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蜀行偶拾(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蜀行偶拾(散文)


作者:杨东升 布衣,13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发表时间:2025-03-20 13:30:44
摘要:10年前在四川宜宾乡下二妹家探亲,偶然间的所见所闻。原创首发

姨弟一早起来去帮本队的一家帮忙去了。二妹说帮忙是帮自己,自己当年修房造屋的时候,抬预制板就全靠村寨上的人帮忙,一块预制板有七百多斤,四个人一块要从一公里外的公路边抬回来,每人肩上都有百多两百斤。那时候不通公路,好累人!一天抬下来,人们肩膀都磨破了,力也用尽了,人要软几天呢!
   四川农村那时候修房子不像贵州乡下,他们是把周围墙身砌好后,把水泥预制板一块一块抬来铺上,而贵州乡下建房则是在四周墙顶上浇一铺整块的混凝土。主人家看着帮忙的人那么累,于是把好吃的东西全都摆上了桌。山城啤酒几大箱,让你喝过够。每天吃四餐,帮忙的人早上从自家屋里赶来,就要吃早餐,早餐是一天中的主餐,因为休息了一夜,体能消耗时间太长,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才能供应抬预制板的需要。抬到中午十点过,帮忙的人已经抬了一两趟,就该加餐了,这一餐是次餐,能喝白酒的喝白酒,能喝啤酒的喝啤酒,主要食物是米豆腐(即梭梭)加了餐,人们又东南西北扯着闲谈上路了。到了午时两点钟,又是第二主餐,然后继续抬,一直抬到日落,吃了夜饭才各自散去。一日四餐,但人们都能吃,因为抬预制板毕竟是好沉好沉的体力劳动啊!
   二妹的家住在红石村,这是四川宜宾市翠坪区宋家乡一个最边远的小山村,全村四个生产队。他们的这一队地名老娃窝,住在长宁、江安、邯溪三县交界处,四周座落着牟坪镇、梅白乡、宋家乡、马家乡四个乡场,距离都不远,赶车只需要3元钱的车费。用姨弟的话说,老娃窝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地方,方圆五里,到处都是山包,不熟悉路的陌生人走来走去都走不出五里范围这个圈。山上树木葱笼,主要树种是垮皮树和楠竹。垮皮树是一种长得又高又粗的阔叶树,枝丫繁茂叶面宽大。树上的皮起先是灰色的,随着春夏时令的交替,到了秋天,树皮就一块一块地掉下来,一直垮上树梢,于是整个树杆就成了雪白的颜色。第二年依旧重复着前一年的生长情况,五六年就长成了大树。楠竹一大片一大片,风一吹,就形成了大海上雄伟的绿色浪观,像井岗翠竹一样,上至山顶,下到沟脚,全都是一片翠绿,形成了著名的宜宾竹海,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不同的是楠竹出奇的大,生出来的竹笋底部就有三寸的角心(直径),一层一层笋壳在春风的护理下脱下来,竹稍已经伸向了云端,可能是怕犯了天公的教条,在顶端就自觉地低下了头。长大的竹子外围角心五寸,可中间只有一寸直径的空心,一棵竹子重达二三十公斤,到了十月份,人们便把垮皮树和楠竹成批砍下来,装上车运到宜宾的长江纸厂,人们靠着几大坡商品经济林,还挣了不少钱。
   早餐过后,妻子说:她的屋里的卫生巾用完了,二妹说她的厨房电灯的开关烂了,正好我也想出去玩玩,就自告奋勇承担了到商店去的任务。
   从二妹的家到商店有五六里路,一般步行要半个多小时。商店设在到车坪镇去的公路边,地名为红土地。红土地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带地方的泥土、石头都是红色。所谓红石村也因此而得名。其实红土地这个地方,还有另一层意思,也就是在这儿有一土地庙,塑着土地公婆的尊身。姨弟的诠释最为恰当,红土地即红色的土地上有土地菩萨的尊身。
   天气出奇的热,室内气温高达32度,我穿了个背心和西装短裤就出发了。由于十多天没下雨,路上红色的泥尘松松软软,堆积寸多厚,走在上面还真有点软绵绵的感觉。虽然时间才早上九点过,可头上的太阳简直是个火球,走了不多远,全身都流汗了。路上碰上几个陌生的当地人,他们都帮我看上一两眼,因为我毕竟是个外地人。
   红土地的商店开得特别大,说是商店,其实还小瞧了人家,应该叫商场。整个一排店面共四间,里面摆满了农村人常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要想买啥就有啥。还有一间空屋里有一排高架凳子,上面摆着才划开边口的猪肉。空隙间放着几张八仙桌,桌子上杯盖亮洁,人们围坐在四周,天南海北地侃着,不时举杯呷口浓茶或土酒。老板娘是一个既高又胖的女人,脸上带着花一样的笑容,胸前的两个丰奶堆起好高,由于天气太热,她只穿了一件花白色的贴身衫,两山之间的沟壑是那么明晰而又深不可测。我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才发现刚才差点儿就去摸上一把了,难怪这家的生意这么火热。我想,老板娘的丰腴乳包可能就是如意的广告吧!
   “小兄弟,你买啥子东西哟?”老板娘用一口纯正的四川口音问我。
   “我买的东西有点多,卫生纸、电灯开关、香烟、笔记本、圆珠笔、还要喝两蛊沪洲土酒。”老板娘微笑着帮我所要的东西一一拿出来。我付了钱就走出了店门。刚出店门,才发现刚才那么强的太阳光不见了。抬头看天,天像锅底一样黑,太阳只露出一圈红色的光晕,地上越来越黑。天上的太阳变成了弯弯的镰刀,镰刀越来越小,最后纯碎不见了。地上已经漆黑,走路也看不清了。咳!见鬼了?天刚亮怎么就黑了?一会儿,太阳又从黑暗中现了出来,先是一弯丝线,慢慢变成镰刀,最后又圆了,我又继续走我的路。回到家里,二妹的娘娘(奶奶,此地人称奶奶为娘娘)说:“小伙子,你刚才看见日蚀没有?那是百年难遇的自然奇观的!"哦,是日蚀,我先前只在小学课本上学到过日蚀,刚才我还以为是要下暴雨呢!
   月球、太阳和地球三个星球运动到同一条线上,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对到地球上漆黑一片,这就叫日蚀。

