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艺海拾贝(随笔)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艺海拾贝(随笔)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0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7发表时间:2025-03-21 08:56:01
摘要:挚真、善良、仁厚、慈悲,是苍天赐予人的伟大品质,它是任何文学技巧都摧不垮的元神,大善者以大悲悯的情怀感受世界,会感受到常人难以感受到的真理和聪明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郭凯敏

偶然翻看收藏夹,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便开始翻江倒海地搜索记忆,不记得是哪年哪月,我收藏这些宝贝,却未能重见天日。总觉得不该辜负它们,收藏夹真是个好仓库,过去收藏叫压箱底货,凡压箱底的都具有收藏价值,金银珠宝,绸缎细软,祖上宝典,或者金杯银杯等。而我的收藏夹与此类无关,我收藏的是来自各地读者“真诚”阅读的回响。他们的真诚也正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模样,我从中发现“抱朴守真”原来是一泓活水。过去遇到这个成语,也只是个字眼,现在相遇它,如清水洗灵魂,如时光对灵魂的照见,是一种情感回放,也是一种读者对作者写作特点的定位回馈。随着年龄增长,我的文风不再有脂粉气,或者说,也许从来没有染过脂粉,一个人的生活历程,所接触的人群、语境,说话的气质,决定文字的品相,我本命为木,扎根泥土,纯粹的草根出身,自然而然的朴素,是岁月赋予我的剩余价值。有很多读者反馈说,总被我的文字所打动,说是语气中带着一种深情、诚恳、慈怀。很“母性”的评价。有一个网名叫“赵姐”的人,我一直误以他是女性,以女性的心理交谈过,一直不知其真人、真名,后来才知道“赵姐”只是网名,他的真身是男性。我哑然笑了!他在群里这样说:
   过眼云烟(陈亚珍)您好:
   每次读您的书,总是让我泪流满面,真诚是开启感动之心的钥匙。《孤独的回响》刚刚开启就震撼了我的心,我几乎手不释卷,一路追寻您的心路历程。您说,成长的经历让您为自卑挣扎了一辈子,倔强中挣扎只为了能够自由地享受正常人的待遇。这话一下子打通了我们彼此的心灵,让我感觉身临其境。成长的环境不同,而倔强的心灵历程如此相近,我没有为自卑挣扎一辈子,但我用您同样倔强的毅力,为不平等的眼光,活出自己而奋斗一辈子!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您在文学路上绽放,我为自己拥有一颗安定平静的心绽放!不用乞求别人的怜悯而自由地活着,也不为附和别人而自由生活!《孤独的回响》是一部人生的路标图,给人以启发是巨大的,这种朴素的感情纪实,最能打动人心,而且留在心里是永久的回响!真情实感的倾诉,绝不是华丽的词语所能及的!感动我的还有您亲历的真实写照!而且真实的生活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平凡在生活中显得伟大!这就是艺术效果!真是至高无上的!如今虚伪成性,无论是做人做文能保持真性情就是奇珍异宝。最终人们还是要真。真善美是永恒的真理!您的作品既是生活的真实。也是艺术的真实。两种真实都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真实的生活总会有很多的不尽如人意,我们总是把美好寄希望于明天,这才有了动力和力量,而在实现美好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之奋发,选择成了我们每个人的自由,真实的自我完善本是努力的终极,但自身的不完美也会影响对美好追求的围堵,这时就更需要那份真的执着!
   生活中坚持真实的自我尤为重要。一条河流有清泉,也有污水,它们可以汇合一起流向一个方向,这个时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我们都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因为清水遇上污水一样是污水,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事实,只是经过漫长的沉淀才会显露清的本色,真的东西也如此。
   喜欢您是因为您有一颗高贵的灵魂。
   您说得对:最低的也是最高的。天无墙而自高!地无测而自厚!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劲风无人吹而自动,草木无人种而自生……道是自然,自然即为道,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
   您拥有了对自然本身的认识和肯定,是别人不能被追求,也不能发现,是您认知以后丢不了的东西,这就是灵魂的至高。从您自认为的自卑中思考,到旷野中孤独的呐喊,陈述着自己追求的最终的真实。从而达到别人无法逾越的境界。我以为真也是一个轮回,从童真到返璞归真是信念者的路径,也许很多人都随世俗而堕入红尘,永无返回终老一生。真,是生命系统的灵魂,所以古人说抱朴守真!
