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改革(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改革(小说)


作者:秀针河 秀才,234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9发表时间:2025-04-03 15:00:36


   建筑公司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有人吸着廉价的纸烟,有人用白纸条卷旱烟“大喇叭筒”,呛得不吸烟的人一个劲咳嗽。
   “你们少‘拉点风箱’吧,呛死人了。”公司经理张有成不吸烟,他皱着眉,用叠起来的图纸扇着眼前的烟雾说道。
   几个吸烟的人尴尬地掐灭了烟头。
   “大家都说说吧,这次镇政府建办公楼要搞招投标,咱们怎么才能把工程拿到手?”
   “咱们是镇办建筑公司,镇政府建办公楼理所当然应该由咱们来干,还搞什么招投标?”说话的是一个工地的工长,他五十多岁的年龄,个子高大,长期戴着六百度近视眼镜,工人们背地里都叫他“眼镜”。
   张永生接过“眼镜”的话茬反驳他:“工程招投标是建筑企业将来发展的大趋势,让企业之间互相竞争也是为了企业发展,不然把工程都安排给那些大建筑公司,我们这些小建筑企业将来更没法生存。就拿这次镇政府建办公楼来说,如果不用招投标直接安排给我们,县里的工程呢?是不是都要安排给县建筑公司,市里有工程是不是都要安排给市建筑公司?等到镇政府的办公楼建完了,我们去哪里承揽工程?”
   “眼镜”对张永生的话很不服气:“你一个小小预算员才来公司几天?当初我们建筑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一副水桶三把铁锹,是我们大家这么多年拼命卖力气,才把公司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我们为镇里挣了多少钱、做出了多大贡献?现在镇政府自己的工程,反而让我们去和别人竞争,有这个道理吗?”
   张永生又反驳“眼镜”说:“您就是总躺在‘一副水桶三把铁锹’上,公司才发展缓慢,国家在进步,社会在进步,要想公司得到发展,就要跟上社会形势。”
   “眼镜”还是不服气:“镇政府建办公楼,要是县建筑公司来竞争投标还说得过去,恐怕人家对这样的小工程还看不上,估计来的都是各村的小建筑队。现在建筑业执照很容易办理,凑几个人有一副水桶几把铁锹就敢去接工程,他们要是修厕所盖猪圈还可以,建楼房他们会干吗?”
   “您刚才还说,咱们公司也是从一副水桶三把铁锹干起来的,咱们能行,人家为什么不行?”张永生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别瞎抬杠了,说正事,大家都说说,怎么才能把镇政府办公楼拿下来。”公司经理不耐烦地说道。
   一位人称“小诸葛”的工长说话了:“镇政府建的办公楼面积不太大,我估计县建筑公司等大一点的公司人家还不一定看得上,想和咱们竞争的无非是各村小建筑队。招投标要有营业执照,如果镇政府把他们的营业执照都吊销,就没人来和咱们竞争了。经理不如去找一下镇长和书记,把各村的营业执照都收上来。”
   “还是‘小诸葛’有办法,我这就去镇政府找书记、镇长。”公司经理张有成长出了一口气说道。
   张永生张嘴还要说话,坐在身边的杨工程师悄悄拉了他一下,张永生只好闭住嘴巴。
  
   二、
   杨工程师和张永生是同村人,两个人上下班总是同来同往。杨工程师是从大建筑公司病退,回来后被镇建筑公司聘来主管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平时话语不多,只负责技术上的事,公司召开管理方面的会议他很少发言。张永生搞预算就是和杨工学的。
   散会后回家吃午饭,路上杨工对张永生说:“公司几位领导和那些工长们在本地混惯了,看不清社会发展大趋势,所以他们顽固不化。公司开会尽量少和他们冲突,如果他们看你不顺眼,把你辞退这份工作就没了。以后公司的事少操心,多考虑一下你个人问题吧。你也三十岁了,应该抓紧找对象结婚才是正理。”
   张永生何尝不想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但是家庭状况摆在那里,找对象有很大困难。父亲走后音信皆无,家里只有母亲和两个妹妹,四口人住着地震后盖起的三间房子在一起生活。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母亲为他的婚事操碎了心。后来母亲想出个办法,想给他“换亲”,用一个妹妹给他换个媳妇。母亲已经找好了目标,就是和张永生最要好的发小李学富,小名“圈子”。圈子自小父母双亡,大姐早年嫁到镇上,二姐在镇上读书,一直住在大姐家里,村里只有圈子一个人独自过日子。
   圈子的二姐大张永生两岁,人长得很漂亮;张永生的两个妹妹一个小圈子两岁,一个小四岁,长得都和张永生一样,兄妹们是村里有名的俊男靓女。
   张永生的母亲托人和圈子姐姐们提出换亲的事,圈子的大姐、二姐都非常同意,他二姐甘愿嫁给张永生,为弟弟换来个媳妇。张永生的妹妹们也都同意,并且答应两个妹妹任由圈子挑选。
   这本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无奈张永生和圈子都不同意。他们两人的想法一致,男子汉大丈夫找不到老婆只能怨自己无能,岂能牺牲自己姐妹的青春和幸福,去给自己换个老婆!他们都对家里声明,如果姐妹们无条件想嫁给对方他们不反对,但是绝不答应换亲,这件事只能搁置下来。
   村里土地联产承分到各户,那点土地用不着全家人共同操劳,张永生和圈子都进入建筑行业打工,张永生去了镇办建筑公司,圈子去一家私人承包的村办建筑队干活。
   张永生在爱情上栽过跟头,现在他对什么“情”“爱”之类男女感情上的事早已心灰意冷,他自己感觉,他的“爱情观”也应该“改革”一下了。还是像老祖宗们那样“成家立业”吧,好歹找个媳妇也算是成了家,先成亲后恋爱,成家之后踏踏实实地去“立业”。
   娶上媳妇也算是圆了母亲的梦,所以他对杨工要给自己介绍对象没有拒绝。
  
