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吃素(散文)

精品 【东篱】吃素(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732.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6发表时间:2025-03-27 06:32:41


   这些年,无论是体检还是去医院看病,医生总会跟我交代一句“吃得清淡点”。我曾在医生面前自嘲,干脆叫我出家算了。言外之意,去庙里吃斋饭,只吃素食。
   其实,医生口里的“清淡”只是要求食物少油脂,并非戒荤,“吃素”则不然了,要求松一点,起码也要远离肉食。素食,有多种分类,最严格的,连葱蒜韭菜等都不能吃,但没人这么严格地执行。现代人包括和尚尼姑,都讲究养生,葱蒜韭菜对人体的好处多多,且能去腥气提振菜肴的味道,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们常见的都是不严格的素食,不但包括这些所谓“五辛”味儿的蔬菜,还包括奶蛋,甚至包括海鲜。吃素,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没发明火之前,怕吃生肉得病,所以,只吃植物的根、块、茎。如今颇为时尚的吃素,其实源于佛家的“不杀生”戒律。但我没想到,有人吃素,源于家境清贫。
   1998年初,由于上班路远,我换了一家公司,是做电脑显示器的,我在那里做会计。和我一同招进公司的还有一位年轻人,是老乡,来自辽宁。人事部的人说,特意这样搭配,性格相近,生活习惯相似,便于配合。挺有道理的,不愧是做人事工作的。我称他为小王。起初,每天吃公司点的外卖盒饭,自己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匆匆扒进肚里了事。后来,楼下有了食堂,员工就改在食堂吃饭了。每次打好饭,小王就坐我对面,我们两人就默默吃着,偶尔闲搭几句。我每次都注意有荤有素,但看他的菜盘里经常是土豆、卷心菜、绿叶菜,有时会出现豆腐。起初我并没在意,因身体原因或服药原因偶尔忌食鱼肉不足为怪。时间久了,我看他没有丝毫改变。一次吃西红柿炒蛋,我看见他最后把西红柿吃了,却把鸡蛋挑出来放在盘边。饭后散步,我没忍住,一问,方知他吃素。
   好奇心驱使,我又委婉地打探原因。他比我要小几岁,也就二十七八岁的的样子,现在养生从年轻开始,但不至于他有什么宗教信仰,甚至是一个佛教徒吧。原来,小王家在农村,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将他和妹妹带大,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平时很少吃到肉,渐渐地就养成了不吃荤的习惯。即使后来生活有些改善,他还是喜欢素食。我说:“鸡蛋总归要吃点了,不然营养不足。”他竟然有点腼腆地笑了:“是的,我正试着接受,但,还是觉得有点腥。”我们当时的公司,经营情况并不好,常常发不出工资。谈起前途,他不无忧虑,说:“自己趁年轻出来闯闯,一家的希望都在自己身上。”吃素,也能省几个钱呢,这也许会给他一点坚持下去的动力。吃素较之吃荤,花钱肯定多点。我没考虑到这个,心中觉得不是滋味。
  
   二
   吃素好处多于坏处,单就身体而言,减少油脂摄入,肯定有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另外,美容美颜,减轻体重,保持身材匀称。总体而言,既有“里子”,又有“面子”。至于提高智商的说法,不敢苟同,据说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泰戈尔都是素食主义者,但我以为,这些还是个案,不足为证。
   所谓习惯,就是惯性。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改变是很难的。如果不下决心,很难将吃素坚持到底。就是偶尔吃吃,一般人也不易做到。因为,肉实在是太香了,诱惑力一直是人类无法拒绝的。
   1999年春天,我们财务部搞了一次无锡游。记得有点偏早,是3月底。春天来了,但运输温暖的春风车队有点拖拖拉拉,走在明媚的春光里,明显觉得出春寒料峭。到了太湖一看,春游的人竟然很多,有些景点还排着长队。估计春天里人的心情差不多,像草芽,捂了一个冬天了,都急着发芽冒头。