   很认真地读完作品,有些篇章读了几遍。那来自心灵的共鸣让我坐过了好几站地铁。因为被您的倔强坚持感动着。您说得对,任何一种给予都是合理的。因为那是人格的升华。来自您生活真实感受的言语,让我又一次流泪!每每读您的文章总让我流泪不止……这不是可怜和同情的泪水,是欣慰、理解、共鸣的泪水,是来自心灵深处那种爱的泪水。如您所说:
   所有的人都是哲人,他们都有能力提前看透我的终局。一张张轻视嘲笑的脸叠成一堵高不可越的墙。我望着爱的荒原,行走在冰雪中,脚踏在生命的芒上迷茫!我什么都没有,一切条件似乎都不具备,甚至连爱与鼓励都没有。世界对我而言是恐惧的,面孔是狰狞的。没有爱,没有尊严,没有生存的理由。
   您恰恰是为了尊严,为了有生存的理由,让更多原本无助的人寻找到爱的源泉!感谢来自真实生活的文字,让人感动!谢谢您在浊世中给我带来一池清水,一种灵魂洗礼,一种精神享受!爱您!(2018年于北京5号地铁专线)
   我看了这段收藏沉默了好久,我的作品会有这么大效力吗?仿佛天籁之音,我突然觉得我很对不起读者,一段时期我对文学已经放手,虚无蒙住了我文心,我决定挥手作别。当时收藏这些文字一定是情动于衷吧?而今再阅,有无数道光束射进我的心灵,打开虚无的黑洞。想到他为写帖子坐过了好几站地铁,而文丝又这么清晰,最主要是这么沉浸,这么诚恳,他在京城工作该是多么匆忙,高节奏的生活,还如此诗情画意,如此有性情,如此努力建设自己的人格发展和升华!灵魂的对接皆是一种际遇。我由衷地感慨,文学也许对自己无甚大用,但它却能照亮某一个读者的心,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回馈他们的爱,未曾谋面却能心心相印。就像小草无用却能绿化大地,星辰无用却能点亮星空。其实我总能遇到一些感动,无独有偶的是,有一次到朔州采风,一个作者听说我要去,她放下工作前来相见,抓住我的手两眼发红,说看了你的《碎片儿》〈我的处女作)我一路流泪阅读,阅读完之后多时走不出来,直指人心的语言别人写不出来。我当时也怔住了!我的作品会有多样的感染力,对于阅读经验,我记得当年阅读美籍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的《飘》就是读完后思恋久久走不出来,虽然大背景是爱尔兰当时的社会状态,但斯佳丽和瑞德恰恰是当时社会道德标准的异数,吸引力主要是人物性格,心理文化的塑造,让人手不释卷。今听到读者对我的作品如此感受,我也是颇为意外的。这么偏僻的小镇,个体户做生意的女子,起早达黑还要写作看书,先让我肃然起敬!文学实合任所职业。最主要的是,我是个其名不扬者,她居然与我的书相遇,还劳顿她专程来见我。这便是人间最大奖赏吧?哦,真不知是为自己感动,还是因读者的爱而感动。
   另一个老友抱来一大包书,说签字吧,你的书我全都购来收藏了。我当时愣了半天,我真没想到我的书会有人尽数收藏,而且是熟悉的文友。因为感动,我回到家中把新出的书一应寄过去。我这才知道,艺术灵魂是以时间作保证的,三十年前的作品,我以为技术并不成熟,但至今能感动人,说明它不是时效性作品,可见技巧不是第一,用“心”写作才是根本。正如著名演员郭凯敏先生所言:读一部用心创作的作品,犹如延年益寿,创作一部用心挚真的作品,乃是共享众生的美好灵魂。
   如此看来,心,是何其强大的气场!三十年后《孤独的回响》仍然有人感动,我知道我的文心没有变,岁月的风霜并没有让我的心板结成冰,嘲笑和冷漠并没有让我萎缩成一滴蚂蚁的眼泪,也许我不大喜欢人群,但对人类仍有着深度的热爱,我写我心,一直存有鲜活的情感汁液。我想,或许文学创作真是我今生的使命,曾经酷烈的热爱突然淡去了,但读者的回馈让我深切地愧疚,久违了!
   另有一段收藏也是“赵姐”转来的:
   过眼云烟(陈亚珍): 我把您的一篇文章推荐给我的一位好友,他说看了之后一夜未睡,引发了他深深地思考。还写了很多感想。他说:陈亚珍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她说:
   奔腾不息的黄河,流淌的不是水而是血!
