎会有不肖儿男。两次骨折又重新站立后劳作不辍,其刚强性格,坚韧毅力让人心生敬佩。而母亲的溘然长逝,让作者悲恸不已。正应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使人惊醒,发人深省,行孝需尽早,常回家看看,别给自己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歉疚。本文感情真挚,叙事完整,构思精巧,寓情于叙,叙议结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情,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江山文学,祝华为老师创编愉快。【编辑:陌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0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尘        2025-03-01 11:45:34
  一篇用情至深的好文章,母亲的勤劳、善良、淳厚、刚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楼        文友:陌尘        2025-03-01 11:52:55
  读着文中作者笔下的母亲,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勤劳、善良、朴实、刚强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农村母亲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70后,我感同身受,让我们向这一特殊群体,向我们的母亲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3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1 12:32:48
  感谢云彩社长的精心指导,感谢陌尘编辑的精彩按编!老师的按编很精彩,在此深表感谢!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4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1 12:33:56
  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谢谢大家!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5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3-01 16:05:14
  我是含着泪都完这篇文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笔下的母亲,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勤劳,母亲的慈爱,母亲生活中的每个场景,又一次在脑海里回想。文章感人之深,是刻骨铭心的,难以忘怀的。问好老师,祝老师创编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1 21:26:47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向老师学习,祝老师佳作连连!
6 楼        文友:忆生        2025-03-01 17:03:20
  感人肺腑,感同身受。
回复6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1 21:28:45
  感谢老师的支持,相互学习,共励提高!
7 楼        文友:阿巧        2025-03-01 23:04:40
  一篇感人至深的怀念母亲散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往事一件件、一桩桩,母亲的慈爱形象跃然纸上。一字一句皆含情,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母亲虽然离开了,但她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却永远影响着子女。感谢华为老师带来的精彩散文!触人心弦,引人共鸣!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7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2 14:02:47
  感谢阿巧老师的指导和支持,谢谢您的精彩留言,向您学习,再次感谢您常指导!
8 楼        文友:乡笛        2025-03-02 11:32:46
  文章情感真挚,内容感人,语言朴实,描写细腻,母亲勤劳善良,慈祥可敬的印象跃然纸上。文章构思严瑾,让人百读不厌,深受启发。
回复8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2 14:09:41
  谢谢乡笛老师的指导和支持,谢谢您的精彩留言,谢谢您常指导!
回复8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2 14:32:48
  谢谢乡笛老师的指导和支持,谢谢您的精彩留言,谢谢您常指导!
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05 20:13:30
  一篇怀念母亲的精彩散文。文中母亲对于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对儿女深深的爱,都如同那早春的雪花,虽然消融在作者的掌心,却永远凝结在作者的心中。每当作者遇到困难,每当我感到迷茫,我总会想起母亲,想起她那双充满力量的眼睛,想起她那句“人勤地不懒”。如今,虽然母亲已经离去,但她的精神,她的爱,却如同那片见证了她辛劳与希望的土地一样,永远滋养着作者,激励作者不断前行。文章饱含深情,情真意浓,画面生动感人,富有感染力,让人久久回味。佳作,拜读学习,感谢华为老师带来的真情佳作,祝老师文丰笔健,春日快乐!
淡淡的云彩
回复9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6 22:34:57
  感谢云彩社长一直以来的指导和支持,祝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10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05 20:15:49
  恭贺华为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情感真挚丰沛,让人感同身受的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10 楼        文友:华为        2025-03-06 22:35:58
  谢谢云彩老师的指持和鼓励,向您学习!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