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绿叶之上(散文)

精品 【云水】绿叶之上(散文)


作者:小小莲儿 举人,350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8发表时间:2025-04-06 14:29:23


   雾气一缕缕褪去,万物泛出光影。
   她半靠在书房的飘窗上,目光所及,看不到山看不到水,唯有一窗绿,轻轻地摇曳。枝叶间,繁花盎然,绵密明黄的色彩,蛰伏于江南的风声里,吞咽变化。
   这一窗绿黄,神秘交会,这个秋天才有了秋天的样子。
   雀鸟在枝上梳着羽毛,花香从大开的窗户扑进来,热烈得像久别重逢的恋人。她拿起一只白色的口罩戴上以防花粉过敏,纤细的手指习惯性地按揉着太阳穴。不经意间,一片绿叶飘进来落在身上,像窗外突然掠过的鸽子的哨音,由近及远,起伏着,越来越像一条流动的河流。
   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
   低下头,她凝视着掌心里小小的叶片,绿泽深沉,叶脉清晰,展示着生命的脉络。倘若,这个颠簸的人生,也能像绿叶般四季盎然,生命中就不会有懵稚的年少轻狂和暮色残阳的老年,一辈子拥有壮年的健康和睿智,世间的你我他,便是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只是海海人生,时而明媚如暖阳,时而隐晦如暗夜里一径小路,有多少人每天都在真实地活着,又有多少人,总想在繁琐沉重的日子里祈愿能够活得不那么狼狈。
   当岁月如水般从身边流过,那些似曾相识的刹那,是往事的鳞片在记忆深处泛起的蒙蒙细雨。寥远的深夜,她小心翼翼地裹紧身体,在窗前,等待晨曦的触须和脚掌,一步一步爬上窗棂驱赶夜幕。“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莎士比亚《暴风雨》。她努力地向前看,告诫自己,不要回头。她在一片废墟中种满花草,以自己坚持的方式,不断修理着命运的齿轮,而时间之手,抚平一路坎坷,点亮了埋伏在她心里的光。
   原来,每一个季节都藏着爱的密码,只要你轻轻弯下腰,便可聆听大地深沉的回应。
   原来,时光也是有颜色的。
  
   二
   繁茂的桂花树上,麻雀扑腾起细微的响声。
   褐色的樱花树,枝杆上伶仃着几片叶子,水墨画般立于天地间。落叶褪去它盛夏时的拥挤,老而不垂暮。她时常驻足在这些树下,思索它们在风霜雨雪中,在同样厚薄的泥土里,如何以迥然不同的面貌活得同样从容。
   或许,站在时间的端口,哪一程旅途,哪一处风景,哪一个季节,似乎也都可以成为它们的归处。
   她伸出手指抚摸叶子,亲密的触感里藏着她不为人知的情绪。轻轻地将叶子对折,折痕里一半是光阴,一半是日子。时间的渊薮里,曾经的她被生活这本书装订的有些拙劣。但是,“只要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加缪。
   闭上眼睛,她想起那个清晨,在那风吹麦浪的地方,她坐在田埂旁,看野花怎么开,看水怎么流,看陌生的荆棘怎么长出岁月的慈悲……
   微笑慢慢挂上她的面颊。万物总以它哲人般的思考,教会她推开过往,一路解惑,一路成长。时光无声,却让万物在四季轮回中开出万般色彩。
   阳光流淌在北边的每一个房间。她轻快地走进厨房,银灰色的厨柜优雅低调,炊具以各种弯曲的弧度泛着温和的光泽。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她忘了这句话是出自何处,只是单纯的认为,厨房是一个女人一生最真实的缩影,承载了烟火气息里所有的爱与生活的态度。
   她从米箱里按出一些米,独自在家,熬些粥便是一顿午餐。二十平方的厨房,窗户占据了整堵北墙。窗外,橘红色的桂花,灿烂夺目得似揣了一身的野性,让她情不自禁地想对着它呼喊。欣长的腊梅树则矜持地与她对望,疏枝上才有三四英,细腻的阳光在它对生的叶片上生出一抹水色。
   开春时节,鸟雀会栖上它的枝排卵产仔,一代又一代,如同人类,守着自己的世界,守着日子。无聊的时候,她会冲着躲在枝上挠痒痒的鸟雀吆喝。谁都无法预知,下一秒,它们会飞向哪里?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山山水水,草木田野,都有它们的影子。
   她轻轻地搅动着金色的调羹,麦片的香气醇厚得连呼吸也不连贯了。
   砂锅咕噜咕噜开始冒泡,不时飘溢出一室的清冽,金黄的米粒与深紫的米油交融成绸缎般的质地。她慢悠悠地盛了半碗,却在端起碗的瞬间瞥见窗台上那只褪色的保温杯——父亲总爱用它装枸杞茶,夸她买的枸杞又大又甜。她下意识地捧起杯子,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熟悉的喊声。来了,来了,在家呢。她大声应着,放下碗赶紧探出身子张望。窗外那张褐色的木质椅上哪有父母的身影。她自嘲地笑笑,想起父亲还在住院,母亲则在陪护。她与父母住同一个小区,老两口每次经过她家楼下都会在那椅子上歇一歇,有事没事都要冲着她家窗户,玩儿似的大声喊她乳名。她在楼上一遍遍应,父母在楼下一声接一声喊,声音大得像吵架。三天两次,她便烦了,时而不搭理。
   渐渐地,窗外唯有鸟鸣声,在光影中明明灭灭……
  