共 21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蜀行偶拾》‌以四川乡村为底色,用细腻的笔触编织出一幅融汇劳动美学、地域奇观与日常魔幻的乡土画卷。作者以城市观察者的身份介入乡村肌理,在纪实与诗性间构建出多重叙事张力,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其艺术特质:1.集体劳作的生命史诗‌:文中对“抬预制板”场景的铺陈,堪称一部微型农耕文明史诗。七百斤水泥板的重量具象化为“肩膀磨破”“人软几天”的身体记忆,四餐饮食与劳作节奏的对应更暗含农耕文明的时间密码——‌“早餐主餐”对应黎明蓄力,“加餐闲谈”呼应中途喘息,夜饭散场隐喻日落归巢‌。这种以身体为尺度的叙事,将建筑劳动升华为群体生命力的共振仪式。“帮忙是帮自己”的朴素哲思,在贵州与四川建房方式的对比中形成回响:预制板的分散协作与混凝土的整体浇筑,恰似两种文明形态的隐喻——前者是‌人情编织的网状社会‌,后者是‌现代性的凝固个体‌。而啤酒与土酒、米豆腐与梭梭的味觉符号,则成为乡土伦理的物质载体。2.红土地上的地理诗学‌:作者以人类学田野考察般的精确,勾勒出红石村“三县四乡”交界的地理奇观。垮皮树的蜕皮生长与楠竹“低头触云”的姿态,被赋予拟人化神性——‌前者以年轮刻录时间,后者以谦卑对话苍穹‌。竹海“绿色浪观”的磅礴意象与“长江纸厂”的工业符号碰撞,暗示自然馈赠与商品经济间微妙博弈。“老娃窝”的迷宫属性与土地庙的并置,构建出双重空间隐喻:‌物理空间的山包迷阵与精神空间的土地信仰‌,共同构成乡村的“不可测绘性”。红土地的血色泥尘与日食时的“锅底黑天”,形成色彩蒙太奇,将地理特征转化为超现实的视觉符号。3.魔幻现实主义的市井变奏‌:商店场景是全文最具荒诞诗意的华彩段落。作者从“以为暴雨”到“百年奇观”的认知转换,完成从日常经验向宇宙敬畏的认知跃迁。日食的科学解释被刻意置于文末,与土地娘娘的民间话语形成解构性对话:‌“月球黑影”的理性叙事冲击“天公教条”的朴素想象‌,暴露出城市视角在解读乡村时的认知裂缝。这种“知识错位”恰是全文最精妙的叙事策略——外来者始终在现象表层游走,而土地深处的神秘逻辑永远若隐若现。4.未完成的乡土解码‌:散文结尾的日食奇观,恰似作者乡村书写的终极隐喻:城市文明试图用“卫生巾”“电灯开关”等现代符号介入乡土,却最终被“垮皮树年轮”“竹海绿浪”和“土地黑影”所吞噬。这种‌现代性凝视的挫败感‌,恰是《蜀行偶拾》最深邃的现代性反思——当钢筋水泥的预制板取代抬木夯土的协作伦理,当科学话语消解土地庙的庇佑神话,乡土中国的精神根系将如何在时代飓风中存续?作者留下这个未竟之问,如同日食后重现的太阳,既耀眼又沉默。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3-20 13:31:28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作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2 楼        文友:杨东升        2025-03-20 15:52:28
  谢谢编辑的精彩点评!
用心修建一座漂亮的红房子
3 楼        文友:任芳芳        2025-03-21 11:22:37
  二妹的一句“帮忙是帮自己”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小时候资本还没有肆虐,一切都还是原始的状态,肩挑背驮是最常见的生产方式,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人们就靠“转活路”来实现大范围的生产,你帮我铧田,我帮你栽秧,邻里之间的关系在集体劳作中也得到了巩固,春天的大地上充斥着农人爽朗的欢声笑语,浓浓的人情味寄托在金黄的油菜花上,迎风飘扬。如今,时代回不去了,”转活路“只能化为淡淡的乡愁活跃在文人的笔下,让有缘人满品其中滋味。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把一切无形的东西转化成有型的力量,历经岁月,依然能让读者感受到前人的生活状态,并使之永恒。望笔者用心生活,用心体验,发现生命的真善美,记录更多朴实的故事,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光芒。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3-23 07:33:46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