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螺丝溪加速奔跑(外四首)
其一:螺丝溪加速奔跑
雨,越下越大
棚山岭一边拧着精湿,一边
瞅着旁边的对目山,羊古坳,曾家冲
——它们也成落汤鸡了
螺丝溪加速奔跑
——赧水河的容量
比我庞大
其二:初春
初春。田野。四周无人
一只公狗抬腿冲着田埂
撒了一泡无视和任性
事毕,低头瞧见密密麻的白
以为下院子的三嫂
新纳的鞋底种下的针脚
它惊慌,狂跑起来
尾巴上好像系着童声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其三:积蓄
风在天空翻着云的跟头
雷,奔走相告
下雨了,下雨了
耳背的爷爷用视线
测量檐水的粗细
喃喃:这回,水库也该满了
其四:无眠的躺椅
院落。夜,越来越黑越来越深
一架躺椅无眠,似在自语——
他已搬不动我了
他已搬不动我了
挤满天空的星星,好像
混浊,清澈的泪花
那么遥远和寒凉
其五:拐杖
木质的,粘满尘垢
在杂物间,偶尔
被寻找记忆的人翻动
搁置另一个角落,或被
新的旧物覆盖
若干年,若干年
“天堂不需要拐杖”
在长长长长的寂寞孤独里
自己安慰自己
【编者按】这五首诗构成了一幅湿漉漉的南方乡村切片,螺丝溪不是地理坐标,而是时光流淌的隐喻。作者以显微镜般的视角,将雨滴、犬吠、檐水、躺椅、拐杖这些乡村微末,淬炼成穿透时空的生命密码,在螺丝溪的褶皱里,藏着被城市化浪潮冲刷的集体记忆。整体呈现以下特色:1、水的双重隐喻:雨幕是贯穿组诗的第一意象。《螺丝溪加速奔跑》中,"棚山岭拧着精湿" 的拟人化,让群山成为会呼吸的生命体。螺丝溪的 "加速奔跑",既是暴雨中溪流的物理状态,更是乡村青壮年奔向城市的隐喻 —— 当 "赧水河的容量比我庞大",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感扑面而来。这种对 "水" 的双重书写,在《积蓄》中得到呼应:爷爷用视线测量檐水,水库的 "满" 不仅是农耕文明的生存渴望,更是一代人对 "积蓄" 的终极理解 —— 雨水是天地的馈赠,也是时光的存款。2被解构的乡村秩序:《初春》里抬腿撒尿的公狗,以动物性的率真解构了乡村伦理。当它把田埂的盐霜误认为 "三嫂新纳的鞋底",童声般的尾巴摇动中,藏着未被规训的生命本能。这种天真视角,在《无眠的躺椅》中形成镜像:躺椅的自语 "他已搬不动我了",既是老人身体的衰老,更是乡村空心化的具象 —— 曾经承载纳凉闲谈的躺椅,如今只能与星星的 "混浊泪花" 对话,成为被遗弃的时光容器。3、孤独的重量与温度:《拐杖》的木质纹理里刻着时间的年轮。当它 "被寻找记忆的人翻动",尘垢里藏着无数个被搀扶的清晨与黄昏。"天堂不需要拐杖" 的自我安慰,既是对死亡的豁达,更是对孤独的温柔和解 —— 那些被新物覆盖的旧物,何尝不是乡村文明的遗骨?这种物的主体性书写,在《无眠的躺椅》中延续:躺椅的 "无眠",是被遗忘的疼痛,也是拒绝被遗忘的倔强。四、方言的颗粒感:"下院子的三嫂"" 羊古坳 ""曾家冲"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地名,构成诗歌的方言密码。公狗 "无视和任性" 的撒尿,爷爷 "耳背" 的细节,让乡村生活的肌理清晰可触。这种地域书写不是猎奇,而是对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态的深情抚摸 —— 当螺丝溪加速奔跑,那些 "密密麻的白" 的针脚,那些测量檐水的视线,都是正在被稀释的乡村 DNA。五首诗连缀成一部微型乡村史诗,每个意象都是时光的琥珀。作者没有沉溺于乡愁的廉价抒情,而是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剖开乡村变迁中的生命阵痛。螺丝溪的流水里,藏着一代人的奔跑与回望,当 "野火烧不尽" 的春风再次吹过田埂,那些旧物的絮语,终将成为我们辨认故乡的指纹。期待作者新的精彩!【编辑:明月沧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80024】
2 楼 文友:伍培阳 2025-03-16 15:12:06
明月沧海老师下午好!谢谢您的详尽解读!祝春祺!
3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5-03-16 15:54:45
编按和诗歌,都很精彩。
4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5-03-20 09:31:59
伍培阳老师的诗歌,很有情趣,很有意境,值得一读。
5 楼 文友:伍培阳 2025-03-20 10:05:00
谢谢社长!春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