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再寻闻香来(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再寻闻香来(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53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发表时间:2025-04-01 12:53:46
摘要:我站在当年大概位置,闭上眼睛一切都还在,幽深的胡同、闻香来饭店、店外的蒸笼、县医院急诊的西山墙,睁开眼睛,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过往像是一本书被翻过,目光所及之处内容已是天壤之别。我循着记忆找啊,找啊!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条我走过无数次的长胡同。我抬头仰望,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那块油乎乎的招牌,以及招牌上的闻香来。   

每忆起高中生活,我脑海里便会浮现一条幽深的胡同。这条胡同并不狭窄,宽约四米多,长约三百米,两侧都是数米高的砖墙和楼房山墙。高墙之上还有浓密的梧桐树和杨树枝叶遮蔽,即便在中午时分,阳光也难照进来。一眼望去,斑驳的树影铺在路上,洒在墙上,给人一种幽静深邃之感。
   胡同西侧,是县一中的东墙,墙内种着一排杨树,杨树外是操场跑道。在胡同里走过,常听到里面学生跑操的号子,“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胡同东侧,是县医院的西墙,南半段是单墙,北半段是急诊楼西山墙,中段墙内是太平间。旁边种着梧桐树,梧桐树冠巨大,遮天蔽日,致使阴森之感又浓郁几分。放学回家,我常骑车走过这里,白天还好,赶巧晚上走过难免让人心生胆栗。这个时候,我会边唱歌壮胆边快速通过。东墙内是医院,又有太平间则阴气较重,西墙内是学校,孩子们阳光气足,两者促成胡同半阴半阳的属性。
   这条胡同,南端通韩王村后街,当年县卫校就在这里。向北通县文化路,胡同尽头左侧有一家饭店。油乎乎的招牌上写着三个大字“闻香来”,其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它大吧,他家只做快餐,早餐是油条、豆腐脑、豆浆,八宝粥,中餐是包子、豆腐脑、小米粥、焖饼,晚餐和中餐一样,只是不做豆腐脑。说它小吧!它面积挺大,店门口是卖饭摊位,向里走是两间宽敞的屋子,摆有六七张桌子,穿过这间屋子便是一条走廊,走廊左侧是一排厨房,右侧是一个大院子。南墙处有几个水龙头和三个水泥池子,水池周围地上常年湿漉漉,且脏兮兮的。
   当时,语文课上学到《包身工》时,老师讲到包身工们早上起床的场景,我便不由自主同这块区域联系起来。因为在这里,早上也是如此,一大群人争抢着在水龙头上接水洗脸,厨房里的热气挤出屋子,在院子里与乱哄哄的人们掺和在一起。大家丝毫不在乎水池上脏兮兮的泥垢油污,捧水洗脸。看着满地脏水横流,我会想起课文里的打杂的带工抓着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摔在脏乱差的地上,并大声咒骂道“假病,老子给你医”。随后便开始一脚又一脚地踢她,还用擦桌子的冷水,泼到了芦柴棒的头上。在严冬里被冷水一泼,芦柴棒反射性地跳起来。随后,被在旁边刷牙的老板娘冷嘲热讽:“瞧,这不是假病吗?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或许是饭店脏乱差的环境和课文里的环境有几分相似吧!尤其是老板女儿刷牙的时候,我常把她臆想成文中老板娘。现在回想,感觉挺对不起人家的。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虽常常一副冷面孔,时常给人白眼,但还不至于和文中老板娘一概而论。
   水池西侧,常放有一些杂物和柴火。再往西是一片空地,直通饭店北门,这里常常放着几辆自行车或一辆破旧的小推车。水池东侧,是一个楼梯,楼梯口向东开,上去二楼,对着楼梯口的房间是老板夫妇的卧室。左转左侧是一排一米多高的铁质栏杆,当年,母亲送我来上学时,我曾在这栏杆处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几度落泪。走廊右侧依旧是一排房间,这里是老板女儿、儿子,还有工人的住处。走到最北侧,继续左转,是一排大房间,之前是旅馆的客房,后转租给学校作男生宿舍用。我就在第一个房间住过大半年。当年在这里还发生过一件不为人知的“囧事”,并歪打正着治好了我多年睡觉不老实的毛病。
   走进房间。北面是两排铁质双层床并排连接在一起,像一个大通铺,中间是南北向过道,房门南侧的窗户位置,单独放了一张双层床,我就在这张床的上层住。床北侧是半米宽的过道,床南侧是一个大玻璃窗。我在家睡觉时不老实,掉下床是家常便饭。正因如此,整个童年时期,父亲都不让我在屋顶上乘凉睡觉,怕我睡癔症滚下房。开学没几天,一天夜里,随着“哐当”一声巨响,我从坠崖的噩梦中惊醒,发现自己掉在了窗台上,幸亏玻璃够结实,不然就掉出窗外了,受伤也不一定呢。由于是半夜,同学们都睡得很熟,让我少了几分尴尬。我也困意正浓,爬上床继续睡。为防止再掉下去,第二天我买了一根绳子,把床围了起来。这次意外摔下床,竟歪打正着治愈我睡觉乱动的毛病。
   闲话少叙,再来到饭店门口。由于饭店处于胡同口,每次上学我走近胡同北段,就能看到一股股白色蒸气飘进胡同,再走近便能闻到包子或油条的香味。老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微胖,身高一米六多点,理着四六分发型,常见他穿一件黑色皮旧马甲,马甲多处爆皮。老板娘与老板年龄相当,短发,模样消瘦,手脚很利索。女儿二十岁左右,面容身材像父亲,圆脸盘,有一对酒窝,笑起来很漂亮,但一般不笑,总板着脸。后来我才知道,不是她不爱笑,是因为当时很多男生开她玩笑,为避免麻烦,她始终一副冷面孔。只有跟父母说话和弟弟打闹时才会笑。