   三、
   这天上午,张永生正在打扫厕所。
   镇建筑公司的办公地点在一所大院落里,前院堆满了各种建筑器材,大院后半部一溜平房是办公室,厕所在进院大门附近,离办公室有一段距离。
   张永生是公司的预算员,公司大院里有做饭师傅等杂勤工,打扫厕所本应由他们负责,但是每天都是张永生亲自去打扫。并没人安排他去打扫厕所,是他主动干这个活,他认为,尽管办公室、院落每天有人打扫得干干净净,厕所更应该是干净的地方,所以每天他都要抽出时间去打扫厕所。
   厕所还是旱厕,张长生把里面的屎尿清理干净,又撒上白灰粉,厕所里没有了一点异味。
   正在他快要打扫完的时候,厕所里进来个人,张永生认识,他是镇里新调来的经委主任段玉奎。
   “段主任。”张永生打完招呼退了出来,闪开身体让段主任进了厕所。
   段主任进了厕所并没有方便,而是仔细打量了一番又出来了:“你是负责打扫厕所的杂勤工?”
   “公司办公地点没有专门打扫厕所的杂勤工,我是公司的预算员,我觉得厕所是每天谁也离不开的地方,更应该干干净净,所以每天我要抽出时间把厕所打扫一遍。”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张永生。”
   “給经委写建筑公司改革报告的是你?”
   “是我写的。”
   “据你所知,建筑公司现在是什么状况?”
   “建筑公司一直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刚刚组建的时候,由于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公司较少,承揽工程项目并不困难,所以总能维持一定的施工项目。我们这里被称为建筑之乡,很多人都会瓦木工手艺,现在国家开放建筑行业,很多村都领取了建筑企业施工执照,造成了本地的行业竞争。我们公司领导认不清形式,还想继续垄断,甚至想让镇里把各村的建筑执照收缴上去,我觉得这样做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照这样下去,早晚会被淘汰。”
   “建筑公司这几年经营得怎么样?”
   “公司这几年的经营不容乐观,公司现在有二十多万欠债收不回来,又欠了别人二十几万,如果把外债全部收齐,还不能够把欠债全部还清,经济上是亏损状态。另外,镇经委给建筑公司分派的每年上缴利润指标三万元,公司已经几年一分钱没交过。”
   “现在公司领导们的作风怎么样?”
   “我觉得领导作风也有问题,平时总是离不开吃喝,镇政府的很多干部不管有事没事,经常来公司蹭饭,来了一个人,公司会跟去一大群,每次吃喝都要花上几百。张经理中午长期不回家吃饭,自己吃的饭费都是在公司里报销。”
   “公司的几位领导原来都是干什么的?”
   “大部分原来都是村干部,撤职后被镇里安排到公司。”
   就在段主任和张永生在厕所边谈话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的经理张有成看到了他们,他急忙走出办公室,满脸笑容地对段主任说:“段主任,赶紧去屋里坐。”
   “我没什么事,路过这里来一趟厕所,你们忙吧,我走了。”
   “段主任,一会吃了饭再走。”
   “饭就不吃了,我还有事先走了,再见。”
  
   三、
   杨工给张永生介绍的对象是外地人,张永生也见过,她就在工地打工。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土地联产承包在各地落实,很多农民走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去外打工,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当时全国基建项目遍地开花,很多身无其他特殊技能的农民工都进入了建筑工地,可以说农民工托举了全国基建的多半边天地。
   不过那时候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以男性为主,极少有女性在工地打工。张永生他们公司工地里只有唯一的一位女工,她的名字叫赵春桃。
   那时候建筑工地的工人宿舍是用红砖码起来的临建房,都是直通通的大筒子房,因为没有女民工,所以没有隔单间。赵春桃独自一个女民工,只好和男民工混住在同一间大宿舍里,不过她的铺位和另一位同来的男民工并在一起,她睡里面男民工睡外面。
   杨工给张永生介绍的对象就是赵春桃。
   “她不是有丈夫吗?”
   杨工笑着说:“他们和我老婆是同乡,是我老婆介绍他们来这里打工的,他们家的底细我老婆都很清楚。和赵春桃住在一起的不是她丈夫,是她弟弟,他们家姐弟七人,六个女孩儿,中间只有这一个弟弟。弟弟自小受父母娇贵,去年他托我老婆要来这里打工,他们父母不放心,就让他三姐陪着一块来了,为的是照顾这个弟弟。工地只有赵春桃一个女工,只能和男工们住在一起。大概是弟弟怕别的男工骚扰姐姐,所以两个人床铺并在一起,弟弟睡外面姐姐睡里面。”
   听完杨工解释,张春生回想了一下赵春桃的模样,她不到一米七的个头,圆脸盘大眼睛,细细的眉毛,微翘的嘴角,两腮上淡淡的高原红更增加了她的靓丽,比起圈子的二姐毫不逊色。
   张永生考虑一下,同意了杨工的提议,由杨工的老婆出面做媒人。
  
