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文璞】车倌黄二叔(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文璞】车倌黄二叔(散文)


作者:石寸雨 举人,419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0发表时间:2025-04-03 20:11:50
摘要:出了村,黄二叔叔的口哨声《扬鞭催马运粮曲》,就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上,显得越发响亮。或许是因为成天“驾!吁——”“得儿,驾!”的缘故,他的声音有种独特的节奏感。尤其是那天,他赶着三套马车,车上满载着黄家洼村西队社员交给国家的公粮。他的“驾——”声伴着扬鞭的“啪——”与口哨交织在一起,专业口技演员般动听。几十里的路程,我与三虎哥都沉默不语,将欣赏的目光双双投向了黄二叔叔。我感觉离城越近,黄二叔叔的口哨声就越发清脆,高山流水般悦耳。他那手中的长鞭,带着鲜红的鞭梢,在空中划出的弧线,也愈发漂亮、优美……

【江山·见证】【文璞】车倌黄二叔(散文)
   “前面就是你们黄家洼村吧?”妻问。
   “是的。”我停下车,捋了捋鬓角的几丝白发,仿佛在梳理着岁月的痕迹。如今的黄家洼正是新农村的缩影,房屋红砖青瓦,土地平平展展,柏油路四通八达,“变化也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黄叔的坟地远不远?”
   “大约二里多路。你看,就在那边的半山坡上。”
   “要不咱俩走着过去?”妻提议。
   “好吧。”我答应着,将小车停在了村口的田埂边。
   蓝天如洗,白云悠悠,明媚的阳光洒在家家户户屋顶的瓦片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泽来,为我的家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身边的这块黝黑而松软的土地,原先是我们西队最肥沃的一块,是社员们的命根子。生产队每年都要派人手翻耕两遍种小麦,周围种上葵花。如今分田到户,也不清楚这块宝地花落谁家。
   今天是清明节,地头的桃树、梨树、杏树正像朱自清笔下的《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小草露出嫩绿的尖尖,杨树、柳树树干绿中闪青,枝头挂满了柔软而蓬松,茸茸的“毛毛虫”,风儿一吹纷纷落下,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问好,也像在展示着春天的活力。
   参加工作不久,我就将父亲接进了城,弟弟妹妹也相继离开了这片土地。几十年未曾归来的我,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时,充满了对这片生我养我土地的深深眷恋。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我们黄家洼西队车倌(车把式)黄二叔叔那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以及他《扬鞭催马送公粮》高山流水般悦耳的口哨声,还有他那条带着鲜红鞭梢的长鞭,在空中划出的那道优美弧线的动作,清脆的“啪啪”声。我想,人生中最宝贵、最美好、最纯真的记忆,大概就是少年吧。
  
   二
   记得我十一岁那年,久病的母亲就丢下我们兄妹五个撒手人寰。我的父亲悲伤过度,得了严重的哮喘,病倒在炕头上。用水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一大清早,父亲咳嗽着、喘息着勉强起了身,将挂水桶的扁担钩往扁担上绕了一圈放在我的肩上,含泪嘱咐道:“孩子,少担点儿,小心磕了腿脚,拔水时注意些。”
   从那天起,为不耽误上学,每当晨光拉开新一天的帷幕时,我就要前往村外的井台去担水。起初由于个子矮,力气不足,我只能摇摇晃晃地担少半桶水,渐渐地,从少半桶水到半桶再到多半桶,一直到后来的满载而归。记得刚开始,担多担少磕破腿脚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肩膀疼痛也不算什么,真正让我害怕的是那个深不见底的井口。所以,每回从井里拔水时,我都会将水斗远远地扔进去,然后紧紧抓着井绳来回晃动,用吃奶的力气往上拉,仿佛往前一步就会被井口吸进去似的。可想而知,等水斗子从井里滑出来再过去取时,水也洒得差不多了。因此,乡亲们常常帮我拔水。其中,车倌黄二叔叔帮我最多,还教我亲自动手:“只要站稳脚跟,有啥可害怕的?”