   此句让我不能自持,让我今夜无眠。但我还是带着强烈的冲击睡着了,半夜醒来,这句话又袭上心头,再也无眠了。我抽出了一支烟,我想象着黄河的汹涌,我们是它的子孙,我们带着血污,带着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随着苦难欢乐,所有的一切应运而来因时而去。陈亚珍像一位长途跋涉者,她停不下自己的脚步,似乎在孤独地寻找着自己,车迹所穷,恸哭而不知返。真想让她何不如做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忽而又想起红楼梦一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她还说:
   黄河,你时而是一朵朵血莲花,时而变成一条黑血河。
   她写到这儿说,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她感动的一定不是长河落日,不是朝如青丝暮成雪。她又说:
   黄河,你从来没有澄清过自己吗?
   这是她的一声长啸!我同时想:黄河,你可曾听到!她再也记不起小时候母亲的样子,窗外的月亮老大老大,涛声依旧!我没读过她的书,仅这篇文章足以让我敬佩有加。谢谢你的推介!
   赵姐说:这个就是他写的感慨,他给我交流,我就组合起来发给您。 
   这一席话让我涌上泪水,言语不多却如此揪扯我的心,同时也揪扯了他的心,揪扯到今夜无眠。他看一篇文章,即可洞察我的心。其深邃让我惊愕!是的,那时我还是个勇士、战士、斗士,一个长途跋涉者,以为正义在心,与恶习对抗,直到现在才明白,你改变不了任何人和事,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内心澄明了,眼中也就无沙了,斗志向内转,对不圆满的自己开刀!是的,我已经过上陶渊明的生活了,不是因为年老,而是因为释然。对黄河,对雪山,对野草的思索让我一点一点顿开,我终于知道人生来世就是一场修行,一切显相都是来修理自己不圆满的德行。功名利禄只不过试炼心性的诱饵,我也曾被它深深地拐带过,但没有被拐带多远,因为我发觉实现它,必得扭曲自己,蚀损人格,既然所谓的辉煌背充满了肮脏,何必做它的贱役?我停住了,我回头了,及时止损。不问世事,看淡红尘,不是放弃,而是放下。地球并无真理,连正义都是有方向的。《清静经》有言:“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只有天地运行的规律才是至理,何不顺其自然?我的哭泣,我的长啸,我在旷野中的呼喊,都是悲悯于浊世的苦难,而此时,回看这些赠语看到了我对人世间的思辨,也看到自己在人格建设路途中的痕迹,我回归了自我,我是个战胜自己的勇士。原来那些足以让人烦恼的,都不过是世间设置的诱惑,这才是真正的虚妄。事实证明,文学是心灵的桥梁,当心真清静时,文学就是利众的道场,何以抛弃呢?读者一次次地召唤我,让我一次次泪目。
   另一则收藏是我的一位友人宏咏转来的:
   过眼烟云(陈亚珍):认认真真看了你的《孤独的回响》,拿起来就不愿放下,一,语言的魅力自不必说,你一直在从事一种职业,好像工厂的工艺无止境,而你的D就是你的恩师,教了你一辈子手艺。有这样的严师不难出高徒。二,羡慕、嫉妒、恨。羡慕你能得到恩师的言传身教,终生受用,嫉妒你的机遇,但不是非常嫉妒啊,只是一点点,以为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恨,是你把我带进感情的漩涡中,几次眼眶泛潮心潮起伏,特别是你说他们为你买衣服,给你拉拉链,你幸福啊,咱是没有享受过。还有你的D大年初一发给你的遗言,“父爱如山”,亲爹给了你仅仅是肉体,而你的D给了你的不仅是智慧,更多的是品质。三,在大腹便便的男子没有出现之前,你还是一块砂金,他就是淘金人,你的D是一位工艺大师,精雕细琢把那块沙金变成一件艺术品,座谈会实际是展览馆,一群人围着艺术品品鉴,这熠熠生辉的艺术品流入人间,有借光的,有珍藏的,有压箱底的。愿天上人间信号永远满格,父女沟通无阻。另外,转一个煤矿工人的读后感,他专程前来索书,我怕要不回来书,给他定了归还的时间,果然守信。他的感受自己品去吧。
   这样的SD,他珍视你,视你为无价璞玉。他呵护你,甘为你挡风遮雨,他理解你,心有灵犀。他培育你,如燕衔春泥。他教导你,如春风化雨。他照亮你,到蜡炬成灰!没有血缘,却是最深情的父女。天涯海角,割不断惺惺相惜。高山流水,你们是当代的伯牙子期!这样的SD,谁能拥有?这样的SD谁配拥有?!知道吗?你幸运得让人嫉妒!但,你配!