   四、
   杨工给张永生介绍对象,让张永生不由得反省自己,他的爱情观念很多都是受那些爱情小说熏陶,在现实中并没有多少那种生死不渝相恋相爱的存在。农村人搞对象,大部分是经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相识后,如果女方对男方的相貌、家境等都认可,然后讲定彩礼,互相走动些日子就谈婚论嫁。大家都是俗人,什么爱不爱情不情的,结婚、生孩子,约定成俗就是一辈子。
   张永生就像分析准备投标的工程一样,把杨工介绍对象的事反复考虑。赵春桃这个人从相貌上看,放到什么地方都算得上是个靓丽女子,虽说她是外地人,只要能生孩子操持家务,勤俭持家,什么地方人娶到家里都是好老婆。现在村里有很多人娶了外地老婆,广西的、陕西的、东北的都有,自己娶个外地老婆也不足为奇,况且还有杨工的老婆和她是同乡。张永生考虑完这些,自己先同意了。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整天为他的婚姻着急,听说后没一点意见,儿子已经三十岁了,婚姻大事刻不容缓。
   杨工的老婆名叫鲍秀莲,比杨工小十来岁,都说坝上地区出美女,杨工老婆长得也十分漂亮。她先让赵春桃姐弟在工地请假,领着姐弟俩走介绍对象的第一步,来张永生家里“相亲”。
   张永生是公司预算员,赵春桃姐弟俩早就认识他,在他们心目中,张永生是公司里的“大干部”。张永生的身材相貌没问题,只是年龄比赵春桃大了六岁,张永生三十岁,赵春桃二十四岁。
   张永生家住的是地震后盖起的三间瓦房,赵春桃老家的房子是没有一块砖头的土坯房,从外表看,张永生家比她们家强多了。“相亲”之后,赵春桃姐弟点头答应了这门婚事。
   姐弟俩答应还不作数,还要通知父母。他们给家里去信,赵春桃的父亲来了,看完后也没意见,只是提出要一千块钱彩礼钱。张永生母亲答应了赵春桃父亲,请来家里的几位亲朋,连同赵春桃和她父亲,杨工和他老婆鲍秀莲,大家在一起吃了顿饭算作订婚仪式。吃饭的时候,张永生的母亲当着大家的面把一千块彩礼钱给了赵春桃父亲,婚姻就这样定了下来。
   张永生的母亲想让两个人尽快领证结婚,赵春桃的父亲也答应了,回去就给赵春桃开领证的介绍信。送走赵春桃父亲,杨工老婆鲍秀莲又给张永生母亲出主意,虽说已经订婚,但是怕夜长梦多赵春桃过后反悔,为了保险起见,不如让两个人现在就住在一起。生米做成熟饭,等领证的介绍信寄过来,再领结婚证举办婚礼。
   鲍秀莲去和赵春桃商量。赵春桃心里也是真正相中了张永生,鲍秀莲提出让她和张永生同居,她犹豫了一会,扭捏地红着脸答应了。母亲又做张永生的工作,张永生心想,事已至此就顺其自然吧。没有仪式,也没有亲朋来祝贺,赵春桃搬到张永生屋子里的那天就是洞房花烛夜。

共 1825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张永生是一个正直的人,由于踏实肯干,被提拔为建筑公司经理,在任建筑公司经理期间,他创造的效益非常客观。经济上的阔卓,并没有使张永生堕落,他还是那样老实本分,不乱花公司的钱,也不去玩女人。在个人问题上,他也收获了爱情,外地女人赵春桃,愿意与他共结连理,白头偕老,他们同居了。可因为事情反生变故,他们一直没有等来结婚证,他与未婚妻只好暂时分开,一分就是两年。当他去把赵春桃接回来,准备结婚时,也曾怀疑过赵春桃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可他知道改革开放,首先要从人开始,人的观念要发生改变,要相信别人,所以他释怀了。小说立意新颖,描写细腻,场景化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以喜剧收场。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5-04-03 15:02:46
  小说有意义,也极具正能量。感谢作者分享,祝福春安!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5-04-03 19:23:11
  感谢五十玫瑰老师的编辑和点评。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祝老师春季愉悦!
3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5-04-09 12:46:47
  提醒社团及作者:本篇小说,不适合江山征文。个别内容建议适当处理!
江山编辑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