   我鼓起勇气来到井口,第一次目睹清亮的井水填满斗子的全部过程。
   “小石头你看,帆布斗子在井里摇几下水就满了。是不是?”
   我点点头。
   “孩子,看别人十遍不如自己亲手拔一遍。你过来试试,稍微摇摇就有半斗子水,对吧?对你来说水宜少不宜多,多了你也拔不动。”
   就这样,在黄二叔叔一次次的鼓励与见证下,我半斗子半斗子地往上拔水。当时就觉得,井口不像从前那么恐怖了。
   看我从桶里倒水,黄二叔叔就和爹一样提醒:“记住,一口吃不成胖子。千万千万别逞强,担太多的水。你还是个孩子,正在长身体,否则时间长了,你就会变成罗圈腿,也会驼背的。到时候,后悔可就晚了。”
   那些年,除了清早担水,放学后搂柴火、拔猪草也是我的事情。赶马车收工回家的黄二叔叔,经常绕路接我,比父亲还早一步来见证我的劳动成果:“这小子,搂了这么大一背!来,把柴火放在车后头,你背上书包来前面坐。小石头,坐稳了啊,驾!”
   爹与黄二叔叔性格相投。爹生病的那些年,黄二叔叔经常无私帮助我家。其实,娘没走前,读过几年书的爹虽然没有黄二叔叔本事大,也是生产队的“文化人”,前后当过生产队的会计、保管、组长、记工员。有一年,村里教二年级的女老师因为难产,去县城住院才生下孩子,爹还顶替她当了几个月的老师呢。黄二叔叔的大闺女常说,爹讲课比她们老师强多了!
   我十八岁那年,弟弟妹妹已经长大,爹的病情也完全康复。有一天收工回来,听见黄二叔叔对爹说:“今天我去县城,听说征兵明天开始,我看石头的身体肯定没问题,最好明天就让他去公社报名。”
   “太好了。石头那孩子嘴里不说,心野着呢,做梦都想离开大山。这下好了,呵呵……”
   离家的那天,爹含着泪,与黄二叔叔一起为我戴上了大红花。然后,黄二叔叔赶着他的三套马车,将我们青峰沟公社入伍的几个新兵,亲自送到县城。
  
   三
   我的家乡位于大山深处的青峰沟公社山峰大队黄家洼村。山前山后十几个自然村中,数我们村最小,满打满算也就百八十户人家,分为两个生产队,我家与黄二叔叔是西队。每天清晨走在担水的路上,村里总是雄鸡高歌、驴叫狗咬、炊烟袅袅……那“叮叮咚咚”的水桶碰撞声,回响在家家户户的院落里、井台边。前来担水的人们你来我往,互相打着招呼。每天,我都能遇见黄二叔叔:“黄叔叔早,今天进城不?”
   “进。小石头,有事?”黄二叔叔和我说着话,身体向右一倾,两手抓住扁担的两端稍稍一扳,扁担便沿着他的脖颈,潇洒自如地移到了他的右肩。桶里的水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所惊吓,跟着扁担摇了几摇,晃了几晃,顿时,清亮的水花儿从桶边溢出,洒落在土地上。
   我说:“今儿是星期天,爹让我进城给他抓药,顺便看看姑。黄叔叔,捎上我呗!”