   三
   春去秋来,当鲜亮的日子里突然照见父母白发,长久的沉寂后,她慌乱地想抓住什么,耳畔却落下一声颤微微的叹息。
   几片叶子摇晃着从高处坠落,雀影在枝叶间忽隐忽现。硕大的树根被青砖厽起,一方泥土承载着生命的归宿与起点,时间的重量袒露出大地多少秘密。朝朝暮幕,生活如潮汐,溺过水,方知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当她征服命运羁绊的一切时,人生路上的每一道履痕,都被她烙进叶脉,即便暗夜,也能涟起浅浅月光。每一个她所珍惜和深爱的人,都将成为她生命中的焦点。
   中午时分,鳞次栉比的店门前不再人流匆匆。阳光铺满街道,葱郁的香樟树上,汪洋般泛起绿意,季节被碾碎。
   她陡然想起母亲的嫁妆里有一只长方形的樟木箱,如今被安静地闲置于书房。之前,母亲一直用它存放衣服被单,清香持久还能防潮防蛀。小时候,她为了验证母亲的话,特意去折过樟树枝叶,甚至还用指甲抠下小小一块树皮,果真香气浓郁。母亲说,四十多年前,樟树就成为苏州市市树,樟花落时,芬芳馥郁。
   某个黄昏,她忽然瞥见母亲坐在窗台上,摩挲着箱盖上的裂纹自言自语,身子被斜斜的光线浸在阴影里。盖上铜锁的光质早被岁月啃噬得黯淡无光,母亲的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砸。她偷偷地站在书房门口,不敢出声。箱子见证着母亲身份的转变,包含着娘家对女儿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的祝福。在母亲心里,每个旧物都是时光的琥珀,封存着不愿褪色的记忆。
   后来,她结婚时,陪嫁里也有一只长方形的樟木箱。这些物体,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成为情感与文化传统的符号。
   秋天,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季节的名称!
  
   四
   街道上,梧桐树皮裂开一道道缝,露出米白的内里。银杏树叶已泛起丝丝鹅黄,这种与恐龙同龄的古老树种,用三亿年的时光淬炼出独特的生命韵律。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以最靓的色彩,成为天空的底色。
   这个深秋,凋零又繁盛,萧瑟又盎然,她仿佛坐拥在梵高的油画里,正如他用笔下的向日葵来对抗生活的黑暗,在痛苦中淬炼光芒。当她学会与生命里的砂砾和解,曾经受过的伤,都是光进入内心的地方,每条缝隙都是光的通道。时光会记住认真活过的每个瞬间,敬畏生命,也敬永远打不败的自己。
   仰望天空的眼睛,她在秋天看到了拂水的春风。
   阳光悄悄地西移。桂花树下,慢慢走来一对她很熟悉的老夫妻。大爷喜欢种花种草,爱静。阿婆爱唱锡剧评弹,性格强势。周围邻居时不时会听到他俩吵嘴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起赏花,一起在黄昏看夕阳。
   看着他俩蹒跚的步子,她的眼里盛满笑意。活在人间,每个人最终都是在吵吵闹闹,你哭我笑中完成生命的皈依。自己的从前,也像是他人的故事。
   风又起,万千绿叶荡漾,像一座旷野。“只想成为一棵树,只为岁月而生长。”——米沃什。她也想成为一棵树哪怕是树上的一片绿叶,与岁月一起成长,所有未能说出口的爱意,最终都化作她眼底的星辰。
   秋日的风里都带着爱的音符。秋天里的每一棵树,都在静默的欢喜。
  

