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故乡人(散文)
一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不大,百十户人家,村庄周围被农田和树林包围。农田多为旱田,种植玉米、花生和豆类,祖辈们世代生活在这里,辛勤耕耘,乡邻间相处融洽和睦。
我的母亲是知青,十八岁那年来到这里,再没能返城。和母亲一样留在村里的知青有七八个,相同的经历,使得她们的关系比较亲密。因为母亲们的关系,我们这些年龄相差不大的小孩子常在一起玩。——小强是我那段岁月里印象最深的小伙伴。
乡野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春夏秋冬,小孩子们总能找到无限的乐趣。春天,折柳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趴在地头的土沟里,学着电影里的人物隐藏起来,与对面的伙伴做打仗的游戏。夏天,我们像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秋天,在收割过的田野里捡花生和黄豆,柳条篮子总要捡满,才兴冲冲回家。冬日严寒,盼一场雪的降临,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打一场雪仗,你追我赶,欢笑声不断。记得有一次,一个雪球击中了树枝,震落了枝上的积雪,扑簌簌往下落,当时小强正站在树下团雪球,小脸冻得通红,雪落了他一头一脸。大家纷纷跑过去,帮他擦干净头上脸上的雪花……
小强的身体并不强壮,走路一瘸一拐,跑起来得速度慢,样子也不好看。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他大多站在一旁观战。但是,他聪明,手巧,一把柳条在他手里很快能编出一顶柳条帽,戴在头上又遮阳光又威风;用一块泥巴,能捏出小动物的样子,惟妙惟肖,加上性格又好,大家喜欢和他在一起玩。
二
时光悄悄溜走,我们在慢慢长大。从小学升到初中,学校里的同学来自四外八乡,我们这些小伙伴被分在不同的班级。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使我们这些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关系不再如从前亲密,大家有了新的伙伴。这时的小强显得有些孤独,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是一个人。学校里的调皮学生,故意跟在他身后,学他走路的样子,引得其他同学在一旁观望,发出一阵阵笑声。等他发现回头去看,那个同学转身就跑,算准了小强不会去追,站在不远处朝着小强做鬼脸。
初二那年,小强退学了。家里人给他买了辆三轮车,开始走街串巷卖起了油盐酱醋之类的调味品。每天傍晚时分,街道上会传来他的吆喝声,声音不够洪亮,有点沙哑。村里只有一家小卖店,价格不如他公道。在他的吆喝声里,村里的女人们出了自家院子,来到三轮车旁,挑挑拣拣买些东西,或打瓶酱油或称上些盐。分量给得足足的,买东西的人很满意。
母亲过日子十分节俭,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却时常在小强那里买些东西,照顾他的小本生意。用母亲的话说,这孩子不容易,以后的路会很难走。
我们这些知青子女,虽然生活在村庄里,却是城镇户口——村里收回了我们的口粮田。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必须寻求新的谋生之路。母亲们的意愿,是希望我们长大后进城里工作,做个城里人。在城里亲戚的帮助下,我如愿在城里找到工作。其他伙伴,或以读书改变了命运;或当兵,在退役后分配了工作。我们陆陆续续离开了村庄,渐渐没有了彼此消息……
童年的伙伴里,只有小强一个人还留在村庄里。
我在城里安家后,回村里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走进村口,看着熟悉的房屋和街道,熟悉的人和事物,心情百转千回。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少年时强说愁的迷茫,青年时急于奔赴城市的激情,一起涌向心头。站在街道上,有那么一刻愣神,仿佛听到少年小强沙哑的声音:油盐酱醋喽,还有酱豆腐。声音传遍每条街道,每个院子,传进伙伴们的耳朵……
我们这些伙伴,相继离开村庄后,没人去看过小强,怕他难过。只是都和母亲商量,多照顾他的小生意。我与母亲聊起小强,问起他如今的生活。母亲的话匣子打开了,滔滔不绝说起来。
在我们这些伙伴离开村庄后,小强不再沿街卖调料——那个小生意,赚不到多少钱。他买了两台游戏机摆在家里,四邻八村的孩子们都跑来打游戏,按时间收费。从早到晚,他的家里挤满了孩子。母亲感慨一句:这孩子从小脑子就灵活,挣的钱可比你的工资多许多。
我点头表示认同,心里不知是高兴还是嫉妒,那点小小的虚荣感,被瞬间浇灭。母亲的话如流水滔滔不绝,不等我问,已转入下一个话题,也是我最想知道的。