   “好啊!等一会儿装好公粮,咱们一起走!”黄二应承着,脚步却没停下来。
   从小我就性子野,喜欢探索外面的世界。县城平坦的柏油路,十字街口琳琅满目的百货门市部,国营饭馆里飘出的阵阵香味,更是令我垂涎三尺,别说下饭馆吃喝了,能在近处嗅嗅味道也解馋。尤其是工厂冒着滚滚浓烟,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更是让我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听说黄二叔叔的马车要进城,担回水都顾不上吃饭,一把接过给父亲的买药钱,不顾他的喊叫与嘱咐,拿了块玉米饼边啃边往黄二叔叔家跑去。
   二次担水归来的黄二叔叔,正好进屋放下水桶,摘下扁担出门,呵呵笑着说:“这孩子,跑得满头满脸都是汗,好像你黄叔能丢下你似的。”说着,就将扁担立在院墙的角落里,招呼我进了屋。
   少年的记忆里,黄二叔叔的妻子兰花,是我们村相貌最好看,说话最好听,做饭最香,穿衣、住家最干净的女人。她掀开水缸盖,热情地说:“噢,是小石头啊,来,上炕吃饭吧。”
   “吃过了。谢谢婶子。”我回答道。
   “石头这孩子勤快,学习也好,将来肯定有出息。”黄二叔叔一边说,一边“哗啦——哗啦——”将两桶水全部倒进缸里。然后洗脸刷牙,脱鞋上了炕,盘腿坐下拿起筷子。因为是星期天,睡在里屋的几个孩子还没起床。
   兰花婶子将空桶扣在门外,接过话茬:“是啊,小子不吃十年闲饭,那像咱家,连生三个闺女,都成了串儿了。”
   黄二叔叔喝了口玉米面糊糊说:“你这话说的,好像咱家闺女不好似的。”
   兰花婶子“扑哧”笑出声来:“好,好,刺猬说自家的娃儿光,黄鼠狼说自家的娃儿香,自家的孩子自家亲,自家的孩子自家爱,哪有不好的?”
   “这样说你就对了。”黄二叔叔放下饭碗,打着饱嗝抹抹嘴巴下了地,拿起后墙根儿那条乌黑发亮的八股长鞭,抚弄几下鞭梢细面条般柔软的红缨缨,努起嘴巴,吹着前几天放的新电影《青松岭》主题曲,与我一起往外走。
   兰花婶子追了出来,嗔怪道:“小石头你看,你叔光想着拿鞭子,连干粮也忘了带。整整一天,饿了咋办?”
   黄二叔叔从妻子手中接过装有玉米饼的花布小口袋与水壶,咧开大嘴“嘻嘻”笑着没接话。
   兰花婶子白了丈夫一眼:“丢三落四的。跑那么远的路,能受得了?带上这些,好歹还能垫巴垫巴。小石头,饿了你们就吃,多着呢。”我俩答应着,一起往生产队的饲养院走去。
  
   四
   那时候,刚过不惑之年的车倌黄叔叔相貌堂堂,中等偏高的个头,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长年累月的户外劳动,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而略显粗糙,眼角、额头、脸颊也有了皱纹,见证了那个年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也为黄叔叔平添了几分成熟与稳重。
   从小,我就听爹娘说,黄家洼西队的队干部经常更替,可赶马车的车倌却只有黄二叔叔一个人。要知道,当时车倌可是个令人羡慕的肥差,每天不仅能挣与壮劳力一样的工分,偶尔外出还能领到一角、二角的现金,外加三两、二两的粮票补助。黄二叔叔为啥能连年胜任?因为他有驯服骡马的本领,有修车技术,还有走南闯北不迷路的经验。我想,黄二叔叔就是凭借这些“金刚钻”儿,才敢揽下车倌这个“瓷器活”儿。爹娘还说:“别看人家黄二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可除了不会生孩子,啥都会干。”是的,黄叔不仅能驯服烈性牲口,还会木匠、泥瓦匠、画匠……编篮筐、编笊篱、捻麻绳纳鞋底……在黄家洼村西队,黄叔说话办事丁是丁、卯是卯,很有分量。
   在我们小孩子眼里,黄二叔叔还会讲笑话、神奇的故事,吹好听的口哨,是个见多识广,响当当的人物。
   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悄悄地露出半边脸庞,将淡淡的橙红色洒在饲养院的院子里。这时候,衣带不整,头发乱蓬蓬的,耷拉着破鞋,为饲养院看门的五保户张三,一瘸一拐地迎着我们走了过来,笑嘻嘻地对黄二叔叔说:“昨儿半夜,我又给黑铁加了几把草料。”
   张三可是队里最懒的社员,大家笑话他是“懒到连喘气都嫌费劲。”爹说,过中秋节那天,生产队派人给五保户包饺子,张三领到自己的那份后,美滋滋地回了家,巴咂着嘴点燃了柴火就准备煮饺子。可掀开水缸一看傻了眼,里面没水!张三挠了挠头,心中暗暗犯起了嘀咕:出去担水累不说,得等多长时间啊。眼瞅饺子不能吃怎么办?懒人有懒招,张三有的是办法,那就炒饺子吃呗。也不清楚他炒熟没炒熟,反正皮子和馅乱糟糟地混在一起,一个人狼吞虎咽正吃呢被人撞见,笑得前仰后合:“张三啊张三,见过蒸饺子、煮饺子、煎饺子的,从来没见过炒饺子吃的。”