   她弟弟七八岁的样子,其身材和面容随母亲。他会帮着父母收拾桌上的餐碗,但大多时候都是看电视或写作业,有时也和姐姐打闹。饭店里还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不知是老板亲戚还是学徒工。瘦高身材,穿衣打扮有些邋遢,常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工作服或扎一青布围裙。他什么都干,有时候帮老板夹油条,有时候端着蒸笼来回跑,有时也会收拾桌子上的碗筷。不知是什么原因让他在本该读书的年龄出来打工。很多男同学喜欢逗他,他大都一笑回应,我和他接触不多,最多算是点头之交。
   当时学校餐厅还没完善,校门口小餐馆,卖饭摊位很多。但我还是在闻香来吃饭次数较多。一是价格不贵,再就是住在这里,近水楼台先得月。母亲送我来上学时,把被子送到二楼宿舍,就带我来到一楼买包子。母亲凑上去对老板说:“老板,俺给你商量件事,俺这孩子年龄小,第一次出门上学,麻烦您给照应着点,以后就让他在你这里吃饭。”老板倒也爽快,边递给母亲包子边点头说:“嗯,好,好!”现在想来,当年母亲的做法纯属多此一举,说到底不过图个心安罢了。来来往往这么多学生,老板怎么会记得该照顾谁?即便记着非亲非故,人家凭啥要照顾你。或许是老板的爽快给了我一丝安全感,我竟傻傻地把这里当成了唯一吃饭的地方。没想到第二天早饭就给我上了一课。早读我们班放学晚,等我来到这里,饭已卖完,我就饿了一顿。后来说给母亲听,母亲笑着笑着流下泪,“唉,真傻呀,你就不会去别的摊位吃吗?我让你在那里吃,你就只认一个啊!给你画个圈儿都不知道出来。”
   整个高中时期,我花钱很省。闻香来的饭很便宜。豆腐脑五毛钱,火烧两毛钱,也有馒头,油条也不贵。豆腐脑可以免费添汤,吃包子,小米粥免费。所以大多时候我会要两个包子,多喝两碗粥,几毛钱吃得饱饱的。老板也很会做生意,为招揽更多学生来吃饭,他在餐厅南墙上安装了一台电视和VCD,每到饭点,就放电影。同学们边吃饭边看电影,缓解了学习的枯燥,老板也增加了收入,可谓互利共赢。
   后来学校宿舍和食堂建好后,学生们搬回了学校住。食堂为了拢住学生,就把学校改为封闭制。从此,我去闻香来吃饭的次数少了很多。学校月末放假,我会在这里买上几个包子或者火烧带回家,给爸妈和小妹吃。车胎没气了,我会来这里借打气筒。老板娘总是一边忙着一边向屋角示意,“打气筒在那里,自己去拿。”
   我毕业时,闻香来还在,只是生意没以前红火。几年后,我曾在县医院餐厅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这条幽深的胡同还在,我也走过几次。但胡同口的闻香来饭店已不知搬迁至何处?再后来,文化路向西打通至枣乡街,两边商铺改进升级,顺河街南延工程占据了一中操场,剩余地方也盖起了楼房。县医院从南区搬至北区,曾经闻香来饭店的位置,成了绿化带,里面种着各类树木。
   为求证当年那条胡同还在不在,我特意骑车前往,失望的是胡同已然消逝。我站在当年大概位置,闭上眼睛一切都还在,幽深的胡同、闻香来饭店、店外的蒸笼、县医院急诊的西山墙,睁开眼睛,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过往像是一本书被翻过,目光所及之处内容已是天壤之别。我循着记忆找啊,找啊!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条我走过无数次的长胡同。我抬头仰望,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那块油乎乎的招牌,以及招牌上的闻香来。
  

共 31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细腻笔触,带我们回味了高中时那条充满烟火气的胡同与“闻香来”饭店。这里不仅是每日必经之路,更是青春记忆的承载。胡同半阴半阳的氛围,饭店里热气腾腾的烟火,还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桩桩件件的小事,构成了独特的青春图景。从害怕路过胡同的忐忑,到在饭店吃饭、住宿的日常,这些经历伴随作者度过高中时光。然而岁月变迁,胡同和饭店早已消失不见,徒留作者在故地怅惘。但这份记忆不会被抹去,它是青春的证明,也是对往昔生活最质朴的怀念。这些曾经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即便时光改变了一切,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感,依然历久弥新。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2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01 12:55:18
  文章用质朴文字勾勒出充满烟火气的胡同与饭店,唤醒青春记忆。叙事生动,情感真挚,将怀旧氛围拉满,勾起强烈共鸣,超棒!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4-01 17:24:57
  感谢汪老师辛苦编发和精美点评,敬茶远握,遥祝春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01 12:55:52
  作者以胡同与饭店为线索,串联高中回忆,细节描写精准,让往事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满是对往昔的眷恋,极具感染力,值得一读!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4-01 20:46:45
  再谢汪老师留墨添香,文学之旅,一路同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