   这两个人都起了“嫉妒心”,艳羡我的际遇。宏咏是发小的友人,他习惯眯着眼睛阴阳怪气地表达,但都是真心话,因为彼此了解,一切都不介意。其实他在私下里是我的文学传播者,喜欢写诗,和朋友们谈文说墨总少不了说起我。我没有想到《孤独的回响》非常私己化的作品,就是记录我和老师的对话和日积月累的情感,仅让读者如此钟情。曾经有人说,越是私人化就越是民族化,越是民族化就越是世界化。据说宇宙的粒子就是一个灵魂分散出若干灵魂,而这若干灵魂汇聚起来又是一个人。所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众生即一人。佛陀提倡:众生平等。女娲造人时也就是一坨黄泥巴,她没有分别谁是什么样子,只不过她造人造烦了,分了男女,让人类自己繁衍而已。孔圣人提倡“仁爱”,也是告诉世人,不是你和我,而是我们!庄子说“万物齐一”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哈哈,扯远了。再看另一个诗人张元民先生的赠诗:

共 74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深刻反思文学创作与读者关系的随笔。作者通过读者反馈意识到,文学的价值不在于技巧或时效性,而在于触动心灵的力量。人类因“心流被埋没”孤独,但文学却能突破这种“记忆的牢笼”,让不同灵魂在“印象的天空”中相遇。《孤独的回响》跨越三十年仍被收藏,印证了文学超越时间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作者个人的表达,更是读者借以照见自身孤独。作者反复强调“用‘心’写作才是根本”,多次提及“孤独”,既是个体存在的底色,也是连接众生的纽带。作者感慨“基因被时间擦拭模糊”的宿命感,揭示了个体在宏大时空中的渺小,却因文学成为永恒回响。文章既是对个人创作生涯的剖白,也是对文学本质深刻诠释,揭示了文学价值不在于改变世界,而在于“写我心”,灵魂在时空中共振,最终完成对自我与生命的救赎。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1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21 09:03:38
  作者曾因虚无放弃写作,但读者的热爱让她重拾“用心写作”的信念。文学不仅是自我表达,更是对生命本质的修行——从对抗外界到向内求索,从批判现实到接纳不完美。作者以“小草”“星辰”自喻,强调文学的非功利性:它无法改变世界,却能以真诚的情感连接人心,成为对抗虚无的精神救赎。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共同完成了对生命与自我的探索。感谢陈老师带来的净化心灵的佳作,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21 09:11:06
  文中提到“黄河的血与泪”,隐喻着早期创作中激烈的社会批判,而如今的“陶渊明式生活”则是对生命本质的回归。这种从对抗到和解的转变,呼应了《回响》中“人性迷宫”的探索,文学不仅是向外呐喊,更是向内求解。佳作,让人回味不断,祝老师文丰笔健,春分快乐!
淡淡的云彩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3-24 10:14:41
  是的,从勇士,战士,斗士到隐士,这是我的心灵历程!在江山过着隐士的生活,结识有识之士,由衷感恩相遇!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3-21 20:29:35
  文章对写作阐述深刻,情感丰满,振奋人心,引人入胜,充满激情,正能量滿满。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3-24 10:16:22
  文学无用,但文学可传递知名缘人的光,这便是大用!谢谢来访!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3-22 22:42:31
  恭喜陈亚珍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每次拜读老师佳作,都会心潮澎拜,感动、钦佩、心生敬意,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受益良多。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写作愉快,生活开心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3-24 10:17:10
  熹返乡工亚一颗!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3-24 10:23:33
  喜迎红豆一颗!
5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3-23 22:36:21
  作者用心写作,读者用心品读并作精彩点评,是对作者最真诚的支持与鼓励,使作者燃起写作的信心与动力。老师的文章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备受鼓舞,拜读欣赏了。
梦在何处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3-24 10:22:22
  净化一人之心,胜造万丈光亮!谢谢!
6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3-24 10:11:47
  社长亲编,按语精彩,从我的发文中见证众编辑的水平!谢谢编者,辛苦了!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