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上车饺子下车面(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上车饺子下车面(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89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4发表时间:2025-03-23 10:39:53

上高中时,我考上了县一中。离家远了,我开始住校。
   只有月休的时候,我才能回家。每次回家最幸福的莫过于奶奶和哥哥接站,母亲在家已经擀好手擀面,做好了卤子。水烧开待我进屋,紧接着是面下锅,然后我盘腿上炕,一家人开始吃面。每次回学校之前,奶奶和母亲都会给我包饺子,吃完饺子再坐车回学校。
   “上车饺子下车面”,历来是我家传统。奶奶是个穷讲究的人,家里即使生活不富裕,但一些需要讲究的仪式,她是必须讲究。饺子,通常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我家每逢年节都会吃饺子。奶奶说,家人出门在外,远行必须吃饺子!这条规矩,是希望在外的家人能够平安顺利,早日归来与家人团圆。而下车面呢,面条则代表着长长久久,顺顺利利。出门在外的家人归来时,亲人准备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寓意着美满幸福。
   所以学校放假,我期待回家进屋一刻,能吃上母亲煮好的面条。热乎乎的面,香香的卤子一拌,吃上一口立马就香到心里。每次回学校上车前,不光有滚烫的饺子吃,多出来的饺子,母亲都会给我带上一大饭盒拿到学校吃。
   和我同宿舍的李文看我每次回家回来,都能带回一饭盒的饺子,羡慕的不得了。她就问我:“你家生活一定很好吧,总给你带饺子。”
   我告诉她,我家生活条件并不好,甚至很贫困。只是讲究“上车饺子下车面”。她听后,连连摇头说:“不懂!”并说:“真心觉得你很幸福!你有家人疼,总给你拿饺子。”她并且告诉我说,她就没有那待遇,回家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所以,她不喜欢回家。从她嘴里我还了解到,李文的母亲在她六岁的时候,就离开村子不知去了哪里。在外打工的父亲闻讯后,追了几十里也没给她母亲追回来。为此,父亲辞去了外地工作。回到了家里,靠种地养她和她妹妹。仅靠种地打下的那点粮食,远远不够她和妹妹的上学钱。后来父亲为了供她和她妹妹上高中,卖了父母给他留下的一个小草房,买了一辆二手的摩的开始跑起了出租。父亲每天在外忙碌,很少回家。挣的钱一分都舍不得花,供她和她妹妹读书。
   她每次休假回家,父亲跑车回来也是后半夜了。一早天还没亮,父亲就又出门去了,即使她和妹妹休假回来,她父亲也是一天都不敢耽误。她和妹妹相差一岁,妹妹在另一所学校上高一,每次两个人相约回家,都会提前告诉父亲。有时,她们的父亲也会提前做一些饭菜,放在厨房的阴凉处,她俩回来自己热着吃。但父亲没空给她俩包饺子。她说,如果能吃顿饺子,对她就是一种奢望。所以,我每次回学校带的饺子,都会给李文一些。虽然我拿去的饺子多是素馅的多,但她也喜欢吃。她常常是一边吃一边说:“香,好吃不过饺子!”她常常是吃的是热泪盈眶。她说她家只有过年的时候,她姑姑来家里看她们的时候,才会给她们一家人包饺子。
   高三的第一个假期到来的一天,李文突然和我说不想回家了。她说她妹妹这个假期去她姑姑家了,父亲为了多挣一些钱,除了跑车又临时包了一些活计也回不了家了。家里也没人,回不回去对她也没啥意思。听她这么说,我就邀请她去我家。她高兴地答应了,但她还有些犹豫地说,她去我家会不会给我家添麻烦呢?我说:“不会的,我们全家人都很好的。”
   那天,奶奶和哥照样接站。奶奶看我领同学回家,热情地挽着李文的手问寒问暖。奶奶是个热心肠的人,在这之前,我也和她也讲过李文的事情。还记得奶奶听后,抹着眼泪说:“这闺女太可怜了,从小就没了母亲。当爹的也够不容易的,还能够供她和她妹妹上学。这样的父亲难得呀!”