   张三懒,他的任务是看门守夜。喂牲口是个勤快活儿,生产队另派别人。可如今,张三竟然说自己半夜起来给牲口填料,黄二叔叔显然不会相信。他将长鞭插进马车前面的小孔里,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问:“真的?热乎乎的被窝,你舍得起来?”
   张三急了,脸红脖子粗地辩解:“我这么大个人,难道还能胡说?瞧你这话说的……”
   “你看你,我只问你舍得起来,又没说你没起来。再说啦,你住在饲养院,帮着喂喂牲口也正常啊,有啥可着急的?除非你没起来。”黄二叔叔嘲讽道。
   其实,西队一共四户五保户,除去老弱就是病残。可张三与黄二叔叔同岁,只因好吃懒做、喝酒耍钱不成器,妻子与他离了婚,带着一双儿女远嫁他乡。老婆走后,张三自暴自弃,仍然不思进取,年纪轻轻不想下地劳动。挣得工分少,粮食分得也少,乡亲们说,每年青黄不接,张三就揭不开锅。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数九寒天懒得烧炕,落下个一瘸一拐,罗圈腿疼的毛病。在公社当干部的张三叔叔不忍心,背地里给队干部下了“命令”,从此,张三就变成了五保户。那时候的五保户虽然没啥待遇,可不挣工分也能领粮食。如果赶上灾年,救济粮下来,五保户优先。
   “没急,没急。”张三“嘻嘻”笑着,眼睛向黄二叔叔手中的干粮袋瞟去。黄二叔叔明白张三的意思,就掰下一块玉米饼递了过去。张三接过饼,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地进了饲养院的屋子。
   黄二叔叔拍了拍生产队为马车新换的橡胶轮胎,满意地拿起车上的笼头、缰绳、嚼子,朝牲口棚走去。黑铁为马车驾辕,得到生产队特殊照顾,被单独拴在最北边的“单间”里。在黄二叔叔的默许下,我跟在他身后,路过一溜牲口棚往里走,远远地就听见黑铁与叔叔打招呼,“咴儿——咴儿——”的嘶鸣声。
  
   五
   爹说,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黑铁就为黄二叔叔的三套马车驾辕。黑铁是驴骡,它体型健美,骨骼粗壮四肢发达,毛色深沉而富有光泽,浑身上下几乎没一根儿杂毛。黑铁性情温顺,多少年来,从来没受过惊。黑铁耐力也强,即使在崎岖的山路上进行繁重的劳作,常时间的行走,照样精神抖擞。所以,深受车倌黄二叔叔的宠爱。
   黄二叔叔微笑着,轻抚着黑铁的鬃毛,黑铁似乎感受到主人对它的关怀,温顺地低下了头。任由黄二叔叔为它套上了马笼头。我们拉着黑铁正往外走呢,迎面遇上了跟车的三虎哥。三虎哥高大魁梧,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是个干农活的好手。他手脚麻利,瞬间就拉出两匹一红一青,健壮高大,鬃毛油亮的梢马来,熟练地将它们套在黑铁的前面。

共 62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作品。文章体裁是散文,但颇具小说式写作特点,生活气息浓厚,感染力强。“离城越近,黄二叔叔的口哨声就越发清脆,高山流水般悦耳。手中的长鞭带着鲜红的鞭梢,在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优美的弧线,他那张黝黑的脸上,难以掩饰的骄傲与自豪透过眉宇之间,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令人心生敬意。”文章采取顺叙-倒叙-顺叙的手法,在时间的交替与时代的褶皱中搜寻记忆的片段,将座标重新转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着重刻画黄二叔叔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外貌:那时候,刚过不惑之年的车倌黄二叔叔相貌堂堂,中等偏高的个头,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长年累月的户外劳动,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而略显粗糙,眼角、额头、脸颊也有了皱纹,见证了那个年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也为叔叔平添了几分成熟与稳重。其语言:车官黄二叔叔帮我最多,还教我亲自动手:“只要站稳脚跟,有啥可害怕的?”在劳动中教会我各种实践经验和本领。其为人敦厚踏实,帮助教育懒汉,友善乡邻。而贯穿文章始终的是黄二叔叔的口哨和扬鞭,这一极具个人特点的描述,从侧面反映了黄二叔叔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折射出其豁达的心胸,昂扬的信念。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作,以一名少年的视角见证了一代农民的生活轨迹和时代变迁,而黄二叔叔也在生前见证了我的成长,离世也该看看退休后的我,变成了什么模样。其实他们互为映衬,互为见证,这是岁月的留痕,也是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文章语言风趣,跳跃性强,以对话推动情节,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具地方特色,富有感染力。主题鲜明,符合江山征文要求。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5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4 09:49:57
