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面面观(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面面观(随笔)


作者:又见北极星 白丁,9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5发表时间:2025-03-16 06:23:31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面对情感问题时的不同态度,探讨了感性与理性看待问题的差异。作者因一位癌症晚期母亲的故事而深受感动,但张先生则从更理性的角度分析,指出人们的价值观和选择因人而异,不能简单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文章进一步通过《犬夜叉》中白心上人的故事,阐述了情感上的同情与智慧上的洞察之间的区别,强调了真正的人文关怀应是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价值观,而非单纯的情绪共鸣。

有时候,两个人看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眼光的不同。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情绪常常大开大合。听到不公的事情,我会愤愤不平;看一场煽情的电影,我会涕泪横流。而张先生则恰恰相反,他总是理智而淡定,能在我的直觉情绪中找到不同的突破口。
   比如昨晚,我看到一位癌症晚期的老母亲在镜头前诉说着自己的顾虑和担忧。她想陪儿子走过最后一程,却又担心这会影响到儿子事业初创期的发展。主播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劝她无论如何要给孩子一个尽孝的机会。他解释说,这不仅是帮助母亲自己,更是帮助孩子在未来10年、20年不会因未能尽孝而内疚。他建议母亲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出去走走,看看大海,尝尝美食,享受一下生活。但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位母亲依然在为家里不太富裕而担忧。主播心疼地劝她不要再考虑经济问题,这钱是一定要花的。我看得热泪盈眶、鼻子发酸,嗓音沙哑地将这个故事复述给张先生,并问他是否感动。
   张先生却淡定地问我:“哦,感动在哪里?”他随即指出,我只看到了一个片段,不了解整个过程,也看不清他人因果,便轻易陷入了感动的情绪中。
   “她操劳了一辈子,到人生的最后时刻还不舍得出去旅游,不懂得享受人生,这多可悲啊。”我辩驳道。
   张先生却说,不是每个人的想法都和我一样。主播建议她去旅游,还不如建议她回老家看一看,重新踏上从小走过的乡村小道,漫步于曾经嬉戏的农田。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勤俭节约了一辈子,如果突然去享乐,就等于打碎了他们过去一直遵循的价值观,情感上他会难以接受。人生的选择有优先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母亲或许并不渴望去远方看更美的风景,而是回到老家,与那些熟悉的老街坊们重逢,沉浸于往昔中,重温那些平凡却温暖的回忆。
   我有些吃惊,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张先生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我们常常以自身的标准去判断身边的事物,甚至出于善意的建议也只是基于世俗的广义标准。然而,真正的人文关怀,应该像一根羽毛轻轻落入心间,无声、酥痒、熨帖,让被关怀者感受到轻松与愉悦。
   这让我忽然想起了《犬夜叉》中的一段剧情。在白灵山上,住着一个怨灵。他生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饥荒战乱的年代,他致力于救死扶伤,被世人尊称为白心上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心上人决定让村民将他提前埋葬,因为他相信,当他圆寂之后,他的法身会变成活佛再次庇佑百姓。然而,当他真的躺入棺材,无边的黑暗让他产生了恐惧。他怨恨村民,不甘心就此离世,最终化成了一缕怨灵。后来,他遇到了半妖奈落。奈落告诉他,自私的村民为了自身利益将他活埋,他理应去怨恨世人。他以为自己得到了理解,灵魂获得了救赎,但内心深处始终有一股无法言说的悲伤。直到与巫女桔梗的对话,他才明白悲伤的根源。原来他并不是怨恨村民,而是怨恨自己。他本想做个圣人,但面对死亡时还是产生了恐惧,他无法直面人生的这一“污点”,在迷惘中一念成魔。桔梗抱住了白心上人,劝慰他生前已然奉献了太多,人皆有弱点,人们会接纳他的弱点并感激他所做的一切。顷刻间,白心上人内心释然,化作点点白光,飞升天堂,完成了自我救赎。
   年少时看这段,我被惊得头皮发麻,多年后再看,却有了不同的感悟。奈落对白心上人的经历给予了情感上的同情,正如我同情那位母亲一样,是情绪上的直给,而桔梗则有着更高的智慧,直接击中了他的心灵。
   这世界正如一个万花筒,“乱花渐欲迷人眼”,从不同角度看,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所以,还是要不断精进自己,才能看到“乱花”背后隐藏的真相。
   一件事,在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一个判断,我们常常是以自己的判断折服别人的判断,其实,在生活里,这些判断可能出自不同的立场角度,是值得参考的,生活的万花筒,会发生各式各样的事情,也产生不同的观点,面面观吧,或许个人的理解总是偏狭的。
  

共 15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任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作者感性,而张先生理性。一位患晚期癌症的母亲诉说自己的忧虑——怕影响儿子事业,家里经济不富裕等等,主播则建议其出去走走,看看大海,尝尝美食,享受一下生活,这些令作者垂泪。而张先生则建议其回老家看看,重温那些平凡却温暖的回忆。这让作者想起了《犬夜叉》中的一段剧情。主人公白心上人,最终明白悲伤的根源。原来他并不是怨恨村民,而是怨恨自己。人皆有弱点,但因为他生前已然奉献了太多,人们会接纳他的弱点并感激他所做的一切。年少时看这段,作者被惊得头皮发麻,多年后再看,却有了不同的感悟。世界正如一个万花筒,从不同角度看,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和感悟。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精粹,主题突出,不失为一篇富于哲理的好文。特推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16 06:25:39
  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视角,因而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怎么选择,并没有标准,选择你认为最合适那个。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6 12:09:56
  生命的最后,最好是得到关怀,但这种关怀的需要并非一样,各有心思。作者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是对生命的尊重。人的需要,说起来也不复杂,没有标准可言,最重要的是符合人的内心需求。让生命自由,才是最大的关怀。这篇文章很有份量,涉及怎样去关怀人的主题,大爱。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