   这回我把她领回家,母亲虽然已经做了茄子卤。但奶奶还是让父亲去街上割回一斤肉,让母亲做了一个肉酱卤,做了一个葱爆肉。还特意给她的面里,卧了两个荷包蛋。李文坐在我家热炕头上吃着手擀面,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她说这是她吃得最好的食物。
   她在我家的日子里,每天她都会和奶奶一起吃小灶,吃肉菜。和奶奶一起,睡在最舒服的朝阳的房间里。在此期间,母亲看李文穿着单薄,还特意比量她的身材,去市里扯了雪花点条绒的布料,给她赶制了一件和我穿的一样的棉猴,做了一双黑条绒的棉鞋。在我俩回学校的时候,李文穿在了身上。那天,母亲破例包了大葱猪肉馅的饺子,我俩吃完,又给我俩带上了两饭盒让我们回学校吃。
   李文坐在回学校的车上,一直抹着眼泪没有说话。第二个假期的时候,在我的邀请下,她领着她妹妹一起来我家了。那一次后,每个假期她都会领着她妹妹和我一起回家。她说她喜欢我家的“上车饺子下车面”。而且,她更喜欢回家的感觉……
   高考时,李文没有参加高考。她父亲在一次送客人回家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摔进了一个冰河沟里,好容易爬上来,人也冻坏了,回到家就瘫在了炕上。李文放弃了高考,她说她要留在家里照顾她父亲,捡废品卖钱,供她妹妹上大学……
   我高考结束,和母亲一起坐了五个小时的大客车,打听着去了她的隆化老家。
   “栅栏围成的院子,最破的低矮的泥瓦房就是她家了。”村里人告诉着我和母亲。
   刚走进那个院子,我就看见一个弱小的女孩,正用力拉着一辆平板车,车上躺着一个男人进入院子。只见女孩停下车,蹲下身把男人背起来,用力挪动着步伐进了屋。
   “是李文!”我大声喊着。并和母亲紧走几步,也跟着进屋。当她擦汗回头一刻,看到我和我母亲,惊讶地喊道:“阿姨,何叶!你俩咋来了呢?”
   当母亲掏出一直搂在怀里,尚有些许温度的一饭盒饺子时。她兴奋地对着躺在炕上的男人说道:“爸,阿姨包的饺子可好吃了!我以前就和你说过,总领着妹妹去她家吃饺子和面条。她家人对我就和一家人一样!”
   那天,我和母亲在李文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母亲买了肉和韭菜,包了一大盖韭菜肉饺子。那天,李文也学会了包饺子和做手擀面。她说她学会这些,等她妹妹回家,她要做给她吃。临上车走时,母亲还把自己踩缝纫机挣的二百六十块钱,硬塞到了李文手里,让她给她父亲买点营养品……
   大学的几年里,我和李文也一直有联系。大学毕业,我还特意去李文家看望她。她在我进屋一刻,给我端上来一碗热乎乎的手擀面。临离开时,她还特意为了包了饺子……
  

共 24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上车饺子下车面的民间传统为线索,串联起两个女孩跨越贫困的温暖情谊。文中母亲的手擀面氤氲着归家的温暖,临行的饺子包裹着深沉的牵挂。当寄宿生李文走进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家庭,传统美食成为了治愈的良药。那热炕头上卧着的荷包蛋面条,那雪花条绒棉袄的针脚,都化作寒夜里的暖阳。而作者家庭用最朴素的善意接纳苦难,特别李文在冰河沟事件后展现出的坚韧与反哺,让这份情谊超越了单纯的受。那些传承在擀面杖与饺子皮间的温情,那些凝结在荷包蛋与棉猴里的善意,最终在时光里酿成跨越血缘的亲情。文章以食物为载体,谱写了一曲寒门学子相濡以沫的生命赞歌,让读者看见:在生活的褶皱处,最平凡的日常里往往藏着最动人的光芒。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3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3-23 10:58:15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5-03-31 18:43:47
  患难之交,贫寒见人品。生活的细节写活了人的情性,耐看,耐读。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此为在心头。赞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