   来到开原寺,楼堂殿房一顿转悠。心细的把铭牌默读了一遍,多少收获一点心得;粗枝大叶的走马观花,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一会儿的工夫,日上三竿,好开午饭了。我们来到预订的房间,是寺庙里的一个房间。我没想到,午饭就在这山中的寺庙解决。落座时,有人说,中午吃素食。我这才意识到,这才是午饭放在寺庙里的缘故。寺庙素食,是宫廷素食、民间素食之外的一个重要大类,且因烹饪之地缭绕着诵经声,可能更显得正宗,更被认可。当时我正当壮年,母亲每次见我都说我瘦,在农村人的观念里,瘦就不富态,日子过得不咋样。我正是狂吸油水之年纪,听说吃素,心里冰凉。菜,很快一盘一盘上来了,除了青菜能立马辨别得出,大部分菜肴因为酱油着色、勾过芡,一时吃不出是什么食材做的。吃饭吃出了情趣,大家边吃边猜,嘴没过瘾,脑袋过瘾了,等服务员报出菜的谜底,猜对的猜错的都是一阵哈哈大笑。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盘“红烧鳝段”,酷似鳝鱼的口感和味道,其实,它不过是豆制品的摇身一变。就像有的地方炸的“面鱼”,是鱼的样子,却和鱼的味道相差甚远。
   午饭后返回,车行不到一半,和我坐在最后一排的同事小宁,小声和我耳语,问我包里有没有什么吃的?显然饿了。为什么这么快就饿了?显然午饭油水太小。他这么一说,我肚子也咕咕叫了,找出一包饼干,我俩一“干”而尽。看我俩带了头,一车人都找出包里的小食品,牛肉干、蜜饯、蛋糕乃至糖果等等,大快朵颐。我在广西柳州工作几年后,搬了次家。小区西门对面的马路上,开了家素食自助餐厅。一个周六,我去吃了一次,心里还盘算着,如果饭菜质量不错、价钱合理,以后每周都来吃两次,正好契合我减肥的需要,医生给的指标是减掉20公斤,任务何其艰巨!但我好在没有打退堂鼓。够素的,除了蔬菜就是一些豆制品,那个溜豆腐,盛在一个不锈钢大餐盘里,白花花的,很耀眼,无言地在那里自证清白。必须坦承,我吃了一顿,就再也没去,直到那家餐饮店歇业。上海有一家“名仕”包子店,名气有点大,它只卖素馅包子。浦东有家加盟店,因家人爱吃,我每次路过都会买两盒带回来。上一次,我闹出了笑话。
   “买两盒菜包,两盒肉包。”我老远吆喝。一名女服务员看过来,我开门见山,担心车停路边被处罚。
   “不好意思,我们只卖素馅包子。”服务员笑着提醒,将菜包装进塑料袋递给我,她并没责怪我。
   积习难改,顺口就来。我感到不好意思,说句“对不起”,逃也似地离开。
   本不想说了,不习惯吃素的人,离不开荤菜。但做人必须自律。前面的小宁,在我离开那家公司几年后真地“开荤”了。不知什么原因,业余时间,他参与了赌博,越赌越大,结果丢了工作,把房子也卖了,用于还债。吃素与生活的清贫有关,吃素却无法做到清心寡欲,居然和这些恶习沾边。世界上很多事,如果两个点联系起来思考,实在是可笑,而且有时候会得到一些令人惊讶的判断和结论。
  
   三
   因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除了特殊人群、特殊需要,从健康方面着想,现代人普遍吃得比较清淡,但还不是吃素。东西方饮食,差别巨大。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几乎就是素食动物。所以,有舆论认为,体育比赛中,虽然出过王军霞、刘翔,但那些拼爆发力、速度和耐力的项目还是鲜见中国人的身影。再进一步讲,食肉动物凶悍、狂野,比如狮子老虎豹子,食草动物温顺、柔和些,比如牛马羊。这是动物学家、生命科学工作者的事儿,我没能力去多钻研,简单想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其实,以偏概全,即使这是真的,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来到上海后,我试着调整下饮食习惯。慢慢接纳海鲜,偶尔也去吃吃西餐。我觉得,中餐选材广泛,庞杂,口味偏重,尤其我的老家东北菜,在有些南方人心中,上桌的菜,那是一盘盘咸菜。西餐相对单调些,和我国的草原民族好有一比,以牛羊肉为主,只是口感追求鲜嫩。比如五分熟的牛排,在我看来,难以下咽。做法上,差在西餐少了个“炒”,而恰恰是这个炒菜,奠定和巩固了东方美食的灶台。要说的是,中国人离不开植物油,炒菜前必是油打头阵。而欧美国家,最爱芝士,导致一些国外的中餐馆,为适应当地人口味,炒青菜都不得不放点奶油。至于主食,西方的面包,较之东方的米饭热量高,高热量食物输送的热量超出了人体消耗的能力,也会变成脂肪,过度了,和吃荤殊途同归。
   我们的一日三餐中,包括鱼肉蛋,所以是荤素搭配,科学合理,并非西方人认为的“素”。眼光开阔一点说,中国人“不是吃素的”,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当前,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面对美西方的围堵截抢,十四亿中国人从容应对,毫无惧色。
  

