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在】IT行业精英的离职(随笔)

编辑推荐 【浪花·在】IT行业精英的离职(随笔)


作者:吴需荣 举人,3948.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发表时间:2025-03-08 16:23:55

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IT行业的精英,因为不满加班而离职了,这是常事。不同寻常的是,这位精英,面对领导安排的加班,在工作群里愤而以国骂回怼,并扬言“有本事开了我”,群里回应频频,均表示与他共进退。结果不出人所料,这位精英被开了,表示共进退的人却都留了下来。
    文章的观点是为这位精英遗憾。作者明显是一个过来人,也不满IT行业的加班潜规则,但顺利渡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也获得了很多经济利益,所以看淡了,觉得社会就是这样。这个年轻人,明显太嫩了,还不太适应职场。当然,文章没有批评,只是惋惜。可是,一则跟帖就扎心了,明确说,一群跪着的人,在对一个站起来的人评头论足。
   如何看待这位精英的离职?首先从法律层面上讲,他是受害者。《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有拒绝加班的权利,用人单位需要安排劳动者加班时,应该先征得劳动者同意,然后再支付相应的加班报酬才为合法。所以,劳动者拒绝加班一点问题没有,用人单位无权开除他。问题是,法律是法律,现实是现实,这篇文章没有从法律层面来讲,劳动者也未申请劳动仲裁,说明单位肯定是通过合法的手段操作的,也许是双方协商,劳动者自愿离职,也许是劳动期满不再续约。事实上,在我们外行看来,开除是一种处罚,是劳动者不能接受的,其实有的劳动者还不愿自行离职,就等着单位开除,因为开除后反而可能得到单位或社保部门的经济补偿。所以,法律不重要。
   那IT行业的加班常态化是对还是错?文章明显是赞成的。IT行业有其特殊性,员工的黄金工作期也就是十年,一般就是大学毕业后到三十多岁,年龄再大就无法适应该行业对头脑的要求,所以成熟的员工大概率会转到管理岗位。那么,黄金十年,要尽量压榨,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共识。文章认为,对企业来讲这是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甚至扩大到国家层面上讲,说中国人也不比外国同行业人聪明,我们需要赶超,就必须加班。对个人来讲,这是利用年轻多赚钱,所以,皆大欢喜,利国利民,双赢。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这个观点最大的问题,是忘记了IT行业的员工是人,不是机器,是有休息的权利的。企业利用员工的所有时间剥削劳动,事实上让员工没有休息权,带来的职业病,甚至没时间谈恋爱等等,这些影响不是用钱可以弥补的。国家需要加班才能赶超西方,更是滑稽,工作量是死的,当人手不够时,我们可以选择让员工加班,也可以选择招聘更多的人,这完全是资本的选择,和国家大计完全是两个概念。对员工有利更是荒诞,有几个员工愿意为了钱而让加班成为常态的?或者单位让员工自主选择就行了,事实上,文章也说了,企业是先问有没有人愿意加班,没人愿意才指定加班人员的。
   所以,加班常态化肯定是不对的。那不对的事为何成为常态?还是与经济利益相关。正如刚才所说,企业不愿多招人,那就拼命压榨员工的黄金时间,而员工也是敢怒不敢言。很简单,当加班成了行规,你敢于反抗一个企业,就成为行业公敌,你就无法再在这行业立足,那你多年所受的教育,所有的安身立命技能就无用武之地。文章也说到那个不愿加班而离职的员工,基本不会再有相关企业聘用,所以单位上说和他共进退的员工一大堆,但都是道义上的支持,没有谁真正和他共进退。这是人性,无法批评谁。谁熬过了这黄金十年,企业看重,可以转为管理岗位,继续自己的白领精英之路,等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谁熬不过,那就被行业淘汰。事实上,文中的员工根本不需要成为行业公敌,他在这个企业干不下去,同样的行业,他在别的企业也干不下去,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我们小城市就曾经有个类似的IT行业的精英,因为受不了天天加班,结果从大城市辞职返乡开了间蛋糕店。我不想评价他对还是不对,反正他选择了远离这个行业,也事实上证明了自己白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
   那么,这个行业是不是就没救了?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执法部门的强力干涉,干脆禁止IT行业的加班行为,不管自愿还是被迫,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是被自愿,即不得不自愿。二是自己的提升。说实话,IT行业说起来高大上,实际上现在从业者的要求也不算高,现在的IT企业有很多是设计开发软件的公司,技术要求并不高,事实上重要的是,能把开发的软件卖出去,或者跟客户谈成可以接到设计软件的业务。所以,贵为IT行业的精英,工作并不是不可替代的,普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都可以处理。反过来,如果你真的成了某个企业的技术骨干,成了企业不可或缺的人,你才有底气对企业说不。试想下,如果某个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对企业说“有本事你开个我”,可能企业还真不敢开了他,只能和他谈判。所以,当不能改变外部环境,我们只能提升自己。
   回到文章的评论。当一群人都跪下时,你一个人站起来,有没有用?事实上,这是当年鲁迅的困惑。当社会是一个铁笼子时,困顿中死亡反而不感到痛苦,当你清醒而又无能为力时,会感到格外的痛苦。但是,一个人清醒了,价值在于,他可以唤醒其他人,大家一起砸破铁笼子,而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去砸铁笼子。所以,一个人站起来是没有用的,要有一群人站起来才有用。当然,我愿意对这个站起来的人付出我的敬意,他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之人。但大勇的人就应该承担勇敢者的代价,虽死不悔,那他被这个行业抛弃,就不要感到后悔,甚至要感到幸运。如果他舍不得这个行业,那就别鲁莽从事,还是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再对领导说不。勇敢和鲁莽,区别就在于,是深思熟虑愿意承担后果的反抗,还是一念之下的率性。

共 21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抒写了一个挺长的关于IT行业加班问题的讨论,还提到了一个精英因为不满加班而离职的事件。作者质疑加班常态化是否合理,探讨行业出路,以及个人如何应对。同时,作者引用的评论提到“跪着的人”批评“站起来的人”,这涉及到道德评判和集体行动的可能。要避免过于偏颇,保持客观。既要承认加班文化的弊端,也要理解企业运营的压力。可能需要平衡理想与现实,指出改变需要多方努力,而不仅仅是个人或企业的责任。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3-08 16:25:10
  感谢老师赐稿征文,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