  感谢天涯老师百忙之中的辛苦编辑,精彩的按语。第一次尝试站在男生的角度写小说,体验少年男孩儿的心态,扩展下写作思路,呵呵,很有意义。老师亲切而总结性的按语,寸雨感激不尽,敬茶,祝天涯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青春永驻,笑口常开。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2 楼        文友:静净        2025-04-04 19:18:21
  以少年的视角见证一个时代,语言幽默风趣,将黄二叔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好文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4 19:28:05
  谢谢美女老师美评鼓励,敬茶,向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4-05 21:15:14
  黄二叔叔,一个好人,心眼好,有本事,让小石头的成长多了一份陪伴。
回复3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6 10:02:12
  谢谢看风社长阅读美评,敬茶问好,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4-06 14:28:02
  拜读美文。我觉得确实是散文不是小说。
回复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6 15:17:46
  老师说的对,生活中的真实片段串连起来就像散文。感谢老师来访点评。敬茶问好,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5-04-06 16:42:03
  非常佩服寸雨老师对文章的精益求精,每篇文章都精心创作,反复修改,这是一种写作精神,正是这样的坚持和热爱,寸雨老师的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向寸雨老师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6 16:51:15
  谢谢天涯老师。正是老师不厌其烦,一次次地指点,寸雨才会有灵感,有修改的源泉与写作路上动力。再次谢谢钟爱的警察,美女天涯老师。敬茶,祝老师万事如意。
6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5-04-06 20:17:19
  寸雨老师的文笔生动,叙述语言轻松活泼,许多场面真实而纯朴,如电影画面一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带入感,拜读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7 08:15:00
  谢谢美女老师来访鼓励留评,老师文笔不凡,向老师学习。问好敬茶,祝老师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5-04-07 21:24:48
  欣赏寸雨老师的精美小说,取材广泛,视野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肖像、动作、心理活动细腻入微,采用对比等手法,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反映了那个时代淳朴、敦厚、勤劳、善良的车倌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入感极强。老师的小说自成风格,越来越有嚼劲,点个大赞。向老师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7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08 07:56:50
  谢谢如枫妹妹,亲爱的美女老师,老师的火眼金睛一关注,错别字就会露出原型,主动“逃跑”,呵呵。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