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暖】早读的昔与今:课堂上的思与变(随笔)
清晨,早读时间,我像往常一样站在教室外,隔着窗户向里望去,发现几个学生像无头苍蝇一般在教室里乱窜,嘈杂声也随即传入耳中。与往日井然有序的朗朗读书声相比,简直天壤之别。此番场景让我心中升起一股怒火,恨不得立刻冲进去,揪出那几个“害群之马”,狠狠收拾一顿。然而,转念一想,冲动是魔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做了一下深呼吸,努力使心情平静下来。
我知道,刚开学,学生要从寒假懒散状态调整过来,还需时日。上学期每天早读时分,只要我一走进教室,学生们就会专心致志大声读书或自觉给组长背书,呈现出勤奋上进的精神面貌。我一人要管两个班早读,分身乏术,难免顾此失彼,所以很多时候我在两个教室外面来回巡视,以便照看所有学生。
近年来,关于孩子的读书的话题屡见不鲜,尤其是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他们常常感叹如今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少。他们不断向我倾诉心中的苦恼:孩子在家根本坐不住,完全静不下来学习。不是一会儿找吃的。孩子们一拿起手机或看起电视,那专注劲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可一提到写作业,他们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痒,磨磨蹭蹭,好长时间进入不了状态。只有等到开学前一天,他们才开始手忙脚乱赶作业,完成情况和书写质量不言而喻。老师,不知道孩子不知道在学校表现如何?其实,我想说,孩子在家和在校表现,如出一辙。对于这种现象,好多班主任开始信心满满,使出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
学生与手机的关系,简直如热恋中情人一般。他们在家手不离机,在校虽然没带手机,心心念念。老师和家长在手机问题上可谓操碎了心,可一些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正如一些家长说的气话:“这样下去不是报废,就是走在报废的路上。”记得在假期与一位家长聊起这个话题,他很自责,坦言说:学生迷上手机,与他们自己关系很大。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他担心孩子外出,又怕孩子在家寂寞,于是就给孩子一个旧的智能手机。他自己作为家长,有时自己连上厕所也带着手机看一会儿。当他觉察孩子对手机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有一次,他下夜班回来,发现孩子在被窝里玩了一整夜手机,妈妈在家却浑然不知。于是,他下决心断网。本以为这样孩子能悬崖勒马,可他后来发现孩子竟为了蹭网,在邻居窗下蹲了一下午。他忍无可忍,对孩子进行了雷霆般的“皮带炒肉”。然效果如退烧药般,仅过了一天便恢复原状。后来,他又改变策略,变高压为怀柔,变批评为面对面谈心,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孩子变得更加叛逆。再后来,家长又改变了教育方法,可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因为孩子变化太快了。直到有一天,家长看到自己的手机被大量扣费时,才明白真相发生在夜里。原来,孩子趁妈妈入睡后,悄悄拿走了她的手机。孩子的生物钟似乎也变了,白天因为打瞌睡变得安静多了。
当再次与老师沟通后,这位家长有些失望,决定不管不问,冷处理一段时间,谁知孩子仍然割舍不下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怎么能对学习上心呢。最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班上这样学生不在少数。
当我轻轻推开教室门时,读书声才渐渐响起,可仍有几名学生依旧高谈阔论什么网络游戏。
对于不爱学习的他们,即使我拍桌子瞪眼,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毛毛雨”,起不了多大作用。即使我讲再多的道理,也白费力气。我忽然想到,莫不是自己早上布置读书任务不明确?还是……
我回头看了看黑板那一行遒劲有力的粉笔字,清清楚楚的字难道看不见?可我朦胧中似乎发现这清秀流畅的字,正被他们嘲笑得东倒西歪。回想自己三十年来的教学生涯,曾经为学生揪心过,幸福过,激动过,快乐过,也彻夜难眠过。然而对于当下的学生,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们不但娇气脆弱、而且怕吃苦,学习上更是缺乏动力。
以前在学校下自习教室关灯后,不少学生扔不愿离去,在楼道里借声控灯读书学习。记得有一天夜里,我住在学校,半夜我肚子不舒服,去教学楼后上厕所,惊奇地发现,我们班教室里竟有灯光。我走进去一看,原来是班里的一个后进生在灯下专心学习。当我告诉他该回宿舍休息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学生经过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那时候虽然条件苦了些,但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反观现在的学生,一个个生活和学习条件比当年的学生好得多,可优秀学生寥寥无几。难道是环境改变了他们,还是他们正在试图改变环境?
早读课我没有说一句话,第一节上课前,我临时改变了教学内容,在黑板上逐一列出了不读书的好处和坏处的大表格。学生就像瞬间被点燃了导火索一般,特别是平时经常上课不经常发言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口齿流利回答出不读书的好处:嗓子不疼;眼睛不近视;不用费心思考;轻松快乐等等,直到黑板上那一竖行空间被填满。接着,我开始让他们列举不读书的坏处。这时评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小声嘀咕,相比刚才的学困生,更显得小心翼翼。我鼓励他们,怕什么,有想法就大胆说出来!我想通过让大家对比、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我根据学生们的发言,在继续在黑板上写下“不读书的坏处”: 知识匮乏、思维局限、竞争力下降、未来发展受限、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当不读书的好处一条条被列举出来时,学生似乎开始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我让他们都一一记下来,学生们开始默不作声。我知道我的欲擒故纵已初见成效。
你们觉得,这些坏处和你们刚才说的好处相比,哪一个更重要?我问道。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学生们开始认真思考。我趁机继续说道:你们现在可能觉得,玩手机、睡懒觉很舒服,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的你们,可能会因为今天的懒惰而后悔?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会因为今天的无知而迷失方向?
我停顿了一下,然后温和地说道:学习有时候的确很枯燥很辛苦,但它是你们通向未来的钥匙。你们现在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变为成功的基石。
下课铃声响起,但学生依旧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走出去,他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接下来,我给学生布置《手机对学习危害的感悟》和《为什么我们要好好读书》两篇小作文。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不但给予表扬,文章还要被当作课前演讲的范文去读,而且我还把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日常照片和作文制作成美篇,发到班级群和对应的学生家长,让家长也知晓,帮忙添上一把力,扩大宣传。
又是一天全新的开始,早读铃声清脆响起,我走近教室,隔窗望去,学生们不再是以前那副自由散漫的样子。他们表情投入,声音洪亮,让我深受感染,不由自主跟随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