共 32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说“素”的切入口。几乎都会叮嘱他的病人要吃点清淡的,清淡如素。仔细想想,这个素字还真的是包含着中国文化。除了出家人要吃素,红尘也有这么一批人吃素。作者对吃素做了一番考察,对“素”来一番辨析,让人大开眼界了。作者遇到吃素的故事。那个和作者在一起工作的辽宁人小王,就吃素,私下一问,原来是因家贫,吃素是为了省点钱,也形成了吃素的饮食习惯。为了生活,仗着年轻,远离了肉腥,不能不让人唏嘘。吃素的好处很多,甚至我们可以拿一些重要的科学家来为证,但作者还是不能推翻吃肉的习惯。作者想到1999年在无锡旅游的午饭,就在开原寺的一边吃素,那道“红烧鳝段”,简直可以假乱真。毕竟素食是对肚子的严肃挑战,一路上大家补充起来。作者有尝新尝鲜的习惯,对居所周边那家素食店垂涎,眼光盯上了那盘明晃晃如大肉的豆腐。买包子,问人家素馅包子铺要肉包子,好在人家没有说“肉包子留着打狗”了。吃素,可以一定程度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但和人的行为变化,沾上恶习无关,那个小王没有一直坚持他的清淡的生活方式,有了不改有的欲望。关于吃素吃荤,东方餐饮和西餐,作者有一番比较,很有意思,炒,是中华饮食里的灵魂动词,老家人在国外做中餐,也有创新。无论中餐西餐,热量摄入过高,对人体都是负担。在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上,“我们也不是吃素的”,足以证明我们的能量,吃素吃荤,只能是习惯而已,真正的力量来自民族自信和精神。这篇散文写的是“素”,但内容不俗,有着广泛的饮食知识和文化,给我们的是刻不是一道素食,而是文化之餐。吃素,有点严肃,毕竟是喜欢往出家人那联系,但作者写得是风趣幽默,语言精彩。尽管涉及的是生活方式,但也提升了对“素”的认知,医学的,养生的,智商的,甚至联系到国际政治,步步深入,行文布局相当严谨,思路清晰,文质优雅。这篇散文体现了作者一贯的风格,纵横捭阖,看似着笔随意,但却是巧心组织,总是翻出情趣。其实,我也接受作者的饮食观点,清淡并非要我们吃素,吃得适度,不贪食,不乱吃,荤素搭配,历来是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特色。其中一笔,就是小王吃素,看得很心酸,我们曾经有过不是吃素却相当于吃素的艰难日子。作者所写吃素和人的品性没有关系,也不是吃得清淡,人就淡雅起来。这样的见解相当深刻。读感良好,情趣里有深度,难得的一篇佳作!【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7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7 07:26:38
  我曾有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吃素是在烟台一位朋友那,他是出家人,有自己的吃素饭店。我觉得,吃素是一种生活理念吧,从人体需要来说,素食不一定能满足需要,肉类的蛋白质脂肪更高一些。这是我对吃素与吃荤的基本认知。读了韩老师的散文,从出家人听到外面尘世的餐桌,开眼界。文笔沉稳,联系恰切,认识深刻,具有问候散文的特征,很耐读。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09:49:55
  这个文的观念我早就有些,但苦于自己经历不够,对素食缺少理解和研究,也就一直搁着没动笔。后来想想,自己就从文学的角度写写所见所闻和感悟吧,毕竟也不是美食家,也不是营养工作者。从健康角度讲,素食不宜提倡,偶尔为之也不为过。感谢老师给予拙文的精美润色,有些话我没说出,老师说出了,佩服!谢谢老师辛苦的编辑,顺祝体健,笔丰!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3-27 07:46:10
  这篇散文以“素”为主题,内容丰富,涵盖饮食知识与文化。从吃素习惯到民族精神,作者风趣幽默,如小王吃素令人心酸。问候韩格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09:52:14
  谢谢老师关注拙文!对素食我还是缺少研究,只讲述了一点所见所闻,也不知道对错。感谢老师的热情鼓励,顺祝新春愉快,写作大丰!
