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大哥的幸福生活(散文 )
一
我大哥从小就长了一双笑眯眯的眼睛,看着古灵精怪,很讨喜。他的眼虽不算大,但却显得格外有精气神,他常自嘲:“眼睛大有什么用,眼大跑风,眼小聚光看东西更能看得清”。少年时,他的样子有点像相声演员巩汉林,性格也非常开朗,爱交朋友,说话幽默风趣,引人发笑,颇有些喜剧天分。
大哥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淘气最不让父母省心的一个。小时候的他,经常和别人打架,甚至在春节那天,为了抢糖吃被小伙伴们把胳膊压骨折了,害得母亲过大年还不能闲着,得带他去医院打石膏。他整天脸上看着嘻嘻哈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他内心里却有一股子倔强不服输的劲头。一到放假,大哥完全放飞自我,整天不着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外面疯耍,他喜欢冲锋在前,为此头上还落下一个永久的记号——小伤疤。
上中学时,大哥本来考入了乡里的一所重点中学,但由于他喜欢我行我素,个性自由,不受约束,不遵守学校纪律,夜里擅自翻墙去镇上看电影,回来时被老师当场抓包,成了学校大会上批评的坏学生的典型。结果,我母亲被老师请到学校教育了一通,母亲虽然恨铁不成钢,但孩子是自己的,还得进行管教啊。大哥因此不得不转到别的中学,继续他的艰难求学之路。
河南坠子是河南人喜欢的民间戏曲艺术。有一年春天,村里来了一个唱河南坠子的说书人。那些年,村里经常有说书人来,拉弦子的多是盲人,一到夜幕降临,说书人点亮油灯,手拿竹板开始了绘声绘色的精彩表演。两个人分工明确,有拉有唱,像什么《桃园三结义》《岳飞传》《罗成算卦》等都是经典段子,就像是电视连续剧一样,画面感强,精彩纷呈,让人听了还想听。村里人搬着小板凳,黑压压一片围坐在说书人的周围认真聆听,唯恐一不留神,丢掉了一个故事情节。说书人声调抑扬顿挫,听书人全神贯注。河南坠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当时贫瘠的精神生活。那说书人晚上说书,白天就在村子里转悠。看我大哥能说会道,机灵活泼,他一眼便相中了,硬要说服我的母亲让我大哥跟着他学“说书”。母亲不希望大哥成天东奔西跑,没个正形,因此坚决不同意大哥去学习说书的技能,这事才算是不了了之,不然,我家少了一名商人又多了一个“艺术家”。
村子南边是一个大坑,每到夏天,这里水多鱼肥。大哥为了让我们改善生活,会领着我们到南坑里捉鱼。水少的时候,他还会领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到淤泥里捉泥鳅。有一回,他在河边挖了一个圆水坑,自己下河去摸鱼,让我负责看着水坑里捉到的鱼。可不知怎么啦,那条大鱼很狡猾,它趁我不注意,一下子跳到河边,又滑到河里,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踪影,害得大哥白忙活半天。尽管他有些生气,但也没有责怪我,而是继续跳到河里摸鱼去了。
大哥因小时候叛逆,不听话,没少给家里惹是生非,母亲为他经常给别人道歉,父亲下班回家,大哥也少不了挨父亲的一顿胖揍。父亲怕大哥道走歪了,用这种方式敲打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心想着致富的父亲做起了皮革生意,大哥正赶上初中毕业,他跟着父亲有样学样,也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二
大哥结婚时,他刚满二十岁。我那时刚上高中,正忙于读书,无暇顾及家里的事。大哥取亲那天,我不在场。我知道嫂子是北边邻村的村花。她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嘴巴能说会道,干活干练麻利,浑身透着一股精明的劲头。因为家里人多,劳动力少,父母亲不愿意连累大哥大嫂,把他们分了出去,让他们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
婚后,大哥一改往常的嘻嘻哈哈,仿佛突然之间长大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两个孩子的父亲。大侄女也争气,考上了省内的一所大学,学习中医,毕业后,她成了我们家族中唯一的一名医生。