小强结婚了,我既好奇他的媳妇是怎样的人,心里又有些欣慰。模样不好看,又瘦又小,不爱说话。——母亲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母亲和村里年纪大些的女人们,对年轻姑娘的审美观是相同的,人要长得健壮结实,性格要泼辣,家中地里的活都能拿得起,过得了日子。母亲接下来的话又逗笑了我:不过,媳妇和小强有说不完的话,整日跟在小强身后,很是听小强的话,两个人的日子过得挺好。
我原想去看看小强,知道他过得好,便放弃了这个念头,又一次返城了。
三
人生的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无论你选择走怎样的路,生活在村庄或者城市里,一路走来,总要经历风雨坎坷。在你咬牙走过那段艰难的时刻,终于看到风雨后的那道彩虹,心中涌动的是坦然与平静。
自从进了城里的工厂上班,心里不免有了小小的虚荣感。感觉自己是城里人了,每月有工资拿,尽管微薄,总要好过村里人的日子。然而,这点虚荣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工厂突然宣布倒闭,我下岗了。那一刻,我的心情不知该如何形容,好像生活的支柱在那一刻发生了倾斜,而我,必须全力将它抗住。我没有给自己感伤的时间,我是村里出来的人,身上有着一种韧劲,吃苦耐劳是最本质的精神。
村里的小强,同样遇到了挫折。孩子们对游戏的痴迷超出了大人们的预想,有些孩子沉迷游戏,开始逃学旷课,有的更是将买书本的钱用在了游戏上。不断有学生家长找上门来,痛斥小强的游戏机坑害了孩子们。小强不是没有发现问题,可这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游戏机的收入使他的日子过得满不错。不知道小强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毅然决然卖掉了游戏机。母亲说起这件事,不免对小强加以称赞:这孩子人精明,能挣钱。懂得取舍。游戏机固然能赚钱,但失去了乡邻间的信任与感情,得不偿失。当年小强早早辍学,何尝不是他心里一种难言的痛。因为沉迷游戏,耽误了孩子学习,不是小强想要的结果。
那年,我和小强都是三十几岁的年纪,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困难与挫折。相同的是,我们没有被打倒。就像小时候,我们在村外爬一棵高大的要耸入云端的树,我们失败了很多次,可是每天早上,我们照常来到树下,一次又一次地往上爬,一次比一次爬得高。虽然我们没能爬上树顶,放眼更广阔的田野,但每爬高一截,我们的视野里都会有不同的事物展现出来。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回村庄里的次数多了些。回到父母身边,听他们絮叨村里的人和事;听他们讲今年的庄稼收成好不好。夜晚时,坐在院子里,听草丛里的虫鸣,看夜空中半圆月亮。放下了辛酸和疲惫,内心是如此的平静和安然。世间事,如天上的明月,哪能时时圆满,有圆有缺才是人生。
童年时,这样的月夜里,我们七八个伙伴,在村外的麦场上,围着麦秸垛玩捉迷藏。小强总是藏得最好,让人找不到他的藏身之处……当年的伙伴,大部分人已经离开了村庄,依然住在村庄里的小强,守着村庄里的家。我曾想过去看望小强,可一想到当年离开村庄时的不告而别,想到这些年对他的疏离,心里说不出是遗憾还是歉疚,终是没有迈动脚步。
四
多年后,村庄里的人和事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的土路,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再不用担心雨天走路泥泞不堪。路两旁修了花池,里面的太阳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留有岁月沧桑痕迹,青砖灰瓦,木粱结构的房子,已不多见。更多的人家盖起了水泥浇筑钢粱结构的房子,墙面上镶嵌着瓷砖,又结实又美观。我生活的小城与村庄之间,开通了公交线路。村里人进城省时省力。
从前的日子艰难,村里只一家小卖店。而今,村子里开了三家超市,商品种类繁多,让我这个从城里回来的人忍不住进去瞧瞧,不为购物,只为那份好奇心和一种怀旧情绪。
当年的小卖店不仅简陋,商品更是少的可怜。面对如今的繁荣景象,怎能不让人发出感慨。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遇到了来超市买东西的小强,彼此感叹岁月无情,我们都已人到中年,发髻间生出了白发。——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故人,有着亲人般的情义,有好多的话要说,有许多难忘的记忆。
那年,小强卖掉了游戏机,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一下没了着落。他的身体又不好出去找事做,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后来,他瞧准了一个商机,卖电动车。电动车是人们的代步工具,在城里很普遍,在农村,十里八乡见不到一辆电动车。电动车速度快、平稳,又能载重,村里人出门赶集或是去地里干活,都是不错的代步工具。他的大胆和远见,让他如今的日子过得安稳如意。
我为小强如今的生活感到高兴和欣慰。在我们当年的伙伴里,他是唯一一个留在村庄里的人,是我们每每念及的故乡人。惟愿,余生岁月,彼此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