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夕阳下的浐河(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夕阳下的浐河(散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50.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2发表时间:2025-03-24 12:52:08


   夕阳西下,三月末的早春,暮色里的浐河,我遛狗……偶尔打开手机,去拍新柳垂条的河水,粼粼,泛着落日的余晖。拍落日于楼间的辉煌,拍岸边坐在沙滩椅上休闲的一对男女,拍满树樱花团团簇簇的热烈的粉红……我看见,河边欹仄着一辆白色的坤式摩托,崭新的白和黑,白色的车身和黑色的踏板,小巧,饱满而圆润的质感,在落日和河水间,亮着柔和的光晕……车的黑色的把手上,挂着一条彩虹色的纱巾。
   这车,吸引了我,我想拍下来,可当我走过去,看到车旁的石阶上坐着一位女人,我犹豫了,放下了手机……我牵着狗,从女人和那辆摩托的身边走了过去。路上,还在想着,我……当我再次折返过去,那个女子不在了,摩托也不在了,空荡荡的,如我空落落的心情。
   错过了,也就错过了。这就是缘分,或叫际会而无缘。人生,总是这样,缘起性空。街上摩托那么多,它们风尘仆仆,却只有这辆让我动了心。
   或是它的崭新的亮眼,或是因为它的白与黑色的干净,或是它的悠闲的惬意,或是因为它有着的女性的柔媚……遇上了,错过了,也算是这个初春落日的一抹美丽的影子,留在记忆里,留在了我的文字里……
   有句话说,当你什么都不在乎了,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开始,无能为力叫顺其自然,心无所谓才叫随遇而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生总是遗憾,随遇而不安得若有所失难以释怀,却是叹为观止。
   人间海海,一个人于其间,不过尔尔。当诗人徐志摩在写给老师梁启超的信里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时,他已经妥协得失败了。
   平沙落雁,沙在,却无雁;雁来,却枯老了芦花。可遇不可求,错过,怕是人生的常态。我不是摄影者,我只是不想错过。美的瞬间,瞬间逝去,如夕阳的沉没,如樱花的凋谢,如擦肩而过的那辆摩托车。
   或,也只有失去,你才觉得她是美的。
   渡边错过了绿子,亦如我们轻易得错过了我们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萤火虫消失之后,那光的轨迹仍久久地印在我的脑际。那微弱浅淡的光点,仿佛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这是村上春树写在他《挪威的森林》中的话。
   他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喜欢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日本人对逝去的美总有着一种淡淡的“物哀”,这种“哀”,村上春树写在了他的淡淡的文字里。
   “绿子的沉默如同细雨洒落草坪一般静谧而深远,令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而我只能站在那个不知名的地方,不停地呼唤阿绿的名字。”
   绿子死了,直子也死了……渡边,或是村上春树,生命中最后一抹绿色也黯淡了。
   元稹死了,白居易很感伤,写了两首诗寄给了刘禹锡。刘禹锡,就写了《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回白居易: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刘禹锡从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中,听闻了元稹去世的消息。白居易在第一首诗中写道:“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第二首诗是:“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刘禹锡,白居易,元稹,他们三人是好朋友,铁三角。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那份恬淡,我是羡慕的。
  
   注:
   伤:伤悼。微之:即元稹,卒官武昌军节度使。敦诗:即崔群,官终吏部尚书。晦叔:即崔官终虢州刺史。深分:深厚的友谊。
   微之、敦诗、晦叔:即元、崔群、崔玄亮,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情分很深。刘禹锡诗题《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断句“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白居易字乐天。
   闻琴泪尽:《晋书·王徽之传》载,王徽之听说其弟王献之(字子敬)死讯,前往吊唁,取出王献之的琴弹奏,久不成调,直呼“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2025。03。23。夜。浐灞半岛云栖居

共 17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像老电影里的慢镜头,把一次擦肩的遗憾拍出了诗意。作者遛狗时撞见一辆彩虹纱巾的白摩托,举起手机又放下的犹豫里,藏着现代人共有的温柔克制——怕惊扰美,更怕惊扰别人的故事。那些没拍下的画面,反而在文字里开出了花。 文字像被夕阳镀了金,摩托车的白与黑、樱花的粉红、纱巾的彩虹色,在暮色里调成一杯鸡尾酒。从徐志摩的求而不得,到村上春树的物哀美学,再到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文学典故不是装饰品,而是织进生活褶皱的金线,让个人瞬间有了千年回响。 最动人处是那份欲说还休的矛盾:嘴上说着"错过是人生常态",心里却还惦着那抹彩虹纱巾。像极了我们面对遗憾时的真实模样——既懂枯叶终要落,又忍不住把落叶夹进书页珍藏。结尾的"让花成花"不是豁达宣言,倒像对着镜子说给执念听的宽慰话。 作者兄台真是捕捉光影的魔术师,总能把生活碎片酿成月光。期待你继续做生活的诗人,在钢筋水泥里打捞更多彩虹色的瞬间,让我们的错过,都能在你的文字里重逢。【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5-03-24 12:52:54
  文章表达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错过和遗憾,以及对这些瞬间的怀念。虽然表面说顺其自然,但内心仍有不舍,这种矛盾情感很真实。结尾提到刘禹锡的诗句,表现出对豁达的向往,但同时也承认难以完全释怀。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3-24 15:59:28
  谢谢乐歌编辑,谢谢精美的解读。问朋友好。谢谢!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3-24 14:10:07
  学习佳作,深刻有味!问好大作家!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3-24 16:00:05
  谢谢黄金山老友。祝阅读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