大哥从小对地里的劳动不太感兴趣,倒是对做生意青睐有加,一开始没有经验的他经常小打小闹地做些小生意。他头脑精明,不甘现状,大嫂开始对他不理解,有怨气,认为他不务正业。为了谋生,大哥曾学做过皮鞋,干过一段做鞋卖鞋的生意。后来,村里人为了快速发家致富,许多人在田地里种上了经济作物大蒜。每当大蒜成熟的时节,公路小奔马来来往往,大哥也看到了商机,他到处收大蒜再卖给收蒜的大户,赚取一些差价,从而获利。后来,他干脆在村东头买地盖了几间房子,做为自己的工作车间。一开始和别人合作做生意,有赚有赔,但大哥头脑灵活,一般赚钱的时候更多,不几年的工夫,他便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暴发户”。他把小家的日子过得风声水起,幸福得不得了,成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大嫂不仅是地里的一把能手,把家也管理得井井有条。大哥主外,大嫂主内,特别是侄子结婚生子后,大嫂的重心便转到了照顾家人孩子的身上。大哥吃苦耐劳,每天总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一个,冬天时,往往天不亮,他就赶往厂子里去了。每年春季的蒜苔下来,他会开着奔马车四处收蒜苔,大蒜成熟时,他便开着车在周围的村庄收大蒜。为了有个好价格,大哥会在大蒜行情最低迷的时候,把大蒜囤积了一部分,放入冷库里,等到淡季时,再把这些大蒜卖到市场上,以期获得个好价钱。
前几年,大哥家在县城花费百万买了两套相邻的房子,打通之后,面积空前的大,住在里面特别舒畅。家里再来人时,住着非常宽敞,小孩子可以在房间来跑来跑去,不会磕了碰了。乡下城里都有房子,闲时住城里,忙时在村子里,大哥一家两头跑,乐此不疲。
钱包鼓起来了,大哥也越来越有自信了,村庄是他成长的摇篮,只有在这片土地上,他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干出一番事业来。就是人人外出打工的时期,他也没有想过有一天要离开过村庄,他选择坚守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始终相信农村广袤的沃土大有可为,农村人一样可以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幸福王国”。
三
父母亲到了晚年,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无法独自生活,孝顺的大哥二哥便主动担负起照顾双亲的责任。我们姐妹得空了就去看望父母。每当轮到大哥家时,白天,大哥去工厂做生意,晚上,他会搬着铺盖卷,躺在父母亲的身边,陪伴他们度过每个夜晚,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孝心。大哥认为: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义不容辞。
两个哥嫂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让他们得以安度晚年,直到父母相继病逝,入土为安。因为只有大哥守在老家,每个忌日,大哥大嫂都会先到坟里给父母烧纸钱,然后再等我们兄妹聚齐,共同悼念双亲。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间的情谊更加深厚,每逢节假日,都会来回走动,亲情是永远也隔不断的。
曾经黑瘦黑瘦的大哥,怎么也让我想不到,人到中年竟然能吃胖发福。现在的他,有一百六十多斤,走起路来还是那样风风火火,整个人比原来显得更加成熟稳重。尤其是父母去世后,举手投足间,大哥有了长兄如父的模样,他主动扛起了兴盛家族的担子,是我们值得信任的依赖。
以前,我以为大哥小气,舍不得花钱,后来才理解他,那是他更懂得赚钱不容易,风里来雨里去,每一分都是他辛辛苦苦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
说实话,我很佩服大哥的毅力,他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为了家族的兴旺,他尽心尽力地工作。在我的眼里,大哥犹如不知停歇的陀螺,每天在不停地转。前年,他因长期劳累,心脏不堪重负,住进了医院。看到大哥躺在病床上,我们都心疼不已,哪知,大哥却像没事人一样,说没事,自己的身体好着呢。病刚好,他就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了,完全忘记自己是个病人,真的是一刻也闲不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闲下来就浑身难受,还不如去工作呢,做生意能让他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奋斗的目标。
最令大哥开心的是,侄子也放弃了正式的工作,加入了他的“赵氏蒜业”,助大哥的事业腾飞,使雄心勃勃的大哥如虎添翼。父子同心,其利断金。此后,更是财源滚滚而来,让生意做得越来越顺风顺水。尤其是三胎政策放开后,侄子媳妇又为家里添了一个帅气的小男孩,家里后继之人,大哥干活的劲头更足了。每天脸上总是笑呵呵的,做梦都能笑出声来。外出拼事业,回到家里来含饴弄孙,其乐无穷。大哥的愿望很简单,生意能兴旺发达,家人能够健康幸福,就知足了。
这些年,大哥一直致力于自己的大蒜事业,生意像滚雪球越做越大,南到云南,北到河北一带,并做大做强了自己的品牌“赵氏蒜业”。让自己在大蒜行业有了一席之地,大哥的生活怎么也算得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吧。
拜读美文,学习人生大智慧,幸福长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