3 楼        文友:岚亮        2025-03-27 08:29:37
  天圣山安福寺的住持是我的朋友,他曾邀我吃过几次素食,做得很地道,吃法也有讲究。吃素这事,偶尔来次把还行,叫我日日素,还真是吃不消。我与韩社是一致的,还是荤素搭配为佳,因为中国不是吃素的。拜读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09:54:39
  谢谢老师关注拙文!每天吃素受不了,寺庙里的素食做得讲究,被我们这群俗人给吃瞎了。什么时候再去,要沉下心来,好好品尝下寺庙素食,毕竟那是一种文化。感谢老师的热情鼓励,顺祝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7 09:10:05
  从健康的角度说,患病的人,吃得清淡一点,也包括减肥的人,少点热量摄入的选择就是少吃或吃素。但也不尽是这样,我患病做心脏支架时,我问医生,是不是鱼肉就免了,医生说,一定要吃点荤,不然身体的营养不足。荤素搭配才是饮食的原则。我也赞同韩老师的观点——我们生来就不是吃素的。我们的古人最初的生活是从狩猎开始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据说最早是吃兔肉,继而歌者野兽的肉,蔬菜是和肉配搭吃的,实在打不着猎物就吃素对付着。也有懒惰有闲趣的,将吃素应付肚子的乱叫的。有感闲聊。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10:05:51
  吃清淡点可以,吃素没必要。控制体重吃得清淡是一方面,我发现不饮酒很重要,因为本身酒里含糖分很多,会转化成脂肪。另外,一喝酒,吃菜和吃饭量都翻倍。再一个,运动很必要,走走路都会消耗热量。另外,这个遗传也不得了。我有个同事,哪顿饭都吃的不少,也不大运动,就是不胖,身体也没啥问题。他说他家祖祖辈辈就没有胖子。心脏装了支架,也要吃点荤菜,不要太油太多就行。人生本来很苦,就不要太苦了自己,哈哈。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7 09:14:11
  忘记了,再写一句。我们的古人说吃素那叫含辛茹苦。看来古今的口味类似。荤素搭配,也是文化传统。韩老师的散文,就像给我们的思想充气,思想鼓起来了,如此深刻理解生活的好散文,难得!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10:09:40
  我的文,就像这文的题目,读起来还是有点素。可能散文的特性,不适合太油,读读我这种清淡的,倒是对写作有益而无害。感谢老师的美誉和热情鼓励,各个方面,我还要多向老师学习。顺祝身体健康,写作愉快!
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3-27 09:37:28
  荤素搭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何况,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是吃素的,很有趣的文章,拜读学习了,问好韩老师,生活愉快,创作大丰!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10:11:46
  感谢老师关注拙文!我只是写一点经历和感受,所以文还是比较寡淡和粗糙的。谢谢老师热情鼓励,顺祝写作愉快!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3-27 10:55:10
  读韩老师的大作,颇有兴味。如拉家常般娓娓道来,在不经意间就多有收获,受益满满。我赞同老师的观点,吃素与清心寡欲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听说长期素食的和尚,不也常有男盗女娼之事吗?可见,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我在饮食上的态度是浅尝辄止,不可过度。还是以五谷养生为主。点赞佳作!谨祝春暖,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14:08:35
  谢谢老师关注小文!我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发表点感悟,也不知对错,但我个人不主张吃素,荤素搭配是合理的。老师的散文写作日渐精进,手法和风格越发稳健老成,值得我学习。谢谢热情鼓励,顺祝体健,笔丰!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3-27 11:49:53
  吃素,这题目一语双关,既指不触碰荤,又指胆小怕事。挺有意思的命题!作者写了有关吃素的小故事,连缀成章,斐然生趣。意在表达:完全吃素没有必要,荤素搭配,科学饮食,方是健康之道。很赞成作者的观点,一味吃素,一味减肥,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不利于延年益寿。结尾处意味深长,其家国情怀令人动容!非常精彩的文章,遣词幽默、内涵丰盛,精妙隽永。盛赞才情,问候韩格老师,春安!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14:13:07
  我对素食没有研究,也正如文中描述,自己也享受不了素食,偶一为之,尝尝新鲜可以。当然,我现在的饮食相对比较素淡,好像每餐也吃不了几口肉食。女同志多吃蔬菜,健身养颜,但为了健康,也要适度吃荤。感谢老师留下这么细致中肯的点评,老师的鼓励一直是我前行的力量。期待老师佳作,顺祝工作写作愉快!
9 楼        文友:简柔        2025-03-27 12:31:19
  随着人们日子的富裕,很多人为了健康,都选择了吃素。我还是喜欢有荤有素,早餐和晚餐我大多吃素,怕长胖。我觉得西餐没有中餐好吃,西餐单调,不如中餐丰富多彩。老师对养生很有研究,对中西方饮食习惯也很了解,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点赞佳作。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14:15:31
  和老师所言差不多,我还是喜欢中餐,虽然近些年,西餐接触得多了点,但心是中国心,胃也还是中国胃。这小文,线条粗了些,有点寡淡。感谢老师的热情鼓励,顺祝生活写作开心!
10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3-27 14:07:23
  吃素是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下的一种健康饮食习惯,从提倡吃素与主动吃素中,也能反应出,我们现在是国富民强,物阜民丰!文友老师最后又用了“中国人不是吃素的”,升华了主题,好文拜读!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3-27 14:18:36
  是的,中国现在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很多,所以,为了健康,有理由吃得清淡些,但没必要刻意选择吃素。中国人“不是吃素的”,意在为中国的强大骄傲。感谢老师关注拙文,谢谢热情鼓励,春暖,笔健!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