共 30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主要围绕“她”在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她”半靠在书房飘窗,看到一窗绿黄的秋景,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在厨房,由做饭及看到窗边的保温杯,想起父母的关爱;还回忆起母亲的樟木箱,以及自己结婚时的陪嫁樟木箱,他们是情感与文化传统的符号;最后描写了街道上的秋景,看到熟悉的老夫妻,感悟到生命的皈依。文章表达出作者对时光与生命的深刻感悟,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生活中种种细节的回忆,如父母的关爱、樟木箱所承载的情感等,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出要积极面对生活挫折与生命中的不如意,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乐观生活的态度。文章语言精炼优美,细腻丰富,情景交融,感悟深刻,富有感染力。感谢莲儿老师的精彩分享,精彩美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7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4-06 14:32:29
  文章以“秋”为线索,看似随意地描绘书房、厨房、街道等场景,串联起秋景、生活琐事和往昔回忆,表达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构思巧妙,形散神聚,主题明确,富有感染力。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4-06 14:32:54
  笔触细腻,绘景抒情,情感真挚,意象独特,为读者带来一场丰富的文学盛宴,引领读者在欣赏秋景的同时,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再次拜读欣赏,祝莲儿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5-04-07 06:00:26
  谢谢梦精彩编按,诠释文章含义。绿叶代表生命力,生生不息,无惧无畏一切风雨。只要心中有爱,有阳光,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再次感谢梦,也祝你越来越好,佳作不断,如春日般绚丽多彩。
3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4-06 14:39:42
  好久都没欣赏到老师的文章了,今天能有幸品读老师的文字,真是特别高兴。也非常感谢云彩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编发你的文字。感恩有你!感恩遇见!
梦在何处
4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6 21:17:24
  莲儿老师看似在说绿中,却在以自身的经历和博识在凝眸人生。绿叶让人励志又引人羡慕,在咀嚼绿叶中,品味出浓浓的亲情、醉人的母爱,有深深祝福,有跨越时空的回味。尤其是老师由绿叶引出的至理名言,恰好其分,耐人寻味。让读者有种看叶不是叶,看叶又是叶,在多重视角中,感悟深切,受益良多,令人陶醉!欣赏佳作中,又忍不住感慨,冀希望老师多多创作,以飨读者渴求之心!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4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5-04-07 06:08:17
  看叶不是叶,看叶又是叶。文中通过一些具象呈现我对生活生命的体悟及向上心态。佩服老师对我文章的理解,谢谢。祝春日安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楼        文友:华为        2025-04-06 21:24:23
  莲儿老师看似在说绿中,却在以自身的经历和博识在凝眸人生。绿叶让人励志又引人羡慕,在咀嚼绿叶中,品味出浓浓的亲情、醉人的母爱,有深深祝福,有跨越时空的回味。尤其是老师由绿叶引出的至理名言,恰好其分,耐人寻味。让读者有种看叶不是叶,看叶又是叶,在多重视角中,感悟深切,受益良多,令人陶醉!欣赏佳作中,又忍不住感慨,冀希望老师多多创作,以飨读者渴求之心!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4-06 23:54:08
  文章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主题,主要围绕对生命、时光、自然以及亲情的感悟与思索。作者细腻生动描绘四季变换、自然景象以及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绿叶、繁花、雀鸟等,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自然不仅提供了美的享受,更成为了作者思考生命、感悟哲理的源泉。文中多次提及父母,以及与他们之间的日常互动,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同时,也透露出因忙碌或疏忽而对父母产生的愧疚之情。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挑战与困难,但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厨房做饭、修理花草等日常琐事,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触动心灵的佳作,让人回味悠长。感谢莲儿老师百忙之中的支持。祝春日好心情,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5-04-07 06:15:38
  谢谢云彩对文章的深刻理解,透过文字洞悉文字背后我想表达的一切,照见光明与美好。感动,辛苦了。祝你越来越好,春日快乐。
7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5-04-07 10:58:33
  雾气一缕缕褪去?怎么个褪法?好像雾气都是渐渐消散或褪去,一缕缕褪去雾气,很难想象。
人生如梦
回复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5-04-07 20:50:10
  哈哈, 问好南师,好久不见。”褪去"在散文里作拟人化处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一缕缕"作为量词重叠形式,也都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我在这里用一缕缕和褪去一词,觉得比消散一词更具表现力。当然,如果是正式文本,我会采用南师建议。谢谢,祝春日快乐。
  
8 楼        文友:乡笛        2025-04-07 16:08:59
  拜读莲儿老师文章后,感到文章构思,词句,结构别居一格,丰富细腻,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让人受益匪浅。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8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5-04-07 20:54:49
  谢谢乡笛老师留言,这篇文章其实是去年就写了,只是一直没作修改。是一些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愿我们前行无惧无畏,越来越好。祝老师春日快乐,佳作连连。
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4-08 07:06:49
  恭喜小小莲儿老师佳作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构思精巧新颖,写法独特,意蕴丰厚,启迪心灵,让人深思回味的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10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9 14:36:34
  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绿叶之上》散文作品,一种心醉其中,情融其内的舒爽惬意顿然间扑鼻而而来,为老师精细优美的文笔和灵动传神的文字所吸引。再次致谢老师,感谢精彩分享!
回复10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5-04-10 19:31:40
  谢谢老师留墨鼓励。一些体悟与感悟,人生路上,愿老师如太阳般光明温暖。文学路上互相学习,有时间一定认真拜读老师文章。祝春日快乐,越来越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